100學年度第二學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課程大綱及教案設計

格式
doc
大小
96.5 KB
頁數
4
上傳者
OI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Word(doc / docx),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12-01-06,离现在 13 29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00學年度第二學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課程大綱

2022小時授課,2小時自學)

 

授課教師:符碧真時間:週三15:30-17:20 地點:新研所207

Office Hours: 週三上午9:30-10:20 12:30-13:20 地點:新研所403

聯絡電話:(023366-5703e-mail: [email protected]

一、緣起與法源依據

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學校中幾乎每一科的知識都是透過閱讀來學習。小學三年級是閱讀發展的關鍵期,在此之前是「學會閱讀」(learn to read)的基本能力,三年級以後是「透過閱讀來學習新知」(read to learn)。我國自2006年起參加「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PIRLS)及「國際學生評量方案」(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等國際評比,但學生表現欠佳2005 PIRLS45國中排222006 PISA57國中名列162009 PISA65國中名列23令國內教育界憂心忡忡師資培育機構實有必要培養師資生閱讀理解策略的能力,一旦成為正式教師,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素養。

PIRLSPISA閱讀表現的排名

名次

PIRLS(四年級學生)

PISA閱讀素養(15歲學生:完成義務教育)


2001(35)

2006(45地區)

200341國)

2006(57)

2009(65)

1

瑞典

俄羅斯聯邦

芬蘭

韓國

大陸

2

荷蘭

香港

韓國

芬蘭

韓國

3

英格蘭

加拿大(亞伯達省)

加拿大

香港

芬蘭

4

保加利亞

新加坡

澳大利亞

加拿大

香港

5

拉脫維亞

加拿大(卑斯省)

列支敦斯登

紐西蘭

新加坡

香港

14

2

10

3

4

台灣

未參加

22

未參加

16

23

鑑於學生閱讀素養有待加強,教育部100318日台(二)字第10000453號函各師資培育機構鼓勵將「閱讀理解策略」課程納入教育專業課程選修科目,以培養師資生閱讀理解策略能力,進而提升我國學生閱讀能力。經查全國54所師資培育機構中,已有25所大學開設此課程。本校向來對中小學教育改革政策頗為關注因此擬開設「閱讀理解策略課程」。

教學目標與核心能力

本課程目標有三:(1)認識重要的國際閱讀評比,以了解現代公民所需的閱讀素養;(2)了解閱讀相關理論與策略,並期師資生能實際應用,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3)培養各科師資生規劃設計學科閱讀教材能力,以增進學生「藉由閱讀而學習」的(read to learn)能力。

本課程欲培養之核心能力有三:(1充實對教育理念與體制之認識;(2培養課程、教學與評量之知能;(3整合任教學科知識與教育理論之實踐能力。

、課程內容:

本課程主要分成六部份,首先了解國際上重要的閱讀評比如PIRLSPISA強調的閱讀能力,並探討芬蘭何以能連續三次穩占鰲頭,香港何以短時間排名大幅躍進,以及我國表現欠佳的原因。其次介紹與閱讀相關的重要理論如行為論、建構論、發展論、社會學習論、訊息處理論及其應用。第三,國際評比要求學生閱讀完畢後,需提出言之有據的論述,且研究顯示閱讀與寫作兩者息息相關,因此介紹有效的「閱讀理解」及「寫作」策略。第四、在學理之外,將請師資生訪談國中生閱讀、寫作的習慣與困擾,並應用所學理論與策略提出解決之道,以期師資生及早了解及培養學生閱讀及寫作的能力與素養。第五,希望學生整合對PIRLS & PISA的了解、閱讀相關理論與策略、我國學生的閱讀與寫作實況後,設計各學科領域閱讀教案與同儕分享,以培養學生read to learn的能力。最後,希望修課學生能將課堂所學實際在暑假史懷哲計畫中落實實踐。

每週授課主題一覽表

週次

課程主題

授課方式

預先閱讀教材

1

第一部分:概論

(1) 課程簡介:閱讀的重要性

Learn to read Read to learn

(2)國際評比PIRLS & PISA介紹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2006 PIRLS, 2006 & 2009 PISA報告及分析試題強調的閱讀能力

2

  1. 現代公民著重的閱讀能力:以PIRLS & PISA為例

  2. 我國學生在PIRLS & PISA表現的強項與弱項

教師講述

個人書面報告

香港表現大躍進的原因

芬蘭表現穩站鰲頭的原因

3

  1. 香港經驗PIRLS & PISA表現進步幅度最大的原因及可供我國借鏡之處

  2. 芬蘭經驗PISA表現連續四屆獨占鰲頭的原因及可供我國借鏡之處

小組口頭報告

教師講述


Lenses on Reading:

Chap 3 & 4

4

第二部分:閱讀理論

  1. 閱讀理論趨勢:行為論與閱讀(1900-1950s)

(2) 閱讀理論趨勢:建構論與閱讀(1920-Present)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Lenses on Reading:

Chap 5 &6

5

  1. 閱讀理論趨勢:閱讀素養發展論(1930-Present)

  2. 閱讀理論趨勢:社會學習論與閱讀(1960-Present)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Lenses on Reading: Chap 7-9

6

閱讀理論趨勢:訊息處理理論與閱讀(1950-Present)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從多讀書到會讀書:1 & 2

7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策略

  1. 預測

  2. 提問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從多讀書到會讀書:3 & 4

8

  1. 連結

  2. 結構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從多讀書到會讀書:5 & 6

9

  1. 摘要

  2. 心智圖。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從多讀書到會讀書:7 Increasing textbook reading comprehension by using SQ3R

10

  1. 深度理解

  2. SQ3R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訪談中、小學生各一位,瞭解學生(1)如何閱讀、閱讀困擾、解決之道2)如何寫作、寫作困擾、解決之道

11

寫作策略:鳳頭、豬肚、豹尾

(1) Introduction:鳳頭

(2) Body:豬肚

(3) Conclusion:豹尾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同上

12

第四部分:實務經驗

報告我國學生

  1. 如何閱讀、閱讀困擾、解決之道

  2. 如何寫作、寫作困擾、解決之道


小組口頭報告

設計各科閱讀教學教案(科普、文學、社會議題等)

13

授課教師分享「閱讀」教學經驗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1)同上

2)閱讀及寫作rubric

14

等第評量的配套措施

閱讀與寫作客觀的評量標準rubrics

教師講述

小組討論

同上

15

第五部分:教案設計

教案分享:包括

  1. Why:目標與核心能力

  2. Who:對象

  3. :What:教材

  4. How:教法

  5. Whether or not and how much:評量方式(rubric

小組口頭討論

同上

16

教案分享:同上

小組口頭報告


17

課程回顧與前瞻



、授課教師與閱讀相關之教學經驗

1)開授新生專題「大學學習與生涯探索」,長期關注學生閱讀、寫作、口頭報告能力的培養,迄今已授課4學期,對大學生聽、說、讀、寫的學習困擾有所了解。

2)於本校教學發展中心出版之「椰林講堂:大學教師教學秘笈」撰寫閱讀與寫作相關文章,並在本校或其他大學講演如何提高閱讀能力或如何閱讀原文書等議題。

399學年度第一學期赴大安高工開授中、英文閱讀課程,每週兩小時,為期一學期,對高中生的閱讀困擾亦有所了解。

、先修課程:,歡迎各科學生修習

、授課方式:教師講授、小組討論、口頭報告

、成績評量:

(一)個人部分:50

1.出席狀況及課堂討論情形10

2.PIRLS & PISA試題分析20(不超過2000字)

3.我國學生閱讀、寫作習慣與困擾訪談報告20(不超過2000字):請掌握鳳頭、豬肚、豹尾的寫作方式。

(二)團體小組部分:50

1.香港經驗報告10% (不超過2000字)

2.芬蘭經驗報告10%(不超過2000字)

3.各學科閱讀教案設計30

八、教材

1. 有效的讀寫教學:平衡取向教學(2006)心理出版社。(Michael Pressley: Reading instruction that works: The case for balance reading

2. 台北市教育局(2010). 從多讀書到會讀書~臺北市閱讀理解策略推廣手冊(電子書)

3. Tracey, D. H. & Morrow, L. M. (2006).Lenses on Read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and Models. The Guilford Press.

4. National Reading Panel (2001). Summary of Teaching children to read: An evidence-based assess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reading instruction

5. Robinson, Francis Pleasant. (1970) Effective study (4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6. PIRLS & PISA報告請至相關網站查閱。

4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