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新興區信義國民小學103學年度
學校本位課程聽覺藝術課程計劃
壹、總目標
樂器演奏:每位學童能夠學會演奏至少二項樂器,並能與他人合奏演出。
音樂情懷:培養本校學生喜好欣賞音樂、演奏音樂或者創作音樂。
音樂素養:本校畢業學童能認識樂器種類及聆賞名家名曲,並能說出音樂曲目名稱與作者及所屬樂派。
人格陶冶:學童能藉音樂淨化心靈,提升品格與道德,使具高尚情操,並實踐於日常生活之行為舉止上。
創造思考:透過節奏與詞曲創作,激發並培養學童創造與思考能力。
貳、各階段學習目標
一、音樂欣賞方面
階段 | 指標 |
低年級 | I-1-1能欣賞比才的作品「鬥牛士之歌」。 I-1-2能欣賞蕭邦的作品「小狗圓舞曲」。 I-1-3能欣賞蕭邦的作品「別離曲」。 I-1-4能欣賞台灣民謠「草螟仔弄雞公」`. I-1-5能欣賞「大黃蜂進行曲」。 I-1-6能欣賞巴哈的作品「d小調管風琴觸技曲」。 I-1-7能欣賞海頓的作品「驚愕交響曲」。 I-1-8能欣賞韋瓦第的作品「四季-春之樂章」。 I-1-9能欣賞葛利格的作品「皮爾金組曲(清晨)」。 I-1-10能欣賞孟德爾頌的作品「小提琴協奏曲(e小調)」。 I-1-11能認識著名音樂家巴赫、海頓、孟德爾頌、蕭邦、比才、葛利格的生平故事【古典魔力客】。 I-1-12欣賞中國水墨畫卡通的國樂演奏「三個和尚」。 |
中年級 | I-3-1能欣賞聖桑的作品「動物狂歡節組曲」並了解其故事大要。 I-3-2能欣賞韋伯的作品「魔彈射手」,並欣賞它的故事。 I-3-3能欣賞「給愛麗絲」,並知道它是貝多芬的作品。 I-3-4能欣賞貝多芬的作品「合唱交響曲」。 I-3-5能欣賞貝多芬的作品「命運交響曲」。 能欣賞貝多芬的作品「田園交響曲」。 I-3-6能欣賞德布西的作品「黑娃娃的步態舞」。 I-3-7能欣賞帕海貝爾的作品「卡農」。 I-3-8能欣賞交響曲「波斯市場」。 I-3-9能認識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聖桑、小約翰史特勞斯、李斯特、舒曼、普契尼、德布西、艾爾加的生平故事【古典魔力客】。 I-3-10欣賞中國戲曲「梁祝」裡的「化蝶」國樂演奏曲。 I-3-11能欣賞朱宗慶打擊樂曲一首以上。 I-3-12欣賞高市國樂團的演奏。 I-3-13欣賞中外民謠。 |
高年級 | I-5-1能欣賞歌劇「魔笛」並了解其故事大要。 I-5-2能欣賞莫札特的作品「嬉遊曲」。 I-5-3能欣賞莫札特的作品「土耳其進行曲」。 I-5-4能欣賞、認識「天鵝湖」組曲與故事。 I-5-5能欣賞德布西的作品「雨中庭院」、「月光」。 I-5-6能欣賞布拉姆斯的作品「第五號匈牙利舞曲」。 I-5-7能欣賞德佛札克的作品「新世界交響曲」。 I-5-8能欣賞普羅高菲夫的音樂劇「彼得與狼」並了解其故事大要。 I-5-9能欣賞歌劇與音樂劇「阿伊達」、「歌劇魅影」、「真善美」並了解其故事大要。 I-5-10能欣賞歌劇「杜蘭朵公主」、「貓」並了解其故事大要。 I-5-11能認識著名音樂家莫札特、布拉姆斯、普羅高菲夫、柴可夫斯基、德弗札克、威爾弟、舒伯特的生平故事【古典魔力客】。 I-5-12欣賞高市國樂團的演奏「愛河鋼琴協奏曲」。 I-5-13欣賞中外民謠。 |
二、創作能力方面
階段 | 指標 |
一年級 | II-1-1能用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創作2~4小節的節奏或仿奏。 II-1-2能依「我是隻小小鳥」歌曲自創肢體韻律動作。 II-1-3能找出押韻的語詞。 |
二年級 | II-2-1能用二分、四分、八分等音符及四分休止符創作4~8小節的節奏。 II-2-2能配合歌曲的旋律創作一組固定的節奏型態並和著歌曲拍打節奏。 |
三年級 | II-3-1能創作4~8小節二四拍子的節奏。 II-3-2能創作詩歌韻文。 II-3-3能聽音高畫出高低旋律的線條。 |
四年級 | II-4-1能創作4~8小節二四拍子、三四拍子的節奏。 II-4-2能配合熟悉的歌曲旋律與節奏填上自創的歌詞。 |
五年級 | II-5-1能創作8小節的旋律。 II-5-2能配合熟悉的歌曲旋律與節奏填上自創的歌詞。 |
六年級 | II-6-1能創作歌詞。 II-6-2能配合歌詞創作旋律。 II-6-3能配合歌曲創作一組頑固低音的節奏,並和著歌曲打擊。 |
三、技能展現方面
階段 | 指標 |
一年級 | III-1-1能大聲跟著鋼琴齊唱。 III-1-2會唱「小星星」的曲譜。 III-1-3會唱「我是隻小小鳥」的歌詞。 III-1-4能配合音樂作律動。 III-1-5認識節奏,包含長短強弱。 III-1-6能辨識並會唱出ㄉㄛ到ㄙㄛ的音。 III-1-7認識四分音符與二分音符,並能唱出音符所代表的長度。 |
二年級 | III-2-1會唱台灣民謠「點仔膠」。 III-2-2會唱中國民謠「茉莉花」。 III-2-3能聽出「波麗露舞曲」的節奏,並跟著打節奏。 III-2-4會唱台灣民謠「丟丟銅」。 III-2-5能利用節奏樂器打出自己創作的節奏。 III-2-6能配合音樂作律動。 III-2-7認識節奏:長短強弱及規律性。 III-2-8能辨識並會唱出ㄉㄛ到高音ㄉㄛ的音。 III-2-9認識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休止符,並能唱出相對應的長度。 |
三年級 | III-3-1能用直笛吹奏C大調音階與簡易曲調。 III-3-2能和著音樂打拍子,如「拉黛斯基進行曲」。 III-3-3能配合音樂作律動,並表演動作。 III-3-4認識音高:能聽辨音的高低。 III-3-5認識C大調音階,並能唱出。 III-3-6認識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休止符與全音符,並能唱出相對應的長度。 |
四年級 | III-4-1能用直笛吹奏C大調音階與簡易曲調。 III-4-2會唱傳統民謠「天黑黑」,並能和著歌曲表演動作。 III-4-3會唱中外民謠與藝術歌曲。 III-4-4認識C大調音階,並能唱出C大調歌曲的曲譜。 III-4-5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與四分休止符與八分休止符,並能唱出相對應的長度。 III-4-6能唱二部卡農的歌曲。 |
五年級 | III-5-1能用直笛吹奏F大調音階與簡易曲調,如「茉莉花」。 III-5-2會用直笛吹奏G大調音階與簡易曲調,如「老烏鴉」。 III-5-3會唱舒伯特的作品「鱒魚」。 III-5-4會用直笛吹奏台灣民謠「望春風」。 III-5-5會唱中外民謠與藝術歌曲。 III-5-6認識F大調與G大調音階並能唱出。 III-5-7能用節奏樂器打出後半拍的節奏。 III-5-8能利用桌上型鐵琴與木琴敲奏歌曲。 III-5-9會唱簡易的二部合唱的曲子。 |
六年級 | III-6-1能用直笛吹奏含升降變化音的曲調。 III-6-2會唱布拉姆斯的作品「搖籃曲」。 III-6-3會唱中外民謠與藝術歌曲。 III-6-4認識升降記號的音。 III-6-5會唱二部合唱的曲子。 III-6-6能與別人合奏或合唱一首曲子。 |
四、情意培養方面
階段 | 指標 |
一年級 至 六年級 | IV-1培養學童對古典音樂之欣賞能力與興趣。 IV-2培養兒童聆聽音樂的興趣與態度。 IV-3能藉由音樂欣賞豐富自己的想像力。 IV-4能對音樂產生感受,並能想像音樂所表達的情境。 IV-5藉由音樂的陶冶,敦厚性情,培養和諧的心境,進而化除暴戾之氣。 IV-6養成觀賞藝術活動或展演時應有的秩序與態度。 IV-7透過本市國樂團演奏曲目之欣賞,培養出關懷鄉土民情及愛鄉愛家之情懷。 IV-8培養學童多元發展的能力與接納、欣賞多元文化的態度。 IV-9透過集體創作與展演活動,培養出自動、合作、尊重、秩序、溝通、協調的團隊精神與態度。 |
五、行為表現方面
階段 | 指標 |
一年級 至 六年級 | V-1能分辨各類器樂與聲樂的不同,並能體會音樂的美感。 V-2能透過音樂欣賞、唱奏、創作、或展演活動來抒發與調節自我的心情,做好情緒管理。 V-3能主動參與班上或學校的音樂欣賞、唱奏、創作、或展演活動。 V-4欣賞音樂展演活動時能保持安靜,並且專心聆賞。 V-5能利用音樂增加自己的生活趣味,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並淨化心靈。 V-6能運用音樂或其他藝術型態之創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V-7能喜愛或創作有關本地風景與鄉土民情之藝文創作。 V-8在校期間每學期至少參與欣賞、聆聽1至2場音樂會。 V-9樂於參加本校音樂團隊的練習。 V-10喜愛並主動學習一項以上的樂器。 |
參、實施要點
一、課程設計
1.各學年應於課程計畫中設計若干單元,教授校本課程中之音樂欣賞部分,每學期至少10節課。
2. 學校本位課程設計可以利用彈性學習節數或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時間,每週安排1至2節的方式實施教學,採集中或分散式教學(集中於某幾週或隔週上課等等)。也可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語文領域或健體領域強化學習效果。
3. 藝術與人文課程中之聽覺藝術—音樂課,應將校本課程之技能部分融入教材實施。
4.
藝術與人文音樂課之課程設計,應培養學生在器樂演奏及音樂知識方面的能力。
二、教材編選
1.學校本位課程音樂欣賞部分之教材,由學校請專業教師編選設計,含欣賞用之CD、DVD或錄影帶等視聽媒體、解說及學習單,提供各班級教師參考運用,教師亦得憑個人之專業,結合其他領域自行設計編選教材。
2.教材編選原則:教材編選需依據本校校本課程分段能力指標所列之內容,選用媒體以符合學童年齡認知能力並能引發學習興趣為原則,選用教材應以容易取得者為優先,並應避免違反著作權法。
三、教學方法
1.在音樂欣賞方面:
(1)配合學校所提供之視聽教學媒體,利用課堂時間撥放給學生觀賞或聆聽,在觀賞或聆聽之前,可先發下學習單,讓學生先把問題看一看,學生觀賞或聆聽完畢後,填寫學習單以強化印象。
(2)可配合閱讀指導,指導學生閱讀有關音樂家的生平故事或音樂的故事,歌劇故事等等的書籍。
(3)可配合語文教學,讓學生敘述有關音樂家與音樂的故事。
(4)可配合繪畫教學,讓學生畫出音樂所描寫的情境或曲調的線條流動。
(5)可配合拍手、肢體律動或舞蹈動作,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與曲調的進行。
(6)可配合戲劇或表演藝術,讓學生演出音樂的內容或情景。
(7)為求欣賞之內容能達到純熟的效果,請利用早自修、課間、午餐時間等課餘時間多播放幾次。
(8)老師只是輔導者與啟發者的角色,所有的學習應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自行創作發揮,運用豐富的想像力,當發現有某個學生具有與眾不同的天賦,而有較佳之表現者,可予以表揚,並提供班上其他學生當作楷模參考學習。
2.在創作能力方面
(1)可融入語文教學,以詞句韻尾創作遊戲,激發學童對音韻的覺察能力。
(2) 讓學生觀賞各種不同的音樂影片,如STOMP或大河之舞等名作,激發學生創意思考能力,再利用音樂課,玩節奏創作遊戲。
(3) 可利用熟悉的曲調讓學生填入自己創作的歌詞,培養學童文字運用的能力。
(4) 音樂課可讓學生利用樂器自行創作曲調,可由教師協助記譜或教導學生自行創作曲譜。
3.在技能展現方面:
(1)低年級音樂課應教導基本之節奏樂器,如木魚、鈴鼓、響板、三角鐵、沙鈴、鐵琴、木琴、大鼓等,配合音樂敲打節奏,訓練學生合奏演出之能力。
(2)三年級開始音樂課教導直笛吹奏,五年級可加入陶笛吹奏練習,培養學生獨奏與合奏的能力。
(3)學校得成立社團,透過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學習其他樂器如口琴、口風琴、手風琴等。
(4)教師可利用上課時間或成果發表時間,鼓勵有自行學習其他樂器的學生上台表演,學校亦得舉辦才藝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學習,發展多元能力。
4.在情意培養方面:
(1)音樂欣賞課時,聽CD時指導學生以冥思靜坐方式,安靜欣賞樂曲,看影片時能聚精會神,專心欣賞。
(2)學校得運用音樂班或高市國、市交等資源,安排各學年學童至音樂廳聆聽音樂演奏會,並教導欣賞音樂會之禮儀。
(3)上繪畫課或午餐時間,班級可播放優美的音樂,讓學生生活在美妙音樂的氣氛中,以化解暴戾之氣。
(4)可配合音樂欣賞及音樂家故事的閱讀,結合生活教育與生命教育,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5)讓學生聆聽大自然的聲音,培養學生對聲音的覺察辨識能力,並涵養出對自然的感受與喜愛。
5. 在行為表現方面:
(1)班級導師可多加約束學生,養成輕聲細語的習慣,避免大吼大叫的情形。
(2)透過音樂課發聲訓練,培養學生使用丹田的力量發聲,減少喉嚨用力的現象,以美化聲音。
(3)教師可結合獎勵制度,獎勵行為表現良好的學生。
6.在認知學習方面:
(1)利用學校設計之教材與學習單,安排課堂時間實施音樂欣賞,並利用課餘時間反覆播放,強化學習印象,培養學生認識古今中外重要音樂家名字、知名作品及生平。
(2)學校宜利用網頁、走廊、公佈欄等建置本位課程學習情境,提供學生觀看學習。
四、教學方式:
教師可選用學校提供之任何教法,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經驗自行設計,惟教學法須儘量多元而彈性,教學前宜事先充分熟悉教材內容,靈活應用,以維持學童之學習興趣。教學活動可以選用講授式、問答法、討論式、報告、回家作業、遊戲、表演活動、影片觀賞、聆聽CD、感言發表、閱讀心得發表(口頭或寫作)
等方式進行。
五、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可配合各領域教學實施,音樂課教學則由音樂教師自行依教學內容評量。教學評量目的主要為診斷學生學習成效,因此可多作形成性評量,如動態評量、實作評量、報告評量等等。
7.於103學年度下學期第十週、第十一週、第十二週,配合本校音樂藝才班及分散式音樂班年度音樂發表會,進行校本課程聽覺藝術藝饗活動。
肆、教材內容
一、含各年段學生要欣賞的音樂家
學生年級 | 音樂家名稱 | 備註 |
低年級 | 1.巴赫2.海頓3.孟德爾頌4.蕭邦5.比才 6.葛利格 | |
中年級 | 1.聖桑2.小約翰史特勞斯3.李斯特4.舒曼 5.普契尼6.貝多芬7.德布西8.艾爾佳 | |
高年級 | 1.莫扎特2.布拉姆斯3.普羅高菲夫 4.柴可夫斯基5.德弗札克6.舒伯特7.威爾地 |
二、各音樂家的聽覺藝術教材:
1、各音樂家的DVD影音多媒體(由研究組燒錄給各班每班一片,並於103學年度下學期末收回研究組,以給新學年度教師使用。
2、各音樂家的故事、學習單、學習單解答,公告於本校網頁,請老師自行使用。
3.本聽覺藝術課程內涵可與各領域教學搭配實施,請教師發揮您個人之專業及教學經驗,結合於您的教學領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