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12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66.08 KB
頁數
4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5-17,离现在 1 16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題組(1-11 題,每題 3)
甲、1979 12 10 日,某雜誌社為首的黨外人士,在高雄舉行遊行,結果當晚造成嚴重的警民衝突,政府逮捕大批
黨外人士,雜誌社被查封。由於事涉多人,再加上被捕者的家屬險遭滅門,引起國際關注。
( )11.這家雜誌社所發行的刊物應是下列何者?
(A)《臺灣民報》 (B)《美麗島》 (C)《中國時報》 (D)《自由中國》
( )12.請問:「黨」外人士的黨,指的是哪個政黨?
(A)臺灣基進黨 (B)民主進步黨 (C)中國國民黨 (D)臺灣民眾黨。
乙、陳澄波是日治時期的西洋畫家,曾以油畫作品「嘉義街外」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他的畫作除了以故鄉嘉義
街景外,還有很多本土風景,如八卦山、阿里山、淡水和龍山寺等。日本投降後,各地為熱烈歡迎中華民國,紛
紛成立籌備會,陳澄波因為個性熱心,且會說漢語,被推舉為嘉義地區籌備會的副主任委員。二二八事件爆發
時,陳澄波和嘉義地方士紳成立組織,並與成員出面調停,嘗試和軍隊溝通,不料卻被拘押,在嘉義火車站前被
公開槍決。
( )13.戰後,中華民國在臺灣設立哪個機構,接收臺灣?
(A)臺灣省政府 (B)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C)臺灣府 (D)臺灣總督府。
( )14.承上題,此機構最高負責人是誰?
(A)蔣中正 (B)蔣經國 (C)雷震 (D)陳儀。
( )15.引發全臺各地的衝突的二二八事件,爆發於哪一年?
(A)民國 34 (B)民國 36 (C)民國 38 (D)民國 40 年。
( )16.二二八事件發生之時代背景,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文化差異加深中國與臺灣民眾彼此間的鴻溝 (B)政府運用嚴密的情治系統,戕害人權 (C)官員貪汙腐
化,濫用特權 (D)政府實施經濟管制,導致臺灣物價飛漲。
( )17.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導火線為查緝私菸時,誤殺民眾 (B)期間,政府施行清鄉,造成許多民眾傷亡 (C)事後,大批軍民隨著
政府遷臺 (D)事件之後,對臺灣政治和族群關係產生不良的影響。
丙、龍潭名人「鄧雨賢」因創作《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等名曲,而被譽為「臺灣歌謠之父」1906 年,鄧
雨賢出生於龍潭的書香世家;15 歲時,進入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就學期間接觸西式樂器;畢業後,進入臺
灣人就讀的國小服務。26 歲時,創作臺語歌曲《桃花泣血記》,之後陸續創作多首世人熟稔歌曲等,曲曲動人心
弦。後來日本為鼓勵臺灣民眾擔任軍伕,將鄧雨賢的歌曲重填日文歌詞。可惜英年早逝,1944 年因病逝於竹東
時,年僅 39 歲。
( )18.請問:鄧雨賢在臺北師範學校畢業後,可能進入哪間學校服務?
(A)日新公學校 (B)南門尋常小學校 (C)角板山蕃童教育所 (D)東京大學。
( )19.為配合臺灣總督府統治政策的需要,鄧雨賢的歌曲被填入日文歌詞。請問:此時總督府的統治政策為何?
(A)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B)南進政策 (C)皇民化運動時期 (D)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 )10.鄧雨賢生活期間,總督府所施行的教育政策,何者錯誤?
(A)採取「差別待遇」與「隔離政策」的原則 (B)1941 年,總督府為了配合皇民化運動,取消小學校、公學
校的區別 (C)中等教育以實用為原則,偏重職業教育 (D)臺灣高等教育的不足,不少臺灣人前往中國就
學。
( )11.下列何者不會是鄧雨賢的生活情況?
(A)為準備母親節禮物,去逛菊元百貨 (B)反對修建首條鐵路 (C)和女朋友到波麗路餐廳吃西餐 (D)到公立
醫院接受預防注射。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 112 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___
1.本份試卷共兩張 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交。
2.每題都有 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 2B 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記分。
4.本份試卷共兩大題:第 1-20 題,每題 3分;第 21-40 題,每題 2分。全部共 40 題,合計 100 分。
2
二、選擇題(12-20 題,一題 3分;第 21-40 題,一題 2)
( )12.日本統治臺灣長達 50 年,是以哪兩場戰爭作為開始與結束?
(A)甲午戰爭、中日戰爭 (B)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戰爭 (C)中日戰爭、國共內戰 (D)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日戰爭。
( )13.臺灣第一個合法政黨以「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改廢社會之缺陷」為其黨的三大綱要。請
問:上述是哪個政黨?
(A)民主進步黨 (B)中國民主黨 (C)中國國民黨 (D)臺灣民眾黨。
( )14.小苡這週六為了參加韓國明星 IU 演唱會,特別搭車到臺北小巨蛋。隔天,小苡還到西門町購買新衣服。請
問:臺灣人開始重視假日休閒活動,與哪項政策的施行有關?
(A)現代衛生觀念 (B)審美觀念的改變 (C)守法習慣 (D)星期制。
( )15.1905 年,臺灣男性平均壽命是 28 歲,到 1945 年時增到 46 歲,此變化與下列何者最沒有關係?
(A)總督府興建自來水設施 (B)醫療與公共衛生設施增加 (C)推動皇民化,總督府鼓勵生育 (D)定期清潔,
改善環境衛生。
( )16.根據中華民國法律規定,總統、副總統之任期為 4年,連選得連任 1次。但蔣中正曾經從民國 37 年,一直擔
任總統到民國 64 年為止。請問:蔣中正可以連選連任這麼多次,其法源為何?
(A)《中華民國憲法》 (B)《戒嚴令》 (C)《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D)《地方自治條例》
( )17.日治時期,臺灣流傳著「第一戇,種甘蔗予會社磅;第二戇,吃菸吹風;第三戇,選舉運動」的俗諺,其中
「吃菸吹風」是指吸食鴉片。請問: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如何處理鴉片問題?
(A)總督府採取嚴禁政策加以廢止 (B)吸食鴉片、纏足和隨地大小便被視為臺人三大陋習 (C)將鴉片列為專
賣,吸食者需有許可證才可購買 (D)透過保甲制度與教育宣傳禁止鴉片。
( )18.2024 年立委選舉時,一位山地原住民立委因為無法使用羅馬拼字的姓名參選,因此將姓名改為「李我要單列
族名我的布農族名字是 Savungaz Valincinan」。 請問:原住民何時被迫將姓名改為漢名?
(A)1624 (B)1895 (C)1947 (D)2020 年。
( )19.臺灣某大學於 1955 年訪問一位出生於 1885 年的原住民長老。訪問途中,研究者發現長老說話經常參雜了三
種語言。下列三種語言,長老一生中學習的順序為何?()日語 ()國語 ()族語
(A)丙甲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甲乙丙。
( )20.2020 8月,電視節目「臺灣演義」為感謝「民主先生—□」對臺灣的貢獻,特別製作紀念影片。影片中包
含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款》、修改憲法、開放直轄市市長直接民選等。請問:□應填入何人?
(A)李登輝 (B)蔡英文 (C)蔣中正 (D)陳儀。
( )21.日治時期,某人曾診斷出臺灣人患有「智識之營養不良」症,普遍的症狀為「道德頹廢、物欲旺盛、精神生
活貧瘠、風俗醜陋、圖小利、腐敗、虛榮……。」請問:某人是誰?為了對症下藥,某人成立哪個組織?
(A)林獻堂,臺灣民眾黨 (B)蔣中正,臺灣文化協會 (C)林獻堂,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D)蔣渭水,臺灣文化
協會。
( )22.承上題,此組織未採用何種方式改善「智識之營養不良」症?
(A)舉辦演講會 (B)提供書籍報刊 (C)成立「臺灣議會」 (D)發行《臺灣民報》。
( )23.小周在歷史漫畫書中看到描繪臺灣某時期經濟情況的示意圖(如下圖)。請問:此現象的出現與何者有關?
(A)中日戰爭爆發 (B)支援國共內戰 (C)戒嚴體制的建立 (D)第二次政黨輪替。
( )24.2017 年,線上遊戲《返校》推出後反應熱烈,後續還改編成電影。該遊戲的背景設定是臺灣某時期的高中校
園,劇情中提到禁書、匪諜、告密、黑名單等歷史背景。請問:《返校》的背景設定,可能是哪個時期?
(A)民國 30 年代 (B)民國 50 年代 (C)民國 70 年代 (D)民國 90 年代
( )25.承上題,劇情中提到禁書名單包含中國學者魯迅的《阿 Q正傳》、詆譭國家元首的柏楊作品、金庸《射雕英
雄傳》等。請問:這些書被列為禁書,與哪場戰爭有關?
(A)國共內戰 (B)第二次世界大戰 (C)中日戰爭 (D)甲午戰爭。
3
( )26.下表為日治時期臺灣學齡兒童就學率簡表。請問:1943 年,臺灣人就學率提高,主要的原因為何?
(A)因應甲午戰爭,總督府強化日語教育 (B)總督府施行六年國民義務教育 (C)總督府發行《臺灣新報》
推廣日語 (D)臺灣的高等教育資源豐富。
( )27.上歷史課時,小麥總是認真聽講抄寫筆記,不過百密總有疏漏。下列關於日治時期的筆記,小麥哪裡抄錯
了?
(A) (B) (C) (D)丁。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的知識分子受到民主自決思潮的刺激,展開文化啟蒙與政治社會運動
1921 年,林獻堂、蔣渭水等人所領導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影響最大
臺灣民眾黨積極為工人爭取福利、宣傳地方自治
中日戰爭爆發後,臺灣的政治社會運動受到總督府打壓而逐漸銷聲匿跡
( )28.1920 年代起,臺灣人民從武裝抗日,轉變為從事政治社會運動。請問:這些社會運動的主要訴求是什麼?
(A)倡導臺灣獨立 (B)爭取臺人政治權益 (C)配合皇民化運動 (D)保存社會傳統習俗。
( )29.民國 60 年代以後,臺灣社會由於哪些因素,人民對政治民主的要求提高,挑戰政府的戒嚴統治?
(A)實施地方自治 (B)總統宣布解除戒嚴 (C)青年學生發起「三月學運」 (D)經濟、教育迅速發展。
( )30.畢業旅行時,謝老師參觀林家花園—萊園,內展示林獻堂日記真跡、書畫墨寶,以及早年老照片等珍貴文
物。請問:哪個物品不應該出現在展覽?
(A)臺灣議會設置請願單 (B)臺中中學校募款單 (C)「中國民主黨」成立大會的演講稿 (D)臺灣地方自治聯
盟成立時成員的大合照。
( )31.()是臺灣第一次地方自治選舉海報。關於此海報所宣傳的選舉,何者敘述錯誤?
(A)「臺灣民眾黨」爭取下獲得 (B)由林獻堂等人積極爭取下獲得 (C)此次選舉開放半數議員名額民選 (D)
之後,臺灣人對自治、普選、參政權等觀念獲得初步的認識。
( )32.承上題,臺灣在哪年舉行第一次選舉?
(A)1885 (B)1894 (C)1935 (D)1950 年。
( )33.()是臺灣一份報紙的頭版標題,下列何項政策的施行與標題的公告關係密切?
(A)開放遊行、集會 (B)開放經濟面的管制 (C)舉行第一次投票選舉 (D)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 )34.承上題,哪位總統在何時施行此政策?
(A)蔣萬安,民國 111 (B)李登輝,民國 80 (C)蔣經國,民國 76 (D)蔣中正,民國 64 年。
()海報寫著「對自治覺醒投下清廉的一票。」 ()
(西元)
臺灣人
在臺日人
1917
13.1
95.1
1920
25.1
98.0
1925
29.5
98.3
1930
33.1
98.8
1935
41.5
99.3
1940
57.6
99.5
1943
71.3
99.6
4
( )35.過年前,小文幫忙爺爺整理書桌時,發現了幾枚臺灣光復 50 週年的紀念幣(如下圖)。請問:有關臺灣光復的
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臺灣光復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有關 (B)光復節是為紀念民國 34 年,臺灣脫離日本的統治 (C)臺灣
光復後,最高統治官員握有行政、軍事大權 (D)臺灣光復節為 10 25 日。
( )36.下圖是某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對於出版社送審的一本辭典的審查結果,請根據圖片內容判斷,這本辭典可能因
為哪個因素被裁決查扣?
(A)充滿日本殖民文化思想 (B)透露我國國防之機密 (C)企圖顛覆國家政權 (D)涉及共產主義與中共政權之
內容。
( )37.下表是日治時期臺灣某所學校學生數統計資料,根據資料內容判斷,最可能是哪所學校?
(A)1918 年設立的三坑子公學校 (B)1915 年成立的臺中中學校 (C)1917 年成立的開南工業學校 (D)1928
成立的臺北帝國大學。
學部
理農部
醫學部
總計
日本人
1259
523
2996
臺灣人
125
513
786
其他
6
3
11
合計
1390
1039
3793
( )38.「這次二二八事件的發生,我們的目標在肅清貪官汙吏,爭取本省政治的改革,不是要排斥外省同胞,我們
歡迎你們來參加這次改革本省政治的工作,以使臺灣政治的明朗,早日達成⋯⋯。」上文的發表者應為下列何
者?
(A)陳儀 (B)陳誠 (C)臺灣總督府 (D)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 )39.民國 79 年,大學生聚集在中正紀念堂的廣場,向政府提出政治改革訴求,期間以野百合為精神標誌,故稱為
野百合學運。請問:當時大學生不會提出哪個改革內容?
(A)開放民意代表選舉 (B)終止動員戡亂 (C)由人民直選總統 (D)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 )40.下面是戰後臺灣的幾件重要大事,按發生事前的先後順序,下列何者排列正確?()公告《戒嚴令》 ()
主進步黨成立 ()解除《戒嚴令》 ()雷震事件 ()中華民國政府遷往臺灣 ()人民直選總統 ()
次政黨輪替
(A)甲戊丁乙丙己庚 (B)戊甲丁丙乙庚己 (C)甲戊丙己丁乙庚 (D)戊甲丁丙乙庚己。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