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22. ( )「日本治臺時期,臺人有志青年踴躍前往日本留學,至
1945
年為止,留日學生共達二十萬人。」上述說明日本
殖民統治時期臺灣教育的何種現象?
(A)總督府的差別待遇,使臺人子弟未能享受公平的教育機會 (B)總督府鼓勵臺人子弟赴日習醫,故人數最多
(C)總督府以「國民」看待臺人,給予相同的教育機會 (D)崇拜東洋的心態。
23. ( )目前我國總統由人民選舉產生,任期四年,可連選連任一次,但歷史上,竟發生蔣中正總統能連任五次的情形,
請問:他可以不斷連任總統的原因為何?
(A)《中華民國憲法》的規定 (B)在美國授權監督下的委託
(C)當時正值白色恐怖而需要強人領導 (D)《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擴大總統職權。
24. ( )附圖是日本治臺時期政府所推出的宣傳海報。當時設計此海報的目的,是要配合政府的何種政策?
(A)養成守法觀念 (B)養成愛國觀念 (C)養成守時觀念 (D)養成現代公共衛生觀念。
25. ( )在臺灣自治史上,由臺灣留日學生及士紳發起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其時代背景為何?
(A)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強自顧不暇 (B)霧社事件爆發,臺人不滿總督府的統治措施
(C)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自決思潮盛行 (D)日本發動
1937
年中日戰爭,拉攏臺民侵略中國。
26. ( )雷震等人創辦《自由中國》雜誌,標榜反共、民主、自由,宣傳自由民主,因而引起政府注意。而後雷震因牽連
匪諜案被捕,被判十年徒刑,《自由中國》也因而被禁。請問:上述事件發生的背景為何?
(A)國民黨的戒嚴統治,壓制了民主言論 (B)光復初期,行政長官陳儀限制臺灣人民的言論
(C)國共內戰時期,國民黨與共產黨互相對峙 (D)解嚴以後,需經過申請才能集會結社。
27. ( )有一段描述臺灣教育發展史的資料提到:「直到
1941
年後,日本政府為爭取臺灣民心,始將小學校、公學校改
制為國民學校,以示平等待遇,實則仍分為第一、二、三號表不同的課程。」根據上文,促成當時臺灣教育措施
改變的原因為何? (A)內地延長主義 (B)南進政策 (C)殖民地特殊統治 (D)皇民化運動。
28. ( )日治時期,官方配給的宿舍皆墊高地板、裝設紗窗,軍隊也配給裝有紗網的帽子,如附圖。請問:總督府配置這
些裝備的目的為下列何者?
(A)帶動新流行與風尚 (B)防曬並增加涼爽度 (C)防止臺灣熱帶傳染病 (D) 縮小城鄉差距。
29. ( )人物的日記、書信、回憶錄及口述訪談等,往往被視為歷史研究的重要資料。若欲透過事件參與者的觀點,來了
解日本統治時期臺灣的政治社會運動情況,下列何者最為合適?
(A)《雷震回憶錄》 (B)陳誠書信、電報 (C)《蔣經國口述歷史》 (D)蔣渭水〈入獄日記〉。
30. ( )正男是日本治臺時期的青年,正男平時生活樣貌不可能包括下列何者?
(A)和父親一起到林百貨購物 (B)小時候由母親陪伴打預防針
(C)上學時,看時刻表搭乘火車 (D)第一次相親地點在二二八紀念公園。
31. ( )在臺灣近代歷史上,陳儀是一位相當具有爭議性的政治人物,下列有關其事蹟的描述,何者正確?
(A)擔任臺灣省主席,負責接收臺灣 (B)為臺灣省行政長官,但其施政引發臺人不滿
(C)曾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民間溝通 (D)曾徵調中國大陸米糧運往臺灣,支援戰後經濟。
32. ( )下列哪些政府的作法,會影響到原住民在身分認同、語言文化、傳統土地權等方面,遭到衝擊或喪失?(甲)政府
要求原住民以「漢名」登記戶籍;(乙)政府透過學校教育,推行說國語運動;(丙)政府劃設山林保護區或設立國
家公園;(丁)政府同意原住民的訴求,給予其「正名」,制定並通過法律保障其人權。
(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