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臺灣的政治一向是國民黨長期執政,從何事之後,改變了此一政黨長期執政的現象?
(A)解除黨禁 (B)李登輝當選第一屆民選總統 (C)中央民意代表全面改選 (D)民國八十九年陳水扁當選總統
( )14. 日治時期,臺灣人雖受到日本不合理的殖民統治,但臺灣社會也在總督府的建設下,展現了不同於以往的風貌。
下列哪一敘述並非當時臺灣社會的變遷?
(A)西式服飾流行 (B)守時習慣建立 (C)公共衛生水準提高 (D)人民直選總督。
( )15. 民國八十六年在某一紀念碑的落成典禮上,主席致詞時說:「希望臺灣五十年前的悲劇永不再發生,因此事件而喪
失寶貴生命的本省籍與外省籍同胞,其英靈能得到最大的慰藉,也希望日後我們永遠沒有省籍問題……。」上述
紀念碑是為了紀念哪個歷史事件?
(A)臺灣光復 (B)二二八事件 (C)美麗島事件 (D)野百合學運
( )16. 蔣經國曾任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與中華民國總統,在行政院長任內積極推動十大建設,促成臺灣經濟發展。在政
治方面,蔣經國於民國 76 年頒布的總統令,帶動臺灣政治走向民主化,請問,該總統令的內容為何?
(A)擴大總統職權 (B)規定總統候選人的性別比例 (C)宣布解除戒嚴 (D)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 )17. 日治時期,政府考量初級技術人才不再仰賴日本,而鼓勵臺人念職業學校。易先生是當時的臺灣年輕人,循著政
府鼓勵的路徑升學、就業,請問,他最有可能選擇從事哪些職業?
(A)教師、醫師 (B)律師、工程師 (C)議員、建築師 (D)律師、會計師
( )18. 子齊接待來自美國的國際學生安娜,安娜在美國就讀政治系,她對臺灣的歷屆總統相當有興趣。子齊根據總統的
在位期間依序介紹,下列何者正確?
(A)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 (B)馬英九、蔣經國、蔡英文
(C)蔣中正、馬英九、陳水扁 (D)蔡英文、馬英九、陳水扁
( )19. 2005
年臺灣的立法院通過了某一法律,其中第
23
條明定:「政府應尊重原住民選擇生活方式、習俗、服飾、社會
經濟組織型態、資源利用方式、土地擁有利用與管理模式之權利。」請問:上文所述是哪一保障原住民的法律?
(A)《原住民族自治法》 (B)《原住民升學法》 (C)《原住民就業法》 (D)《原住民族基本法》
( )20. 1960 年,已經連任兩屆總統的蔣中正準備參加競選第三任中華民國總統,結果引起雷震、胡適等自由派人士的反
對,但最終蔣中正還是在沒有其他候選人的情況下,連任中華民國第三任總統。蔣中正得以連任多次總統的法源
基礎為下列何者?
(A)《中華民國憲法》 (B)《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C)《戒嚴令》 (D)《地方自治條例》
( )21. 日治時期成立的臺灣文化協會,以喚醒民族意識,改良社會風氣為目的,積極地舉辦活動。後來遭到統治當局的
禁止。下列何者不屬於臺灣文化協會的行動?
(A)發行《臺灣民報》 (B)設立讀報社 (C)爭取兩性平等 (D)傳播新知以啟迪民智
( )22.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講述軍隊來臺,部隊在船上的場景:「急難中,船要開往臺灣了,可是,臺灣在哪裡?
開軍艦的人都不知道。在砲火射程外的安全海面上,海軍拿出地圖來找臺灣的位置。」當時船要開往臺灣與哪個
戰爭失利有關?
(A)中日戰爭 (B)國共內戰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甲午戰爭
( )23. 在知識分子的極力爭取之下,總督府終於開放地方議員選舉。下列何者不是此時選舉的特色?
(A)全面普選 (B)僅開放半數議員名額民選 (C)是臺灣史上首次的地方議員選舉 (D)是有限度的地方自治
( )24. 小葵偶然在書中看到一張 1944 年日治時期的傳單,興奮的和朋友們分享。關於這張傳單的歷史背景,下列何者正
確?
(A)「這是當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傳單!」 (B)「圖中臺灣正在被日本的空軍轟炸!」
(C)「左方沉沒的軍艦應該是中國軍艦!」 (D)「這是美軍為勸降臺灣人製的傳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