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51.51 KB
頁數
4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2-10,离现在 2 25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單選題(1-20 題,一題 3分;第 21-33 題,一題 2)
( )01.17 世紀初期,居住在臺灣北部的哪個原住民族群,因為通曉漢語與外語,學會使用貨幣,而成為漢人與原住
民貿易的中間橋梁?
(A)新港社原住民 (B)馬賽人 (C)麻豆社原住民 (D)排灣族原住民。
( )02.1858 (咸豐 8),清廷因為哪場戰役失敗,被迫同意在臺灣開放通商口岸?
(A)英法聯軍 (B)甲午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清法戰爭。
( )13.承上題,臺灣被迫開放哪些港口?
(A)打狗、府城 (B)府城、鹿港、艋舺 (C)打狗、安平、噶瑪蘭 (D)打狗、安平、淡水、雞籠。
( )04.大航海時代,臺灣原住民與各地外來者接觸頻繁,導致原住民生活產生許多變化。請問:這些變化不包括下
列何者?
(A)耕種方式被迫改為游耕 (B)可補抓的鹿群越來越少 (C)改變原有的宗教信仰 (D)生活空間受到壓迫。
( )15.鄭氏投降後,清廷官員對棄留臺灣看法不一。當時率軍攻取臺灣的大臣上奏皇帝,強調臺灣物產豐富,且戰
略位置重要,雖管理不易,仍不可輕言放棄,由於此位大臣的建議,清廷於 1684 年將臺灣納入版圖。請
問:上述大臣應是何人?
(A)乾隆 (B)施琅 (C)郭懷一 (D)林爽文。
( )16.清廷統治臺灣初期,臺灣出現許多「羅漢腳」。請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為何?
(A)清廷將男性罪犯送至臺灣 (B)大量西方傳教士來臺傳教 (C)臺灣常發生民變 (D)清廷禁漢人攜眷渡臺。
( )07.17 世紀,臺灣有個原住民部落聯盟,其勢力包括臺中、彰化與南投地區。荷蘭人統治臺灣時,雙方曾爆發衝
突,最終該聯盟妥協接受荷蘭人統治。鄭氏時期,該聯盟遭到鄭氏軍隊強力鎮壓,該聯盟逐漸式微。請問:
此原住民部落聯盟的共主應是何人?
(A)新港王 (B)大肚王 (C)荷蘭長官 (D)大目降王。
( )08.大航海時代,居於雞籠、淡水的原住民,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之下,最可能信仰什麼宗教?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天主教
( )09.中元節時,臺灣各地會有普渡活動,某地區會特別準備法國麵包、紅酒,普渡過去在臺灣陣亡的法國士兵。
請問:此地區應是何處?
(A)基隆 (B)臺南 (C)屏東 (D)臺東。
( )10.鄭氏時期,政府曾與原住民爆發多次衝突。下列何者是爆發衝突的主要原因?
(A)強迫原住民遷徙至高山,並進行監控 (B)將原住民當作奴隸 (C)積極拓墾土地,導致原住民生活空間受
壓縮 (D)強迫原住民接受儒家文化。
( )11.新北市有棟英國領事館,修建於 1870 年代,此建築牆上有象徵英國的薔薇與維多利亞的 V字圖案,內部裝
潢與家具擺設皆呈現英式風格。請問:英國領事館的出現,與下列哪一事件關係最為密切?
(A)中英戰爭 (B)清法戰爭 (C)開港通商 (D)清廷施行渡臺禁令。
( )12.清廷統治臺灣初期,臺灣民變頻繁,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說法。下列何者是當時民變頻傳的原
因?
(A)清廷採取積極治臺政策,行政區劃與人員分配不均 (B)治臺官員素質不佳,吏治不良 (C)無固定工作且
無家室的原住民過多,成為社會動亂的主要原因 (D)原住民為求自保,加入各種會黨組織。
( )13.下圖是 1652 年的中秋夜前夕,一群人密謀對熱蘭遮城發動攻擊,希望可以一舉將統治者驅逐。請問:這群
人的領袖是誰?(A)施琅 (B)郭懷一 (C)戴潮春 (D)劉銘傳。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1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 ___
1.本份試卷共兩張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交。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記分。
4.本份試卷共兩大題:第1-20題,每題3分;第21-40題,每題2分。全部共40題,合計100分。
2
( )14 臺灣開港通商後,外國商人為方便貿易,選擇在通商口岸設立洋行。請問:這些洋行會設立在圖()中何
處?
(A) (B) (C) (D)丁。
( )15.康熙 30 年,阿土伯從廣東省到臺灣縣開墾,他和當地原住民租借土地,土地契約如圖()。阿土伯發現契約
中右側原住民文字和西方文字一樣橫式書寫。請問:阿土伯可能到今天哪個地方開墾?
(A)臺南 (B)宜蘭 (C)嘉義 (D)桃園。
( )16.承上題,原住民所書寫的文字,是由何人所教授的?
(A)荷蘭人 (B)漢人 (C)西班牙人 (D)日本人。
( )17.()17 世紀,某些社改信外來宗教的統計。請問:外來宗教是指何者?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
( )18.豪雲在製作歷史報告時,找到一份 17 世紀的條約,部分內容如下:「一、繳出被殺荷蘭人的骨骸、武器及
衣服等物品。二、停止與荷蘭人及其盟友交戰,服從公司管理。三、承認先前殺害荷蘭人的罪刑,今後每
年應於事發之日,攜大公豬、母豬各一至長官公所謝罪,以示友好。」請問:這份條約可能是荷蘭聯合東印
度公司,與哪一個原住民族簽署的條約?
(A)新港社 (B)馬賽人 (C)噶瑪蘭族 (D)麻豆社。
( )19.下列關於「新港文」的敘述,何者錯誤?
(A)出現在 17 世紀 (B)此文字的出現與荷蘭人傳教有關 (C)傳教士用羅馬字母拼寫噶瑪蘭族語 (D)新港文
書又稱為番仔契。
( )20.桃園埔心有座忠義廟,這是為紀念乾隆年間,埔心居民協助對抗民變,而戰死的人所修建。此次民變是清廷
管理臺灣時,規模最大的一場,當時清廷動員眾多軍隊來臺才得以平定。請問:這是哪一場民變?
(A)郭懷一事件 (B)朱一貴事件 (C)林爽文事 (D)牡丹社事件。
( )21.荷蘭人統治原住民的方式,除了一開始以武力征服,後來大致以何種方式掌控原住民?
(A)以原住民統治原住民 (B)以漢人統治原住民 (C)以荷蘭傳教士統治原住民 (D)以西班牙人統治原住民。
( )22.小新在看乾隆年間繪製的「臺灣番界圖」時發現,新番界與舊番界相比,更往山區推進(如圖三)。關於上述
現象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生番向清廷納稅服役人數增加 (B)漢人向東部侵墾原住民的土地 (C)民變頻繁導致行政區劃的調整 (D)
清廷推行開山撫番。
( )23.18 世紀時,一位歐洲貴族乘船漂流至臺灣某地區,發現清廷並未在該地區設置廳、縣治理,因此當他返回歐
洲後,大力遊說各國派兵來此區。請問:這位貴族可能去圖()中何處?
(A) (B) (C) (D)丁。
( )24.承上題,哪一事件後,清廷開始重視此地區,並增設行政區多加管理?
(A)朱一貴事件 (B)海盜入侵 (C)牡丹社事件 (D)清法戰爭。
( )25.()1812 (嘉慶 17 ),臺灣各廳縣的()人口數。請問:「甲」應該是哪一行政區?
(A)臺灣縣 (B)彰化縣 (C)噶瑪蘭廳 (D)嘉義縣。
平埔族村社
皈依信教人口比例
新港社
100
11
麻豆社
7
大目降社
21
目加溜灣社
26
()
()
()
()
()
()
3
( )26.2022 年,政府依舊推出「旅遊補助」,來促進臺灣旅遊市場,補助範圍包括景致宜人的「後山」(東部)。請
問:何人曾開闢三條通往「後山」的路線,並進行開山撫番?
(A)沈葆楨 (B)劉銘傳 (C)馬偕 (D)施琅。
( )27.清帝國統治臺灣初期,採取為防臺而治臺的政策,但某事件後,清帝國意識到「先建設臺灣,才能鞏固中國
沿海。」因此派人在安平、旗後等地修建炮臺,並加強建設。請問:哪個事件後,清帝國開始對臺灣加強建
設?
(A)朱一貴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清法戰爭。
( )28.1684 年,清廷決定將臺灣納入版圖。請問:清廷在臺灣設置哪個一行政單位,作為最高行政單位?
(A)臺灣省 (B)臺灣府 (C)臺灣縣 (D)臺北府。
( )29.臺灣最早的兩部火車頭是購自德國,一個命名為「騰雲號」,另一則命名為「御風號」,都是「極快速」之
意。目前騰雲號在二二八公園展出,而御風號已遭解體。請問:哪位官員購入此兩部火車頭?
(A)明治 (B)施琅 (C)戴潮春 (D)劉銘傳。
( )30.1874 年,清廷指派沈葆楨為欽差大使,赴臺展開防務工作;1884 年,劉銘傳則以福建巡撫兵部尚書銜來
臺,兩人對臺灣都有極大的貢獻。請問:上述兩人來臺主要的背景都和何者有關?
(A)臺灣遭受外患侵擾 (B)漢番衝突日漸增多 (C)民變持續增加 (D)宣揚儒家思想。
( )31.為讓臺灣人更瞭解臺灣歷史,滬尾炮臺公園每年都會演出大型戲劇-西仔反傳說,此戲劇講述:1884 年,
尾遭遇外國勢力入侵,清廷軍隊與人民合力抵抗下,最終獲得勝利的一場戰爭。」下列關於「西仔反」戰爭
的敘述,何者錯誤?
(A)西仔指的是法國人 (B)此場戰爭的爆發,與藩屬琉球有關 (C)戰爭後,清廷派劉銘傳為臺灣首任巡撫
(D)此場戰爭所使用的新式武器,與自強運動息息相關。
( )32.一天,小泉發現書寫家族歷史的祖譜,祖譜中寫到:「祖先是劉銘傳在臺時,從漳州到臺灣生活。」請問:
下列哪中生活經驗,小泉祖先不會遇到?
(A)在西學堂學習外語 (B)打電報給中國的家人報平安 (C)聽到生番不滿政府管理,決定起來反抗 (D)自臺
北搭乘火車到臺南,參觀臺灣第一間孔廟。
( )33.下方的四張圖是清廷對臺灣統治措施,依照這些措施在臺灣施行時間的先後排列,何者正確?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丙→甲→丁→乙 (D)丁→乙→丙→甲。
二、題組題(34-40 題,一題 2)
△下列為兩國官員的對話內容
甲:兩島(琉球與臺灣)具我屬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次固在於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預貴國事,而煩為過問?
乙:貴國既然已知撫卹琉球民,為何不懲辦臺番?
甲:殺人者為置之化外的生番。
乙:生番害人,貴國置之不理,我國有必要問罪島人,因與貴國盟好,特先來奉告。
甲:生番係我化外之民,問罪與否,聽憑貴國辦理。
( )34.敘述中的甲和乙分別是哪個國家的官員?
(A)甲:清廷,乙:法國 (B)甲:鄭氏,乙:清廷 (C)甲:日本,乙:清廷 (D)甲:清廷,乙:日本。
( )35.在甲、乙官員討論後,產生什麼影響?
(A)劉銘傳來臺灣處理相關事務 (B)琉球因此獨立建國 (C)日本以懲辦兇手為藉口,出兵臺灣 (D)清廷決定
在臺灣修建鐵路。
4
△甲到戊是清廷統治臺灣時期行政區演變圖。請根據圖片回答第 36-40 題題目。
( )36.甲出現在哪位皇帝統治臺灣時期?
(A)康熙 (B)乾隆 (C)咸豐 (D)同治。
( )37.由甲演變到乙,是因為何人叛亂的緣故?
(A)朱一貴 (B)林爽文 (C)劉銘傳 (D)鄭克塽。
( )38.由甲演變到丙象徵何種意義?
(A)代表臺灣的開發方向是由南而北,由西而東 (B)代表臺灣的開發方向是由北而南,由西而東 (C)代表臺
灣的開發方向是由南而北,由東而西 (D)代表臺灣的開發方向是由北而南,由東而西。
( )39.丙到丁的行政區演變,是因為哪個國家侵略臺灣?
(A)中國 (B)法國 (C)英國 (D)日本。
( )40.哪些行政區隸屬福建省管理?
(A) (B)甲、乙 (C)甲、乙、丙、丁 (D)甲、乙、丙、丁、戊。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