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單選題(第1-20 題,一題 3分;第 21-33 題,一題 2分)
( )01.17 世紀初期,居住在臺灣北部的哪個原住民族群,因為通曉漢語與外語,學會使用貨幣,而成為漢人與原住
民貿易的中間橋梁?
(A)新港社原住民 (B)馬賽人 (C)麻豆社原住民 (D)排灣族原住民。
( )02.1858 年(咸豐 8年),清廷因為哪場戰役失敗,被迫同意在臺灣開放通商口岸?
(A)英法聯軍 (B)甲午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清法戰爭。
( )13.承上題,臺灣被迫開放哪些港口?
(A)打狗、府城 (B)府城、鹿港、艋舺 (C)打狗、安平、噶瑪蘭 (D)打狗、安平、淡水、雞籠。
( )04.大航海時代,臺灣原住民與各地外來者接觸頻繁,導致原住民生活產生許多變化。請問:這些變化不包括下
列何者?
(A)耕種方式被迫改為游耕 (B)可補抓的鹿群越來越少 (C)改變原有的宗教信仰 (D)生活空間受到壓迫。
( )15.鄭氏投降後,清廷官員對棄留臺灣看法不一。當時率軍攻取臺灣的大臣上奏皇帝,強調臺灣物產豐富,且戰
略位置重要,雖管理不易,仍不可輕言放棄,由於此位大臣的建議,清廷於 1684 年將臺灣納入版圖。請
問:上述大臣應是何人?
(A)乾隆 (B)施琅 (C)郭懷一 (D)林爽文。
( )16.清廷統治臺灣初期,臺灣出現許多「羅漢腳」。請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為何?
(A)清廷將男性罪犯送至臺灣 (B)大量西方傳教士來臺傳教 (C)臺灣常發生民變 (D)清廷禁漢人攜眷渡臺。
( )07.17 世紀,臺灣有個原住民部落聯盟,其勢力包括臺中、彰化與南投地區。荷蘭人統治臺灣時,雙方曾爆發衝
突,最終該聯盟妥協接受荷蘭人統治。鄭氏時期,該聯盟遭到鄭氏軍隊強力鎮壓,該聯盟逐漸式微。請問:
此原住民部落聯盟的共主應是何人?
(A)新港王 (B)大肚王 (C)荷蘭長官 (D)大目降王。
( )08.大航海時代,居於雞籠、淡水的原住民,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之下,最可能信仰什麼宗教?
(A)佛教 (B)伊斯蘭教 (C)基督教 (D)天主教。
( )09.中元節時,臺灣各地會有普渡活動,某地區會特別準備法國麵包、紅酒,普渡過去在臺灣陣亡的法國士兵。
請問:此地區應是何處?
(A)基隆 (B)臺南 (C)屏東 (D)臺東。
( )10.鄭氏時期,政府曾與原住民爆發多次衝突。下列何者是爆發衝突的主要原因?
(A)強迫原住民遷徙至高山,並進行監控 (B)將原住民當作奴隸 (C)積極拓墾土地,導致原住民生活空間受
壓縮 (D)強迫原住民接受儒家文化。
( )11.新北市有棟英國領事館,修建於 1870 年代,此建築牆上有象徵英國的薔薇與維多利亞的 V字圖案,內部裝
潢與家具擺設皆呈現英式風格。請問:英國領事館的出現,與下列哪一事件關係最為密切?
(A)中英戰爭 (B)清法戰爭 (C)開港通商 (D)清廷施行渡臺禁令。
( )12.清廷統治臺灣初期,臺灣民變頻繁,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說法。下列何者是當時民變頻傳的原
因?
(A)清廷採取積極治臺政策,行政區劃與人員分配不均 (B)治臺官員素質不佳,吏治不良 (C)無固定工作且
無家室的原住民過多,成為社會動亂的主要原因 (D)原住民為求自保,加入各種會黨組織。
( )13.下圖是 1652 年的中秋夜前夕,一群人密謀對熱蘭遮城發動攻擊,希望可以一舉將統治者驅逐。請問:這群
人的領袖是誰?(A)施琅 (B)郭懷一 (C)戴潮春 (D)劉銘傳。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1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 ___
1.本份試卷共兩張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交。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記分。
4.本份試卷共兩大題:第1-20題,每題3分;第21-40題,每題2分。全部共40題,合計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