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13.17 世紀時,日本實施鎖國政策,不只限制日本人出國貿易,也只准許哪兩國可到長崎進行貿易?(甲)荷蘭
(乙)西班牙 (丙)中國 (丁)葡萄牙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 )14.據說□族的祖先原來住在台南。很久以前,□族獵人在山中打獵時,發現一隻肥碩的大白鹿,獵人一路翻山
越嶺地追逐,追了好幾天,正當大家筋疲力竭時,看見眼前竟然出現一片湖光水色,湖中有取之不盡的魚
蝦,從此□族便於日月潭定居。上述是哪個原住民族的傳說故事?
(A)巴布拉族 (B)邵族 (C)和安雅族 (D)達悟族。
( )15.「孔廟」通常稱為文廟,除了紀念孔子,也藉以宣傳儒家思想。請問:臺灣第一座孔廟是由哪位統治者下令
建造?
(A)鄭芝龍 (B)鄭經 (C)施琅 (D)康熙皇帝。
( )16.育昇去參觀臺灣史前文物展,他在某個展示區中看到人面陶罐、銅錢、玻璃手環及珠飾等文物。請問:育昇
可能去看哪個史前文化?
(A)十三行文化 (B)長濱文化 (C)卑南文化 (D)大坌坑文化。
( )17.田野工作者記錄了臺灣一些部落的故事,包括「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巨石誕生祖先、阿美族的祖先遭到洪水
侵襲。」這些聽來不可置信的情節與傳說,對於我們有何幫助?
(A)沒有幫助,因為都是以訛傳訛、加油添醋的內容 (B)沒有幫助,這些都是原住民族的祖先所編纂 (C)有
幫助,協助眾人理解大航海時代的原住民,與西方國家互動情況 (D)有幫助,雖然內容不可思議,卻是原住
民族的祖先傳承歷史和文化的記憶。
( )18.大航海時代,歐洲國家紛紛到亞洲來貿易,其中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臺灣有過一段競爭的歷史。請問:兩者
在臺期間有何相同之處?
(A)皆因占據澎湖不成而來臺 (B)皆在臺灣南部建立城堡 (C)皆為貿易而占領臺灣 (D)皆被鄭成功打敗,而
退出臺灣。
( )19.這個時代的臺灣人已知燒製陶器,採用磨製方式製作石器,農耕的出現使食物來源更加穩定。上述的生活型
態,最早出現在哪個文化遺址?
(A)長濱文化遺址 (B)大坌坑文化遺址 (C)十三行文化遺址 (D)卑南文化遺址。
( )20.鄭氏在臺灣採取「屯田駐兵」政策,讓軍隊一面做軍事操練,一面從事農耕。請問:下列哪些地名與鄭氏時
期的軍屯有關?(甲)台南新營 (乙)高雄前鎮 (丙)台南麻豆 (丁)桃園平鎮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 (C)甲乙 (C)丙丁。
( )21.「1683 年,他指揮清朝水師於海戰中戰勝鄭氏水軍,使鄭氏統治者率臣民降清,他也因此被封為靖海侯。」
請問:這位靖海侯是誰?
(A)鄭芝龍 (B)施琅 (C)沈有容 (D)韋麻郎。
( )22.17 世紀,約翰隨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到亞洲來貿易。下列哪件事不可能出現在約翰的行程中?
(A)隨著公司到巴達維亞建立殖民總部 (B)參與占領澎湖的計畫,但不幸被沈有容驅離 (C)與在臺灣貿易的
日本人發衝突 (D)公司的軍隊被鄭克塽打敗後,隨軍隊撤出臺灣。
( )23.17 世紀時,荷蘭提督曾寫一封挑戰信,信中寫到:「本提督今天將派出強大的艦隊,向閣下要回你們駐守的
雞籠、淡水二城……。」請問:荷蘭提督寫的挑戰信是給哪個國家?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日本 (D)中國。
( )24.新石器時代的農作物中,稻米因為乾燥後能夠長期被保存,成為人類的主食。請問:臺灣最早的稻米化石,
在哪個史前遺址被發現?
(A)南關里遺址 (B)圓山文化遺址 (C)植物園文化遺址 (D)十三行文化遺址。
( )25.17 世紀,某位海商自笨港登陸後,招募漢人來臺開墾土地。請問:這是哪位海商?
(A)沈有容 (B)荷蘭人 (C)顏思齊 (D)鄭成功。
( )26.承上題,笨港應為於今日的哪個縣市?
(A)台南 (B)雲林 (C)臺北 (D)宜蘭。
( )27.世界各地進入金屬器時期的時間不盡相同。請問:臺灣約於何時進入金屬器時代?
(A)兩百萬年前 (B)九千年前 (C)兩千年前 (D)一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