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31.64 KB
頁數
4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2-10,离现在 2 25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單選題(1-20 題,一題 3分;第 21-29 題,一題 2)
( )01.圖一是萱萱在臺灣歷史書籍中看到的圖片。請問:此圖的標題應該是下列何者?
(A)南島語族的分布圖 (B)英國在大航海時代的占領區域 (C)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範圍 (D)西拉雅族
的貿易區域。
圖一
( )02.清帝國時期,臺灣的原住民被統治者分為「生番」和「熟番」,這種分類方法是根據下列何者?
(A)是否歸順清帝國 (B)主要居住地區的分布 (C)移民來臺時間的早晚 (D)經濟活動的差異。
( )03.歷史紀錄需要標註時間,以明白事情發生的先後與因果。關於民國紀年的出現,與何者有關?
(A)耶穌誕生年 (B)中華民國成立為民國元年 (C)總統在位的年次 (D)佛陀誕生年。
( )04.考古學家將人類的歷史分為「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請問:劃分依據為何?
(A)已知用火 (B)文字的出現 (C)國家的建立 (D)陶器的製作。
( )05.1661 年,鄭成功進攻臺灣的目的為何?
(A)開採臺灣煤礦,以提供足夠燃料 (B)作為與日本貿易的據點 (C)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D)利用臺灣地理
位置,保護東南沿海各省安全。
( )06.1617 世紀的臺灣,為何成為歐洲國家競逐的目標?
(A)臺灣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B)臺灣島內的白銀產量豐富 (C)臺灣位於西太平洋南北往來的交通樞
(D)臺灣島上有充足的人力資源。
( )07.鄭氏在臺灣的政權共經歷三位統治者。請問:其繼位的先後順序為何?
(A)鄭成功鄭經鄭克塽 (B)鄭成功鄭芝龍鄭克塽 (C)鄭經鄭芝龍鄭克塽 (D)鄭成功鄭經鄭芝
龍。
( )08.14 世紀後期,明朝為何施行海禁政策?
(A)防止歐洲國家入侵中國 (B)防止鄭氏政權擴張 (C)避免中國白銀大量外流 (D)防備倭寇。
( )09.明朝滅亡後,不少遺臣陸續在中國南方擁立其他王室建立政權,與清廷對抗。請問:歷史上如何稱呼這些政
權?
(A)明南時期 (B)南宋時期 (C)南朝時期 (D)南明時期。
( )10.□原名鄭森,唐王第一次見到儀表堂堂的鄭森,十分賞識,賜國姓與名字,希望反清復明能夠馬到成功。請
問:□指的應該是何人?
(A)鄭克塽 (B)鄭經 (C)鄭芝龍 (D)鄭成功
( )11.臺灣高鐵在興建臺中路段時,曾經挖掘到史前文化的遺跡,並確認屬於新石器時代。請問:遺址中應該找到
哪個物品,才能確定為新石器時代?
(A)青銅器製作的祭祀用具 (B)打製的石器 (C)燒製的陶器 (D)刻有文字的石碑。
( )12.學者利用考古發掘,瞭解臺灣史前文化。按照史前文化演進,其使用工具的發展順序下列何者正確?
(A)舊石器→新石器→金屬器 (B)舊石器→金屬器→新石器 (C)金屬器→舊石器→新石器 (D)金屬器→新石
器→舊石器。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1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 ___
1.本份試卷共兩張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交。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記分。
4.本份試卷共兩大題:第1-20題,每題3分;第21-40題,每題2分。全部共40題,合計100分。
2
( )13.17 世紀時,日本實施鎖國政策,不只限制日本人出國貿易,也只准許哪兩國可到長崎進行貿易?()荷蘭
()西班牙 ()中國 ()葡萄牙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 )14.據說□族的祖先原來住在台南。很久以前,□族獵人在山中打獵時,發現一隻肥碩的大白鹿,獵人一路翻山
越嶺地追逐,追了好幾天,正當大家筋疲力竭時,看見眼前竟然出現一片湖光水色,湖中有取之不盡的魚
蝦,從此□族便於日月潭定居。上述是哪個原住民族的傳說故事?
(A)巴布拉族 (B)邵族 (C)和安雅族 (D)達悟族。
( )15.「孔廟」通常稱為文廟,除了紀念孔子,也藉以宣傳儒家思想。請問:臺灣第一座孔廟是由哪位統治者下令
建造?
(A)鄭芝龍 (B)鄭經 (C)施琅 (D)康熙皇帝。
( )16.育昇去參觀臺灣史前文物展,他在某個展示區中看到人面陶罐、銅錢、玻璃手環及珠飾等文物。請問:育昇
可能去看哪個史前文化?
(A)十三行文化 (B)長濱文化 (C)卑南文化 (D)大坌坑文化。
( )17.田野工作者記錄了臺灣一些部落的故事,包括「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巨石誕生祖先、阿美族的祖先遭到洪水
侵襲。」這些聽來不可置信的情節與傳說,對於我們有何幫助?
(A)沒有幫助,因為都是以訛傳訛、加油添醋的內容 (B)沒有幫助,這些都是原住民族的祖先所編纂 (C)
幫助,協助眾人理解大航海時代的原住民,與西方國家互動情況 (D)有幫助,雖然內容不可思議,卻是原住
民族的祖先傳承歷史和文化的記憶。
( )18.大航海時代,歐洲國家紛紛到亞洲來貿易,其中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臺灣有過一段競爭的歷史。請問:兩者
在臺期間有何相同之處?
(A)皆因占據澎湖不成而來臺 (B)皆在臺灣南部建立城堡 (C)皆為貿易而占領臺灣 (D)皆被鄭成功打敗,而
退出臺灣。
( )19.這個時代的臺灣人已知燒製陶器,採用磨製方式製作石器,農耕的出現使食物來源更加穩定。上述的生活型
態,最早出現在哪個文化遺址?
(A)長濱文化遺址 (B)大坌坑文化遺址 (C)十三行文化遺址 (D)卑南文化遺址。
( )20.鄭氏在臺灣採取「屯田駐兵」政策,讓軍隊一面做軍事操練,一面從事農耕。請問:下列哪些地名與鄭氏時
期的軍屯有關?()台南新營 ()高雄前鎮 ()台南麻豆 ()桃園平鎮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 (C)甲乙 (C)丙丁。
( )21.1683 年,他指揮清朝水師於海戰中戰勝鄭氏水軍,使鄭氏統治者率臣民降清,他也因此被封為靖海侯。」
請問:這位靖海侯是誰?
(A)鄭芝龍 (B)施琅 (C)沈有容 (D)韋麻郎。
( )22.17 世紀,約翰隨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到亞洲來貿易。下列哪件事不可能出現在約翰的行程中?
(A)隨著公司到巴達維亞建立殖民總部 (B)參與占領澎湖的計畫,但不幸被沈有容驅離 (C)與在臺灣貿易的
日本人發衝突 (D)公司的軍隊被鄭克塽打敗後,隨軍隊撤出臺灣。
( )23.17 世紀時,荷蘭提督曾寫一封挑戰信,信中寫到:「本提督今天將派出強大的艦隊,向閣下要回你們駐守的
雞籠、淡水二城……。」請問:荷蘭提督寫的挑戰信是給哪個國家?
(A)西班牙 (B)葡萄牙 (C)日本 (D)中國。
( )24.新石器時代的農作物中,稻米因為乾燥後能夠長期被保存,成為人類的主食。請問:臺灣最早的稻米化石,
在哪個史前遺址被發現?
(A)南關里遺址 (B)圓山文化遺址 (C)植物園文化遺址 (D)十三行文化遺址。
( )25.17 世紀,某位海商自笨港登陸後,招募漢人來臺開墾土地。請問:這是哪位海商?
(A)沈有容 (B)荷蘭人 (C)顏思齊 (D)鄭成功。
( )26.承上題,笨港應為於今日的哪個縣市?
(A)台南 (B)雲林 (C)臺北 (D)宜蘭。
( )27.世界各地進入金屬器時期的時間不盡相同。請問:臺灣約於何時進入金屬器時代?
(A)兩百萬年前 (B)九千年前 (C)兩千年前 (D)一百年前。
3
( )28.圖二是卑南文化遺址出土的人獸形玉飾,考古學家曾在宜蘭、臺北等地區的新石器文化遺址,都發掘出形狀
類似的玉飾。關於這種情況,下列何者推論最為合理?
(A)這顯示早期臺灣與中國貿易頻繁 (B)臺灣不產玉石,這些玉飾應該是從海上貿易而來 (C)這種情形可能
是偶然發生,沒有特殊歷史意義 (D)臺灣島內玉器形式的相似,反映出島內文化間的交流。
( )29.圖三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標誌。請問:此標記也可能出現在圖四中哪個地方?
(A) (B) (C) (D)戊。
圖二 圖三
二、題組題(30-40 題,一題 2)
△圖五是臺灣史前文化遺址的分布圖。請根據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 )30.遺址面積相當大,不但聚落龐大,而且建築物成排分布,格局嚴謹,具社會組
織的基本型態。遺址出土石板棺和陪葬的玉器,也是其重要特色。請問:上述
遺址位於圖五中何處?
(A) (B) (C) (D)戊。
( )31.臺灣目前最發現最早的史前文化遺址,位於圖五中何處?
(A) (B) (C) (D)戊。
( )32.貝塚為該遺址最大的特色,它保存大量食用後的貝殼和獸骨、魚骨等。依貝塚
所保存下來食物殘渣推測,當時人類已知飼養家畜,可以種植稻米等植物。請
問:此遺址位於圖五中何處?
(A) (B) (C) (D)戊。
圖五
△台北捷運淡水線有「唭哩岸」一站,「唭哩岸」為該地的舊地名,原指「某個原住民族」語「Ki-Lrgan」的譯音,是
「海灣」的意思。根據研究,此族的語言與菲律賓塔卡羅克語有許多一致之處。菲律賓西北有一海灣稱為
Bahialrigan」其「lrigan」與「唭哩岸」有類似之音。此外,該站附近的陽明大學於 2003 年興建大樓時,曾進行地
質鑽探,挖出含有鹹水貝殼的「唭哩岸石」,證明臺北盆地內曾經是鹹水湖或海域,「唭哩岸」意涵「海灣」也因
此獲得證實。
( )33.文中的「某個原住民族」最有可能為哪個平埔族?
(A)阿美族 (B)西拉雅族 (C)凱達格蘭族 (D)道卡斯族。。
( )34.此族群與菲律賓塔卡羅克語有許多一致之處,其原因為何?
(A)皆受到漢人移民影響 (B)均被西班牙統治過 (C)基督教傳教士的教 (D)同屬南島語族。
17 世紀時,荷蘭人在兩次進軍澎湖失敗後,轉往一個叫「大員」的小沙洲登陸,先頭部隊築起一座堡壘,做為該殖
民城市的要塞,在這個小小的港口,他們向原住民租借一小塊土地,經營東印度群島、中國及日本的貿易業務。
( )35.文中堡壘是下列何者?
(A)巴達維亞城 (B)聖薩爾瓦多城 (C)紅毛城 (D)熱蘭遮城。
( )36.敘述中提到的原住民,應是下列何者?
(A)西拉雅族 (B)噶瑪蘭族 (C)邵族 (D)達悟族。
( )37.荷蘭人於哪一年占領臺灣?
(A)1524 (B)1624 (C)1724 (D)1824 年。
4
△圖六與圖七是臺灣在 17 世紀的貿易圖。請根據圖片回答問題。
( )38.圖六與圖七中的臺灣皆出口哪項商品?
(A)蔗糖 (B)白銀 (C)稻米 (D)軍用物資。
( )39.圖六與圖七中的中國分別屬於哪個朝代?
(A)明、明 (B)明、清 (C)清、清 (D)中華民國、中華民國。
( )40.圖七中的臺灣統治者為擴大貿易對象,與「甲國」建立貿易關係。請問:甲國是哪個國家?
(A)英國 (B)荷蘭 (C)日本 (D)朝鮮。
圖六 圖七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