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四)圖甲到圖丁是臺灣歷史上某時期的行政區圖。
( )10.圖甲轉變到圖乙,與哪一件事情有關?
(A)朱一貴事件 (B)鄭成功打敗荷蘭人 (C)海盜入侵 (D)清帝國將臺灣納入版圖。
( )11.圖乙變化到圖丙,應與下列哪一事件有關?
(A)朱一貴事件 (B)林爽文事件 (C)郭懷一事件 (D)牡丹社事件。
( )12.清帝國統治初期,臺灣行政區增加的原因為何?
(A)曾爆發多次民變 (B)向清帝國繳稅的熟番數量增加 (C)日本出兵臺灣 (D)施琅多次向皇帝提出建言。
( )13.從行政區的演變,可以看出當時的開發方向為何?
(A)以西部為主,由北往南開發 (B)從南、北分別往中部開發 (C)由南部往北部,由西部往東部開發 (D)以
北部為中心,同時向西、東部開發。
二、單選題(第 14-20 題,一題 3分;第 21-40 題,一題 2分)
( )14.17 世紀,西班牙傳教士對於臺灣北部某個族群的紀錄如下:「他們以雞籠、金包里、三貂社為主體。尤其金
包里設有幾個村落,因為地近大屯山的硫磺,擅長採集與交易硫磺。」請問:這是哪個族群?
(A)新港社人 (B)馬賽人 (C)麻豆社人 (D)大肚人。
( )15.《熱蘭遮城日誌》中提到:「□管轄統治的村落約 20 個…」可以說幾乎整個臺灣中部地區都是他的天下,勢
力範圍包含今日的臺中、彰化、南投縣的一部份,算是當時原住民部落的共主。」請問:□應該填入下列何
者?
(A)大肚王 (B)麻豆社 (C)新港社 (D)牡丹社。
( )16.清帝國統治臺灣初期,曾經出現過諺語「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意思指有來自唐山的男性,沒有來自唐山
的女性。請問:此諺語的出現,與下列何者關係最密切?
(A)吏治不良 (B)族群複雜 (C)渡臺禁令的施行 (D)祕密結盟風氣盛行。
( )17.下文描寫某一時期臺灣統治者,管理原住民的情景:「地方會議在赤崁舉辦……長官開始對大會致詞,翻譯
人員則將長官的話,口譯成原住民語……。接著,長官任命各社長老、授予權杖,並關切官方修建的教堂和
學校的事務、村落繳付的年貢等。」請問:這是哪個時期,對原住民的統治方式?
(A)荷蘭在臺期間 (B)西班牙在臺期間 (C)鄭氏時期 (D)清帝國統治臺灣初期。
( )18.西元 1642 年,荷蘭對在臺灣的西班牙人發動攻擊,戰役過程中,有 1千位當地原住民主動加入荷蘭陣營,
但荷蘭主帥認為這批只使用弓箭的原住民部隊戰力不足,因此沒有實際投入戰鬥。請問:這群原住民主要生
活在今天的哪個地區?
(A)基隆 (B)臺中 (C)臺南 (D)屏東。
( )19.17 世紀時,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先後佔領臺灣,展開貿易及傳教事務。請問:荷蘭與西班牙分別傳播何種宗
教?
(A)基督教、天主教 (B)伊斯蘭教、天主教 (C)天主教、佛教 (D)基督教、伊斯蘭教。
( )20.大航海時代,隨著外來勢力進入臺灣,原住民生活方式大為改變,更曾外來勢力爆發多次衝突。原住民在外
來勢力統治下,其生活可能會有什麼改變?
(A)荷蘭人強迫原住民改信天主教 (B)原住民從獵、游耕為主,逐漸以耕種為務 (C)荷蘭人設立學校,教導
儒家思想 (D)西班牙以武力降服麻豆社。
( )21.清帝國統治初期,臺灣出現一群無家室、無恆產、無固定工作,俗稱羅漢腳的人。請問:羅漢腳的出現,造
成當時的臺灣何種影響?
(A)社會治安的隱憂 (B)越界開墾的情況嚴重 (C)清廷施行渡臺禁令 (D)梅花鹿數量快速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