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八年級 112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24.03 KB
頁數
4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2-11,离现在 1 31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2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八年級歷史科試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 座號:___ 姓名:
1.本份試卷共2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交。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計分。
4.本份試卷共 40 題,均為單一選擇題。第 1-20 題每題 3分,第 21-40 題每題 2分,合計共 100 分。
單一選擇題
1. 蒙古帝國的四等人制是近代部分學者對不同民族享有不同權利的情況作出的歸納認為元朝的蒙古貴族為了
維護蒙古的統治,而推行民族壓迫和民族分化政策。請問,依據元代差別待遇的種族政策,各種族地位由高
至低排序為何?
(A)蒙古人、漢人、南人、色目人 (B)蒙古人、漢人、色目人、南人
(C)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D)蒙古人、色目人、南人、漢人。
2. 中國某朝代的特色之一就在於住宅區與商業區不再是獨立分離而是全面的住商混合,且 營業時間也有所調整
出現了夜市。上述朝代指的是下列何者? (A) (B) (C) (D)清。
3. 蒙古帝國因版圖遼闊為提供信使員歇息或換馬的處所政府於各地廣設下列何種機構除加速經貿往來
外,還促進中西文化交流? (A)洋行 (B)驛站 (C)行郊 (D)市舶司。
4. 一般史家認為宋代國力不強的原因除了重用文人的政治發展所導致外也與地理因素有關推論宋代的北方
邊防空虛無險可守,而外族騎兵機動迅速,可長驅直入華北,直接威脅宋代首都。請問,造成宋代「北方邊
防空虛無險可守」的關鍵為何?
(A)外族取得燕雲十六州 (B)中央無力控制地方 (C)蒙古西征擴大統治範圍 (D)稅收減少無力修築長城。
5. 在明朝中葉之後許多的美洲作物傳入中國緩了因人口增加導致糧食不足的問題請問,下列哪一樣作物
是明朝中葉從美洲傳入中國? (A)小麥 (B)棉花 (C)早熟稻 (D)玉米。
6. )隋唐之後,東亞呈現多個政權並立的局面。隨著各政權的國力興衰,約 12 世紀宋代左右,出現下圖的發展。
請問,圖中的「甲國」是由下列哪個民族所建立的?
(A)契丹 (B)女真 (C)蒙古 (D)阿拉伯。
7. 宋神宗時,曾任用某大臣推行變法改革新法雖立意良善針對冗兵冗官與歲幣等問題希望改革後能富國
強兵。但最終仍宣告失敗,還引發朝中新舊黨派對立紛爭,當時政局陷入不安。請問,某大臣是下列何人?
(A)張居正 (B)王安石 (C)朱熹 (D)徐光啟。
8. 北宋面對契丹等外族入侵而本身軍事力量又不足以應付時曾經運用多種方式加以因應其中哪一種方式曾有
效平息與契丹間的戰端,使得雙方維持了百餘年的和平?
(A)修建長城,斷絕接觸 (B)聯合西域諸國共同追擊 (C)每年提供歲幣 (D)指派公主前往和親。
9. 向日葵班的同學們在討論某一朝代盛世的特色:
妮妮:「朝廷採懷柔政策,開科取士攏絡漢人。」
小愛:「朝廷表面上支持學術事業,不少讀書人卻因文字獄慘遭迫害。」
小新:「朝廷強迫漢人薙法留辮。」請問,同學們所討論的是哪一個朝代?
(A) (B) (C) (D)清。
10. 「他為了能夠順利傳教,在傳教方式上做出了一些調整,除了允許教徒祭祖尊孔之外,還嘗試穿戴儒服,
國的士大夫與官員有著密切的交流……」上文中提到的「他」所指何人?
(A)馬可波羅 (B)徐光啟 (C)利瑪竇 (D)張居正。
11. 宋代的學術思想主流強調儒家所主張的倫理道德規範正是宇宙萬物運行的「天理」人必須經由不斷修養自
己的心性品格使行為合乎天理請問當時流行的學術思想為何? (A)神學 (B)玄學 (C)理學 (D)佛學。
12. 明清之際,中西文物藉由傳教士為媒介加以交流。請問:當時的傳教士將中國的哪些文物傳入歐洲? ()
術典籍 ()造紙術 ()園林建築 ()瓷器。(A)甲乙丁 (B)乙丙丁 (C)甲丙丁 (D)甲乙丙。
13. 松坂老師到福建的泉州參訪在泉州見到了一座十分典雅的清真寺當地導遊介紹此清真寺建於北宋年間
這座古老的清真寺主要是由哪一個族群來到中國發展而興建的?
(A)穆斯林商人 (B)契丹人 (C)女真人 (D)蒙古人。
14. 古語云:「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北宋想藉由當時國勢強盛的「某國」滅掉心腹大患遼國,但最後北宋卻反
為「某國」所滅。請問,這個歷史事件為何?
(A)永嘉之禍 (B)安史之亂 (C)靖康之禍 (D)蒙古西征。
15. 風間是元代的讀書人他想從政做官小綠老師告訴他若要當官必須考上科舉請問當時如果想考上科舉
風間一定要看以下何人的書?ˉ
(A)朱熹 (B)趙匡胤 (C)朱元璋 (D)王安石。
2
16. 金兵南下滅宋後,宋室選擇偏安江南延續政權以至於後來有首詩作:「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形容南方首都的繁華。請問,當時宋朝的首都為何?
(A)長安 (B)汴京 (C)臨安 (D)大都。
17. 資料一:直角、對角、三角形、平行線等數學名詞都是經過他嘔心瀝血,反覆推敲後確定下來的。資料二
他與利瑪竇合作翻譯《幾何原本》。上述兩則資料中的人物是下列何人?
(A)朱熹 (B)徐光啟 (C)張居正 (D)畢昇。
18. 附圖是 16-17 世紀在東亞和太平洋海面的貿易航線說明簡報。依據內容判斷,其中的★應為下列何者?
中國從福建月港輸出生絲、絹織物
與陶瓷器等物品。西班牙從墨西哥
出發的大帆船,則以菲律賓馬尼拉
為中繼站,每年平均載運 20-50
的★,以支付採購的商品。
(A)白銀 (B)銅錢 (C)瓷器 (D)香料。
19. 明代建立時,一開始定都在南方但明成祖即位後決定將首都遷到北京試問,代決定遷都的原因為何?
(A)北京的商業貿易發展較好 (B)北京的交通較為便利
(C)為防範外患蒙古的入侵 (D)為避免直接面對許多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挑戰。
20. 15 世紀歐洲人開始的海外探險,發展至 1617 世紀逐漸形成國際商貿交流的現象這波全球化的商業活動
中,亞洲的絲綢、瓷器、香料等物品輸往海外,番薯、馬鈴薯等糧食作物則經由下列何人自美洲引進中國?
(A)阿拉伯人 (B)荷蘭人 (C)葡萄牙人 (D)西班牙人。
21. 附表為某時期海外國家向中國入貢的次數統計表由表中國家的分布區域判斷他們會到中國朝貢且朝貢貿
易盛行,最可能與下列哪一件史事有關?
(A)蒙古西征 (B)耶穌會傳教士東來 (C)鄭和下西洋 (D)澶淵之盟。
國名
進貢
次數
蘇門答剌 (今蘇門答臘島)
16
榜葛剌 (今印度半島孟加)
10
錫蘭山 (今斯里蘭卡)
4
祖法兒 (今阿拉伯半島南)
3
木骨都束 (今非洲東岸)
2
22. 向日葵班的同學描述元朝的相關歷史內容,下列哪一個人的言論正確?
(A)小新:鐵木真建立元朝,並南下滅宋
(B)風間:元朝的首都是臨安
(C)阿呆:元朝因帝位繼承、財政混亂等原因而滅亡
(D)正男:忽必烈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23. 一份歷史文告寫道:「自宋朝滅亡,北方外族入主中原,雖不到一百年,但天下大亂。我本是平民,被眾人推
舉,率軍攻占應天,再北上驅逐胡虜。……」這敘述與下列哪一史事關係最密切?
(A)朱元璋起兵反元 (B)趙匡胤兵變建國 (C)宋朝宗室重建政權 (D)蒙古帝國入侵中原。
24. 清雍正皇帝即位之後,實行禁教,主要原因是什麼?
(A)傳教士的曆法不準確 (B)傳教士介入宮廷政爭 (C)傳教士不祭孔祀祖 (D)傳教士洩露中國內部的情報。
25. 西元 1271 十七歲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隨同父親從威尼斯出發他們走過西亞波斯帕米爾高原新疆
絲路,最後進入被蒙古統治的中國。他在中國生活了十七年,直到四十一歲才返回故鄉。馬可波羅把東方的
見聞向歐洲人描述,開拓了歐洲人的眼界。下列關於馬可波羅的描述,哪一項最合乎史實?
(A)他在中國當官,成為皇帝身邊的重要軍事官員
(B)他發現當時的南人多負責擔任財政官員
(C)他發現大汗重用儒生朱熹掌管科舉事務
(D)他讚美當時使用寶鈔作為流通的貨幣,十分方便。
3
26. )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上有約 814 、牲畜 60 多匹、船隻 28 艘、房屋樓宇 30 多棟、 20 輛等,人物
栩栩如生,描繪了當代都城的繁榮景象。請問,這主要是在描繪附圖中的哪一城市?
(A) (B) (C) (D)
27. 在歷史研討會上許多講者正利用下圖講解某個時期的國際互動與文化交流依據內容判斷造成此發展與下
列哪件史事有關?
(A)澶淵之盟 (B)蒙古西征 (C)張騫通西域 (D)阿拉伯人東傳。
28. 「鄭和航海圖」不僅是中國迄今保存最早的航海圖,也是世界航海中史唯一存世的越洋跨洲航海圖。請問,此
次航海行動在歷史上帶來何種影響?
(A)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B)火藥、印刷術因此而西傳
(C)建立亞洲通往大西洋的航道 (D)奠定華人移居東南亞的基礎。
29. 「元代天文機構的設置採行雙軌制,一為大都司天臺,由漢人天算家郭守敬等主持;一為上都回回司天臺,
回回天算家札馬魯丁等主持。札馬魯丁曾在當時世界第一流的馬拉蓋天文臺工作,對回回天文學引進的貢獻
甚大,曾創製七件『西域儀象』,編纂《萬年曆》與《回回曆》……。」由此可見,元代與哪一民族的文化
交流,對元代天文學的發展有所影響?
(A)契丹人 (B)女真人 (C)蒙古人 (D)阿拉伯人。
30. 明代曾經出現兩種群體「流寇」與「倭寇」,想要了解明朝歷史,必須理解這兩個群體。試問,有關「流寇」
的內容敘述,何者說法錯誤?
(A)是因為源起於海禁政策
(B)流寇中勢力最大的是李自成
(C)流寇首領曾攻陷北京
(D)流寇勢力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31. 歷史上有一段對泉州港的描述「泉州港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雲集,貨物堆積如山
個商人,必須付自己投資的總額百分之十的稅收,所以,蒙古大汗從這個地方獲得了巨額的收入。……據商
人們計算,他們的花費,包括關稅、運費在內,總共達到貨物價值的一半。然而,就是從這餘下的一半中,
他們也能取得很大的利潤,所以他們常常能夠用更多的貨物,回銷到原來的市場。」請問關於此段敘述,下
列何者正確?
(A)這記錄的是宋朝統治下的泉州
(B)負責向商人收稅的機構為泉州市舶司
(C)當時外國商人僅能透過海路前來中國貿易
(D)遠道而來的商人以威尼斯商人為大宗。
32. 明末鎮守山海關的將領吳三桂腹背受敵一方面臨李自成的征討與招降一方東北新興的滿洲勢力正向中原進
發,吳三桂最後決意投奔滿洲勢力,引滿洲軍隊進入山海關,攻入都城擊潰李自成軍隊。請問:吳三桂引滿
人入關後,促成中國歷史如何發展?
(A) 清朝滅亡 (B)明朝實施海禁 (C)滿人入主中原 (D)清代禁教。
4
33. 附表為中國某王朝的疆域擴張示意表。根據內容判斷,該朝代應該是下列何者?
年分
國家發展
1636
朝鮮朝貢
1683
征服臺灣
1697
蒙古納入統治
1720
西藏納入統治
1758
新疆納入統治
1769
緬甸成為屬國
1787
暹羅成為屬國
1789
安南成為屬國
(A) (B) (C) (D)清。
34. 明朝政府的對外活動,僅限於各國使節的來華朝貢。請問,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各國須接受中國的冊封,才能與中國通商
(B)「朝貢」是將與之貿易者視為平等往來的國家
(C)前往明代朝貢的國家多分布在東南亞或南洋一帶
(D)「朝貢貿易」反映明朝天朝上國的心態。
35. 妮妮最近喜歡閱讀中國民間小說她正在看以宋代社會生活作為背景的故事描述主角從鄉村前往市鎮打拚的
冒險經歷。請問,下列哪一敘述,不符合故事的時代設定?
(A)港口船員告訴主角如何使用指南針辨識方向
(B)官方宣布《四書集注》成為科舉考試的定本
(C)運用活字版印刷術來大量印製書籍
(D)宋代已將火藥應用於軍事戰爭。
36. 明太祖為改善日益嚴重的倭寇問題而將沿海居民內遷禁止其下海捕魚或貿易等以防止倭寇侵擾關於此
政策當時的貿易概況,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許多走私商人兼具海盜身分 (B)沿海居民為求生計改為務農
(C)官方朝貢貿易因海禁而中止 (D)海商可進行官方許可的貿易。
37. 小綠老師為豐富教學活動內容,以 1617 世紀航路路線和貿易交流示意圖,說明東亞當時的商貿概況。她首
先要在圖上點出西班牙人在亞洲的據點,請問,小綠老師應填入下列何地?
(A)澳門 (B)馬尼拉 (C)巴達維亞 (D)泉州。
38. 小新在一篇歷史專題文章中看見下圖中的故事對於故事中提到的「該國」十分好奇根據內容判斷有關「該
國」與宋朝之間的關係,下列哪項敘述符合史實?
契丹貴族以學詩為雅事,該國的皇帝與后妃
之中擅長寫詩者亦不少。據說宋人張芸叟奉
命出使該國,夜宿幽州(今北京)客館,發
現牆上題有蘇軾的「老人行」,書店亦有販
賣「大蘇小集」(將蘇軾的詩集結出版)。
張芸叟便在牆上的「老人行」後面寫下:「
誰題佳句到幽都,逢著胡兒問大蘇。」
(A)該國是曾經與宋朝爆發長期戰爭的金國 (B)兩國以對等的外交關係簽訂澶淵之盟
(C)宋朝聯合該國滅敵,卻反被其攻陷首都 (D)宋室南下重建政權,與該國南北對峙。
39. 「蘭學」是指荷蘭人在日本江戶時代傳入的學術文化、技術的總稱使日本人得以接觸與學習西方的知識,
「蘭學」內容包含西洋醫學、天文學、物理學等西方科技,西方科學知識的傳入對日後日本現代化有重大的
影響。請問:「蘭學」一詞出現的時代背景何者有誤?
(A)正值日本進行鎖國
(B)因天主教與當地文化發生衝突
(C)日本政府限制傳教士在日本的活動
(D)日本僅准荷蘭人至長崎貿易。
40. 2022 年香港某大學舉辦「萬國同風:全球化浪潮中的明清外銷瓷」展覽,實物展示貿易瓷器 400 多件,帶領
觀眾重回明清瓷器風靡全球的輝煌歷史。當時景德鎮成為中國瓷器重鎮,生產的瓷器品質深受肯定,有「瓷
都」美稱。請問,此一展覽內容最適合用來說明下列哪一主題?
(A)地域性的商幫出現 (B)專業市鎮的興起 (C)蒙古驛站的興設 (D)伊斯蘭文化的傳入。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