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八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97.09 KB
頁數
4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1-18,离现在 3 28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0學年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八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 座號:___ 姓名:
1.本份試卷共兩張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交。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記分。
4.本份試卷共 40 題:第 4160 題,每題 3分;第 61-80 題,每題 2分,合計 100 分。
一、選擇題
41. )風間是元代的讀書人,他想從政做官,小綠老師告訴他,若要從政必須寒窗苦讀,考試中舉。請問:下列哪
一本是風間參加科舉考試一定要讀的書?ˉ
(A)《夢溪筆談》 (B)《四書集注》 (C)《資治通鑑》 (D)《史記》。
42. )明朝中葉以後,歐洲各國因新航路的發現以及航海術的進步紛紛東來,當時最早航抵中國的葡萄牙人,領有
下列何地做為發展東方貿易的據點? (A)臺灣 (B)香港 (C)澳門 (D)菲律賓。
43. )五千元韓圓紙幣上印有一位人物,這位人物為韓國知名的學者李珥。李珥曾提出:「人之性非物之性者,氣
之局也;人之理即物之理者,理之通也。」可知深受中國理學的影響。請問:古代韓國的理學主要源自中國
的哪一個朝代? (A)漢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4. )玉米和番薯都是澱粉含量高的食物,而且容易種植,在人口快速增加,稻米產量不足以供應的時期,這兩種
作物的引進,可以幫忙紓緩糧食不足問題。請問:這些作物最早在何時引入中國?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
45. )《馬可波羅遊記》記載:「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邁耳(mile),或三十邁耳,必有一驛。無人
居之地,全無道路可通,此類驛站,亦必設立。……合全國驛站計之,備馬有三十萬匹,專門欽使之用。」
由文中可知,驛站的設置目的,應是下列何者? (A)為東西方統治聯繫需求而設置 (B)為測量距離而設置
的觀測所 (C)設置於國家邊境,確認國土範圍 (D)專為西征時的軍隊需求而設置。
46. )與同學交流共同讀書時,有可能相互學習,改進自己不足的地方。同理的說,不同的文明之間相互碰撞,也
可能讓不同的文明相互學習,帶來更多的刺激。在十六世紀的亞洲,中國、爪哇(印尼)、菲律賓、日本皆
因為歐洲人的到來,刺激文明進步,但追根究底,最初歐洲人來亞洲的動力究竟為何?
(A)學術交流 (B)宗教熱誠 (C)人口移民 (D)商業需求。
47. )在某本史書中有一段敘述:「這個王朝最初定都南京,是中國史上第一個崛起於江南而統一全國的王朝。但
數十年後,為了遷都北京,開始修整大運河,以求有效地將江南物資輸往北京。」這最可能是指下列哪一個
朝代? (A)漢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48. )「他為了能夠順利傳教,在傳教方式上做出了一些調整,除了允許教徒祭祖尊孔之外,還嘗試穿戴儒服,跟
中國的士大夫與官員有著密切的交流,因而奠定該宗教在華發展的基礎」上文中提到的「他」所指何人?
(A)湯若望 (B)利瑪竇 (C)徐光啟 (D)鄭和。
49. )靖康之禍後,宋高宗為了躲避戰禍,南遷偏安,史稱南宋。面對金人一再地威脅,朝廷內出現主戰與和兩派
不同意見,宋高宗最後採行哪一項政策?ˉ
(A)聯合蒙古,夾攻金人ˉ(B)停止北伐,宋金議和ˉ(C)鼓勵通婚,融合族群ˉ(D)下詔北伐,收復汴京。
50. )小當家在某本書上看到「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科技發展的黃金年代」、「高度發展的城市生活與平民
經濟」等章節,小當家正在翻閱附圖中的哪本書籍?
(A) (B) (C) (D)
51. )商業活動在阿拉伯帝國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古蘭經》規定鼓勵和保護商業是所有穆斯林必備的義務和道
德。很多穆斯林商人活躍於亞歐非三大洲,從事貿易活動。阿拉伯商人主導了印度洋、南海到中國東南沿海
的商貿,興盛的貿易促使唐宋元等朝代設立市舶司。請問:市舶司主要負責什麼樣的業務?
(A)協助阿拉伯人解決困難,類似現今大使館 (B)裁決阿拉伯商人及各商會之間的爭議,類似商人法庭
(C)貿易場所,類似現今拍賣場 (D)管理商船、檢查貨物、關稅稽徵,類似現今海關。
52. )歷史課堂上,同學們在討論某一朝代盛世的特色。小丸子:「此時君主的權力達到極盛,但在盛世的表象
下,有一股嚴厲的政風。」花輪:「朝廷表面上禮遇前朝遺臣,但不少讀書人卻因文字獄慘遭迫害。」小
玉:「這長達一百多年的盛世,曾多次用兵,將今日的蒙古、新疆、西藏納入版圖。」請問:同學們所討論
的是哪一個朝代?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53. )崇禎十七年,鎮守山海關的將領吳三桂腹背受敵,一方面臨流寇李自成的征討與招降,一方東北新興的滿州
勢力正向中原進發,吳三桂因家人遭李自成殺害、愛妾遭李自成部下擄去,而決意投奔滿州勢力,引滿州軍
隊進入山海關,攻入北京擊潰李自成軍隊。請問:吳三桂引滿人入關後,促成中國歷史如何發展?
(A)滿清逐一消滅流寇與南明勢力 (B)清朝滅亡 (C)明朝實施海禁 (D)清朝禁教。
2
54. )爺爺到杭州探親,意外看到一份明清之際前人的生活隨筆,在這份隨筆中,可能會出現何種內容?
(A)如果想要買瓷器,就要到有名的江西景德鎮去挑選
(B)出門做生意,紙幣最實用,銅錢白銀根本用不上
(C)遇上大乾旱,米糧歉收,這時也沒有其他外來的作物可以引進當糧食
(D)以陝西與徽州的商人最為有名,並在各大城市設立會館,作為同鄉聯繫之處。
55. )中國自古以來秉持著天朝上國的觀念,對於所有的外族都持著一種以上對下的關係來應對,但哪一件事,中
國改變傳統的中國中心觀,並對於其他外族抱持較為平等的對待方式。「哪一件事」指的是下列何者?
(A)澶淵之盟的簽訂 (B)燕雲十六州的爭奪 (C)靖康之禍的爆發 (D)與蒙古建立聯盟關係。
56. )小新正在寫一篇描述某朝代的報告,其中提到多次大規模西征、火藥與紙幣的西傳、定都大都、種族的區分
等。下列何者最適合作為新這篇報告的標題?
(A)胡漢融合的盛世 (B)草原民族的統治 (C)兵馬俑的世界 (D)西方勢力的東來。
57. )由附圖北宋兵額增加情形,證諸宋代史實,下列何者是正確的解讀?
(A)兵額增加,有效抵禦遼、金入侵 (B)重武輕文,形成外重內輕局面 (C)兵額龐大,造成沉重財政負擔
(D)武將權重,造成武人專擅干政
58. )喜羊羊與暖羊羊是元朝人,兩人一齊參加科舉考試,喜羊羊考的是左榜,題目較難、錄取率較低;暖羊羊考
的是右榜,題目較易、錄取率較高。請問:喜羊羊最可能屬於哪一階層的人? (A)色目人 (B)蒙古人
(C)南人 (D)西域人。
59. )在毛澤東〈沁園春〉一詞中,對於成吉思汗有如下的描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
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
今朝。」關於歷史上的成吉思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曾經發動並參與三次西征 (B)曾消滅金國與南宋政權
(C)建立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D)統一蒙古各個部族。
60. )附圖是宋元時期的形勢圖,從圖中內容判斷,「甲」應是哪個民族成立的國家?
(A)契丹 (B)日本 (C)女真 (D)鮮卑。
61. )北宋面對外族入侵而本身軍事力量又不足以應付時,曾經運用多種方式加以因應,其中哪一種方式曾有效平
息與契丹間的戰端,使得雙方維持了百餘年的和平?
(A)斷絕與外族的接觸 (B)聯合西域諸國反擊 (C)每年供給外族銀、絹 (D)將公主嫁予外族君長。
62. )歷史的作用之一即是提供治亂興亡的借鑑,從北宋王朝聯合金人攻滅遼國而後自身亦覆亡的案例,我們可得
到哪一項深切的教訓?
(A)應尋找更強的盟友才能保障生存 (B)唯有培養自身強大的實力才能護衛社稷的安全
(C)錢要花在刀口上,宋人應提供更多歲幣給金人 (D)宋朝國策立意良善,可惜未能持續至後期
63. )史料記載:「明太祖為鞏固政權,廢除()宰相,實施君主獨裁,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監控臣民言
行,以()廷杖與文字獄摧殘文人,最後因分封諸子為王,於惠帝期間,引發()靖康之禍。」該份史料正
確的地方有幾處? (A)1 (B)2 (C)3 (D)4 個。
64. )中國的火藥摧毀歐洲的封建城堡、印刷術有助於歐洲文化發展,指南針也開拓了歐洲人的視野,但為何清中
葉以後的中西文化交流趨於沉寂,其因素為何在?
(A)清廷實施海禁政策限制貿易發展 (B)鄭和下西洋促使中國重心往東南亞發展
(C)清廷實施禁教的影響 (D)北方外患不斷促使鎖國。
3
65. )研究中國史上歷代的改革,搜尋到一段資料如下:「推動賦稅與勞役的改革,將複雜的各項勞役與田賦合併
為一條,按畝徵銀,簡化徵稅手續,也讓沒有勞役負擔的農民可自由行動,提供城市的勞動力,有助經濟發
展。」推動此次改革的是何人? (A)張擇端 (B)張居正 (C)徐光啟 (D)鄭和。
66. )十四世紀被譽為「最偉大的旅行家」的伊本.巴杜達到中國時,竟在當地遇到一位舊識──來自印度的布什
里。想當年,布什里因為年輕又聰慧而被巴杜達推薦給印度統治者,沒想到布什里卻婉拒了統治者的聘任,
決定前往中國。如今於中國再度相見,他已經事業有成,生活富足。像布什里這般在中國落地生根的穆斯林
並不算少數,這是因為穆斯林多半具有何特質,令中國的統治者願意禮遇他們,覺得會是統治上很有力的助
手? (A)強悍的騎術武功 (B)謹慎的處事態度 (C)堅忍不拔的毅力 (D)豐富的理財知識。
67. )明朝時,諱稱「長城」,稱為「邊牆」。明初修築邊牆,也築重牆。
請問:明初修築圖中這段長城主要目的何在?
(A)防範女真入關 (B)防止蒙古再度南下 (C)抵抗突厥入侵 (D)抵檔俄羅斯人侵擾。
68. )汪汪話劇社即將舉行公演,史努比負責編寫關於北宋社會的故事腳本。為了能正確呈現北宋民眾的生活情
形,史努比特別到圖書館查詢資料。下列他所查詢到的資料中,何者正確?
(A)當時麻布紡織技術改良,麻布逐漸取代棉布 (B)營業時間與地點仍有限制,不可隨意營業
(C)可欣賞沈括的清明上河圖,描寫汴京的繁景 (D)農夫們種植自占城引進的早熟稻,產量較前代多
69. )鄭和七次下西洋象徵著明代發展朝貢貿易的重要時期,鄭和的船隊雖配備強大的武裝,但並不用武力,而是
利用瓷器、絲綢、金屬貨幣等,交換各國的珍珠寶石、香料及珍禽異獸,藉此贏取各國的信任。許多國家在
鄭和訪問後,派遣使團甚至是搭乘鄭和的船隻來中國「朝貢」,並與明代建立邦交及貿易往來。在此後的一
段頗長時間裡,明代聲威一度可與唐太宗的天可汗制度媲美。請問:根據上述可知,明代在處理對外關係
上,維持著什麼樣的態度? (A)平等對待 (B)天朝上國 (C)兼容並蓄 (D)有求必應。
70.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若以「元世祖忽必烈」、「清聖祖康熙」為對象進行比較,下列哪一敘述正確?
(A)他們都因為尊崇中國文化而全面徹底漢化 (B)他們都是外族在中國所建之政權的統治者
(C)他們都實施種族隔離政策以確保統治地位 (D)他們都曾遷移首都,以利掌控擴大的疆域。
71. )明代曾經出現兩種群體「流寇」與「倭寇」,想要了解明朝歷史的同學,都必須理解這兩個群體。試問,下
列關於「流寇」與「倭寇」的內容敘述,何者說法正確?
(A)兩者都是因為海禁政策之下所直接生成的 (B)流寇的勢力主要是在海上行動
(C)清兵曾協助明朝皇室對抗倭寇 (D)在流寇的勢力影響下,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72. )滿清入主中原之初,採取哪些籠絡漢人的策略?()舉行科舉,錄用漢人為官()廢除文字獄()不逼迫漢
人薙髮()禮遇明朝遺臣。(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73. )鄭和七次下「西洋」的事蹟,曾被寫為《1421:中國發現世界》一書。就你對明代歷史的了解,下列對鄭和
與其事蹟的敘述,何者為非?
(A)鄭和的船隊最遠曾抵達今日的非洲東岸一帶 (B)鄭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橫越整個太平洋
(C)鄭和下西洋奠定華人移民東南亞的基礎 (D)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為找尋惠帝、宣揚國威。
74. )西元 2017 8月一則新聞報導:
﹤非洲發現中國血緣遺骼﹥
西元 2017 8月初,
由中國、美國和肯亞的考
古學家組成的團隊,在肯
亞拉穆縣的曼達島挖掘出
了擁有中國血緣的人骨遺
骸。
骨遺具有亞人
DNA
血緣然出這幾遺骨
發現品,是在上發
國瓷及貨。曼魯伊
中國刻有永樂通
」四字
請問:以你所學的歷史知識,應如何看待此事?
(A)唐帝國對外貿易興盛,許多國家自海外來華貿易 (B)宋元時期,海上貿易發達,政府鼓勵移民
(C)明初頒布渡臺禁令,促成許多居民前往海外發展 (D)鄭和下西洋的成果,意外打通南洋與印度洋航線。
4
二、 題組
()附圖為宋代與邊疆民族(、乙)的關係圖,請依此回答下列問題:
( )75.關於「A事件」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應為遼朝攻入宋的「靖康之禍」 (B)在此之後,宋室南遷建立南宋
(C)A 之後,北宋與金展開南北對峙 (D)甲與北宋在 A中未有同盟關係。
( )76.關於邊疆民族甲、乙和宋政權,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政權為契丹族建立 (B)乙政權為女真人組成
(C)甲政權日後成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 (D)乙政權與宋曾互稱兄弟關係。
()請閱讀下列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1李約瑟生於英國倫敦,
著有《中國科學技術史》
內容涉及中國古代的天文
學、物理學、數學,以及
醫學、地理學和工程學,
並對古代的百家思想做了
注釋,對現代中西文化交
流影響深遠。
2李約瑟提出了中國古代四大科技
發明概念他指出以火藥造紙術
印刷術和指南針為代表的中國古代
四大發明,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這些發明流
傳到西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社會
進步起到了顛覆性的改變。就技術
的影響而言,在文藝復興之時和之
前,中國占據著一個強大的支配地
位……。
3李約瑟認為沒有中國古代的四
大發明歐洲進入近代科技文明
要後推幾百年甚至不可能在十
四世紀出現文藝復興在十八
世紀出現工業革命四大發明的
出現是中國古代為人類文明進
步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 )77.文中李約瑟說到「沒有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歐洲進入近代科技文明要後推幾百年」,就其中一項發明火
藥來說,是何種因素使火藥的發明改變世界歷史的發展?
(A)蒙古西征 (B)阿拉伯人東來 (C)日本使節來華 (D)唐太宗滅東突厥。
( )78.文章內容提到印刷術,其實中國印刷術起源甚早,甚至何人發明活字版印刷的技術使印刷術進一步普及?
(A)朱熹 (B)畢昇 (C)沈括 (D)張擇端。
()請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弗蘭克在《白銀資本》
一書中說得深刻「外國人
為了與中國人做生意,不
得不向中國人支付白銀,
這也確實表現為商業上的
『納貢』。」
「中國貿易造成的經濟和金融後果
是,中國憑藉著無與匹敵的製造業
和出口,與任何國家進行貿易都是
順差」;他進一步提到:「十六到十
八世紀,歐洲肯定不是世界經濟的
中心。」
( )79.文中提到「中國無與匹敵的製造業,與任何國家貿易都是順差……」,請問中國製造的產品應是下列何
者? (A)白銀 (B)鴉片 (C)瓷器 (D)稻米。
( )80.根據上文所述,世界經濟的中心不是歐洲,請問下列哪一敘述可以加以佐證?
(A)世界多數的白銀流向中國 (B)歐洲各國與中國維持朝貢體制
(C)歐洲各國武力無法與中國抗衡 (D)明朝派遣鄭和下西洋。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