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八年級 112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29 MB
頁數
4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10-24,离现在 0 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石門國中112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二次段考八年級社會歷史科考試卷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
一、選擇題(1~20題,每題2分;21~32題,每題3分。共76分):
1. ( )小平爺爺的興趣是收集各時期的舊硬幣和紙鈔,來保存欣賞。這天爺爺拿著一張舊紙幣,告訴小平:「這
是中國近代史上,財政金融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在那個年代,市面上本來流通著各種貨幣,後來政府廢除銀
,規定一律改用銀元;再過一陣子,政府規定只能用四家指定銀行,也就是中央、中國、交通、農民銀行所
發行的紙幣,訂定為法幣,這終於解除了民國一直以來幣制混亂的局面。」請問上文小平爺爺所描述的應是
下列哪一時期?ˉ(A)十年建設時期ˉ(B)十大建設時期ˉ(C)國共內戰時期ˉ(D)中日戰爭時期。
2. )附圖是中華民國建國初期部分疆域圖。請問在北伐過程中,下列哪一區不是當時國民政府以武力討伐成功
,而是該地區自行歸順國民政府,促成全國統一 ( )( )( )( )戊。
3. )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將國家建設分為三個時期,影響中華民國國家政治發展深遠。請問以下關於各個
時期的敘述,何者錯誤 (A)按時間演進依序分為軍政、訓政、憲政三個時期 (B)軍政時期是以軍領政 (C)
訓政時期的國家最高法源依據為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D)北伐完成後,進入憲政時期。
4.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北伐初期,陸續征服各地軍閥,可是後來國民政府內部逐漸被親共人士所控制,因此
造成國民政府內部產生分歧,蔣中正先生遂以武力清除國民黨內的中共分子,並另立政府而有所謂「寧漢
分裂」的情形產生。根據上述試分析,整個北伐期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所在地的先後順序為何? (A)廣州→
武漢→南京 (B)武漢→廣州→南京 (C)南京→武漢→重慶 (D)廣州→南京→武漢。
5. )電影台正撥放著一部講述中國近代某位歷史人物的傳記電影,電影簡介寫著:「他是一位悲劇人物,雖然
曾三次稱帝,看起來風光無限,享受最高待遇的榮華富貴;但事實上一生都受人控制,甚至需要日本扶植他
稱帝,以至於連日本都能操控他的統治,可說是沒有自由和尊嚴,成為名符其實的傀儡皇帝。」有關此中國
歷史人物的描述,何者正確 (A)他就是清光緒皇帝 (B)他就是末代皇帝袁世凱 (C)他受到宋教仁逼迫退位
,朝代結束 (D)日本曾扶植他在中國東北成立傀儡政權。
6. ( )「學校師生要向日本天皇及當時在位的滿洲皇帝遙拜、唱國歌、背誦滿洲皇帝的詔書,且學生必須學習日
,並被灌輸『日滿一體』的思想,生活周遭充斥著日本的統治勢力。」請問上述情況,最可能發生於下列何
時何地? (A)1895年的北京 (B)1932年的長春 (C)1937年的重慶 (D)1946年的臺北。
7. ( )歷史課堂上,小安認真寫筆記整理中華民國建國初期政治史的發展,她特別對每位歷史人物的作為感到好
;但下課後,她發現有一個空格忘了寫上人名。請根據下圖的內容判斷,「?」應填上誰的名字較正確
? (A)孫中山 (B)溥儀 (C)蔣中正 (D)張作霖。
北伐
清黨
西安
事變
8. ( )中華民國北伐之後完成全國統一,但仍有內憂外患接連不斷,國家情勢仍不穩定。請問當時國民政府在面
內憂外患的情況,初期是採取什麼政策但導致民間不滿情緒升高,中共趁機宣傳全國團結,藉此爭取各界
同情 (A)全面抗日 (B)先安內後攘外 (C)先攘外後安內 (D)剿共與抗日同時並行。
9. ( )中國十年建設期間,政府推動各項建設措施,提升了國家的實力和信心,奠定日後長期抗戰的基礎。請問
這些建設措施不包括下列何者? (A)廣築鐵路 (B)廣築公路 (C)網際網路 (D)鄉村平民教育。
10. ( )附圖為中華民國在1920年代的某軍事行動路線圖,國民政府軍隊由南方漸往北方攻打移動根據敘述和
路線圖判斷,這應該是指下列哪一史事? (A)中共二萬五千里長征圖 (B)國共內戰共產黨軍隊路線圖 (C)
中華民國政府遷臺路線圖 (D)北伐國民革命軍路線圖。
11. )電視台正撥放著一部講述中國近代某位歷史人物的傳記影片,影片簡介寫著:「民初有位歷史人物,他
曾說自己:『不怕死,不愛錢,大丈夫絕不受人憐,頂天立地男兒漢,光明磊落度餘年。』而他的一生,前
2
期意氣風發,統率軍隊;後半生在被判10年有期徒刑後,便被軟禁長達55年,其被幽禁的歲月中,更有部
分是在臺灣度過的。這一切只因為他曾發動某件事情,改寫了中國近代歷史,可說是動搖了國民黨,卻拯救
了共產黨。」請問這位歷史人物為何者 (A)孫中山 (B)溥儀 (C)蔣中正 (D)張學良。
12. )中國自清末以來,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因而喪失特權給予外國而中國一直受到這些不平等條約的制
約,長達百年之久。請問「百年」是指由哪一個條約算起? (A)天津條約 (B)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
丑和約。
13. )中華民國歷經重重困難、頓挫,於民國三十年代後期進入憲政時期;然卻因為當時局勢,不得不展開一
段特殊時期並實施臨時條款,進而無法全面順利推展憲政措施,使得憲政難以落實。請問這段特殊時期,是
指下列何者 (A)南北分裂時期 (B)動員勘亂時期 (C)解嚴時期 (D)八年抗戰時期。
14. )中華民國對日戰爭期間,雖然歷經艱辛,但仍有一場國際會議,有助於提升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恢復
國家對外平等的權利;只是後來又有一場國際會議,卻犧牲了中華民國的權益。請問上述這兩場會議,分別
是指下列何者 (A)開羅會議;巴黎和會 (B)雅爾達會議;開羅會議 (C)開羅會議;雅爾達會議 (D)巴黎和
會;雅爾達會議。
15. ( )對日抗戰初期,中國孤軍奮戰獨自對日本作戰。後來發生了哪一件事情,使得戰局轉變為中國與美、英
同盟並肩作戰? (A)西安事變 (B)盧溝橋事變 (C)七七事變 (D)珍珠港事件。
16. ( )小名在閱讀一本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漫畫書,發現其中有一張圖片(如下附圖一),顯示中華民國在某時期,
當時民眾買東西,常常需要攜帶一整個包袱的紙鈔,才能換取到一個小小的商品,這樣的情況讓小名感到很
訝異。請問這張圖片最有可能在反映當時何種社會現象? ( )政府推行十年建設,國家財政不佳 ( )訓政
實施不順利,國家經濟不佳 ( )通貨膨脹問題嚴重 ( )政府在推行使用銀兩為貨幣。
圖一 圖二
17. ( )中華民國在近代有一段時期,為了因應政府財政短絀、社會物價高漲的情勢,政府大量發行貨幣,新疆
曾發行 60 億元面額的紙鈔(如上附圖二),造成民眾怨聲載道。請問這最有可能是指哪一個時期? (A)
北伐時期 (B)軍閥割據時期 (C)十年建設時期 (D)國共內戰時期。
18. ( )關於中國近代史的書籍中,有一段下列的敘述:「……此一事件發生於民國26年12月,侵略中國的日軍
在城內及其郊區,犯下大規模屠殺、縱火以及搶掠等戰爭罪行。根據事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調查,當時日
軍所殺害的中國平民和戰俘在30萬人以上,城內建築與設施高達三分之一被日軍縱火燒毀。這是人類史上
,慘無人道的殺戮與傷害!」請問這段敘述是指哪一事件 ( )南京大屠殺 ( )珍珠港事件 ( )九一八事
( )盧溝橋事變。
19. ( )人稱少帥的張學良在父親過世後,本居於東北;可是後來卻因為某事件而不得已率領東北軍遠離故鄉,
甚至看著東北落入敵人之手。請問他與東北軍隊為何要背離家鄉離開? (A)因為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B)
為了促成國共合作 (C)為了建立滿州國 (D)為了發動西安事變。
20. ( )過去一部有關中華民國近代戰爭的紀錄片,當中有一段內容,是一位參與過中日戰爭的老兵大罵:「說
起731部隊,他們的手段簡直是慘無人道,太過分了!」可顯見戰爭帶給人民的傷痛。請問日軍731部隊備
受譴責,是因為戰爭期間他們從事何種行為? ( )進行人類活體實驗 ( )偷襲珍珠港基地 ( )對中國投擲
原子彈 ( )召開雅爾達會議。
21. ( )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主要乃因民國三十年代政府在「國共內戰」中失利所造成。請問關於當時政府
統治陷入危機,戰場上逐漸失利的原因,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 )政府官員貪汙腐敗 ( )物價飛漲,民怨
沸騰 ( )政府未妥善解決通貨膨脹問題 ( )政府始終未能擁有軍事優勢。
22. ( )金馬獎曾有一部最佳劇情片為稻草人該片描述日治時期,宜蘭一對佃農兄弟的故事。兩兄弟連續經歷
了收成變差、耕牛被徵收、甚至被徵召為軍伕的不幸故事而當時一枚掉進田裡的炸彈,更是引發一連串的
事件
。請問當時掉進田裡的炸彈,最有可能是哪一國的飛機所投下 ( )美國 ( )日本 ( )菲律賓 ( )韓國。
23. ( )歷史課本上,有一張講述中華民國近代史上一場戰爭相關的圖片,顯示中華民國和日本兩國的代表在
1945年舉辦了一場會議。請問這張圖片的內容,最有可能是在說明下列何事? ( )中國接受二十一條要求
 (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 (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 ( )巴黎和會日本接收山東。
24. ( )小美在一齣以「中日戰爭」這段時期歷史為背景的話劇中,擔任女主角的角色,是當時一位愛國熱心的
中國大學生。請問下列哪一段話,最有可能是小美的台詞 (A)「為了結束戰爭,我們國家在當地投下原子
,造成了重大傷亡。」 (B)「戰爭初期,我們政府採取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因此將首都遷都
。」 (C)「戰爭初期,我們政府採取速戰速決的策略,希望可以盡快拿下敵人的領土 (D)「戰爭中期
3
我們國家的軍隊偷襲敵人在太平洋重要的軍事基地頗為成功。」
25. ( )貨幣所能購買到的物品其數量和價值的轉變情形,會受到國家當時政治社會和外在環境等因素的影
附圖是中華民國歷史上某段時期,100元法幣的購買力示意圖顯示每100元能購買的物品愈來愈少
而由中華民國接收統治後的臺灣亦面臨著同樣情形請問配合附圖的年代約1937~1949年這段時間臺灣
可能經歷過哪一場政治事件 (A)雷震事件 (B)九一八事變 (C)二二八事件 (D)七七事變。
26. ( )附圖為中華民國在1930年代的某軍事行動路線圖,某軍隊由A點江西瑞金往B點陝西北部移動撤離根據
敘述和路線圖判斷,這應該是指下列哪一史事? (A)北伐國民革命軍路線圖 (B)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路線
圖 (C)九一八事變日軍進攻路線圖 (D)中共二萬五千里長征圖。
27. )民國14年,孫中山先生未完成當時正如火如荼進行的工作而不幸逝世,之後也被尊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他
當時留下的遺囑言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當中所指的革命障礙,是為下列何者? (A)袁世凱
(B)軍閥 (C)張學良 (D)共產黨。
28. )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在近代史上,曾有國共合作的經驗。試整理國共關係的演變,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聯俄容共清黨剿共聯共抗日ˉ(B)聯俄容共→剿共→清黨→聯共抗日 (C)聯共抗日剿共清黨
聯俄容共ˉ(D)清黨聯俄容共剿共聯共抗日。
29. )導演林大明想拍一部電影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下的臺灣人,卻發現編劇寫的劇本裡,有一段內容似乎不
合乎史實,連忙去請教相關的歷史學者。請問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一段敘述有問題 (A)當時臺灣許多物資受
到徵調,糧食由中央配給 (B)為了彌補缺少的勞動力,當時就連臺灣的兒童也遭到徵用,前往日本工廠工
(C)當時臺灣的婦女遭到誘騙或強迫成為慰安婦 (D)因為日本大規模的空襲,臺灣的農田常被炸毀。
30. ( )一部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影片中一位在日本戰爭期間替日本軍方工作的軍方人士說:「最近國
家已經擬定了『基本國策綱要』的新計畫書(如附圖)。在這項計畫書中,因為我們日本要□,所以才想要攻
佔歐美國家在東南亞和大洋洲的殖民地。」請問文中□所指的原因,是下列何者? (A)扶植溥儀成立滿洲國
 (B)準備在美國投擲原子彈 (C)掠奪東南亞石油與橡膠 (D)在臺灣實施皇民化運動。
31. ( )民國113年總統大選競爭激烈,最終產生了第16任總統,可說是臺灣民主政治的展現。小丁關注大選的同
時,發現中華民國行憲後歷屆的總統中,蔣中正先生連續擔任多屆總統(如附圖)。請問造成這種政治現象的
原因為何 (A)當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當時政府頒布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C)當時政府宣
布進入解嚴時期 (D)當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任期 總統 任期 總統 任期 總統
蔣中正 蔣中正 蔣中正
蔣中正 蔣中正 蔣經國
32. ( )地理課,老師在介紹一些世界重要城市,許多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特色和歷史意義。當講到其中一個城市
時,老師說中國近代史上有一份重要宣言便是在此簽訂,而此宣言的要點如下。請問老師最有可能在介紹哪
一個城市 ( )雅爾達 ( )開羅 ( )長崎 ( )廣島
(1)中、美、英三國盡一切力量對日作戰,以達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目的。
(2)剝奪 1914 年後日本占得之太平洋島嶼,日本竊奪中國之滿洲、臺灣、澎湖,戰後均應歸還中華民
國。
(3)朝鮮應獲得自由與獨立。
2、 題組(33題~40題,每題3分。共24分)
(一)附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發展的勢力圖請配合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4
33. ( )近代日本自哪一場改革之後即逐漸擠身列強開始對鄰近國家地區展開侵略擴張的行為? ( )立憲運
( )自強運動 ( )明治維新 ( )戊戌變法
34. ( )1929年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日本社會經濟受到嚴重衝擊日本欲藉擴張取得資源以穩定局勢這使得國
內哪一種思想抬頭更加速其對外侵略的行動? ( )孤立主義 ( )軍國主義 ( )共產主義 ( )
民主義
35. ( )關於近代日本對外侵略的行動發生在圖中中國「甲」地區的事件,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南京大
屠殺 (B)九一八事件 (C)珍珠港事件 (D)牡丹社事件
36. ( )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對外發動攻擊並發生在圖中太平洋「丙」地區的事件,最有可能是下列
何者 (A)南京大屠殺 (B)九一八事件 (C)珍珠港事件 (D)牡丹社事件。
(二)事實與觀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事實」是事情真實的情形;「觀點」是不同人對同一件事實有不同的看法。下
圖是兩家報紙對同一個事實寫出各有不同觀點的報導,請參考下列兩則報紙的報導,回答下列問題
圖1 圖2
37. ( )上面這兩則報紙的新聞報導,最有可能在描述哪一個真實事件 (A)九一八事變 (B)珍珠港事件 (C)西
安事變 (D)盧溝橋事變。
38. ( )上面這兩則報紙的新聞報導,哪一張圖片的立場比較偏向當時國民政府的態度 (A)圖1 (B)圖2 (C)
圖1和圖2都是偏向國民政府 (D)圖1和圖2都沒有偏向國民政府。
(三)附圖是中華民國對日本八年抗戰的形勢圖。請根據圖片,回答下列問題
39. ( )民國26年,日軍於北平盧溝橋附近演習,藉口士兵失蹤,與當地守軍發生衝突,進而導致全面對日抗戰
爆發,史稱盧溝橋事變。請問上述事件的爆發地點,最有可能在圖中哪裡 (A)(B)(C)(D)丁。
40. ( )隨著戰爭持續和戰場擴大,中華民國政府後遷至圖中何處,作為首都,準備長期抗戰? ( )甲 ( )
 ( )丙 ( )丁。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