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1學年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八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  座號:___  姓名:  
1.本份試卷共兩張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交。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劃記時必須使用2B鉛筆進行,請務必書寫班級、座號與姓名,否則依試場規定進行扣分。 
4.本份試卷共40題,第1-20題,每題3分,其餘每題2分,合計100分。 
一、選擇題 
1.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原本設都於南京,但因為袁世凱不願意在南京就職,便以北方兵變為藉口,將首都遷往何處? 
(A)北京 (B)上海 (C)廣州 (D)重慶。 
2. ( )每年 10 月10 日是中華民國的國慶日,當天放假一天,以茲紀念。請問:國慶日的由來與下列哪一個事件有直
接關係? (A)武昌起義 (B)袁世凱稱帝 (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D)二次革命。 
3. ( )民初學術呈現百家爭鳴的熱烈氣氛,其中知識分子視「德先生」和「賽先生」被視為救中國的良方。上文的德
先生和賽先生是指以下何者?  
(A)民主、自由 (B)民主、科學 (C)共產、自由 (D)民主、共產。 
4. ( )世界各國大多設有屬於自己的青年節,而聯合國也將每年的 8月12 日設為國際青年節,設立目的為提醒世人
重視青年的問題。而我國也設有青年節,其設立原因是為了紀念哪個事件?  
(A)武昌起義 (B)辛亥革命 (C)興中會成立 (D)黃花岡之役。 
5. ( )從漢代以來,儒家思想在中國知識分子圈中扮演重要的地位。請問:推崇儒家思想的人物,與民國初年批評傳
統儒家思想的關鍵人物分別為下列何者?  
(A)秦始皇;袁世凱 (B)唐太宗;光緒帝 (C)漢武帝;陳獨秀 (D)明太祖;孫中山。 
6. ( )清末孫中山曾求見李鴻章,希望清廷能改革朝政,李鴻章以督導軍隊太忙為由,拒絕見面;孫中山深知改革無
望,更堅定籌設組織。數個月後,他在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創立下列哪個組織?  
(A)同盟會 (B)興中會 (C)保路同志會 (D)天地會。 
7. ( )小明翻閱國家圖書館的舊資料,看到如附圖的宣傳海報。這應該是在描述下列哪場歷史事件? 
  
(A)保路運動 (B)反對洪憲帝制 (C)五四運動 (D)辛亥革命。 
8. ( )小明在夜市附近的舊書攤尋寶,無意間找到第一期的《青年雜誌》,上面竟然還有主編的親筆簽名,讓小明欣
喜若狂。請問:若這本雜誌是真的,那上面的簽名可能為何人?  
(A)魯迅 (B)胡適 (C)陳獨秀 (D)蔡元培。 
9. ( )清末的兩場革命起義事件,「黃花岡之役」、「武昌起義」終於推翻滿清政府,這兩場起義活動都是哪個組織
所籌組規畫的? (A)興中會 (B)同盟會 (C)拜上帝會 (D)長老教會。 
10. ( )武昌起義成功後,革命軍得到各地的響應與支持,於是由各省推派代表組織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當時被推派為
臨時大總統的是誰? (A)袁世凱 (B)康有為 (C)梁啟超 (D)孫中山。 
11. ( )俗語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但是這句話在一位歷史人物身上,可一點都不適用,因為他當年不但挾持著
優勢的兵力鎮壓革命勢力,另一方面又脅迫清帝退位,希望可以兩面得寵,達到其稱帝的願望。他是誰?  
(A)段祺瑞 (B)孫文 (C)蔣中正 (D)袁世凱。 
12. ( )清末,立憲派轉而支持革命派是革命成功的一大關鍵,是什麼原因使立憲派改變其立場?  
(A)戊戌政變後,有感於清廷昏庸 (B)梁啟超流亡日本,加入興中會  
(C)興中會成立後,革命風潮盛行 (D)清廷立憲運動,缺乏改革誠意。 
13. ( )電視劇《民初風華》是以中華民國建立以來的發展為背景,所拍攝的歷史戲劇。戲中對於政治文化與社會變遷
多有著墨,下列哪一段歷史最有可能出現在電視劇中?  
(A)民國元年,多個政治團體合組為共產黨,主張實行政黨政治  
(B)二次革命後,孫中山廢除臨時約法  
(C)袁世凱死後,段祺瑞掌權並對德宣戰,宣布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D)袁世凱稱帝時,改國號為洪憲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