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12.1792 年,英王喬治三世派使者到中國協商貿易限制,使者提出 7項貿易請求,但中國皇帝以與天朝體制不合
為理由,拒絕請求。後來,這位使者將在中國所見所聞書寫成書,是後人認識近代中國的重要資料。請問:
此時,中國有什麼貿易限制?
(A)貿易港口僅限廣州 (B)外商只能透過「郊」進行交易 (C)上海是唯一的租界 (D)外國公使可以派駐北
京。
( )13.承上題,這位使者的著作,應該是下列何者?
(A)《英使謁見雍正紀實》 (B)《英使謁見乾隆紀實》 (C)《英使謁見嘉慶紀實》 (D)《英使謁見光緒紀
實》。
( )14.清末,中國報紙曾報導:「這一場戰爭,是君主立憲戰勝君主專制的最佳寫照。我們政府應該也要仿行君主
立憲的體制,讓國家富強。」請問:上述內容應該是哪場戰爭?
(A)鴉片戰爭 (B)甲午戰爭 (C)清法戰爭 (D)日俄戰爭。
( )15.1997 年,儀仗隊行舉槍禮後,□國查爾斯王子說:「這一重要而特殊的儀式,標誌著香港被□國統治 150 多
年之後,交還給中國。」請問:□應該填哪個國家?
(A)日本 (B)美國 (C)法國 (D)英國。
( )16.清朝某位官員為查禁鴉片,曾召集數百名學子考試,雖名為考試,實為問卷調查,試題共有四道:(1)鴉片集
散地及經營者姓名(2)零售商姓名(3)過去禁菸弊端(4)禁菸辦法。自此他掌握了當地所有煙商與貪官污吏名
單。請問:這位官員是誰?
(A)道光 (B)林則徐 (C)李鴻章 (D 康有為。
( )17.1853 年,海軍將領領培里率艦進入江戶灣,要求日本開港通商。面對西方國家的船堅炮利,日本只能被迫簽
訂不平等條約,並開港通商。請問:培里代表哪個國家,要求日本開港通商?
(A)中國 (B)荷蘭 (C)英國 (D)美國。
( )18.傳統中國抱持天朝思想,以天下中心自居,但在哪場戰爭後,中國進入條約體制時期?
(A)英法聯軍 (B)八國聯軍 (C)清法戰爭 (D)鴉片戰爭 。
( )19.清末,通商口岸出現不少西式報刊雜誌,報導時事新聞,也帶進新思想。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創辦的報刊,便
介紹了西方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等,成為當時中國接觸西方思想的重要管道。下列何者是林樂知創辦的
報刊?
(A)《中國民報》 (B)《萬國公報》 (C)《邸报》 (D)《美麗島》。
( )20.自強運動因為清朝對外戰爭失利而開始,也因戰爭失利而結束。請問:自強運動的始末,與哪兩場戰爭有
關?
(A)鴉片戰爭、甲午戰爭 (B)鴉片戰爭、清法戰爭 (C)英法聯軍、甲午戰爭 (D)英法聯軍、清法戰爭。
( )21.光緒 30 年,日、俄兩國為爭奪中國某地區的利益,爆發日俄戰爭,最後日本以勝利告終。請問:日、俄為爭
奪哪個地區的利益,而爆發戰爭?
(A)東北 (B)台灣 (C)朝鮮 (D)新疆。
( )22.清末以來受到西方思潮影響,使傳統婦女觀念出現動搖。請問:當時宣揚女權的新思想,不包含下列何者?
(A)提倡女子接受新教育 (B)走出家庭到工廠工作 (C)提倡三從四德 (D)提倡自由的婚姻觀。
( )23.清末的某場改革內容包含廢除科舉制度,推行新式教育,然而這場改革,使傳統知識份子敵視政府,而新知
識份子受到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所薰陶,認為要救中國,必須打倒清帝國,因此歷史學界普遍認為這場改
革運動,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加速清帝國的滅亡。請問:上述內容指的是哪場改革?
(A)自強運動 (B)百日維新 (C)庚子後新政 (D)立憲運動。
( )24.承上題,這場改革運動是由何人主導?
(A)慈禧太后 (B)光緒皇帝 (C)梁啟超 (D)李鴻章。
( )25.中國在明中期以後採取銀銅並用的制度,因此白銀的數量對經濟相當重要。但白銀數量到清朝道光年間卻出
現劇烈變化,下列哪一張趨勢圖,最能展現明中期到清朝道光年間,中國境內白銀數量的變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