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5. ( )中國為了維繫高度中央集權、體系龐大的政府,需要大量優秀的官員,從隋代以後,開創新的取才制度,該制
度讓社會階級有機會流動,並形成「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請問:該制度為下列何者? (A)
世襲 (B)孝廉推舉 (C)九品官人法 (D)科舉制度。
26. ( )五代十國是唐朝末年至北宋初的一段分裂時期,各勢力盤據一方。造成這種分裂局面的因素可以追溯到唐代的
什麼事件? (A)
藩鎮割據 (B)宦官亂政 (C)牛李黨爭 (D)玄武門之變。
27. ( )甲方士兵:「由於我們主上英明的領導,終於逐步統一北方。今日決定發兵南下,進一步統一中國。我們有百
萬雄師,絕對是勢如破竹。」乙方士兵:「雖然我們的軍隊人數遠遠不及北方,但他們遠道而來,想必已經非
常疲累,且不擅水戰,我們也未必一定會輸。」根據甲乙雙方士兵的描述,他們分別代表哪個陣營?
(A)甲:曹操,乙:孫劉聯軍 (B)甲:北魏,乙:東晉 (C)甲:秦始皇,乙:匈奴 (D)甲:劉邦,乙:項羽
28. ( )附圖是戰國時期的形勢圖。請問:最後攻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是圖中哪個地區的國家?
(A)甲 (B)乙 (C)丙 (D)丁。
29. ( )「秦始皇焚書坑儒與漢武帝獨尊儒術,其實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文中所謂的「異曲同工」之妙所指為何?
(A)都在進行思想控制 (B)都重視學術自由 (C)都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D)都促使科技文化更為發達。
30. ( )漢代大儒韋賢因為精通儒家經典,擔任高官,其子孫也身居要職。因此,當地盛行一句話:「與其留給子孫滿
筐的黃金,不如教他們學好一部經書。」請問:這個現象因下列何事產生? (A)禮樂宗法的衰敗 (B)太學
教育的設置 (C)世家大族的形成 (D)科舉制度的盛行。
31. ( )「吳郡張敷為正員中書郎,出身門第世族。中書舍人秋當、周赳以為與張敷是同僚,商量是否應該去拜訪他。……
秋當說:『我們也已經相當有地位了,既是同事,隨便坐坐總可以。』……張敷先設二床,離牆壁三四尺,等
他們兩人就座,張敷吩咐僕人:『移我遠客』,表示不願意和寒門共坐。秋當、周赳兩人只好窘迫地退出。」
請問:故事中的張敷之所以會如此驕傲,是因為世族的權勢高漲穩固。而這樣的歷史發展,是下列哪一個因
素造成的? (A)世族教育完善,才識豐富 (B)選才進用只重家世地位 (C)胡人君主重用漢人治國 (D)因財
富不足而地位低落。
32. ( )「熙來攘往的街道上,穿著細腰窄袖的妙齡少女正駐足觀賞花市的牡丹花,絲毫沒有察覺不遠處酒樓中充滿異
國情調的歌聲舞影。放眼望去,街道上人群,胡戴漢帽,漢著胡服,彷彿來到一個地球村。一幅「天涯若比
鄰,四海皆兄弟」的景象,令人嚮往。」上述情景,最可能發生在魏晉以後的哪一都城?(A)洛陽 (B)杭州 (C)
長安 (D)建康。
33. ( )有一位史家曾在他的著作中指出:「這一條動脈的暢通與停滯,足以決定唐、宋國運的盛衰興替。其關係的密
切簡直有如真正的動脈之於身體那樣。」他所說的「動脈」應是指下列何者? (A)長城 (B)馳道 (C)絲路 (D)
運河。
34. ( )杜甫的詩往往反映著社會現象。「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是生活在唐朝中葉的杜甫遭逢的哪場變故? (A)
安史之亂 (B)黃巢之亂 (C)赤壁之戰 (D)玄武門之變。
35. ( )紹南在學校舉辦的歷史劇展中參與演出,他扮演的角色有句臺詞是:「漢人一向瞧不起我們,今天我攻陷了洛
陽,晉朝皇帝還不是要向我稱臣。」請問:紹南扮演的應該是哪一個胡族的領袖? (A)鮮卑 (B)氐 (C)羌 (D)
匈奴
36. ( )冠群是一位專業說書人,這一天剛好說到「孔明借東風」、「周瑜打黃蓋」以及「曹操敗走華容道」等史實。
請問:他所說的應該是下列哪一段的歷史故事? (A)楚漢相爭 (B)赤壁之戰 (C)八王之亂 (D)永嘉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