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八年級 108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93.85 KB
頁數
4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10-31,离现在 0 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八年級歷史科試
班級_____ 座號:___ 名:________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1.本份試卷共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交。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記分。
4.本份試卷共一大題,是為單一選擇題,共40題,合計100分。
一、單一選擇題(1-20題,每題3分,其餘每題2)
1. )考古學家將史前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主要是以何種依據來區分?
(A)文字的發明 (B)石器的製作技術 (C)使用的陶器種類 (D)農耕的技術。
2. )假如歷史系學生阿薛想仔細了解中國文明的起源,請問:以下哪一份資料的可信度最高?
(A)遠古的傳說描述 (B)神話故事 (C)古代文獻的記載 (D)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
3. )文字的發明與使用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的指標之一。中國文字中的「甲骨文」,在中國文字的發展上,具有
下列何種重要意義?
(A)是夏朝使用的文字 (B)成為現今漢字的起源
(C)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文字 (D)多是平民占卜後刻寫的文字。
4. )秦始皇得天下之後,以咸陽為中心,修築了連通全國的馳道。請問:「馳道」的主要用途是什麼?
(A)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統一全國各地經濟 (C)增加旅遊江南的便利性 (D)防禦匈奴的入侵。
5. )附圖是某位君王爲了愛妃褒姒一笑,點燃烽火臺,戲弄了諸侯。結果諸侯們漸漸不相信烽火的警示,不願意
來救援。沒想到外族舉兵入侵,輕易攻破首都,西周遂亡。請問:這位君王是誰?
(A)周公 (B)周幽王 (C)武王 (D)周平王。
6.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整頓內政,並提出「尊王攘夷」的號召。請問:其中的「王」與「夷」分別指的是下
列何者? (A)周天子、外族 (B)齊桓公、春秋諸國 (C)西周天子、春秋諸國 (D)齊桓公、外族。
7. )商朝前期,曾發生王室內部王位紛爭,前後經歷了五代九王。在此期間,多次遷都。「他」繼位以後,政局
混亂,衝突不斷,為了挽救政治危機,決定再次遷都於殷,終於穩定局勢。請問:「他」是何人?
(A)大禹 (B) (C)盤庚 (D)紂王。
8. )「他經歷4年多的征戰,在進入咸陽城後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由此使咸陽城
很快恢復社會秩序,他也得到百姓的支持,最後終於擊敗了項羽的勢力,開創新朝。」上述應該是何人的事
蹟? (A)秦始皇 (B)漢武帝 (C)漢高祖 (D)東漢光武帝。
9. )附圖是某個文化的宮殿復原想像圖,這個文化在河南偃師除了出土的宮殿基址,也有青銅器製品被挖掘出
來,顯示當時已有國家組織出現,經考古學家研究,該遺址存在年代與史書上記載夏文化的年代大致相符。
請問:上文所指應是下列哪個文化?
(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龍山文化 (D)二里頭文化。
10. )自古以來,草原民族常因物產不足,而入侵農業民族(漢人),漢人因此建造軍事設施,作為草原民族與農業民
族的分界線。請問:有關「農業民族」與「草原民族」的敘述,哪一項需要修正?
(A)農業民族主要生活區多在長城以南 (B)草原民族的經濟生活多仰賴畜牧,逐水草而居
(C)秦代的外患主要來自北方的草原民族匈奴 (D)漢代的外患主要是西域各國。
11. )西元1974年陝西大旱,臨潼縣村民在挖井打水時意外發現似真人大小的陶塑和一些陶塑的碎片,當時村民稱
這些陶塑為瓦爺。此後,考古隊展開各項發掘工作。請問:以上的敘述最可能與哪件史實相關?
(A)二里頭文化的發掘 (B)甲骨文的出土 (C)秦俑的發現 (D)絲綢之路的出現。
2
12. )約西元前一萬年前左右,中國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當時的人類生活比舊石器時代有長足的進步,學者稱之
為「新石器革命」。上文提及的「長足的進步」,指的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學會用火 (B)開始打製石器 (C)可能擁有審美觀念 (D)開始飼養家畜、種植作物。
13. )附圖是中國錢幣演進示意圖。請問:圖中的「?」可用下列哪段文字資料來解釋?
(A)周公制訂的禮樂制度 (B)漢朝時經營西域 (C)秦始皇鞏固統治的措施 (D)王莽主導進行改革運動。
14. )下列哪一種場景最有可能出現在山頂洞人的日常生活中?
(A)製作黑陶,技術精湛 (B)磨製石器,飼養家畜
(C)以骨針縫補獸皮,有審美觀 (D)以小米為主食,住在半穴居。
15. )周朝發生的史事:()周公東征 ()平王東遷 ()武王滅商 ()商鞅變法,請依發生的先後順序進行排列?
(A)丙甲乙丁 (B)甲丙丁乙 (C)甲丁丙乙 (D)丙甲丁乙。
16. )珮珮在探討某個朝代滅亡的原因時,提出如附圖的幾點原因,由這些原因判斷,這應該是哪個王朝滅亡的原
因? (A)周朝 (B)西漢 (C)新朝 (D)東漢。
某朝代滅亡之因
宦官
亂政
黃巾
之亂
地方群雄
割據
17. ()君主以土地獎勵軍功 ()封建制度解體 ()井田制度崩潰 ()國君提倡「耕者有其田」。上述哪些選項,
是戰國時期土地私有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 (A)甲乙丙 (B)甲乙丁 (C)甲丙丁 (D)乙丙丁。
18. )附圖是戰國時期的形勢圖。請問:最後攻滅六國,統一天下的是圖中哪個地區的國家?
(A) (B) (C) (D)丁。
19. )王莽於西漢末年取得帝位,改朝換代。而當時他是利用何種身分當上皇帝的?
(A)出身宦官,篡位奪權
(B)王莽因宗法制度中嫡長子繼承制,而得帝位
(C)利用外戚身分,篡位奪權
(D)王莽因察舉制度獲得推薦,而得帝位。
20. )東周初年,周天子成為有名無實的共主,各地有實力的諸侯紛起稱霸,其中又以齊桓公最為知名,有關齊桓
公的生平,下列哪個敘述正確?
(A)當時周天子地位無足輕重,諸侯紛紛稱王
(B)任用商鞅變法,力求富國強兵
(C)成為春秋五霸中的首位霸主
(D)命人興建都江堰,灌溉成都平原。
21. )在中國歷史上,商文化已具備相當的水準。下列何者不可能是商朝文化的特色?
(A)有餘糧釀酒,飲酒風氣盛
(B)非常迷信,重視祭祀祖先
(C)以天干地支相配記日
(D)鐵器是國家權力象徵。
22. )風間在研究中國史前文明時,作了以下的史前文化分布圖。從圖中史前文明分布的情況來看,可以得到什麼
樣的結論?
(A)中國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
(B)長江流域文明發展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C)中國史前文明分布各地,多元發展
3
(D)中國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地。
23. )西漢到漢武帝在位時期,國力達到頂盛,但也因為太專注於哪個政策,太過消耗國力,使得王朝步入中衰?
(A)實施無為而治的政策 (B)實行土地改革,朝令夕改 (C)積極派兵討伐匈奴 (D)興建長城,濫用人力。
24. )喬治剛寫好一篇歷史報告,主題是「西周的社會階級」,內文可能出現哪一段文字?
(A)當時社會階級由上而下為貴族、平民、奴隸三個階級
(B)大夫為貴族階級中的最低階級
(C)平民可透過考試成為貴族階級
(D)西周的封建等級關係是建立在井田制度的基礎上
25. )東漢某個時期,各地災荒不斷,人民無以為生,爆發黃巾之亂。請問:有關黃巾之亂的正確敘述為何?
(A)起事者為張衡,聚眾起兵叛亂 (B)東漢為平定亂事,採和親換取安寧
(C)此亂事性質為宗室之亂 (D)此亂事發生與宗教有關。
26. 有感於政治與社會的亂象,大雄、胖虎、小杉紛紛提出了他們的看法
大雄說:「政府應該以仁為中心,任用德行高的君子,並以道德和禮來教導人民,這才是治國良策。」
胖虎反駁:「只是靠道德並不能使國家安定,必須『亂世用重典』,才能改善政治社會弊病。」
小杉說:「依我看社會亂象都是人為造成的,應該要放棄那些做作的政治制度,一切順其自然,無為而
治。」
請問:上述三人若生活在春秋戰國時代,他們所屬學派分別為何?
(A)墨家、法家、儒家 (B)儒家、法家、道家 (C)道家、墨家、儒家 (D)儒家、墨家、道家。
27. )中國古代的禪讓制度受到千古的傳頌,請問:下列哪一項是「禪讓制度」的特色?
(A)產生「家天下」的局面 (B)王位傳子或傳弟
(C)反映古代部落推舉領袖的一種方式 (D)中國第一個王朝開始使用此制度。
28. )中國的兩漢時代,有豐富的學術資產和科技發明,但下列哪一項並非這個時期的成就?
(A)張機的《傷寒雜病論》 (B)張衡的渾天儀 (C)指南車的發明 (D)蔡倫改良造紙術。
29. 附圖是中國史前文化的重要遺址分布圖。考古學家所找到了碳化的稻殼遺物,最可能是在下列何處?
(A) (B) (C) (D)甲。
30. )附圖是一幅中國某時期政治發展的示意圖,由圖中的內容可知,此圖的主題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新朝的建立與衰亡 (B)東漢衰亡的原因 (C)秦朝的政治發展 (D)西漢初的政治興衰。
4
31. )有關上古時期中國政治發展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三代是指夏、商、秦三個朝代
(B)根據傳說,位居五帝之首的政治領袖是舜
(C)從三皇五帝的傳說事蹟,大致反映出中國古代由採集漁獵到農耕的文明發展過程
(D)禹所建立的商朝,是第一個王位世襲的朝代。
32. )從秦朝到漢朝,中國的政治思想因統治者的不同而屢經轉變。下列何者是秦朝到漢朝的轉變情形?
(A)道家法家儒家 (B)法家道家儒家 (C)儒家道家法家 (D)道家儒家法家。
33. )《史記》和《漢書》都是中國歷史重要的史學著作,關於這兩本書的敘述,何者需要修正
(A)《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
(B)《漢書》首創以人物傳記為中心
(C)《漢書》則是撰寫西漢一代
(D)兩本書都有寫到漢武帝的事蹟。
34. )秦朝從得天下到滅亡,只有短短15年的時間。請問: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主因為下列何者?
(A)外患匈奴南侵,造成秦朝滅亡
(B)廢封建,置郡縣,使得諸侯紛紛叛變
(C)天災不斷,百姓無以維生,起而抗秦
(D)濫用民力,又實行嚴刑峻法,引發百姓民怨。
35. )電視上正在播映電視劇「漢高祖傳奇」,但卻發現某些劇情與史實不符。請問:下列劇情中哪一項不需修
正?
(A)漢高祖推行鹽、鐵、酒專賣制度 (B)漢高祖曾派張騫聯絡西域共同抵制匈奴
(C)漢高祖中興漢室,後世稱為光武中興 (D)漢高祖建立漢朝,為中國第一位平民皇帝。
36. )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爭鳴,又以儒家與墨家並稱「顯學」。關於儒家與墨家的代表人物與主張,何者正
確? (A)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主張國君應用法術勢來統治臣民
(B)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張「兼愛」與「非攻」
(C)墨家代表人物「墨子」,站在國君立場,提倡富國強兵之道
(D)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主張人性本惡,透過教育可使人為善。
37. )靜香在暑假將前往西安(古代長安),並由此為起點進行古絲路之旅,體驗沿途的綺麗風光。請問:靜香旅行的
行程應是附圖中的哪條路線? (A) (B) (C) (D)丁。
38. )承上題,這趟古絲路之旅,靜香最有可能聽到導遊的哪一項介紹?
(A)當時西方輸往中國的物品,主要是絲織品 (B)中國輸往西方的物品,最遠銷到大食
(C)佛教也經由絲路傳入中國 (D)大食就是羅馬帝國。
39. )秦朝統一六國後,為了強化帝國統治,實行了各種措施來鞏固帝國。下列哪一項為秦始皇所實施的措施?
(A)積極征討匈奴,在位時匈奴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
(B)利用「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手段來控制人民思想
(C)設立太學,專門講授五經,成績優秀者可以任官
(D)秦朝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等,促進各地經濟與文化的交流。
40.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強盛的朝代之一,現今中華民族仍以「漢人」自稱。請問:關於「西漢」與「東漢」
相關內容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為真?
(A)西漢的建國者是高祖劉秀
(B)東漢的首都是長安
(C)東漢時南匈奴被迫西遷
(D)西漢時正式確立由地方推薦人才的察舉制度。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