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二、選擇題(第8~20 題,每題 3分;第 21~40 題,每題 2分)
( )18.秦孝公時接納□的建議,推動一系列的改革,包括推動連坐法、制定法律(全民皆須遵守)、改革戶籍制度、
獎勵軍功、開墾荒田等富國強兵的手段,讓秦國奠定強盛的基礎。根據上文中畫線部分判斷,這些改革內容,
符合下列哪家思想?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19.承上題,□應填入何人?
(A)韓非 (B)商鞅 (C)老子 (D)黃帝。
( )10.中國某位君王在結束春秋戰國數百年紛爭後,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以「皇帝」為君王的新稱
號。請問:上述君王是何人?
(A)周幽王 (B)秦王嬴政 (C)漢武帝 (D)隋文帝。
( )11.洛陽青年王欽年方二十,才疏學淺,平時喜呼朋引伴,遊山玩水,但仰賴家族勢力,擔任朝廷高官。上述情
況最可能出現在中國哪個朝代?
(A)春秋戰國 (B)秦代 (C)曹魏 (D)唐代。
( )12.春秋時期,諸侯提出「尊王攘夷」來號召各諸侯。請問:尊王攘夷中的「王」指的是誰?
(A)齊桓公 (B)西周天子 (C)東周天子 (D)秦王嬴政。
( )13.志平是一位家境清寒的農家子弟,雖然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是卻十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因此博得了
家鄉父老的一致讚許。當地的地方首長聽聞了他的事蹟,便在當年度向朝廷舉薦人才時,將他列入推薦的名
單。請問:志平最有可能是生活在哪個時期?
(A)商代 (B)周代 (C)漢代 (D)魏晉南北朝。
( )14.自秦始皇經漢初到漢武帝,中國主流政治思想曾經過多次變化,依時間先後順序為何?
(A)法家→儒家→道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儒家→道家→法家 (D)法家→道家→儒家。
( )15.秦國統一天下後,企圖箝制言論與思想。秦王嬴政焚書時,特別提及「以吏為師」。請問:其主要目的為何?
(A)讓貴族壟斷教育 (B)定儒家思想於一尊 (C)由地方推舉人才,到中央當官 (D)藉政治力量,控制學術思
想。
( )16.九品任官法以三項條件評定士人的等級,作為選才任官的標準。下列何者「不是」九品任官法的評選標準?
(A)才能 (B)德行 (C)家世 (D)成績。
( )17.唐代時,哪個國家積極模仿漢文化,將中國的漢字、曆法、儒學、佛教等都帶回去,成為自身文化的一部份,
因此有「君子國」之稱?
(A)新羅 (B)日本 (C)吐蕃 (D)鮮卑。
( )18.高仙芝是唐代名將,其家族原本是來自朝鮮半島,後來他隨父親遷至中國,並且志願從軍,長期鎮守西域一
帶。他為唐代立下不少戰功,卻在怛羅斯一役敗給大食。此戰的失利使唐代逐漸失去對中亞的控制權,也促
成何種中國文物西傳?
(A)造紙術 (B)指南針 (C)火藥 (D)印刷術。
( )19.唐太宗之時,因為擊滅哪個外族,聲威大震,西北各族紛紛歸順中國,並向唐太宗獻上「天可汗」的尊稱?
(A)東突厥 (B)大食 (C)吐蕃 (D)西藏。
( )20.周王室將首都東遷後,因王畿大幅縮小,周天子威信下滑,無法有效抵禦外族。當時一位諸侯率先出面,號
召其他諸侯共同對抗外族,保全周代的延續。請問:這位出面號召諸侯團結,共同對抗外族的是何人?
(A)秦王嬴政 (B)齊桓公 (C)管仲 (D)韓非。
( )21.圖(二)為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遺址分布圖。請問:從圖中這些史前文化遺址分布,可知中國文化起源有何特
色?
(A)文化只起源於黃河流域 (B)文化最早起源於長江流域 (C)文化由東向西發展 (D)文化呈現多元並立的發
展。
( )22.圖(三)是唐代的仕女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唐代婦女受西域人士影響,出現袒胸薄紗式的妝扮,有別於傳統漢
人婦女的打扮。請問:造成此種不同傳統的穿著風格因素為何?
(A)使節出使西域,打通絲路交通 (B)和親頻繁,許多婦女遠嫁西域 (C)唐代社會富庶,人民生活奢靡 (D)
兼容胡漢風貌,社會風氣開放。
圖二 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