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50.民國初年,臨時政府為防止總統專權,頒佈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採取何種制度? 
(A)內閣制 (B)總統制 (C)獨裁制 (D)民生制。 
(        )51.民國 8年,上海報紙刊報導:「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要求併吞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 
所以,我們學界要求各國出來維持公理,務望全國同胞工商各界,一律起來設法開國民大會,外爭主權、內
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關於上述事件,下列何者錯誤? 
(A)發生在軍閥統治時期 (B)因學生在 5月9日,發起示威遊行,故又稱「五九國恥」 (C)北京政府在輿論
壓力下,拒簽條約 (D)這場愛國運動,擴大了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        )52.承上題,下列何者是此事件,打出的口號?   
(A)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B)打倒軍閥,全國統一 (C)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D)殺洋人,砍貪官。 
(        )53.民國初年,「他」創辦《新青年》雜誌(原名《青年》),主張文學不但要改革,還需要革命,掀起一場「中國 
的啟蒙運動」。他在《新青年》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文中指出:「認為只有青年自覺奮鬥,視腐朽為
仇敵,排而去之,才能挽救將亡的中國社會。」請問:上文中的「他」為何人?   
(A)陳獨秀 (B)孫中山 (C)蔡元培 (D)德先生。 
(        )54.承上題,《新青年》雜誌中,不可能出現哪一篇文章?   
(A)《儒家文化思想精要》    (B)《民主主義在中國》    (C)《共產主義的世界革命》  (D)《現代科技與社會
改造》。 
(        )55.清末知識份子面臨國家內憂外患,尋求不同的救國途徑,大體可歸納成下表中兩種派別。請問:兩種派別的 
比較,何者錯誤? 
(        )56.某個政黨成立的經過如下:「1919 年,新文化運動激起有關救國救民的討論。……主張西方思潮可以救國的 
學者,成立研究小組,……蘇聯勸說陳獨秀建黨,並於 1921 年,在上海召開代表大會,選舉陳獨秀領
導。」請問:上述政黨應是下列何者? 
(A)國民黨 (B)民主進步黨 (C)中國共產黨 (D)親民黨。 
(        )57.庚子事變後,中國在日本的留學生數量急遽增加,這些離鄉背井的留學生,都是關懷國家未來前途的熱血青   
年。因此孫中山遂在日本,聯合其他革命團體共組哪個組織,以團結革命力量?   
(A)興中會    (B)同盟會    (C)國民黨    (D)中國國民黨。 
(        )58.承上題,這個組織的綱領,已具有三民主義的思想。請問:下列何者是屬於民生主義?   
(A)驅除韃虜    (B)創立民國    (C)平均地權    (D)恢復中華。 
(        )59.中國實施皇帝制度歷經兩千多年,其開始與結束分別是那一位皇帝在位時?   
(A)唐太宗、清宣統    (B)秦始皇、清宣統    (C)漢武帝、清光緒    (D)秦始皇、清光緒。   
(        )60.小智在歷史劇中看到以下劇情:「皇帝悶悶不樂地坐在一旁,旁邊的太監七嘴八舌說道:『怎麼樣也想不到, 
他竟然會狠下心腸,把咱們主子拉下臺,當年老佛爺多麼倚重他,給他練新軍,讓他變成最有軍權的人,結
果他竟然夥同革命黨,背叛皇帝。』」請問:上述太監討論的人物是誰? 
(A)孫中山    (B)袁世凱    (C)李鴻章    (D)溥儀。 
(        )61.民國建立後,袁世凱為獲取權力,進行一連串操作,請依照出現的順序加以排列。(甲)脅迫國會選他為正式 
大總統(乙)擔任第二任臨時大總統(丙)解散國會,廢止《臨時約法》(丁)接受擁戴成為皇帝。 
(A)丁乙丙甲 (B)甲乙丙丁 (C)乙丙丁甲 (D)乙甲丙丁。 
(        )62.福建人林覺民,西元 1907 年到日本攻讀哲學,後來受革命風潮的影響,加入革命組織。西元 1911 年,林覺 
民得到黃興通知,回國參加革命,事發前三天,寫給妻子著名的《與妻訣別書》。革命當天,林覺民與同伴
率先襲擊總督衙門,受傷被捕,從容就義。此場革命雖然失敗,卻也讓民眾關注革命。請問:有關這次革命
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場革命發生在宣統 3年 (B)這次革命的目的,是想促使清廷實施君主立憲 (C)為紀念此場革命犧牲的
人士,政府將 10 月10 日訂為青年節 (D)這場革命,奠定日後保路運動成功的基礎。   
(        )63.樹人今年準備申請大學,在搜尋亞洲著名大學時,看到一所大學介紹如下:「本校創辦於 1898 年,是中國第 
一所國立綜合大學,也是當時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此大學是新文化運動重要的發展重鎮。」關於上述
學校,下列何者敘述錯誤? 
(A)成立於自強運動時期    (B)初名「京師大學堂」,後更名為「北京大學」    (C)民國 6年時,蔡元培曾擔任
校長    (D)民國 8年,此學校學生不滿山東歸屬問題,發起學生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