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11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905.54 KB
頁數
4
作者
user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6-30,离现在 2 11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一、單選(1-20 題,一 3;第 21-30 題,一題 2)
( )01.1896 年,日本國會通過並公布《法律第六十三號,第一條提到:□在其管轄區域內,得發布具有法律的效
力之命令第三條更進一步闡明在臨時緊急時,□得不經……手續,即時發布第一條之命令。請問
日本國會透過《法律第六十三號》,賦予何人在臺灣可以頒佈具有法效力的命令?
(A)日本警 (B)臺灣巡撫 (C)日本議 (D)臺灣總督。
( )02.夏、秋之際的臺灣常有颱風侵襲,其帶來的充沛雨量,使得河川水位暴漲,沖毀路基或橋墩,造成人員的傷
亡及交通的不便。若在日治時期發生上述情形,政府會動員哪一個組織協助救災?
(A)總督府 (B)義勇隊 (C)壯丁團 (D)區巡邏隊。
( )03.某本傳記提到:「他利用宗教宣傳,號稱『臺灣人的皇帝帶領眾人建立『大明慈悲國驅離日本
人。」請問:上述內容應該是何人的傳記?
(A)余清芳 (B)丘逢 (C)後藤新平 (D)莫那魯道
( )04.日治初期,總督府推動各項基礎建設,如土地調查、林野調查、設立電話等。請問:總督府推動基礎建設的
目的為何
(A)使臺灣人成為日本天皇的子 (B)強化殖民統治及獲取臺灣資源 (C)加強建設臺灣,使其成為日本最
現代化的殖民地 (D)設臺灣,使其成為向外擴張的基地
( )05.日治初期,臺灣的財政常需要日本國庫撥款補助,因此曾有人提議將臺灣以一億日元賣給法國。後來總督府
實行何種措施,使財政狀況大為改善
(A)設立臺灣銀行 (B)推行專賣制 (C)提高稻米的銷售價 (D)放臺日貿易。
( )06.日治時期,總督府施行專賣制度。請問:總督府曾將下列種商品列為專賣
(A)甘蔗 (B)稻米 (C)鴉片 (D)茶葉。
( )07.日本統治臺灣的政策可分成三個時期,下列順序何者正確?
(A)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皇民化運動時期 (B)皇民化運動時期→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C)民化運動時期→內地延長主義時期→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D)地延長主義時
期→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皇民化運動時期
( )08.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認為不能用日本國內的法治,取代臺灣舊有的制度與習慣,一旦貿然進行,勢必會帶來許
多無謂的誤解與衝突。後藤新平根據此理念,施行何種政策?
(A)公布《法律第六十三號》,賦予總督大 (B)實行各項調查,作施政參考 (C)推動日臺共學 (D)推動
皇民化運動。
( )09.影片「港灣記憶」中提到這個港口在清帝國統治時期開放通商,曾受到清法戰爭的波及,日本統治時
新整建,由於位置接近日本,而成為當時進出臺灣的重要門戶。」請問:上述的是哪個港口
(A)基隆港 (B)中港 (C)高雄 (D)花蓮港
( )10.日治時期在哪項建設完成後,臺灣居民對於自身與家鄉的概念逐漸擴大到整個臺灣
(A)人口普 (B)土地及林野調查 (C)統一貨 (D)鐵公路的建設
( )11.1912 年,磯永吉博士奉命來臺灣,將臺灣米與日本米配實驗,耗費多年而創造出新品種『蓬萊米
氣味、可口度遠勝『在來米,並使臺灣稻米輸日數量因而激增。」中所述臺灣米的革新,總督府的哪
一政策有關?
(A)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B)工業臺灣,農業南 (C)南進政策 (D)皇民化運動。
( )12.1924 年,日本國內及臺灣的警察的管轄人數比例 11105 1386,明顯臺灣警察的比例高出許多,針
對這個現象,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臺灣的地方行政是以警察為中心 (B)日治時期,由於警察的權力很大,因此被稱為伯伯 (C)日治
期,警察的工作幾乎無所不包 (D)臺灣總督運用警察制度,輔以保甲及壯丁團,建立起堅實的統治基礎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1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__ 座號:_____ 姓名:_______ ___
1.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2.作答時必須使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記分。
3.答案卡的班級、座號要畫記,不然扣總分四分。
4.本份試卷共兩大題:1-20題,每3分;第21-40題,每2分。全部40題,合計100分。
2
( )13.日本統治臺灣期間,在不同統治階段,臺灣總督的出身性質亦不同。下列臺灣總督出現順序,何者正確
(A)武官→文官→文官 (B)文官→武官→武官 (C)官→文官武官 (D)武官文官→武官。
( )14.下列關於日治時期「保甲制度」的敘述,何者錯誤?
(A)原為清代官方組編的地方自衛組織 (B)十戶為一保,十為一 (C)輔助警察執行公共事務 (D)施連
坐法。
( )15.電影《賽德克.巴萊》描述日治時期臺灣的抗日事件。關於此事件的敘述,何者錯誤?
(A)發生 1930 (B)此事件發生在臺 (C)事件爆發後,日軍利用毒氣、飛機轟炸等方式鎮壓原住民
(D)事件後,總督府加強對原住民的教育同化政策。
( )16.八田與一在東京帝國大學土木系畢業後,被總督府聘請到臺灣修建水利工程,他建議以半水成填充式的工程
法修建烏山頭水庫大壩,並監造水圳1930 年水圳完工後,雲嘉南地區成為臺灣最大的穀倉。請問:八田
一所修建的是哪個水圳
(A)瑠公圳 (B)八堡圳 (C)石門大圳 (D)嘉南大圳。
( )17.日治時期,某位臺灣總督說到「面對各地風起雲湧的反抗活動,我們必須採取特殊立法制度,依據臺灣
狀況來調整統治方針,並適度尊重臺人文化,避免激起更大的反抗浪潮。」問:這位臺灣總督的言論,
於哪個時期的統治政策
(A)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B)皇民化運動時期 (C)地延長主義時 (D)日臺合一時期。
( )18.下列關於「內地延長主義時期」的敘述,何者錯誤?
(A)臺灣被視為日本的延伸,故臺灣學生可與日本學生共同學習 (B)臺灣總督由具軍方背景的官員擔 (C)
為因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性的「民族自決」思潮而出現 (D)總督府修改一些臺灣舊地名,如打狗
為高雄。
( )19.日本作家小林善紀著有《臺灣論書中提及臺灣婦女被徵召後,送到戰場充當慰安婦,作者認為這些人
是出於自願,並非被騙,此書出版後,引起臺灣輿論撻伐。請問:文中提到的是哪場戰爭?
(A)臺灣民主國 (B)甲午戰 (C)第一次世界大戰 (D)中日戰爭。
( )20.下表是臺灣第一次人口調查,人口超 1萬人的都市。請問:這項調查完成於何時
(A)1624 (B)1894 (C)1905 (D)1946 年。
( )21.日治時期,臺灣社會流行一句俗語第一戇,種甘蔗予會社磅。」請問:這句話反映出當時的什麼現象?
(A)農民栽種甘蔗,可以獲得豐厚的利 (B)會社為確保蔗糖原料的供應,提高對甘蔗的收購價格 (C)總督
府為確保日本企業家獲利,制訂一系列剝削蔗農的規定 (D)總督府為鼓勵農民種植稻米,壓低甘蔗的收購
價格。
( )22.()是號稱東亞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所發行的郵票。關於此國的敘述,何者錯誤?
(A)由唐景崧與丘逢甲等人成立 (B)成立的目的是抗拒日本對臺灣的接 (C)年號為大清 (D)旗為藍地黃
虎旗。
( )23.()是日治時期臺灣的輕工業生產指數。請問:1935 年後,生產指數成長非常快速,與下列哪件事情有
關?
(A)嘉南大圳完工 (B)臺灣銀行成 (C)西部縱貫鐵路通車 (D)潭發電所完工。
( )24.某事件結束後,臺灣人民決定改採非武裝的治社會運動來爭取權益。請問:此事件發生在圖()的何
處? (A) (B) (C) (D)丁。
( )25.1930 年代以後,在總督府的政策推動下,臺灣成為日本重的工業生產地,區域分工如圖()所示,請問:
圖中「甲」應是指何處
(A)中國 (B)韓國 (C)東南亞 (D)俄羅斯。
() () () ()
地名
臺北
臺南
新竹
嘉義
鹿港
宜蘭
彰化
麻豆
人口
50,773
50,000
17,827
17,281
17,273
15,104
13,539
10,027
3
( )26.1906 年,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太提出「管理原住民應以獲取利益為最高原則,故制訂一系列的理
蕃政策。關於「理蕃政策」的內容,下列何者錯誤?
(A)沒收槍 (B)武力鎮壓 (C)建立開發東部的運輸幹線 (D)徵召住民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 )27.承上題,1906 年擔任臺灣總督的佐久間左馬,屬於何種質的總督
(A)文官 (B)武官 (C)文武兼具 (D)以上皆非
( )28.生活於日治時期小浩,他搭乘縱貫鐵路旅遊臺灣,並購買各地特產。請問:小浩透過搭乘縱貫鐵路,
法購買到哪項商品?
(A)屏東的蓮霧 (B)臺中大甲的草 (C)高雄的香蕉 (D)南關廟鳳梨。
( )29.臺灣在清帝國統治後期與日治時期,皆出現現代化建設。下列哪個選項是清帝國統治後期與日治時期都有的
建設項目
(A)人口調查、發行紙幣 (B)興建鐵路、郵政 (C)林野調查、修建 (D)立新式糖廠、郵政。
( )30.()是小明在書上看到一幅關 1895 年「劉大將軍擒獲倭督樺山斬首全圖」的想像圖。請同學依照的歷史
知識,判斷關於此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註:劉大將軍是灣民主國的大將軍-劉永福
(A)此圖既然出現在段考考題上,所以內容必為真實 (B)此圖出現在 100 多年前,所以此圖內容一定是假
(C)此圖由當時候的人所繪製,內容一定為真,因此值得放入歷史課本 (D)此圖內容雖不符合歷史事實,但
是反應出當時群眾的心態。
()
二、題組(31-40 題,一 2)
()光緒 21 年是決定臺灣命運的一年。4的臺灣充滿了惶恐與安,因為對岸的祖國,在戰敗後將臺灣割讓。面
對新的主人及臺灣未卜的將來,臺灣巡撫在府衙中一籌莫展。」
( )31.「光緒 21 年」是西元幾年?
(A)1894 (B)1895 (C)1937 (D)1945 年。
( )32.上文中的「戰敗」是指哪場戰爭
(A)英法聯 (B)法戰爭 (C)甲午戰 (D)中日戰爭。
( )33.承上題,此戰爭是因為何地問題而引起的?
(A)臺灣 (B)琉球 (C)越南 (D)朝鮮。
( )34.上文中的「臺灣巡撫」是何人?
(A)丘逢甲 (B)唐景崧 (C)余清芳 (D)劉銘傳
()1902 年成立的高雄橋頭糖廠,舊稱「橋仔頭糖廠是臺灣第一座現代化製糖工廠。廠區內包含製糖工廠、運送甘
蔗的五分車、日式建築、防空洞與彈藥庫。廠區內設有防空洞是因為戰爭期間,糖廠曾大量生產可提供戰鬥機替代燃
料的酒精,因此被敵軍轟炸、掃射。1998 年,橋仔頭糖廠因具有歷史意義,被高雄市政府為古蹟,後開放參觀,讓
民眾更瞭解臺灣蔗糖發展史。
( )35.橋仔頭糖廠的設立,與總督府施行的哪項經濟策略有關?
(A)工業日本,農業臺灣 (B)工業臺灣,農業南 (C)南進政策 (D)大陸政策
( )36.總督府為獎勵企業家到臺灣設立新式糖,不曾施行哪些政策?
(A)規定蔗農將甘蔗賣給日本人經營的製糖公 (B)提供便宜的土地給日本製糖公司 (C)事品種改良 (D)
鼓勵新式糖廠使用獸力榨糖。
4
()()1941 年,皇民奉公會所繪製的宣傳海報,海報中鼓勵臺灣人透過增產糧食和儲蓄等方式,支援戰爭。
( )37.請問:上文提到的是哪場戰爭?
(A)甲午戰 (B)霧社事件 (C)中日戰 (D)第一次世界大戰。
( )38.此海報的宣傳內容,與臺灣總督府推行的哪項政策息息相關
(A)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B)皇民化運動時 (C)殖民地特殊統治時 (D)臺合一時期。
()1935 年,臺灣總督府為慶祝日本統臺灣四十週年,舉辦「始四十周年紀念臺灣博覽會」(如圖七)企圖向臺
灣、日本與世界展示日本統治臺灣的成果。
( )39.此展覽舉辦在日本統治臺灣的哪個時期
(A)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 (B)日臺合一時 (C)內地延長主義時期 (D)皇民化運動時期
( )40.小諭參觀博覽會時,不會看到哪項展示內容?
(A)產業館:展出臺灣糖業的發展過程 (B)文化館:宣傳 12 萬的灣人,將漢姓改為日本姓 (C)林業館
介紹管理原住民的成果,與山區森林資源 (D)國防館:展示國防軍需工業的成果。
() ()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