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立石門國中 112 學年第二學期第一次社會領域地理科段考
七年____班 座號: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單選題 (每題 2分,共 100 分)
1. ( ) 台灣在語言方面呈現不同的多元文化,有些外來語也
反映出曾駐足在台灣的族群足跡,例如:面積單位的
「甲」(akker 的發音)是源自於哪一族群?(1 甲為 9699
平方公尺,或 0.9699 公頃,或 2933.99904 坪。) (A)日
本人 (B)西班牙人 (C)荷蘭人 (D)閩南人。
2. ( ) 根據內政部 111 年的統計資料,台灣新住民最多來自
哪一個國家? (A)日本 (B)中國 (C)越南
(D)印尼。
3. ( )有許多要前往中壢的公車都會在龍潭「上伯公」停靠
,「伯公」是哪一族群稱呼土地公的意思?
(A)日本人 (B)泰國人 (C)客家人 (D)閩南人
。
4. ( )附圖為
2010
年臺灣本島各縣市社會增加率類型的分布
圖,下列用來說明圖中分布狀況的原因何者正確?
(A)甲類型的推力大於拉力,因物價水準較高
(B)甲類型的拉力大於推力,因就業機會較多
(C)乙類型的推力大於拉力,因工業汙染嚴重
(D)乙類型的拉力大於推力,因社會福利完善。
5. ( ) 附圖為描述人口移動的漫畫。圖中人們的對話,何者
和「城市拉力、農村推力」較無關係?
(A)阿如 (B)老王 (C)小玉 (D)小李。
6. ( ) 日本統治時期,因總督府改善公共衛生,有效地防治
熱帶傳染病,使臺灣人口的死亡率大幅降低,這在當
時曾明顯造成下列哪一種人口現象? (A)社會增加
率提高 (B)自然增加率提高 (C)人口成長率降低
(D)性別比例趨向平衡。
7. ( ) 下列哪一項並非台灣目前人口的現狀?
(A)性別比失衡 (B)少子化 (C)高齡化 (D)人
口分布不均。
8. ( ) 目前台灣人數最多的族群是 (A)閩南人 (B)原住
民 (C)新住民 (D)客家人。
9. ( ) 台灣原住民屬於哪一語族? (A)漢藏語族 (B)羅
曼語族 (C)突厥語族 (D)南島語族。
10. ( )附表是臺閩地區人口統計的部分資料,根據內容判斷
,為因應此種社會變遷趨勢,政府應推行下列哪一政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