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石門國中 七年級 113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79.86 KB
頁數
4
作者
staff611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11-21,离现在 0 33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此份試卷共 4頁,缺頁者請向監考老師更換
1
桃園市立石門國民中學113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七年級歷史科試卷
◎整份試題注意事項為: 班級_____ 座號:___ 姓名:
1.本份試卷共24面,必須與答案卡一併繳交。
2.每題都有ABCD,其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正確的,請選出最正確的答案。
3.作答時必須使用2B鉛筆,將正確答案畫記在規定的答案卡上,否則不予以計分。
4.本份試卷共 40 題,均為單一選擇題。第 1-20 題每題 3分,第 21-40 題每題 2分,合計共 100 分。
一、單選題
( )1. 人類早期有一段漫長的演化過程,稱為「史前時代」「史前時代」與「歷史時代」是以何者為畫分依據?
(A)陶器的使用 (B)文字的發明 (C)農業的出現 (D)部落的形成
( )2. 「據說某原住民的祖先本來居住在今天臺南附近,很久以前,他們的獵人追逐著一隻白鹿,正當精疲力竭時,
眼前出現一片美景,湖光山色,風光明媚,湖裡還有取不盡的大魚,因此他們最後在湖邊定居下來。」該故事
可以流傳在族群中,最後被大家所知,依靠的方式最可能為何?
(A)口語傳說 (B)洞穴壁畫 (C)文字記載 (D)印刷成書
( )3. 附圖為某博物館所看到圓山文化示意圖。專家推測圓山文化的人類居住在湖濱。該文化中的那項考古發現是專
家作此推論的主因?
(A)煉鐵爐 (B)陶器 (C)貝塚 (D)石板棺
( )4. 某位考古學家參與一處史前文化遺址的挖掘工作,發現遺址裡有石器、人類遺骸、動物骨骼,用火後殘留的灰
燼等。請問:在沒有儀器協助的情況下,這位學者該從何處著手研究,才能分辨此遺址屬於「舊石器時代」或
「新石器時代」? (A)石器的製作方式 (B)遺骸的分布情形 (C)動物的種類 (D)灰燼的多寡。
( )5. 資料一:曾出土精美的人獸形玉器;資料二:陪葬品的多寡顯示已有貧富和社會地位的分級;資料三:聚落規
模大,石砌屋舍排列整齊,已形成緊密的社會組織。由上述資料推測,這應是以下哪一文化?
(A)長濱文化 (B)大坌坑文化 (C)卑南文化 (D)圓山文化
( )6. 在新竹、苗栗山區,每二年都會舉行著名的「矮靈祭」,族人每逢祭典期間,放下平日的工作,從各地回到山
區參加活動。節慶歷時五天半,從第一天的告靈,經過迎靈、會靈、娛靈、送靈、逐靈等儀式,唱歌跳舞,通
宵達旦,以祈求風調雨順,平安豐收。「矮靈祭」是哪一原住民族特殊祭儀?
(A)泰雅族 (B)賽夏族 (C)阿美族 (D)排灣族
( )7. 妮妮在一張文獻中發現,當時的人稱臺灣原住民為「高砂族」。這是哪個時代的文獻資料?
(A)清帝國時期 (B)荷蘭統治時期 (C)中華民國時期 (D)日治時期
( )8. 明朝政府因為倭寇的肆虐,因而實施海禁。「倭寇」最初主要是指下列哪一類人?
(A)荷蘭商人 (B)臺灣漁民 (C)中國乞丐 (D)日本海盜
( )9. 阿呆參加某縣市舉辦的「文化尋根一日遊」活動,他看到了一面古城牆,說明牌上寫著「熱蘭遮城遺址」。阿呆
參加的應該是哪一個縣市舉辦的活動? (A)新北市 (B)屏東縣 (C)嘉義縣 (D)臺南市
( )10. 十六至十七世紀又稱為大航海時代,此時,許多歐洲國家紛紛出海到世界各地尋找新的貿易契機以及建立殖民
地,臺灣也成為歐洲國家的商業據點。請問:哪兩個歐洲國家曾占領過臺灣?
(A)葡萄牙、荷蘭 (B)荷蘭、西班牙 (C)葡萄牙、西班牙 (D)英國、荷蘭。
( )11. 正男正在複習段考重點,其中有一個內容是討論臺灣原住民被劃分「生番」「熟番」的依據,請問︰正男應如
何正確解釋? (A)是否向官方納稅、服役 (B)是否會說漢語 (C)是否獵人頭 (D)是否與漢人通婚
( )12. 臺灣最早出現的人類活動,可以追溯到五萬年前。在那一段沒有文字記載的時代,人們經歷石器時代與金屬器
時代。學者依據何者劃分人類「石器時代」與「金屬器時代」?
(A)時間的長短 (B)空間的分布 (C)使用工具的材質 (D)生活方式的改變。
( )13. ()十三行文化()大坌坑文化()長濱文化()卑南文化。小愛在蒐集臺灣史前文化的資料時,弄亂了時間先後
順序,在整理後,下列哪一個排序才是正確的? (`A)甲丙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甲乙丙
2
( )14. 風間選擇「顏思齊」作為歷史人物報告的主題。請問:這份報告中最可能提及他的哪項事蹟?
(A)以海商的身分帶領漢人來臺拓墾 (B)以將領的身分逼退在澎湖的荷人
(C)以漢人身分帶領群眾反荷人統治 (D)以中國官員的身分來臺展開防務。
( )15. 「人類不再只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農業與畜牧的同時經營,讓人類得以定居,節省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此
時已經能夠製作陶器,生活得以改善,文明加速進步。」請問:上文的敘述為史前時代哪一階段的特色?
(A)舊石器時代早期 (B)舊石器時代晚期 (C)新石器時代 (D)金屬器時代。
( )16. 過去好萊塢興起一股拍攝海盜電影的熱潮,全球票房相當亮眼,也讓許多人重新對於海盜的歷史產生興趣。回
顧十六世紀,中國東南沿海的海盜曾經以何處為據點,進行活動,後遭政府驅逐才轉往臺灣?
(A)金門 (B)馬祖 (C)澎湖 (D)琉球
( )17. 我們往往會以其傳入地或傳入者作為命名外來事物的依據,依此判斷,臺人應該會將豌豆應該又會被稱為什
麼? (A)日本豆 (B)荷蘭豆 (C)高砂豆 (D)西班牙豆。
( )18. 澎湖的天后宮有一石碑,碑文上面寫:「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這一段碑文見證了澎湖在臺灣開發史上
的重要性。「沈有容」與「紅毛番韋麻郎」分別是哪個國家的將領?
(A)明、西班牙 (B)清、葡萄牙 (C)清、荷蘭 (D)明、荷蘭
( )19. 十七世紀,臺灣歷史進入國際競爭時期,成為列強多方角逐的場所,也顯示出臺灣在國際地位的重要性。我們
若要參觀西班牙人遺留的古蹟,應前往附圖何處?
(A)甲乙 (B)丙丁 (C)丁戊 (D)甲丁
( )20. 十七世紀,西班牙占領臺灣北部,後來為荷蘭人所驅離。下列因素何者正確?()受到日本鎖國政策的影響()
西班牙國力不如荷蘭()菲律賓人民反抗()西班牙國內動盪不安,無暇顧及臺灣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丙
( )21. 附圖為十六~十七世紀甲國到亞洲貿易之路線圖,根據圖中的航海路線,和在亞洲設立據點的位置判斷,甲國
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英國 (B)荷蘭 (C)西班牙 (D)葡萄牙。
( )22. 圖為十七世紀歐洲人占領台江的形勢圖,而甲、乙兩城是當時所建立的城堡,下列關於甲、乙兩城的敘述,何
者錯誤? (A)甲城為西班牙人所建築 (B)乙城為荷蘭人所建築 (C)甲城此城為普羅民遮城 (D)乙城是今日安
平古堡的前身。
3
( )23. 有位學者認為,十七世紀興盛的航海活動,是全球經濟網路形成的第一步。在這波浪潮中,臺灣扮演了什麼樣
的角色?
(A)中國對外通商的出口港 (B)東亞國際貿易的轉運站
(C)漢人移民南洋的轉運點 (D)英國對華交易的根據地。
( )24. 雖然史前時代距今遙遠,但這些不同時代的器物與遺跡再經過層層累積後,形成如下圖的文化層分布。根據臺
灣史前文化的演進判斷,「長濱文化」應該會出現在哪一層?
(A) (B) (C) (D)
( )25. 「南島語族」東西的延伸距離,超過地球圓周的一半,總人口數大約兩億五千萬之多。下列哪一族不屬於「南
島語族」的範圍?
(A)紐西蘭的毛利族 (B)南美洲的印第安族 (C)臺灣的達悟族 (D)夏威夷的玻里尼西亞族
( )26. 臺灣地區的原住民,依其主要生活區域的不同,可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其中有關平埔族的敘述,下列哪一項
是正確的?ˉ
(A)其漢化的時間較高山族稍晚ˉ(B)早期生活在平原、沿海一帶ˉ
(C)大約可分泰雅、布農等十六族ˉ(D)移入臺灣的時間在漢人之後。
( )27. 有本臺灣史分析某國占領臺灣的目的,如附表所示。根據表中內容判斷,「某國」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荷蘭 (B)英國 (C)法國 (D)西班牙。
政治
軍事
對抗當時占領南臺灣
的歐洲國家並確保馬
尼拉的安全。
經濟
希望維持與中日兩國
貿易的順暢並吸引漢
人和日本人至北臺灣
貿易。
宗教
推展海外傳教事業。
( )28. 小智是十七世紀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貨船船長,他的船由大員出發,目的地是該公司位於東南亞的總部。下
列對該船的描述,何者不符合史實?
(A)船上刻有 VOC 的圖徽 (B)該船裝有蔗糖、瓷器等貨物
(C)與西班牙人合作在臺灣的經貿事務 (D)要將《熱蘭遮城日記》送到巴達維亞。
( )29. 有歷史學者分析:「十七世紀時,各方勢力在臺灣競逐,『甲』透過引進耕牛等,招募『乙』耕種稻米與甘蔗,
以增加作物產量,其中稻米多為內需,有餘量才向外輸出。此外,『甲』也引進番茄新作物到臺灣」上述「甲」
與「乙」,分別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漢人 (B)顏思齊;沿海原住民
(C)西班牙人;漢人 (D)鄭芝龍;高山族原住民。
( )30. 黑磯是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職員,公司派他前往鄰近地區依序採購「白銀、香料、瓷器」等商品。他應該如
何安排他的行程?
(A)日本東南亞中國 (B)日本中國東南亞 (C)中國日本東南亞 (D) 中國東南亞日本。
二、 題組
()某間史前文化博物館對其遺址有如下的介紹:「民國 44 年秋天,一位空軍飛行員由空中飛越台灣北部上空時,驚見飛
機的羅盤出現了磁力異常的反應,他以為發現了鐵礦,才會影響羅盤!於是少校決定協同地質學家前來探勘,才發現到
處可見的鐵塊與鐵渣,其實是史前人類煉鐵的遺留物,之後此地陸續出土陶器、鐵器、墓葬等各類豐富的遺物,從一些
證據判斷,這一型的文化人很有可能是平埔族的祖先。」
請根據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 )31.上文所述,應為下列哪一文化遺址?
(A)南關里文化 (B)圓山文化 (C)長濱文化 (D)十三行文化。
( )32.根據原住民的分布,這一型的文化人很可能是平埔族中哪一族群的祖先?
(A)凱達格蘭族 (B)噶瑪蘭族 (C)西拉雅族 (D)賽德克族。
4
()附圖為臺灣地區重要史前遺址分布圖,請依圖回答下列問題:
( )33.目前臺灣發現最早已知用火,並以採集、漁獵為生活方式的史前文化遺址,位於圖中何處?
(A) (B) (C) (D)
( )34.圖上的史前文化遺址中,何處的文化發展已進入金屬器時代,並有玻璃珠、銅錢等外來物品的出土發現
(A) (B) (C) (D)
()十七世紀時,歐洲各國向海外進行殖民和侵略,紛紛來到亞洲進行貿易。圖中甲、乙、丙、丁是各國在亞洲所建立的
貿易據點,請參看下圖回答問題:
( )35.葡萄牙人首先來到亞洲,以圖中何處為據點,與中國進行貿易? (A) (B) (C) (D)丁。
( )36.西班牙人來到亞洲之後,便以圖中何處為根據地,與中國進行貿易? (A) (B) (C) (D)丁。
( )37.哪個國家的商隊曾占領澎湖,卻遭到逼退轉而進占圖中的甲點?
(A)日本 (B)荷蘭 (C)葡萄牙 (D)西班牙。
()請參看下圖的南島語族分布圖,並回答下列問題:
( )38.南島語族的由來與分布,迄今仍是學界爭論不休的主題。請觀察附圖,我們可以讀出下列哪項訊息?
(A)臺灣原住民為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 (B)臺灣原住民是南島語族最早消失的一支
(C)臺灣原住民是南島語族身分最尊貴的一群 (D)南島語族分布在大西洋群島上。
( )39.學者認為南島語族乘獨木舟藉由洋流漂移,族群也因此四處擴展並往來頻繁。而兩者地理位置愈近,族群間的語
系愈近,關連性也愈大。依據上圖所示,臺灣原住民族的語系和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澳洲 (B)菲律賓 (C)夏威夷 (D)紐西蘭
( )40.由於南島語族乘獨木舟四處漂移,臺灣原住民族中,即有一族群擅長捕魚,並保存祖先流傳下來拼板舟的技術。
請問:這最可能是哪個族群? (A)邵族 (B)鄒族 (C)賽夏族 (D)達悟族。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