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民族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594.62 KB
頁數
5
作者
Asus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0-11-12,离现在 4 35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七年級歷史科 1頁,共 4
臺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 109 學年度第一學季成就評量七年級歷史科試題 姓名__________
一、選擇(1-32 題每題 3分,33 4分)
1. 人類的發展,可以分成史前時代和
歷史時代,前者最大的特徵是什
麼? (A)沒有文字 (B)已發展出
國家觀念 (C)不使用石器 (D)
用火的經驗。
2. 智昌在歷史博物館的公布欄上,看
到如附圖的海報從海報的內容判
歷史博物館即將展出哪個史前
文化的文物? (A)長濱文化 (B)
卑南文化 (C)十三行文化 (D)
坌坑文化。
3.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舊石器時代
的臺灣住民應該過著怎麼樣的生
活? (A)在平原地區進行農作物
的栽植 (B)製作陶器來儲水及收
藏食物 (C)以煉鐵為主要經濟活
(D)以採集狩獵和漁撈為主要
生產活動。
4. 香君在撰寫某個臺灣史前文化報告
時,放了一張如附圖的漫畫,從漫
畫內容判斷香君的報告最可能在
介紹下列哪個史前文化遺址?
(A)長濱文化 (B)卑南文化 (C)
圓山文化 (D)十三行文化。
5. 新石器時代早期的大坌坑文化遺
址,出土許多器物,下列何者是這
些器物的重要特色? (A)玉器是
主要陪葬品 (B)出土大量粗繩紋
(C)臺北湖貝塚 (D)出土煉鐵
作坊遺址。
6. 代表臺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
主要有下列哪幾處? ()長濱文
()十三行文化 ()卑南文化
()圓山文化 ()大坌坑文化 (A)
甲乙丙 (B)乙丙丁 (C)乙丙戊
(D)丙丁戊。
7. 附圖為臺灣史前文化人類在海蝕洞
裡生活的想像圖男子以敲打的方
式製作石器,女子則用燒火烤魚。
關於此文化的敘述,下列何者正
確? (A)當時已知使用陶器裝盛
食物 (B)最早出現在臺灣東海岸
(C)平時畜養動物作為食物來源
(D)懂得使用鐵器工具耕種。
8. 清帝國時期,臺灣的原住民被統治
者分為「生番」和「熟番」,這種
分類方法是根據下列何者? (A)
主要居住地區的分布 (B)是否有
納稅服勞役 (C)移民來臺時間的
早晚 (D)經濟活動的差異。
9. 南島語族的分布範圍廣大,而臺灣
是南島語族分布的最北端。請問:
下列哪個地區的民族最可能與臺
灣原住民源出同一語系? (A)
(B)夏威夷 (C)印度 (D)
大利亞。
10. 宜真在作業中參考附圖,完成某一
主題的研究。請問:她所研究的主
題最有可能為何? (A)中國沿海
地形研究 (B)臺灣原住民族的起
(C)太平洋的暗礁 (D)史前人
類分布。
七年級歷史科 2頁,共 4
11. 臺灣原住民族是至今最早居住在臺
灣的居民對於他們數千年來的文
化發展今人可以利用怎樣的方式
達到較「客觀」的理解? (A)到部
落訪問年紀較大的長老 (B)可以
建立在考古與傳說的相互輔助
(C)找尋早期原住民族在當時所紀
錄下來的文字 (D)蒐集部落的傳
說故事。
12. 康康將大航海時代,歐洲國家在亞
洲建立的商貿據點整理成課後筆
記。請問:表中何者有誤? (A)
(B) (C) (D)丁。
項目
國家
殖民據點
荷蘭
巴達維亞
英國
香港
葡萄牙
澳門
西班牙
馬尼拉
13. 下表為莉芳從書中整理出來的某地
大事記請從內容判斷該地應為何
處? (A)澎湖 (B)淡水 (C)
(D)雞籠。
年代
大事
十四世紀
後期
明朝實行海禁,此地
活動人員銳減
十六世紀
逐漸成為漢人捕魚、
走私之地
十七世紀
初期
明朝將領逼退想在此
地建立基地的荷蘭人
14. 十七世紀時,歐洲國家紛紛來亞洲
設立貿易據點當時的荷蘭聯合東
印度公司總部設在今日的何處?
(A)大員 (B)澳門 (C)馬尼拉
(D)雅加達。
15. 安安和家人參加臺灣離島旅遊活
動,在當地的天后宮看到一塊石
碑,上面有「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
麻郎等」幾個字。有關此事的敘
下列何者正確? (A)紅毛番指
的是西班牙人 (B)離島指的是金
(C)此離島地最終為荷蘭人占
(D)沈有容為明朝將領。
16. 附圖是一張十七世紀某公司的標
誌,這家公司主要的經營任務為
何? (A)協助荷蘭政府管理亞洲
地區的商務 (B)管理澳門專責處
理對中國的貿易事項 (C)與西班
牙合作,一同拓展對日貿易機會
(D)以馬尼拉為貿易根據地擴展對
日貿易。
17. 下列關於「海商」的敘述,何者正
確? (A)為明代在海上從事非法
走私貿易的荷蘭商人 (B)組成分
子完全是日本人 (C)明政府派兵
進駐臺灣海商遂轉移到澎湖 (D)
李旦顏思齊及鄭芝龍是其中的代
表人物。
18. 明太祖曾下令禁止中國東南沿海的
人民到海上活動並將澎湖居民全
部遣返福建。關於此項政策的敘
下列何者正確? (A)實施的目
的在於防範荷蘭人侵臺之舉動
(B)人民迫於生計,仍私自出海捕
走私貿易 (C)此政策為「鎖國
政策」 (D)澎湖居民遷徙至福建一
帶,造成澎湖的沒落。
19.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隊占領澎湖受
挫後,在西元 1624 年撤離澎湖轉
往臺灣,由臺南登陸在現在的安
平建造了下列哪一座城堡? (A)
熱蘭遮城 (B)普羅民遮城 (C)
多明哥城 (D)紅毛城。
20. 志輝在《臺灣記略》一書中讀到一
段文字:「西元 1652 年,土民郭
懷一反……戮於赤崁城民被土番
混殺。」關於書中所記載的事件,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郭懷一
率民眾反抗西班牙人的統治 (B)
七年級歷史科 3頁,共 4
郭懷一成功的將外族驅逐出臺灣
(C)此事件雖遭鎮壓卻激起臺灣民
眾強烈的反抗意識 (D)赤崁城位
於今日的淡水一帶。
21. 附圖是一幅某時期的對外貿易圖,
由此圖判斷這應該是何時期的貿
易情況? (A)荷蘭在臺時期 (B)
鄭氏在臺時期 (C)清帝國統治時
(D)日本治臺時期。
22. 荷蘭在亞洲設立的商館中,臺灣獲
利僅次於日本而日本商館的利潤
又多來自臺灣輸入的商品。請問:
下列何者是當時臺灣外銷獲利的
主要物產? (A)絲帛、瓷器 (B)
稻米、橡膠 (C)稻米、蔗糖 (D)
茶葉、樟腦。
23. 鄭經死後,臺灣的鄭氏政權發生內
鬥,值此之際,清廷派何人征討臺
灣? (A)鄭成功 (B)陳永華 (C)
沈有容 (D)施琅。
24. 鄭成功北伐失敗後,決定出兵占據
臺灣他的目的是什麼? (A)臺灣
地形崎嶇,試圖誘敵入臺而滅之
(B)開採臺灣石油以籌措購買槍炮
的經費 (C)不想再管政治打算在
臺灣退休養老 (D)利用臺灣儲備
人力與糧食以繼續抗敵。
25. 附表是臺灣歷史的發展過程,依表
中史事發展的先後順序何者排列
正確? (A)乙丁丙甲 (B)丙乙丁
(C)丙丁甲乙 (D)丁丙甲乙。
鄭成功圍攻荷蘭人
施琅率兵攻臺
荷蘭人占領臺灣南部
西班牙人占領臺灣北部
26. 鄭氏治臺時期對臺灣重要的貢獻之
一,是將漢人的文化成功移入臺
灣。請問:何人在位時開始積極推
展文教? (A)鄭芝龍 (B)鄭成功
(C)鄭經 (D)鄭克塽。
27. 《臺灣通史》作者連雅堂曾稱讚某
位歷史人物具有輔佐君王的才
能,他不僅積極推廣文化事業,設
立學校,並盡心經營,內課農桑,
外興貿易。請問:連雅堂所稱許的
是下列何人? (A)施琅 (B)鄭經
(C)陳永華 (D)沈有容。
28. 荷蘭人曾與西班牙人在臺灣北部競
逐勢力在探知西班牙人裁減臺灣
北部的駐兵後,於西元 1642 年出
兵,將西班牙人逐出臺灣,獨占全
當時西班牙人大量減少駐臺守
軍的原因為何? (A)西班牙本國
遭外患入侵 (B)日本實行鎖國政
(C)沈有容在北部勢力龐大
(D)漢人強悍難以治理。
29. 原住民族群很早就懂得耕作,他們
通常在離家不遠的地方找一塊
地,先將樹林砍掉,然後以火焚
利用焚燒所留下來的灰燼作為
肥料,等待來年土地肥沃之後,再
以樹枝做的木棍在土地上挖洞播
種。二、三年之後,土地利用得差
不多了又換鄰近的另一塊地砍林
燒樹,周而復始。請問:這種耕種
的方式稱為什麼? (A)精耕細作
(B)集約農業 (C)游耕 (D)觀光
農業。
30. 日治時期,著名學者伊能嘉矩曾深
入研究臺灣歷史他認為荷蘭在臺
時期在文化方面頗有成就他所指
的應該是哪項成就? (A)使漢人
普遍信仰基督教 (B)教化漢人成
為荷蘭人的一分子 (C)以羅馬拼
音拼寫原住民語言 (D)鼓吹漢人
與原住民通婚。
31. 荷蘭治臺時期,在臺灣的荷蘭統治
當局會將刻有荷蘭聯合東印度公
司標幟的藤杖授予原住民部落中
有地位的人士這些人每年集會一
次,在會中宣誓效忠荷蘭,並報告
七年級歷史科 4頁,共 4
各轄區內的情形。請問:上述「有
地位的人士」應是指下列何者?
(A)長老 (B)傳教士 (C)巫師
(D)漢人通事。
32. 鄭氏在臺期間,政府軍隊曾經發動
數次大規模對原住民的征討行
動,造成原住民死傷慘重。請問:
當時爆發衝突的主因最可能為下
列何者? (A)軍隊屯墾侵奪原住
民土地 (B)漢人捕捉原住民作為
奴隸 (C)鄭氏將原住民遷徙至山
(D)原住民被迫接受漢人教育
33. 田野工作者記錄了臺灣一些部落的
故事,包括「南投縣仁愛鄉泰雅族
巨石誕生祖先布農族與賽夏族的
祖先遭到洪水侵襲邵族得到矮黑
人的幫助卑南族巫師創造月形石
柱等事。」這些聽來不可置信的情
節與傳說,對於我們有怎樣的幫
助? (A)沒有幫助因為都是教導
人迷信的內容 (B)沒有幫助這些
都是原住民族的祖先所想像 (C)
有幫助,這些故事情節多數為真
(D)有幫助雖然內容不可思議
可能反映出早期原住民族的生活
與想法。
七年級歷史科 5頁,共 4
109 第一季成就評量 七年級歷史科
答案
1.A 2.B 3.D 4.D 5.B
6.D 7.B 8.B 9.B 10.B
11.B 12.B 13.A 14.D 15.D
16.A 17.D 18.B 19.A 20.C
21.A 22.C 23.D 24.D 25.C
26.C 27.C 28.B 29.C 30.C
31.A 32.A 33.D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