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09學年度 第2學期 一 年級 第1次段考 (歷史科) 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21. ( ) 日本對臺灣的統治被視為「典型的警察政治」,其原因應為下列何者?
(A)警察是地方上最高行政首長
(B)警察可以自行處理地方行政工作
(C)警察掌管行政、立法、司法和軍事大權
(D)地方行政以警察為中心,不少事務都有警察介入。【習作】
22. ( ) 日治初期臺灣對日抗爭不斷,加上每年需對臺灣補助七百萬日圓,日本逐漸認為臺灣殖民地對日本而言是負
擔,法國政府亦表明願以一億日圓買下臺灣。請問:總督府採取了哪些措施,直接造成財政收入提高,減少日
本的經濟負擔?甲、廣設郵電通訊 乙、樟腦專賣 丙、鴉片專賣 丁、修築縱貫鐵路 戊、土地與林野調查
(A)甲乙丙
(B)甲丁戊
(C)乙丙丁
(D)乙丙戊。【習作】
23. (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國家多遭逢殖民統治的困境,包括如何面對殖民地蓬勃發展的民族運動,
及如何繼續利用殖民地的資源以擴張經濟。」針對上述局勢,當時的統治者在臺灣採取下列何項措施?
(A)頒布「六三法」
(B)征討臺灣民主國
(C)開始建造縱貫鐵路
(D)實行內地延長主義。【習作】
24. ( ) 「總督府開始要求大家要說日語、穿著日式的和服,住著日式的房子,並且放棄台灣傳統的祖先祭祀與民間信
仰,不論男女老幼,一律到神社參拜。有些人受到總督府的鼓勵,將姓名改為日式姓名,社會風氣大為改變。」
請問:上述內容應該是受到何種影響所致?
(A)中日戰爭爆發
(B)清廷割讓台灣
(C)民族自決思潮流行
(D)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題組 25-27:
臺灣是日本第一個殖民地,前三任臺灣總督皆採取高壓治理方式,始終無法肅清臺灣的抗日勢力,加上衛生欠佳、
疫病肆虐等問題,日本國會甚至出現「出售臺灣」的提議。
1898 年醫生出身的後藤新平擔任臺灣民政局長,他認為必須像治病一般採取「生物學原則」─ 先了解臺灣人的
習性,再定出一套管理辦法。後藤新平依據此原則對臺灣展開調查、訂定治臺政策,不久便使臺灣由日本的「負債」
逆轉為「資產」。
25. ( ) 後藤新平擔任台灣民政局長時,臺灣正值日本統治期間的哪一個政策分期?總督性質為何?
(A)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文官總督
(B)殖民地特殊統治時期,武官總督
(C)內地延長主義時期,文官總督
(D)皇民化運動時期,武官總督。
26. ( ) 文中提到後藤新平對臺灣展開調查、訂定治臺政策,請問:下列關於後藤新平主持下在臺灣展開的各項基礎建
設,何者錯誤?
(A)實施土地調查,確定土地所有權田賦稅收大增
(B)設立台灣銀行,統一發行貨幣「台灣銀行券」
(C)實施林野調查,確立原住民土地所有權
(D)定期舉辦人口普查,確實掌握人口實況。
27. ( ) 文中提到前三任總督採取高壓治理方式,請問:其政策不包括下列何者?
(A)同化臺人對天皇效忠
(B)建立總督專制體制
(C)鎮壓各地武裝抗日行動
(D)建立嚴密的警察制度。 【背 面 有 題】

28. ( ) 關於日治時期「保甲制度」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總督府引進日本的保甲制度在地方輔佐警察
(B)十戶為一保,十保為一甲,保設保正,甲設甲長
(C)保甲中的青壯男子組成「壯丁團」協助軍隊工作
(D)保甲內有人犯法,同保甲的民眾要連帶受到處罰。
29. ( ) 1930 年台灣的一場抗日事件,造成當時的總督與許多官員去職,並促使日本政府重新檢討臺灣原住民政策。請
問:這是下列哪個事件?
(A)霧社事件
(B)牡丹社事件
(C)西來庵事件
(D)噍吧哖事件。
30. ( ) 關於日治時期「交通、通訊建設」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修建基隆到高雄的縱貫鐵路
(B)設立郵政、電報、電話等通訊設施
(C)闢建基隆港、臺中港和高雄港
(D)修築機場、公路等交通建設。
31. ( ) 總督府為了確保豐富的山區森林與樟腦資源,推展哪一項政策,企圖以武力鎮壓迫使全台原住民歸順,但高壓
的統治手段反而促使原住民抗日事件的發生?
(A)舊慣調查
(B)理蕃計畫
(C)總督專制
(D)警察政治。
32. ( ) 在「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經濟政策下,台灣偏重稻米和蔗糖的生產,以滿足日本國內的民生需求,請問:
下列關於當時米、糖生產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在來米的改良成功,台灣人有了新品種的米可食用
(B)日本資本家來台投資,台灣成為世界糖業王國之一
(C)新式製糖廠的建立,使得蔗農不再被壓榨能賺大錢
(D)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完成,使得稻米和蔗糖產量大增。
33. ( ) 下列那一個建設的完成,對於日治時期台灣工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性的影響?
(A)嘉南大圳
(B)縱貫鐵路
(C)日月潭發電所
(D)高雄港。
34. ( ) 日治時期為了發展農業,興修許多水利建設,請問:當時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為?
(A)曹公圳
(B)瑠公圳
(C)嘉南大圳
(D)貓霧捒圳。
35. ( ) 總督府在台灣的經濟政策從「工業日本、農業台灣」轉變到「工業台灣、農業南洋」,開始推動工業化,是為
了配合下列何項政策?
(A)南進政策
(B)同化政策
(C)理番政策
(D)皇民化政策。

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09學年度 第2學期 一 年級第 1次段考 (歷史科) 答案卷
班級: 姓名: 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