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林園高中附設國中 七年級 112 下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17.7 KB
頁數
3
作者
MyHomeP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4-03-13,离现在 1 228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 學年度 2學期 1 年級 1段考歷史科-試題卷
範圍:歷史 L1~L2 班級: 姓名: 座號:
本試卷共( 2 )頁 (全部採選擇題--答案請用 2B 鉛筆畫在電腦卡)
21.( )「臺灣總督得於其轄區內,頒布具有法律效力之命令。」這是 1896 年日本發布的「六三法」第一條條文,由此條文內
容來看,「六三法」對於當時臺灣代表的意義是什麼?【習作 p.20-6
(A)從此臺灣人可以自主管理 (B)形成總督專制的統治體制
(C)臺灣總督須具備司法背景 (D)視臺灣為日本內地的延長
22.( ) 日本治臺時期,總督府得以瓦解可能存在的反抗勢力,而且能確實掌握臺灣的戶口,奠定堅實的統治基礎,與下列何
者「最」有關係?【習作 p.19-4
(A)六三法 (B)日本軍隊 (C)皇民化運動 (D)警察與保甲制度
23.( ) 1930 年代以後,臺灣總督府在臺灣積極推動工業化,下列何者是其主要目的?【習作 p.22-3
(A)使臺灣成為南進的補給基地 (B)改善臺灣的經濟,提升人民的生活水準
(C)使臺灣成為日本國內工業零組件的供應地 (D)有效利用臺灣的資源,促進臺灣工業的發展
24.( ) 日本統治臺灣長達半世紀之久,請問:日治時期的開始與結束,分別與下列哪兩個事件有關?
(A)清法戰爭爆發、中日戰爭爆發 (B)馬關條約簽訂、中日戰爭爆發
(C)英法聯軍爆發、中日戰爭結束 (D)馬關條約簽訂、中日戰爭結束
25.( ) 小穎在複習功課時寫下這三點,請問他在為哪個事件做筆記?
1.西元 1915
2.余清芳
3.日治時期規模最大的武裝抗日事件
(A)朱一貴事件 (B)西來庵事件 (C)霧社事件 (D)郭懷一事件
26.( ) 從第一任總督樺山資紀到最後一任總督安藤利吉日治時期的台灣經歷了 19 任總督請問日治台灣總督的身分背景
呈現下列何種轉變?
(A)武官→文官→武官 (B)武官→文官→文官
(C)文官→武官→文官 (D)文官→武官→武官
27.( ) 關於下列兩則資料的敘述,何者正確?
資料一:為因應當時世界風行的潮流,日本政府開始強調「日臺合一,一視同仁」,但臺灣人始終未獲得與日本人相
同的待遇。
資料二:總督府開始要求大家要說日語、穿和服、改日本姓氏並頒發「國語家庭」門牌與認定證書。
(A)資料一所說世界風行的潮流是民主自決思潮 (B)資料一的統治階段,臺灣武裝抗日運動頻繁
(C)資料二所述時期,日本尊重臺灣的原鄉信仰 (D)資料二的統治階段後期,開始徵召台人當兵
28.( ) 由兩則資料的內容來看,其所談論的主題應該是下列何者?
資料一:一九○○年代,歐陸各國競相充實軍備,臺灣樟腦的出口量也創新高,西元 19001907 年間,樟腦專賣利
益占臺灣總督府年度總歲入平均 15.5%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歐陸各國向日本(含臺灣)購買大
量樟腦以充實軍需,西元 19101916 年間,日本每年樟腦出口量均達九百萬至一千萬公斤之間,占世界總
產值的 70%,其中產自臺灣的便占了其中 80%以上。
資料二:因樟腦的鉅額利益,驅使日本殖民政府推動更積極主動的理蕃政策,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於西元
1910 年宣示推動「五年理蕃計畫」,在理蕃政策下,失去土地和工作的「蕃人」,其命運……。
資料來源:臺灣博物季刊 107 期,2010 年。
(A)漢人抗日勢力的發展 (B)總督府教育原住民族
(C)日治時期的理蕃政策 (D)皇民化政策下的原住民生活
2
29.( ) 小蓁看了電影《賽德克‧巴萊》後,對電影描述的事件十分感興趣,於是找了相關書籍閱讀後,將此事件做了整理如
下。請問:有關這部電影的表格整理,正確的選項有?(A)甲乙丙丁戊 (B)乙丙丁 (C)乙丙戊 (D)甲乙丙丁
()
爆發背景—因山區茶葉與樟腦資源被掠奪,加上被迫負擔沈重勞役,引發原住民的不滿情緒。
()
發生時地—西元 1930 年的霧社(今南投縣仁愛鄉)
()
領導人—賽德克族的莫那魯道
()
日本回擊與結果—先派軍警鎮壓,後利用飛機轟炸和施放毒氣,造成原住民死傷慘重。
()
影響—日本改派文官總督來臺,並重新檢討對原住民的政策,並加強教化。
30.( ) 西元 1905 年,總督府收到的田賦稅收為 2,989,287 圓,比起西元 1896 年收的稅多了 3.97 倍。請問:造成田賦稅收大幅
度增長的原因為何?
(A)平定各地抗日勢力,治安漸安定 (B)日本移民漸多,在臺灣拓墾新地
(C)實施土地調查,確定土地所有權 (D)將原住民遷徙到山下,開發土地
31.( ) 【歷史圖一】1896~1906年臺灣財政收支圖圖中可知 1897年開始臺灣總督府的財政收入大致逐年增加
而日本政府對臺灣的補助則逐年減少。請:當時臺灣總督府財政收入逐年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A)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完工,帶動工業發展 (B)片、樟腦等列為專賣,由政府獨佔經營
(C)台灣銀行發行統一貨幣,金融整頓有成 (D)基隆、高雄港擴建完成,促進物資的運輸
【歷史圖一】 【歷史圖二】
32.( ) 【歷史圖二】為「19051935 年臺灣米糖產量成長圖」。根據此圖判斷,1920 年以後,臺灣稻米產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為何?
甲、從事品種改良,磯永吉培植出蓬萊米 乙、興修水利設施,八田與一建造嘉南大圳
丙、日月潭發電所完工,提供充足穩定的電力 丁、總督府實施「工業臺灣,農業南洋」政策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丙丁
33.( ) 林園高中國中部一年級學生進行『歷史探究-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的學習,老師請同學們到戶政機關查詢日治時期家
中的戶口名簿。請問:根據此主題,還可收集哪些相關資料?
(A)中央銀行發行的銀行卷 (B)「國語家庭」的匾額
(C)阿里山鐵路通行紀念郵票 (D)台中港啟用的老照片
34.( ) 蔗糖一直是台灣出口的重要產物,日本統治臺灣後,更使臺灣成為世界的糖業王國之一。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總督府
所提倡的政策?
(A)成立製糖會社 (B)日本資金投入
(C)改善蔗農待遇 (D)設立新式糖廠
35.( ) 表藝課的舞台劇,阿志這組決定以歷史課所學的日治時代台灣人民生活寫一齣劇本,其中出現了不應該有的情景,請
你幫忙糾正是下列哪一項?
(A)稱警察為大人 (B)從高雄搭火車到台北
(C)到郵便局寄信 (D)能自行決定甘蔗售價
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學年度 2學期 1 年級 1次段考 歷史答案
1~5
11~15
21~25
BDADB
ADCBC
31~35
BACCD
41~45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