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林園高中附設國中 七年級 112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67.29 KB
頁數
3
作者
MyHomeP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2-28,离现在 1 303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 學年度 1學期 1 年級 3段考歷史科-試題卷
範圍: 班級: 姓名: 座號:
本試卷共( )頁 (全部採選擇題--答案請用 2B 鉛筆畫在電腦卡)
21.( )右表是某段時期臺灣進出口值統計表。表中哪一期間開始,反映出臺灣對外貿易由入超轉變為出超?
(A)18681869 (B)18701874
(C)18751879 (D)18901894 〈習作 P33.2
22.( )下表是臺灣開港通商後,部分洋行在臺的營運狀況。若考慮當時商品區與出口地,這些洋行最可能皆設置於「歷史圖
一」何處?
(A) (B) (C) (D) 〈習作 P33.2
23.( )時人稱「番勢」的李春生,自幼家境貧困,年少時跟父親到廈門經商,在當地習得英語與漢語,使他成為漢人與西方
商人溝通的橋梁,因緣際會結識來自蘇格蘭的茶商約翰‧陶德協助他創出「臺灣烏龍茶」(Formosa Oolong)品牌,享
譽國際,促成北部製茶事業大為興盛,茶葉成為當時最大宗的出口商品,李春生因此有了「臺灣茶葉之父」的美稱。
李春生除了經營事業以外對於傳教更是不遺餘力他不僅是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奠基者更在臺灣建省後,
劉銘傳建設大稻埕,使得各國商人在此處雲集。文中提及「番勢李仔春」中的「番」應該是指下列何者?
(A)日人 (B)熟番 (C)生番 (D)洋商 〈習作 40.2(1)
24.( )下列哪一項商品,出產於南部,自荷蘭統治開始至清領時期,外銷歷史最悠久?
(A) (B) (C)樟腦 (D)鴉片
25.( )以下是某書對臺灣的描述:「此時期臺灣居民不得與外國往來,而且統治者爲了管制移民、稽查海盗,還限定臺灣與
中國大陸的對渡港口當時臺灣所輸出的稻米幾乎全部銷往福建及其附近地區糖則主要運銷華中華北和東北
此時期由負貴上述貨物運銷的商人所自行組成的組織,最可能是下列何者?
(A) (B)洋行 (C)市舶司 (D)總理衙門
26.( )「潘敦仔所率領的岸裡社,在清帝國時期屢次協助清軍平亂,成為中部勢力最強盛的原住民部落,尤其他在協助平定
大甲西社事件後受皇帝召見獲賜御衣此外他也透過「割地換水」與漢人通事張達京合作將水源引進岸裡社。
從現今所存的潘敦仔畫像可知潘敦仔身著清帝國武官服是清帝國時期原住民在漢文化影響下的呈現符合漢人傳
統祖先畫像的形式,畫中所繪的耳洞是辨别其原住民身分的唯一特徵。」由上文可知:潘敦仔應是下列哪一族群?
(A)生番 (B)熟番 (C)漢人 (D)英國人
27.( )26 題,潘敦仔「割地換水」將水源引進岸裡社,可能是下列哪一個水利設施?
(A)瑠公圳 (B)八堡圳 (C)貓霧捒圳 (D)曹公圳
28.( )臺灣自何時開始踏上國際貿易的舞台?
(A)荷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帝國開港通商前 (D)清帝國開港通商後
讀下列選文,回答第 29 30
清帝國統治臺灣初期鹿耳門是臺灣與中國貿易的唯一正口(合法港口)島内沿岸各港依規定皆須透過該港口進出口
商品。乾隆晚期,福建沿海一带缺米嚴重,隨著中、北部的逐漸開發,臺灣因此大量出口稻米到福建,交換紡織品、藥材
和其他日用品此時以鹿耳門為單一正口的政策無法負荷實際貿易需求有鑑於此鹿港成為第二個與福建對接的正口,
四年後清政府再度增開八里坌,形成北、中、南三個正口的貿易狀態,但也使原來壟斷全臺灣對外貿易的鹿耳門,貿易量
大受影響。
1860 安平、淡水丶打狗、雞籠成為「條約港」原先傳統的正口雖仍持續運作,但二者逐步走向不同的貿易型態
傳統港市的臺灣商人,較少受到洋行的打擊,甚至協助洋行收購傳統港市的土產;而在條約港成立洋行的外國商人,主要
經營茶、糖、樟腦的出口,以輪船為主要的貨運工具,貿易網絡擴及全世界。總之,19 世紀中期,臺灣的港口城市同時存
在著兩種貿易型態,傳統港市並未因西洋勢力的進入而沒落,大體上仍維持原本的貿易運作;而條約港則因應國際貿易形
勢,不斷演變出新的貿易機制。
29.( ) 文中提及的「傳統港市」,在 1860 年之前所呈現的貿易樣貌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 新式的糖廠紛紛成立 (B)茶葉為最大宗輸出品 (C)貿易對象主要為歐美各國 (D)廈郊、布郊等商業組織出現
30.( ) 根據上文,「條約港」的出現,最可能對當時臺灣社會產生下列何種影響?
(A)各地開始廣設加工出口區 (B)带動北部許多城鎮的興起
(C)政府開始引進現代化建設 (D)臺灣貿易市場轉向中國
31.( )清朝統治時期的臺灣社會族群複雜,一旦發生糾粉,常以祖籍丶姓氏等名義聚眾互相敵對,其中規模較大的武力衝突
就有數十次之多。造成上述社會衝突的原因很多,下列何者是主要因素之一?
(A)要求臺灣建省 (B)對抗外來宗教 (C)抵制鐵路建設 (D)爭奪經濟利益。
32.( )小莫家中有一本自祖先老莫來臺開墾後流傳下來的文件,其中詳細記錄了來臺過程的所見所聞,以及初期的生活。
莫於紀錄中提到「爲了祈求航行順利,船上除了媽祖神像以外還有我一路捧著的清水祖師…由前文敘述可知,
老莫應是哪裡人?
(A)漳州人 (B)客家人 (C)平埔族 (D)泉州人
33.( )清陝甘總督福康安來到臺灣平定民變以後視察當地社會現象後上書皇帝其部分内容如下「…禁令有時鬆有時緊,
偷渡赴臺者絡繹不絕…很多福建廣東人民渡海來臺耕種謀食在臺灣長時間定居並設置田地產業後想將父母妻子
一起接來臺灣,是人情之常。」下列何項敘述最可能與文中提到的禁令有關?
(A)造成羅漢腳現象,導致性别比例懸殊 (B)為防止海盜勢力,因此禁止海上貿易
(C)為打擊鄭氏政權,所以實施此一禁令 (D)移民間械鬥頻繁,政府嚴禁越界開墾
34.( )「歷史圖二」是保存在新竹和宜蘭的歷史文物,根據圖片內容判斷,這些文物與下列何者關係最密切?
(A)清朝人才選拔制度的施行 (B)鄭氏政權對於儒學的推廣
(C)臺灣總督府所實施的教育制度 (D)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的文教政策
35.( )「歷史圖三」是一張戰爭期間發給的通行證部分內容,此通行證最可能使用於何時何地?
(A) 英法聯軍的安平 (B)牡丹社事件期間的打狗 (C)清法戰爭的基隆 (D)甲午戰爭期間的澎湖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學年度 1學期 1 年級 3次段考 歷史答案卷
1~5
6~10
11~15
16~20
21~25
CADBA
26~30
BCADB
31~35
DDAAC
36~40
41~45
46~5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