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1 學年度 第1學期 1 年級 第2次段考歷史科-試題卷
範圍:B1L3-L4 班級: 姓名: 座號:
本試卷共( )頁 (全部採選擇題--答案請用 2B 鉛筆畫在電腦卡上)
一、選擇
*歷史圖一是十七世紀出版的新約聖經,其中,右欄的文字是以羅馬字母拼寫臺灣原住民的
語言。請問:
21.( ) 右欄中的文字所拼音的語言,為臺灣原住民中哪個族群的語言?【習作】
(A)泰雅族 (B)賽德克族 (C)布農族 (D)西拉雅族新港社
22.( ) 傳教士之所以協助原住民拼寫語言,其目的應該是下列何者?【習作】
(A)指導農耕技術 (B)教導閱讀聖經
(C)籌畫建立孔廟 (D)協助對外貿易
23.( ) 康康到墾丁國家公園旅遊,在屏東縣車城鄉看到一座墓碑上寫著「大日本琉球藩
民五十四名墓」。下列哪一歷史事件與這座墓碑的紀載有關?【習作】
(A)清法戰爭 (B)朱一貴事件
(C)牡丹社事件 (D)郭懷一事件
24.( ) 荷蘭人為了有效掌控原住民,採取下列何種方式來統治原住民部落?
(A)利用長老,間接統治原住民部落 (B)採用天主教,以宗教教化原住民
(C)與漢人合作,直接掌控原住民各社 (D)劃定番界,禁止原住民越界活動
25.( ) 清朝攻取臺灣後,臺灣的棄留問題成為朝廷爭議的焦點。最終讓康熙皇帝決定將臺灣納入版圖,最主要理由為何?
(A)方便於開山撫番,努力教化原住民 (B)臺灣管理容易,不會增加財政負擔
(C)臺灣人口眾多,土地大致開墾完畢 (D)臺灣物產豐富,而且戰略地位重要
26.( ) 清朝為了防止臺灣再度成為反清基地,因此頒訂渡臺禁令。請問下列哪一項是渡臺禁令所規定的內容?
(A)要領有新港文書 (B)女子也能申請 (C)不可攜帶家眷 (D)來臺後可越界開墾番界
27.( ) 承上題,清朝頒定渡臺禁令後,對臺灣社會造成許多重大影響,下列哪一項最能描述當時臺灣狀況?
(A)男女比例失衡,出現「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B)造成人力短缺,開墾範圍仍僅限於臺灣南部
(C)嚴格實施海禁,持續對臺實施經濟封鎖政策 (D)出現羅漢腳以布匹、鹽,和原住民交換鹿皮
28.( ) 臺南的「億載金城」與基隆的「海門天險」這兩處的炮台,是臺灣重要的國定古蹟。請問這兩處炮台的出現,反映
當時有何迫切的需要?
(A)招撫原住民 (B)防止列強入侵 (C)拓墾丘陵山地 (D)掃蕩抗日份子
29.( ) 十九世紀後期,清廷開始積極進行在臺建設,請問下列哪一項建設是最具代表性建設?
(A)修築基隆到新竹的鐵路 (B)派遣吳沙前往噶瑪蘭進行開墾
(C)劃定番界來保護原住民土地 (D)廢除海禁政策,允許人民來臺
30.( ) 臺灣某時期的官方紀載:「臺灣南部地區許多居民已經歸順入侵的敵人,這些居民現在不屑我們努力推動的基督教
信仰,並且因不用再上學而感到高興。」文中所提「入侵的敵人」最可能是指下列何者?
(A)日本政府 (B)清朝軍隊 (C)鄭成功陣營 (D)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