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林園高中附設國中 七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260.51 KB
頁數
3
作者
MyHomeP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9-28,离现在 3 2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1 學年度 1學期 1 年級 1次段考歷史科-試題卷
範圍: 班級: 姓名: 座號:
本試卷共( )頁 (全部採選擇題--答案請用 2B 鉛筆畫在電腦卡)
21 ( )曉晴參加臺灣東部文化之旅,聽到解說員提到:「根據學者推測,這些人已有群居生活,但是不會製作陶器,也不懂
農耕技術,主要的生活工具只有敲打方式製作的石器,以及用動物骨頭加工的角器。」據此推斷,這應是哪一時代的
先民生活?(習作)
(A) 舊石器時代 (B)新石器時代早期
(C)新石器時代晚期 (D)金屬器時代晚期
22 ( )鄭氏在臺期間,除了推動拓墾活動外,還透過何種方式來維持財政需求?(習作)
(A)對外貿易 (B)課徵重稅
(C)對外侵略 (D)財政改革
23 ( )班上同學在歷史課堂上討論一位歷史人物。根據對話內容,請問同學們討論的歷史人物為何人?
(A)施琅 (B)陳永華
(C)郭懷一 (D)沈有容
24 ( )學者認為「用火」使人類可以支配自然力,人類也因此與其他動物區隔開來。請問:臺灣目前挖掘出土的遺址中,最
早知道用火是下列何者?
(A)長濱文化 (B)圓山文化
(C)卑南文化 (D)十三行文化
25 ( )考古學家依據下列何者將史前時代劃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及「金屬器時代」?
(A)存在時間的長短 (B)族群的空間分布
(C)是否發明文字 (D)使用器具的材質與製作方式
26 ( )《歷圖一》為臺灣某一史前文化遺址的圖片,根據其內容判斷,此一文化應為下列何者?
陶窯遺跡
煉鐵爐
中國銅錢
《歷圖一》
()大坌坑文化 ()圓山文化
()卑南文化 ()十三行文化
27 ( )請問清帝國時期,政府依據下列哪一標準將原住民分為熟番與生番?
()是否有農業
()是否有文字
()是否納稅、服勞役
()是否有紋面
28 ( )新聞報導:「近日紐西蘭的毛利青少年來台尋根,走訪東部原住民部落,發現毛利人的祖先和台東卑南文化遺址最有
淵源」。根據報導,毛利人與台灣原住民同屬哪一族群?
()漢藏語族 ()南島語族
()北島語族 ()南亞語族
29 ( )17 世紀時西班牙原本占領台灣北部,但自 1640 年代之後,卻減少駐臺守軍,其主要原因為何?
(A)荷蘭人要求沉重賦稅
(B)中國實施海禁政策
(C)海商威脅更加嚴重
(D)日本實施鎖國政策
30 ( ) 17 世紀,荷蘭人進占臺灣南部後,最先在大員建了哪一座城,作為統治臺灣的行政中心?
(A)聖多明哥城 (B)熱蘭遮城
(C)普羅民遮城 (D)紅毛城
31 ( )荷蘭統治台灣期間,對漢人統治非常嚴格,因此常發生反抗事件。其中以下列何人號召的抗荷事件規模最大?
(A)郭懷一 (B)陳永華
(C)施琅 (D)沈有容
2
32 ( )鄭成功攻取台灣後,為了解決糧食不足的問題,採取哪一政策解決?
(A)分派軍隊屯墾各地
(B)管制外來人口移入
(C)成立郊商運送貨物
(D)設立市舶司管理貿易
33 ( )《歷圖二》為 1617 世紀某國到亞洲貿易的路線圖,根據圖中的航海路線,和在亞洲設立據點的位置判斷,某國最可
能為下列何者?
(A)英國 (B)荷蘭
(C)西班牙 (D)葡萄牙
《歷圖二》
34 ( )鄭氏政權時期,為突破經濟封鎖,積極發展海外貿易。當時輸入臺灣的主要貨物為何?
()鹿皮 ()軍用物資
()蔗糖 ()鴉片
35 ( )關於鄭氏政權在台灣的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荷蘭聯合其他海商擊敗鄭芝龍,壟斷中國東南沿海商貿活動
()鄭經為了「扶清滅洋」,攻取資源豐富且具戰鬥地位的臺灣
()鄭成功以承天府(今臺南市)為施政中心,在臺灣建立第一個漢人政權
()鄭克塽在陳永華協助下提倡文教設立孔廟,將漢人典章制度移植臺灣
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1學年度 1學期 1 年級 1次段考 歷史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A A D A D
26~30
D C B D B
31~35
A A B B C
36~40
41~45
46~5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