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林園高中附設國中 七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康軒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139.8 KB
頁數
3
作者
MyHomeP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2-20,离现在 2 24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1 學年度 1學期 1 年級 3次段考歷史科-試題卷
範圍: 班級: 姓名: 座號:
本試卷共( )頁 (全部採選擇題--答案請用 2B 鉛筆畫在電腦卡)
21.( )參照歷史圖:茶葉、蔗糖、樟腦的產地分別位於圖中哪個區域?(習作)
(A)甲、丙、乙 (B)丙、乙、 (C)乙、甲、丙 (D)甲、乙、丙
22.( )參照歷史圖:開港通商後,關於臺灣主要外銷商品的敘述,何者正確?(習作)
(A)甲地所產商品是開港後最大宗輸出品 (B)乙地所生產的商品出口歷史最為悠久 (C)商品
的產地主要分布於丘陵地區 (D)這些輸出品主要經由郊商外銷到全球
(歷史圖一)
23. ( )開港通商對臺灣社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也對原住民族群產生巨大的衝擊,除了西方宗教的傳入、對
原始山林的破壞等情況之,清廷的開山撫番」動,導致原住民族嚴重的死傷。下列哪一事件
即是清帝國時期的原漢衝突事件?(習作)
(A)牡丹社事件 (B)郭懷一事件 (C)大港口事件 (D)林爽文事件
24. ( )嘉義市嘉義公園有一「福康安紀功碑」的石碑,右書漢文,左書滿文,其漢文內容如下:「若今特
命臺港建立福康安等生祠實因臺潛當逆匪肆逆以來荼毒生竅無慮數萬福康安等於三月之內,
掃蕩無遺全郡之民威登任傭此其勳績固貲有可紀且令奸頑之徒觸目警心方可以潛消狠戾。
是此舉似與前此之禁毀跡雖相殊而崇實斥虛之意則原相同軌能橫議?且勵大小諸臣果能實心
為國愛民,確有美政者,原不禁其立生祠也。崇實斥虛政在茲。乾隆五十三年仲秋月御筆」請問:
紀功碑內容提到「實因臺潛當逆匪肆逆」,指的是哪一事件?
(A)朱一貴 (B)林爽文 (C)戴潮春 (D)郭懷一。
25. ( )臺灣俗諺「尪公無頭殼,聖公無手骨」的解說如下:「尪公」指雙忠尊王,祭祀的是唐代張巡、許
遠兩位忠臣,為泉州安溪人鄉土保護神。「聖公」指開漳聖王,祭祀的是唐代陳元光,為漳州人的
鄉土保護神。清帝國治理臺灣早期,基隆一帶的漳州移民群居今基隆港附近,泉州安溪人則聚集
在暖暖地區,雙方以獅球嶺為界。安溪人拜尪公,漳州人拜聖公,每逢械鬥,雙方抬出自己族群的
守護神助威,以期獲勝。械鬥之慘烈,連神像都難以保存,故有此諺語。請問:上文中的械鬥,屬
下列何種性質?
(A)漳泉械鬥 (B)閩粵械鬥 (C)職業械鬥 (D)水源械鬥。
26. ( )香吉士是清領後期住在臺灣府城的泉州籍商人,帄時在臺灣與泉州往返做生意。下列有關香吉士生
活情形的敘述,何者正確
(A)香吉士應該加入「廈郊 (B)香吉士供奉的原鄉神明是開漳聖王
(C)香吉士也祭祀屬於共同信仰的媽祖(D)香吉士從淡水搭船到泉州做生意較方便。
2
27. ( )某位傳教士曾在清領時期的北臺灣傳教,當地人形容他是「一手執鉗,一手執《聖經》,更在淡水
引進西式醫療及教育。請問這最可能是誰的事蹟?
(A)馬雅各 (B)沈葆楨 (C)劉銘傳 (D)馬偕。
28. ( )靜香走訪鹿港,來到五福街,此處被清代名儒洪棄生稱為「不見天街」,可以「暑行不汗身,雨行
不濡履」。當時的商家為了遮風避雨,採用特別的設計,使得屋簷遮天,方便貨物進出,堪稱是全
臺首創也由此看出商業繁盛。請問:清代鹿港商家的進口貨物中,「不可能」出現下列何者?
(A)藥材 (B)衣物 (C)軍火 (D)絲綢。
29. ( )「施世榜見到臺灣中部有高山,其水流落差大,水源充沛到氾濫成災,但是到了乾季卻又沒水。
於是開始建造水圳解決灌溉問題自鼻仔頭(今彰化縣二水鄉)設圳頭,挖掘渠道,引用濁水溪
的水來灌溉農田。」上述文獻是在說哪一個灌溉設施?
(A)瑠公圳 (B)八堡圳 (C)曹公圳 (D)猫霧捒圳。
30. ( )《臺北市路街史》「……每年三月初至十月為春、夏、秋茶上市之製茶旺季,通街充滿茶香與花
香,使○○○成為最香的城市,揀茶婦女往來絡繹於途……各茶館前之亭仔腳,擠滿揀茶婦女,
茶箱、茶簳塞滿亭仔腳每一角落,堆積如山……揀茶女工不足時甚而以長竹篙圍追行路婦女加入
趕工……。」文中的○○○最可能是哪一個城市?
(A)大港口 (B)大稻埕 (C)噶瑪蘭 (D)三貂角。
31. ( ) 根據第 30 題文中的茶葉最可能由哪一個港口出口?
(A)淡水 (B)鹿港 (C)安帄 (D)打狗。
32. ( )小明撰文敘述大臺北地區的開發史,其中一段是:「陳賴章墾號」是由五位泉州人所組成,他們
獲准開發「大加臘」一地,範圍涵蓋今天大臺北盆地的中央部分,沿淡水河的兩岸,是中國閩南
移民大規模開發北部的開始。這類土地如要開發,下列何者「不是」當時採用的開發方式?
(A)向原住民承租土地 (B)同鄉或同姓合資開墾 (C)向官府申請墾照來開墾
(D)吸引西方人一起來投資。
33. ( )一座寺廟前門聯如下:「生前械鬥不休,死後同皈一所」由內容可知此廟宇主要祭祀的對象是下列
何者?
(A)天公 (B)有應公 (C)土地公 (D)王爺。
34. ( )清帝國時期,台灣的商業興盛,形成三大貿易港口,故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請問:「一府」
為今日何?
(A)萬華 (B)鹿港 (C)台南 (D)打狗。
35. ( )清帝國時期,在臺灣傳承超過五、六代後,對中國原鄉越來越陌生,在臺灣的後代逐漸認同成為臺
灣人。後代開始編寫族譜建祠堂,偶爾還回原鄉祭祀祖先過了幾代之後,子孫祭拜的大多只剩
最早來臺灣的祖先。根據上文後代子孫所祭拜的最早來台的祖先為何?
(A)唐山祖 (B)開臺祖 (C)有應公 (D)開山祖。
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1學年度 1學期 1 年級 3次段考 歷史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AACBA
26~30
CDCBB
31~35
ADBCB
36~40
41~45
46~5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