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 學年度 第1學期 1 年級 第1次段考歷史科-試題卷
範圍:歷史 B1:L1~L2 班級: 姓名: 座號:
本試卷共( )頁 (全部採選擇題--答案請用 2B 鉛筆畫在電腦卡上)
一、 單題
21.( ) 有一本歷史書籍記載:「鄭成功來臺灣經營,帶來很多士兵及眷屬,為解決糧食問題而實施『寓兵於農』的屯田制度,
今天可以從臺灣南部地區的地名,看出屯田的影子。」下列哪一個地名與屯田有關?【習作】
(A)高雄市美濃區 (B)臺南市白河區 (C)高雄市左營區 (D)屏東縣車城鄉
22.( ) 歷史老師請同學以長濱文化為題,進行分組討論。以下是該組四位同學的意見,何者的看法較為正確?【習作】
甲生:「長濱文化是臺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類型。」
乙生:「長濱文化位於臺灣的西部,屬於南島語族文化的一部分。」
丙生:「自長濱文化出土後,迄今臺灣的石器文化遺址都是在海邊的洞穴出土。」
丁生:「從長濱文化遺存可知,他們以採集、漁獵為主要的維生方式。」
(A)甲生 (B)乙生 (C)丙生 (D)丁生。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第 23 題:
1697 年(康熙 36 年),郁永河奉命來臺採集硫磺,他帶領工人由府城安平沿岸北上。他觀察到此處少壯未婚
的男子都居住在一間比較大的住屋,叫做「公廨」,這是村民們平常議事的場所。
23.( ) 郁永河記錄的臺灣西南地區原住民習俗,最可能與下列哪一原住民有關?【習作】
(A)凱達格蘭族 (B)西拉雅族 (C)阿美族 (D)排灣族
24.( ) 歷史學家將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的變革,稱之為「新石器革命」,是人類生產技術上第一次的重大革命,最
主要是因為當時人類在生產技術上,產生了什麼重大變革?
(A)懂得敲打石器 (B)出現農業活動 (C)採集魚獵維生 (D)用火烤熟食物
25.( ) 清帝國時期以「生番」、「熟番」的來稱呼原住民,請問當時清廷區分生、熟番的標準為何?
(A)分布地區的不同 (B)以種族血統來區分 (C)打獵或農耕的生活型態 (D)是否歸順朝廷
26.( ) 阿美族認為祖先為了躲避洪水而遷徙至東部;邵族則是追逐大白鹿而落腳於日月潭。對於以上關於臺灣原住民族起
源的說法,下列評價和者最為適當?
(A)原住民因有文字紀錄,以上皆為明確的歷史 (B)原住民因尚未創制文字,所以只能視為傳說
(C)當時原住民以懂得遷徙,所以進入歷史時代 (D)洪水、白鹿為神話傳說,不具任何參考價值
27.( ) 帛琉是位在南 太 平 洋 的 島國,帛琉 總 統 惠 恕 仁 來 臺 訪問 時,認 為 同為海島國家,海洋將臺灣與帛琉相連結,
兩者有 相 近 的 語 言 與 文化 。 請 問 下 列 哪 一 項說 法 , 最 能 支持 帛 琉 總 統 惠 恕 仁 的 說 法 ?
(A)臺灣和帛琉的原住民,皆屬於南島語族 (B)臺灣和帛琉都曾是荷蘭貿易的根據地
(C)臺灣和帛琉的人民,都曾被日本殖民統治 (D)臺灣和帛琉都深受中國文化的薰陶
28.( ) 15 世紀末地理大發現,歐洲人發現抵達亞洲的新航路,便紛紛在亞洲建立據點。請問歐洲人在亞洲建立據點,具主
要的目的為下列何者?
(A)與明朝達成軍事結盟,進行文化交流 (B)突破日本鎖國政策,與海商進行勾結
(C)在亞洲發展貿易,並傳播宗教信仰 (D)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獨佔亞洲市場
29.( ) 基隆市政府曾舉辦「小島大歷史:基隆、社寮、和平島」特展,透過地名沿革變遷與多幅地景圖地呈現,重現 17
世紀外來政權不遠千里來到東亞的故事。請問:此特展中的外來政權,應是指下列哪一國家?
(A)英國 (B)荷蘭 (C) 葡萄牙 (D)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