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林園高中附設國中 七年級 112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25.61 KB
頁數
3
作者
MyHomePC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10-17,离现在 2 1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 學年度 1學期 1 年級 1段考歷史科-試題卷
範圍:歷史 B1L1~L2 班級: 姓名: 座號:
本試卷共( )頁 (全部採選擇題--答案請用 2B 鉛筆畫在電腦卡)
一、 單題
21.( ) 有一本歷史書籍記載「鄭成功來臺灣經營帶來很多士兵及眷屬為解決糧食問題而實施『寓兵於農』的屯田制度,
今天可以從臺灣南部地區的地名,看出屯田的影子。」下列哪一個地名與屯田有關?【習作】
()高雄市美濃區 ()臺南市白河區 ()高雄市左營區 ()屏東縣車城鄉
22.( ) 歷史老師請同學以長濱文化為題,進行分組討論。以下是該組四位同學的意見,何者的看法較為正確?【習作】
甲生:「長濱文化是臺灣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類型。」
乙生:「長濱文化位於臺灣的西部,屬於南島語族文化的一部分。」
丙生:「自長濱文化出土後,迄今臺灣的石器文化遺址都是在海邊的洞穴出土。」
丁生:「從長濱文化遺存可知,他們以採集、漁獵為主要的維生方式。」
()甲生 ()乙生 ()丙生 ()丁生。
*請閱讀以下短文並回答第 23 題:
1697 (康熙 36 年),郁永河奉命來臺採集硫磺他帶領工人由府城安平沿岸北上他觀察到此處少壯未婚
的男子都居住在一間比較大的住屋,叫做「公廨」,這是村民們平常議事的場所。
23.( ) 郁永河記錄的臺灣西南地區原住民習俗,最可能與下列哪一原住民有關?【習作】
()凱達格蘭族 ()西拉雅族 ()阿美族 ()排灣族
24.( ) 歷史學家將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的變革,稱之為「新石器革命」,是人類生產技術上第一次的重大革命,最
主要是因為當時人類在生產技術上,產生了什麼重大變革?
()懂得敲打石器 ()出現農業活動 ()採集魚獵維生 ()用火烤熟食物
25.( ) 清帝國時期以「生番」「熟番」的來稱呼原住民,請問當時清廷區分生、熟番的標準為何?
()分布地區的不同 ()以種族血統來區分 ()打獵或農耕的生活型態 ()是否歸順朝廷
26.( ) 阿美族認為祖先為了躲避洪水而遷徙至東部邵族則是追逐大白鹿而落腳於日月潭對於以上關於臺灣原住民族起
源的說法,下列評價和者最為適當?
()原住民因有文字紀錄,以上皆為明確的歷史 ()原住民因尚未創制文字,所以只能視為傳說
()當時原住民以懂得遷徙,所以進入歷史時代 ()洪水、白鹿為神話傳說,不具任何參考價值
27.( ) 帛琉是位 ,認 同為海島國家海洋將臺灣與帛琉相連結,
兩者
()臺灣和帛琉的原住民,皆屬於南島語族 ()臺灣和帛琉都曾是荷蘭貿易的根據地
()臺灣和帛琉的人民,都曾被日本殖民統治 ()臺灣和帛琉都深受中國文化的薰陶
28.( ) 15 世紀末地理大發現歐洲人發現抵達亞洲的新航路便紛紛在亞洲建立據點。請問歐洲人在亞洲建立據點,具主
要的目的為下列何者?
()與明朝達成軍事結盟,進行文化交流 ()突破日本鎖國政策,與海商進行勾結
()在亞洲發展貿易,並傳播宗教信仰 ()成立聯合東印度公司,獨佔亞洲市場
29.( ) 基隆市政府曾舉辦「小島大歷史:基隆、社寮、和平島」特展,透過地名沿革變遷與多幅地景圖地呈現,重現 17
世紀外來政權不遠千里來到東亞的故事。請問:此特展中的外來政權,應是指下列哪一國家?
()英國 ()荷蘭 () 葡萄牙 ()西班牙
30.( ) 澎湖天后宮「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由文化部發布公告,正式指定為「國寶」,這是澎湖縣第一件被指
定為國寶的文物。下列有關此碑的描述,何者最為正確
()紅毛番應該是指荷蘭人 ()沈有容應為鄭成功的部下
()澎湖從此成為海商據點 ()西班牙因此減少駐臺守軍
31.( ) 以下是鄭氏政權統治臺灣期間的對外貿易策略:
一、將蔗糖、鹿皮輸往日本,再從日本購買銅、鉛和武器。
二、與英國達成通商協議,允許英國在安平設立商館。
三、與中國進行走私貿易,致力拓展東亞的轉口貿易。
上述作法主要因為下列哪一原因所帶來的影響?
(A)明朝派兵進駐澎湖 (B)清朝實施海禁政策 (C)荷蘭佔領臺灣南部 (D)日本頒布鎖國政策
二、題組
*請閱讀以下關於十七世紀臺灣地震的紀錄與歷史圖一,回答第 32~33 題:
32.( ) 此地震紀錄最有可能是下列何人所留下紀錄?
(A)荷蘭傳教士 (B)西班牙商人
(C)明鄭軍人 (D)臺灣原住民
33.( ) 文中所提到的「總部」,最有可能位於歷史圖一:甲、乙、丙、丁的何處?
(A) (B) (C) (D)
*請閱讀以下短文,回答第 34~35 題:
崇德考古遺址位於立霧溪河口的河階台地,距今約 1300 年前,有人在此從事冶鐵煉金,此處甚至是全臺第一
個發現金器的考古遺址。2023 年花蓮縣考古博物館更在村民欲建蓋房舍的土地,進行考古試掘及搶救發掘,除
發現地基一角疑似為墓葬遺跡,還出土罕見玻璃環殘件、瑪瑙珠及宋朝銅錢「熙寧元寶」等文物,令考古團隊
相當驚訝。
34.( ) 根據崇德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研判,崇德考古遺址應與下列哪一考古遺址最為相似?
()長濱文化 ()大坌坑文化 ()卑南文化 ()十三行文化
35.( ) 崇德考古遺址出土的文物中,出現罕見的玻璃環殘件、瑪瑙珠及宋朝銅錢「熙寧元寶」等文物,臺灣當時並未生產
玻璃、瑪瑙,請問這些文物為何會出現在崇德考古遺址中,下列哪項推論最合理
()臺灣地區早在史前時代即有工業的發展 ()崇德考古遺址並不屬於史前文化
()臺灣史前時代和中國、東南亞有所來往 ()有人將銅錢和玻璃丟入文化遺址中
這年二月十五日發生強烈地震這是我們入臺統治以來最大的地
,漢人店鋪倒塌二十多間,還有婦人及小孩被壓死,熱蘭遮城
也多處龜裂。長官立刻向總部呈報,要求儘快從暹羅(今泰國)
運木材來進行修復工作。
歷史圖一
高雄市立 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12學年度 1學期 1 年級 1次段考 歷史答案
1~5
6~10
11~15
16~20
21~25
CDBBD
26~30
BACDA
31~35
BACDC
36~40
41~45
46~50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