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高雄市立林園高級中學 國中部 109 學年度 第1學期 一 年級第 3次段考社會科【歷史】試題卷
班級: 姓名: 座號:
一、選擇
( )21.下表是臺灣開港通商後,部分洋行在臺的營運狀況。若考慮當時商品產區與出口地,這些洋行最可能皆設
置於圖中何處?【習作】
(A)甲 (B)乙 (C)丙 (D)丁
※新竹北埔的「金廣福」是清代一個合資開發公司的名稱,「金」是當時習見的公司名號、「廣」代表廣東、「福」
則是代表福建。「金廣福」公館,是清代公家與墾戶的辦事處,公館旁邊是姜家祠堂—天水堂。道光年間,政府鼓
勵金廣福成立民間的防禦拓墾組織—金廣福大隘,此隘是由數十個隘所組成的防禦工事,專門抵禦外來的侵略與武
裝拓殖「番地」。
( )22.文中提及的「金廣福」可能是下列哪兩者共同開發的公司?【習作】
(A)漳州人、泉州人 (B)漳州人、原住民 (C)泉州人、原住民 (D)閩南人、客家人
( )23.文中提及的「金廣福」公館,可能會經手哪些事務?【習作】
(A)仲裁漢人與外國商人的貿易糾紛 (B)發行墾照給渡臺的漢人進行拓墾
(C)負責與臺北府洽談茶葉出口事宜 (D)處理招收開墾佃農及收隘租事宜
( )24.文中提及「金廣福」成立防禦拓墾組織—金廣福大隘,專門抵禦外來的侵略與武裝拓殖「番地」。由此可
見當時的臺灣原住民,在面臨漢人移墾臺灣的情形下,會遇到怎樣的境遇?
(A)漢人絕對不會越過番界進行開墾 (B)隨著漢人拓墾範圍擴大,番界因此逐漸內移
(C)大隘顯示漢人與原住民相處和平 (D)漢人和原住民也曾合作開鑿八堡圳,增加農產
( )25.清帝國時期,有許多漢人從大陸渡海來臺,申請墾照進行開墾。請問:當時主要是以何種方式進行開墾?
(A)合資 (B)獨資 (C)軍屯 (D)官墾
( )26.小偉是清帝國時期,專門將臺灣稻米賣到泉州的商人,為了和其他商人合作、保障貿易權利,他決定加入
公會組織,而下列哪一組織最可能是小偉所加入的組織?
(A)布郊 (B)米郊 (C)廈郊 (D)北郊
( )27.「一府二鹿三艋舺」代表了清帝國時期的重要三大城市外,也代表著臺灣整體的開發方向。關於這句話的
解釋,下列何者正確?
(A)「二鹿」是指臺南的鹿耳門,為當時重要港口 (B)顯示出臺灣的開發方向,是由北向南發展
(C) 都為通商港口城市,洋行聚集,貿易繁榮 (D)主要跟中國大陸貿易,出口米、糖等商品
( )28.臺灣在清帝國時期,興建了很多的水利設施。請問其中位於現在高雄地區的水圳,為下列何者?
(A)瑠公圳 (B)曹公圳 (C)八堡圳 (D)猫霧捒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