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共 4頁
北興國中 10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 歷史科一年級 班 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
1. 臺灣的史前文化可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金屬器時代。」請問,上述不同時期的畫分依據為
何?(A)器物的製作(B)文字的有無(C)語言的發展(D)貨幣的材質。
2. 在臺灣有許多不同族群共同生活,而原住民雖然人數較少,但因分布區域、傳統文化等方面的不同,
可再分為平埔族和高山族各族。請問,有關平埔族和高山族各族之間異同的比較,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皆屬於南島語系的民族,在外來族群移入時已有一套文字系統(B)前者居住在平原地帶,後者多居
住在山區或東部地區(C)前者較後者漢化程度深(D)前者有凱達格蘭族,後者有鄒族。
3. 1597
年,有一封呈報給國王的信中寫到:「我們希望占領福爾摩沙的這個港口,最迫切的理由是為了
確保菲律賓的安全。因為……日本企圖奪取這個港口以進占馬尼拉,我們要確保菲律賓的安全就必須
擁有這個港口。」由上述背景判斷,這封書信最有可能是呈報給哪一國國王?(A)荷蘭(B)西班牙(C)葡
萄牙(D)英國。
4. 鄭氏時期在臺灣實行軍屯制度。請問:此種制度的基本精神為何?(A)兵民合一(B)寓兵於農(C)兵農分
籍(D)寓民於兵。
5. 鄭氏時期,對外貿易是鄭氏勢力發展的根基。請問,此時臺灣對外貿易的對象為何?(甲)中國 (乙)日
本(丙)東南亞(丁)荷蘭東印度公司(戊)英國東印度公司。(A)甲乙丙(B)甲乙丙丁(C)甲乙丙戊(D)甲
乙丙丁戊。
6. 在清帝國時期的臺灣地方縣志中,常可看到以「生番」、「熟番」的名詞來稱呼原住民。請問,當時
清朝政府區分生、熟番的標準為何?(A)以種族血統來區分(B)居住地區的不同(C)打獵或農耕的生活型
態(D)是否歸順朝廷。
7. 關於臺灣史前人類生活想像圖,以下哪一景象最能表現出臺灣新石器時代文明的特色?
(A)
(B)
(C)
(D)
8. 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國內旅遊非常熱門,小愷利用暑假和家人前往澎湖旅遊,在天后宮看到
一塊石碑,上面寫著「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等字。請問:碑上所指的「紅毛番」指的是下列
何者?(A)英國人(B)葡萄牙人(C)西班牙人(D)荷蘭人。
9. 16
世紀的臺灣為何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據點?(A)歐洲人稱呼臺灣為「福爾摩沙」(美麗之島),使得
臺灣聲名大噪(B)臺灣島上並無統一政權,各國都想掠奪臺灣的礦產資源(C)臺灣的地理位置恰好位於
東亞國際貿易航線的中央(D)臺灣島內農產豐富,具有高度的經濟價值。
10. 約四百年前,清廷將高山族稱為「生番」;到了日治時期改稱為「高砂族」;而到了中華民國時期,
則稱為何者?(A)平埔族(B)熟番(C)高砂族(D)山地同胞。
11. 以下是甲、乙兩方簽訂投降和約的內容摘要,請根據乙方撤走的條件內容分析,乙方在亞洲的根據地
位於今日的哪一國家?(A)澳門(B)菲律賓(C)印尼(D)新加坡。
一、乙方應將熱蘭遮城堡以及一切物資和金錢等屬於某公司之財產,全部移交給甲方。
二、乙方自臺灣至巴達維亞城途中所需之糧食、日用品、自衛用槍彈火藥等得報備後裝船載走。
三、甲方需於八至十日內遣返或釋放俘虜。未受甲方拘禁之乙方人民,於未離臺前得安全通行。
12. 以下為有關「大馬璘文化」的介紹:「大馬璘遺址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1900
年由日本人類學家
鳥居龍藏發現,是當時知名的史前臺灣遺址之一。……一百多年來,大馬璘遺址曾經過多次考古挖掘,
出土了石板棺墓葬、礫石排列的建築結構,以及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史前遺物,……但是近
50
年來,
遺址上陸續興建了許多房屋,已經造成嚴重的破壞。」請從上述內容判斷,「大馬璘文化」最可能與
下列哪一史前文化屬於同一時期?(A)長濱文化(B)十三行文化(C)卑南文化(D)網形文化。
13. 新航路發現後,歐洲人為獲取亞洲的物品,紛紛東來。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分別占領何地為據點?
(A)澳門、巴達維亞(B)澳門、馬尼拉(C)香港、巴達維亞(D)麻六甲、馬尼拉。
14. 位於淡水河的十三行文化距今約二千~四百年前,已有煉鐵技術,以鐵器為生產工具,屬於臺灣史前
的鐵器時代。十三行文化人類雖然會使用鐵器,但仍以農業、漁獵維生,由於他們的生活技術進步,
因此也發展出較大的部落。請根據他們活動的範圍來判斷,十三行文化因與下列哪一族人範圍相近,
而被視為可能是其祖先?(A)賽夏族(B)泰雅族(C)凱達格蘭族(D)西拉雅族。
15. 小玲與朋友利用中秋連假時到臺東進行深度旅遊,這次的旅遊行程中,他們特別安排參觀歷史老師在
課堂上介紹過的臺東當地的遺址公園。小玲和朋友如果想先了解此一遺址的史前文化,可以上網查閱
哪一個相關資料?(A)圓山文化(B)卑南文化(C)蔦松文化(D)牛罵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