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五) 圖(六)
24. ( )右上附圖(六)為龍馬郵票,也是臺灣最早期的火車票。請問:假如你生活在當時,這張車票應是
你往返哪兩地通車之用? (A)基隆、臺中 (B) 基隆、臺北 (C)臺北、臺南 (D)臺北、高雄。
25. ( )歷史老師請同學針對原住民與荷蘭人的互動關係發表看法。請問:誰說的較符合事實?
(A)小尹:「所有的原住民部落變得更團結,一起抵抗荷蘭人的統治。」 (B)小萱: 「荷蘭人為避免
原住民反抗,對原住民進行高壓的直接統治。」 (C)小妍:「荷蘭來到臺灣只是為了和中國進行貿易,
與原住民毫無互動。」 (D)小易:「部分原住民部落和荷蘭人合作,攻打敵對的原住民部落。」
26. ( )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大航海時代相繼來到臺灣,並都盤據臺灣一部分區域進行治理,雖然這兩者都
是歐洲國家,但他們各自在宗教與政治利益上有所不同,因此在治理臺灣時也會有不同的措施。下列
關於西班牙人、荷蘭人與原住民之間互動的敘述,何者錯誤? (A)荷蘭人早於西班牙人來到臺灣,
並占有多數的土地範圍 (B)西班牙人向臺灣原住民傳播基督教信仰,荷蘭人則是向原住民宣揚天主
教教義 (C)荷蘭人在臺灣的勢力主要在南部地區,而西班牙人則是盤據北部地方 (D)荷蘭人改良羅
馬字母拼寫新港社的語言,並透過這個改良的文字教導原住民閱讀與書寫事宜。
27. ( )十八世紀中葉,如果今天的新竹縣發生災變,應該要由下列哪個單位的官員負責救災及善後? (A)
諸羅縣 (B)彰化縣 (C)淡水廳 (D)噶瑪蘭廳。
28. ( )臺灣有一句俗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說明了清代臺灣單身男子結婚不容易,這種社會現象
的形成與下列何者關係最為密切? (A)漢原衝突 (B)族群複雜 (C)吏治不良 (D)男女比例失
衡。
29. ( )「鄭氏政權治理臺灣時提倡文教,推廣儒家教育和漢文化的典章制度。同時對原住民採取開明懷柔
的統治政策,不吝於部落設立學校,讓原住民子弟有幸獲得就學機會。」依上文所述,下列哪一個說
明正確? (A) 這是臺灣原住民首次有機會接受教育 (B)部落的學校可能會教導漢文與中國典籍
(C) 部落學校以教導聖經為主 (D)在部落就學能直接獲得官職。
30. ( )清朝領有臺灣後不久,即頒布「渡臺禁令」。請問:下列有關「渡臺禁令」的敘述,何者符合史實?
(A)禁令執行時寬時嚴,移民偷渡情形仍然普遍 (B)女子除配偶外,規定禁止攜帶男眷 (C)禁止人
民渡臺,只有官員才可以申請渡臺證照 (D)規定女子須申請渡臺證照,才允許到臺灣居住。
31. ( )《臺灣府志》〈土番風俗〉提到:「自紅彝以來,習其字能書者,謂之『教冊』,凡出入之數,皆
經其手,用鵝管削尖,濡墨橫書,自左而右,非直行也。」文中所提到的「教冊」,其背後的歷史意
義為何? (A)西班牙人以羅馬文字教授臺灣的原住民 (B)荷、西兩國與臺灣原住民溝通使用的共
同文字 (C)荷蘭人以羅馬拼音教導原住民寫出自己的語言 (D)臺灣原住民為了與荷蘭及西班牙
溝通而自己發明的文字。
32. ( )清朝末年的幾場對外戰爭,對於臺灣歷史發展頗具影響。下列配對,何者錯誤? (A)日軍犯臺→廢
除進入番界禁令 (B)清法戰爭→廢除渡臺禁令 (C)清法戰爭→臺灣設省 (D)英法聯軍→臺灣開港
通商。
33. ( )阿榮是 19 世紀末期住在台北的年輕人,他可能不會遇到下列何種狀況? (A)打電報給住在福州的
親戚 (B)到郵局寄信 (C)到西學堂上課 (D)坐火車去高雄找友人。
34. ( )清初將臺灣納入版圖後,臺灣地區的行政層級劃歸為府,府下設立哪三縣? (甲)臺灣 (乙)澎湖
(丙)彰化 (丁)諸羅 (戊)淡水 (己)鳳山 (A)甲丁己 (B)甲丙戊 (C)乙丙己 (D)丙丁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