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七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909 KB
頁數
5
作者
爸媽專用~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2-10,离现在 3 32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5
1
北興國中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 歷史科 一年級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8
( ) 1.在大航海時代,台灣原住民與外來政權之間互動頻繁。請問:下列族群中,何者並未與荷蘭
人發生過武力對抗? ()漢人 ()大肚王 ()麻豆社 ()新港社。
( ) 2.老台南人吃香腸熟肉時,會跟店家點一碗現今很難吃到的豆仔湯」,由於吃豆子容易有飽
足感,所以又稱這種豆子叫「椪風豆」,而椪風豆的由來是荷蘭統治台灣時期引進的一種新
作物。請問:文中提到的「新作物」應是指下列何者?
()土豆 ()紅豆 ()豌豆 ()大豆。
( ) 3.清帝國時期的一份史料有如下記載:「諸番傍巖而居,或叢處內山,五穀絕少。砍樹焚根以
種芋,魁大者七、八斤,貯以為糧。」請問:由以上史料可知,早期台灣原住民的農耕方式
主要為何? ()休耕 ()游耕 ()輪耕 ()精耕。
( ) 4.2009年開始每年10月底在淡水滬尾砲台公園演出的「西仔反傳說」主要是描述19世紀哪
一歐洲國家入侵台灣北部的事件? ()法國 ()英國 ()日本 ()西班牙。
( ) 5.「他們以雞籠、金包里、三貂社為主體。尤其金包里設有幾個村落,因為地近大屯山的硫磺
,擅長採集與交易硫磺。」這是西班牙治台期間,傳教士對台灣某一原住民的紀錄。如果該
政權想取得硫磺,應與下列何者合作? ()麻豆社 ()牡丹社 ()大肚王 ()馬賽人
( ) 6.「諸羅縣志」曾提到:「南、北二路設牛頭司,牧野放生息,千百成群。」這是文獻中最早
提到台灣飼養及繁殖耕牛的紀錄。請問:文獻中提到的牛頭司,最有可能為何者所設置?
()鄭氏政權 ()荷蘭人 () 西班牙人 ()清領時期。
( ) 7. 有關臺灣歷史上所發展出來的「新港文書」之內容背景,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僅用於17世紀是荷蘭人與平埔族訂立土地契約時所用文件 ()盛行於18世紀是平
族專門用來記錄宗教祭儀 ()最晚使用至19世紀,常用於早期漢人與平埔族訂立土地契約
()17世紀時,荷蘭人教導平埔族使用荷蘭文字來記載重要事項。
( ) 8. 王泮林是生長在1690年左右的福建漳州人如果他想要到臺灣發展的話下列何者是他會遇
到的狀況? ()他必須向台灣省官府申請,獲得許可後方可來台 ()在拿到開墾執照後
告知家人準備一起來台打拼 ()來台以後他可以乘坐火車前往雞籠開墾 ()他會先
就近在台南附近從事開墾。
( ) 9. 今臺中市石岡區的土牛國小有「土牛民番地界碑」,此碑是清乾隆年間,廣東省移民來此開
墾時所設立,依據當時的時代背景推斷,此碑所表示的意義何在?
()高山族與平埔族的界線以避免兩者發生衝突 ()作為漢人、原住民界線以保障漢
開墾權利 ()作為漢人、原住民界線,以避免漢、原衝突 ()規範原住民的行政區畫分,
方便管理。
( )10. 清帝國統治臺灣時期,社會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之說法,其中發生在乾隆年間
,為天地會黨起義,事件幾乎擴及全臺,清朝派出福康安率領大軍,歷時14個月才平定,之
後還以「嘉勉義行」的名義把諸羅縣改為嘉義縣。請問:上文所述為哪一事件?
()朱一貴事件 ()戴潮春事件 ()林爽文事件 ()郭懷一事件。
( )11. 下列哪一個旅遊景點在清帝國早期隸屬鳳山縣所管轄? ()南投九族文化村
()臺南烏山頭水庫 ()高雄西子灣風景區 ()嘉義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 )12. 英商「怡和洋行」自清代以來已在臺灣成立據點,至今仍擁有頂好超市、Pizza Hut等股份
。請問:英商「怡和洋行」可在臺灣設立據點的原因為何?
()臺灣納入清朝版圖 ()臺灣建省 ()臺灣開港通商 ()臺灣割讓給日本。
( )13. 王小山是個生活在清朝嘉慶年間努力賺錢打拼養活妻小的福建人()他想到臺灣打拚卻無
法攜帶妻兒,忍痛將妻兒託給鄰人照顧後,隻身前往臺灣,()遇上無良中間人差點溺死在
臺灣海峽。好不容易自行脫困游上岸卻捲入()戴潮春事件,被官府逮捕入獄,還好發現是
誤會一場而被釋放,()王小山最後與同鄉一起開墾今天臺北盆地。請問上述關於王小山的
遭遇,何者不符合史實? () () () ()丁。
5
2
( )14. 外來政權入侵時,一定會對原有族群造成衝擊。班上同學對17世紀的臺灣原住民做了一番
整理。請問:附圖中何者的資料需要修改? ()阿強 ()晴晴 ()小蘋 ()凱凱。
( )15. 清朝治台初期將臺灣的行政區分為一府三縣從當時行政區畫分的情況來看顯示出哪一
歷史現象? ()行政區域的畫分主要集中在東部與北部 ()將臺灣府設於打狗一帶,乃
是為了向東南亞發展 ()規畫的行政區域皆在西部,並未擴及東部地區 ()此行政區域
的畫分已擴及至全島。
( )16. 下圖呈現某一歷史事件前後,清廷治臺措施的差異。從圖中內容判斷,此一事件應是下列
何者? ()甲午戰爭 ()清法戰爭 ()林爽文事件 ()牡丹社事件。
( )17. 位於臺北的二二八和平公園中,陳列有臺灣最早的火車頭「騰雲號」,此文物可用來說明
哪一項史實? ()臺灣省鐵路建設功臣是劉銘傳 ()臺北市是全臺灣最早發展的地區
()臺灣第一條鐵路在清領初期通車 ()臺灣鐵路最早通車的路段是臺北到宜蘭。
( )18. 左下附圖為清帝國時期的臺灣古地圖,圖中可以看到今日新竹附近山區地帶有「土牛溝」
「番界」線。請問:清廷設立這些界線的目的與哪項政策有關?
()劃界封山 ()渡台禁令 ()開山撫番 ()寓兵於農。
( ) 19.「大肚王國奇遇記」歌舞劇2017年在大肚國小首演。劇中主角穿越時空回到400年前,被巴
布拉族人發現繼而和他們一起冒險抵禦荷蘭人的不合理要求最後為了解救部落的危難
頭目壯烈犧牲而主角也回到現實世界請問上文中提到的原住應該在分布在右上
附圖中的何處? () () () ()丁。
5
3
( )20. 附圖是一位在臺灣中部開墾的漢人經歷,他所經歷的改變是受到下列哪一事件的影響?
()朱一貴事件 ()林爽文事件 ()戴潮春事件 ()郭懷一事件。
( )21. 根據清代科舉考試的規定,鄉試須到各省省會赴考;祖籍臺北府的秀才明儒,第一次赴福
建的省會福州參加科考,不幸落榜,但他第二次則在家鄉應試。請問:明儒在這兩次科考中
曾歷經下列哪一史事? ()施琅攻臺 ()清法戰爭 ()牡丹社事件 ()英法聯軍。
( )22. 王九是福建福州人,他搭船抵達淡水,進入臺北府城,接獲公司電報,告知公司有要務,
急須返回福建。請問:此情形在何時才可能發生?
()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前 ()沈葆楨治臺時期 ()清法戰爭前 ()臺灣建省後。
( )23. 1648年,洋人威廉抵台時見到當時台灣獨特的「地方會議」集會情形。
甲:西班牙長官高坐於亭中,並主導會議的流程
乙:西拉雅族各社長老坐於亭外低矮坐椅,顯示從屬關係
丙:會議中賦予原住民長老權杖,象徵權威與榮耀,使其擁有管理部落的權力
丁:部落長老需宣誓效忠,宣達政令,報告轄區內統治情況。
請問:上述正確者是?
()甲乙丙丁 ()甲乙丁 ()乙丙丁 ()乙丁。
( )24. ()臺灣建省 ()施琅攻臺 ()清法戰爭 ()臺灣開港通商 ()牡丹社事件。
有關上述臺灣歷史大事,若按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下列何者正確?
()乙丙丁戊甲 ()乙丁戊丙甲 ()乙丁丙甲戊 ()乙戊丁丙甲。
二、題組:每題2分,共52
()、恆春半島上的「阿朗壹古道」是台灣現存的古道之一,位於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
丹鄉旭海村之間,南北向,東臨太平洋,鄰近區域保存了台灣少數僅存的海岸原始森林。此
條通往台灣東部的道路,是於清朝同治到光緒年間開闢的琅橋卑南道,古道為台灣岩岸地質
地貌代表,為南台灣國家步道系統之一。
請問:
25.此步道的開拓,與同治到光緒年間,哪一外力入侵後,清廷積極治台有關?
(A)日本 (B)法國 (C)荷蘭 (D)英國。
26.此道路的建設,乃配合清朝何項政策的實施,以加強對原住民的管理?
(A)海禁政策 (B)渡台禁令 (C)劃界封山 (D)開山撫番。
27.此時期主導積極建設的官員,應為下列何人?
(A)沈葆楨 (B)劉銘傳 (C)沈有容 (D)施琅
() 19 世紀中葉,臺灣為列強所垂涎,因此在清末對外戰爭失利後,
開放港口通商,而開港卻有助於臺灣經濟發展。
附圖為臺灣港口分布圖,請問:
28. 19 世紀中葉時,清廷在臺灣開放通商的港口是圖中哪四個?
()甲乙丙丁 ()乙丙丁戊 ()甲乙丁戊 ()丁戊己庚。
29. 將圖中四個城市開放為港口的是下列哪一場戰爭?
()英法聯軍 ()甲午戰爭 ()清法戰爭 ()施琅攻臺。
30. 在台灣史上,圖中甲、乙附近地區,最早曾被哪一個國家所
占據? ()法國 ()西班牙 ()荷蘭 ()日本。
5
4
()2008 年啟用的新港社地方文化館,館內陳設資料豐富,其中的常態展示區是以原住民文化及
史前考古史料為主,除了呈現地方歷史文化特色內容外,亦藉以弘揚原住民文化及新港社的
人文風貌,並展示漢人移民發展史,回顧所在鄉鎮的源頭暨展望以科技人文為主軸的現在與
未來。請問:
31. 上文中所提的文化館,坐落在下列何處?
()嘉義新港 ()雲林北港 ()臺南新市 ()宜蘭羅東。
32. 上文中提到的原住民,應該是下列何者?
()馬賽人 ()凱達格蘭族 ()噶瑪蘭族 ()西拉雅族
()「在臺灣的某個時期,臺灣南部一位頗負聲望的社會領袖,向漢人民眾說道:『臺灣以前是個
蠻荒之島,幸好有我們漢人的農業開墾。如今紅毛喧賓奪主,據地為有並且橫徵暴斂,逼我
們走上絕路,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奮起一戰。』於是議決起事。」請問:
33. 上述所指的「紅毛」,是指統治過臺灣的何者?
()日本人 ()荷蘭人 ()西班牙人 ()葡萄牙人。
34. 這個時期,帶領漢人從事大規模抗暴運動的是何人?
()顏思齊 ()郭懷一 ()沈有容 ()鄭成功。
35. 在此事件中,漢人不僅需對抗統治當局,還須應付下列何者的偷襲?
()新港社 ()麻豆社 ()牡丹社 ()大肚王。
()、請閱讀下列二段史料,並回答問題:
史料一:四月六日,……附近的頭目們都來歡迎我們的到來,如新善、開港等里,王爺下令準
備豐富的宴會款待他們,並賜頭目們官服官帽。之後其他較遠的村落頭目也都來歸順
我們,原住民部落皆臣服於王爺的統治之下,表明不再信仰紅毛番的宗教。
史料二:南部原住民面對新政權時,皆毫未反抗服從國姓爺。把基督教義視為無物。當我國長
官欲懲罰原住民時,他們竟表達當前全無保護我國人民之意,均表示願意臣服國姓
爺,不再歸順我國政權。我推測此轉變肇因於我國統治後期對原住民部落管制及稅料
日益嚴苛。
36. 史料一與史料二,撰寫人的立場相同嗎?
()不相同,彼此是競爭關係 ()不相同,彼此毫無關聯 ()相同,彼此是合作關係
()相同,彼此是同一個政權。
37. 史料一與史料二中所提到的「國姓爺」「王爺」指的是哪一位人物?
()施琅 ()顏思齊 ()鄭成功 ()鄭芝龍。
38. 史料二中的「我國」應是下列何者?
()鄭氏 ()荷蘭 ()清帝國 ()西班牙。
()、清帝國大臣上書皇帝《恭陳臺灣棄留疏》,內容提到臺灣為東南四省之門戶,且與澎湖互相支
援。並且臺灣沃野千里,鳥語花香,一切日常之所需,都非常的充足。文末還請皇帝慎重的考
慮臺灣的棄留問題。請問:
39. 《恭陳臺灣棄留疏》最可能出自於哪一位清帝國大臣之手?
()鄭成功 ()沈葆楨 ()劉銘傳 ()施琅。
40. 《恭陳臺灣棄留疏》應是上書給哪一位皇帝?
()康熙皇帝 ()光緒皇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41. 最後臺灣成為清帝國版圖的一部分,皇帝考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礦產豐富 ()戰略國防 ()交通運輸 ()人口眾多。
5
5
()、志明、志氣二人在討論清末某一事件之對話如下,請根據他們的論述,回答下列問題:
42. 志明跟志氣所討論的事件,發生於清朝哪一位皇帝在位時?
()康熙 ()乾隆 ()同治 ()光緒
43. 根據志明所說的「清朝承認日本此舉是『保民義舉』的行為」,所謂的「保民」是指哪一
地方的人民? ()越南 ()琉球 ()朝鮮 ()臺灣。
44. 關於此事件的敘述,何者正確?
()這是台灣原住民與外來政權的首次武力衝突 ()屏東縣車城鄉的「二砂灣砲台」是當
時抵抗日本侵台時所遺留的史蹟 ()在與日本簽訂的條約中,清朝以「高砂族」稱呼牡
丹社原住民 ()事件後,清朝體認台灣海防的重要,決定積極治理台灣。
()「百年以來,中國朝野上下的有心人莫不以『近代化』自強相尚,『才氣無雙』的劉銘傳只是
其中之一,但了解最深、赴之最力、成績最著,很少可與相比。」以上乃中國近代史學者郭
廷以對劉銘傳的評價。請問:
45. 劉銘傳是在哪一次戰役時,奉命抵臺督辦軍務?
()英法聯軍之役 ()牡丹社事件 ()清法戰爭 ()甲午戰爭。
46. 劉銘傳在台的建設,呼應著清朝的哪一西化運動?
()明治維新 ()維新運動 ()大化革新 ()自強運動。
47. 劉銘傳之近代化基本設施,大致上是著重在哪一地區,因此以該地區為中心,分別向南北
修築鐵路? ()臺南 ()高雄 ()臺中 ()臺北。
48. 下列何者不是劉銘傳在臺的建設?
()調整行政區 ()修建「億載金城」炮臺 ()開辦西學堂 ()興築鐵路。
()、附圖改繪自乾隆
12
年(西元
1747
年)《重修臺灣府志》中的「總圖」,其採用的地圖繪製方
式是清代常見的山水畫法由於當時各地的開發程度不同所以對地理環境的掌握不夠完整,
再加上繪製方式的限制,本圖範圍並未涵蓋整個臺灣全島,描繪也不如現今實測地圖來得精
確,但圖中所傳達的部分地理資訊,仍可供後人參考。 請問:
49. 附圖中「
」代表的是各級行政中心,何者是當時臺灣的最高行政單位所在地?
() () () ()丁。
50. 對照現今臺灣行政區的畫分,下列哪一個行政區大部分未被涵蓋在此圖範圍內?
()基隆市 ()新竹縣 ()高雄市 ()花蓮縣。
志明:日本國這次的行動,清朝居然承認是保民義舉的行為。
志氣:對於此次事件遇害難民的家屬,清朝事後都有給予撫卹銀兩,而且針對這次日本出兵的
相關費用,清朝也都給予補償。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