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七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一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891.83 KB
頁數
5
作者
爸媽專用~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10-27,离现在 4 0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4
1
北興國中110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段考 歷史科一 年級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74
( ) 1、將遺址繪製成層層堆疊的文化層,位於最底層的應該是哪一個時代的文物?
()電器時代 ()金屬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 ) 2、明朝與清朝均曾實施「海禁政策」。關於上述其原因分別為下列何者?
()前者為鄭氏父子後者為倭寇 ()前者為倭寇後者為鄭氏父子 () 前者為日本
者為西班牙 ()都是為了鄭氏父子。
( ) 3、十七世紀的台灣是海盜及走私者的天堂,如果想了解上述現象,我們可研讀誰的傳記?
()鄭芝龍 ()施琅 ()沈有容 ()劉銘傳。
( ) 4、學者曾指出,新石器時代的指標是「產食經濟的發展」,人類從被動依賴大自然提供食物,
轉變成主動的糧食生產者。由此可知:學者主要是強調新石器時代中何者對人類生活的重大
影響? ()用火 ()漁獵 ()農耕 ()煉鐵。
( ) 5歷史老師要求學生在教室布置一個屬於舊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區下列哪一個文化不應該陳列
其中? ()吃剩的水果殘渣 ()木柴燃燒後的灰燼 ()用火燒製而成的陶器
()用打製方式製造而成的粗糙石器。
( ) 6、透過對哪一樹種的研究,可推論史前時代的台灣原住民與太平洋諸島有交流?
()樟樹 ()台灣杉 ()檜木 ()構樹。
( ) 7、史前時代各個階段的分界,主要是依據什麼?
()文字的紀錄 ()使用器物類型 ()人種類別 ()定居的地點。
( ) 8「秀秀的祖先世居新竹,屬於道卡斯族的後代子孫,但她卻以為自己是漢人,渾然不知自己
祖先的歷史。」關於上述現象,該如何解釋最恰當?
()平埔族與漢人互動頻繁,被漢化 ()漢人以武力征服平埔族
()平埔族與高山族械鬥,平埔族失敗 ()平埔族人數少,最後融入高山族。
( ) 9、北興戲劇社的同學想表演穿越劇,劇本中想表現「長濱文化人穿越到現代過節日的方式」
下列四個節慶活動,何者最能呼應長濱文化人的生活方式?
()清明節吃潤餅 ()春節領紅包 ()端午節包粽子 (D中秋節烤肉
( )10、每年政府機關在台南市的古蹟「延平郡王祠」舉行祭祀,這是為了追念何人的功業?
()鄭芝龍 ()顏思齊 ()鄭成功 ()沈葆楨。
( )11、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鄭氏時期是用何種方法來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
()積極從事土地拓墾 ()向日本、南洋購買稻米 ()強逼原住民提供糧食
()從中國走私稻米。
( )12、考古學者在下列哪一個史前文化遺址發現台灣最早的稻米化石?
()十三行遺址 ()大坌坑遺址 ()南關里遺址 ()圓山遺址。
( )13、鄭氏治台時期,曾實施「寓兵於農」的政策,該政策實施的最主要目的與下列何者有關?
()生產出口物資 ()解決糧食問題 ()取得軍火物資 ()提高租稅收入。
( )14、八月一日為原住民族日,紀念這一天《憲法》條文正式將「山胞」修正為「原住民」,確立
台灣原住民在法律上的地位。請問:這個事件應該生在哪一個時期?
()鄭氏時期 ()清帝國時期()日治時期 ()中華民國時期。
( )15、十七世紀,鄭成功鄭經父子先後來到台灣,建立政權。當時他們除實施墾殖外,亦採行下
列何種方法維持財政? ()實施公有共享制度 ()與原住民交換貨物 ()對外拓展海
上貿易 ()引進西方開礦技術
( )16「這個史前文化會用石板棺把死去的親人埋葬在住家地面下。死者仰身平躺,腳多朝向都蘭
山。棺內常有精美的陪葬品,展現他們的工藝技術。」依據上文,下列對於這個史前文化的
敘述,何者錯誤? ()該文化遺址位於台灣東部 ()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史前文化
()當時已有埋葬死者的觀念 ()陪葬品中有精美的玻璃手環。
( )17、台灣舊地名往往是追溯歷史的活化石,若要研究西班牙治台的情形,下列何者較沒有參考
價值? ()雞籠 ()淡水 ()大員 ()蛤仔難。
4
2
( )181617世紀的臺灣為何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據點? ()臺灣島內農產豐富 ()歐洲
人稱呼臺灣為「美麗之島」,使得臺灣聲名大噪 ()臺灣島上並無統一政權,各國都想掠
奪臺灣的礦產資源 ()臺灣的地理位置恰好位於東亞國際貿易航線的樞紐。
( )19、美美日前至澎湖旅遊,見到一塊「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請問:碑上所指的「
紅毛番」是下列何人? ()荷蘭人 ()西班牙人 ()葡萄牙人 ()英國人。
( )20、下列何者是鄭氏政權初來臺灣最迫切須要解決的問題?
()清廷的軍事威脅 ()倭寇的騷擾 ()糧食的不足 ()士兵的水土不服。
( )21、關於荷蘭占領臺灣的始末,下列論述何者正確?
()曾企圖占領澎湖,但因明軍驅逐,轉而占領臺灣 ()因對日貿易計畫受挫,而減少在
臺駐軍 ()荷蘭占領臺灣期間,經常與葡萄牙商人發生糾紛 ()領臺期間共
16
年,比
西班牙治臺時期短。
( )22、珮珮搭乘西部幹線區間車,發現列車不斷經過以「營」為名的車站,例如:左營、林鳳營
、柳營、新營。請問:。珮珮搭乘的區間車最可能位於以下哪一路段?
() 嘉義—臺中 ()臺中—新竹 () 高雄—嘉義 ()新竹—基隆。
( )23、以下有關長濱文化人的生活:「諾魯()磨製了一些石器,跑到海邊去()捕魚,居然抓到
一條大魚,他將魚骨放進()陶器煮湯,()升起了火準備烤魚,並取出()耕種的米,忙
碌的準備晚餐。」請問:上述符合史實的共有幾項?
()5 ()4 ()3 ()2
( )24、神話傳說雖無文字記載,但經過口耳相傳卻是歷久彌新。請問:下列哪一族原住民有「白
鹿傳說」,內容為白鹿帶領該族祖先來到日月潭這個美麗聖地?
()邵族 ()鄒族 () 排灣族 ()西拉雅族。
( )25、晶晶最近在閱讀一本依史實時間編寫的《大航海時代的福爾摩沙》,內容有很多引人入勝
的台灣歷史故事。請問:以下哪一段情節最晚才會出現?
()西班牙士兵亨利進攻蛤仔難 () 清帝國士兵馬躍跟隨施琅渡過台灣海峽,攻打台灣
() 日本頒布鎖國政策,日商退出東亞貿易競爭 ()明朝士兵楊逍奉命傳令給荷蘭人,
要求撤離澎湖。
( )26、人類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用來區別「史前時代」和「歷史時代」的重要依據為下列何者?
()石器的製作方式 ()陶器的有無 ()文字的發明 ()農業的出現。
( )27、在清帝國時期的臺灣地方縣志中,常可看到以「生番」「熟番」的名詞來稱呼原住民,當
時清廷區分生、熟番的標準為何? ()居住地區的不同 ()是否歸順朝廷 ()打獵或
農耕的生活型態 ()以種族血統來區分。
( )28亨利王子是國王若昂一世的第三子,他不是王儲,卻在他的國家中有其影響力,建立了全
世界首間航海學校、天文臺、圖書館、港口及船廠,也是在他的大力推廣與建立基礎上,
他的國家率先找到前進東方的新航路,而且占領中國的澳門作為貿易的據點。根據上述,
亨利王子是哪一國家的人?
()西班牙 ()葡萄牙 ()印度 ()日本。
( )29《東瀛事略》提到:「成功父子闢地海外,自保一隅,延及三世,有明遺老矢志不食周粟者
類皆航海東渡,往依鄭氏。臺灣文化之盛,與各行省相埒,皆鄭氏先導之功也。」請問:
可以說明上文中畫底線部分的事蹟是下列何者?
()鄭芝龍開墾南臺灣成為東亞海域霸主 () 鄭克塽設立承天府為行政中心
()鄭經受封為「延平王」 () 鄭成功以臺灣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
( )30、十七世紀時,有封信函中提到:「今年有兩艘船前往我們統治的雞籠,除了補給外,也負
責購買中國商品運回我國的根據地馬尼拉,但船隻卻遲遲未回;且原先每年從中國與澳門
前來馬尼拉貿易的船隻也還沒進港。我擔心若進口貨物不足,我們會蒙受許多的損失。」
根據上文判斷,此封信函最可能是下列何者之間的通信?
()葡萄牙使節給明朝皇帝 ()鄭經給英國東印度公司
()臺灣長官給巴達維亞總督 ()菲律賓總督給西班牙國王。
4
3
( )31、左下圖呈現古代人類的幾種生活樣貌,臺灣的大坌坑文化應涵蓋其中哪些活動?
()甲乙丁戊 ()甲丙丁戊 ()乙丁戊己 ()丙丁戊己。
( )32、右上圖為臺灣某一史前文化遺址的圖片,根據其內容判斷,此一文化應為下列何者?
()長濱文化 ()圓山文化 ()大坌坑文化 ()十三行文化。
( )33、荷蘭東印度公司總督曾說:「臺灣真是一頭好乳牛。」這句話表示臺灣為他們公司帶來相
當大的利益。這是因為荷蘭人積極經營下列哪些臺灣的特產?甲、蔗糖;乙、稻米;丙、
鹿皮;丁、香料。 ()甲乙丙丁 ()甲乙丙 ()甲乙丁 ()乙丙丁。
( )34、左下圖是關於十七世紀臺灣地震的紀錄:「這年二月十五日發生強烈地震,這是我們入臺
統治以來最大的地震,漢人店鋪倒塌二十多間,還有婦人及小孩被壓死,熱蘭遮城也多處
龜裂。長官立刻向總部呈報,要求儘快從暹羅(今泰國)運木材來進行修復工作。」文中
的「總部」,最可能位於下圖中甲、乙、丙、丁何處?
() () () ()丁。
( )35、右上圖為安安在臺灣歷史書籍中看到的圖片,有關此圖的標題應為下列何者?
() 17
世紀荷蘭在東亞的貿易據點分布圖 () 南島語族分布範圍圖
()
17
世紀葡萄牙在東亞的貿易據點分布圖 ()鄭氏政權的疆域範圍圖。
( )36、臺灣位於西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重要交通樞紐,自古以來國際貿易發達,由左下圖中的路線
與商品,可推測這應為臺灣在哪一個時期的對外貿易網絡?
()荷治時期 ()鄭氏時期 ()西班牙治台時期 ()清帝國早期。
( )37、佳佳參加社區舉辦的臺南古蹟之旅,右上圖為她參觀某一古蹟時導遊的解說。請問:這座
古蹟最初的名稱為何? ()熱蘭遮城 ()普羅民遮城 ()天后宮 ()紅毛城。
陶窯遺跡
煉鐵爐
中國銅錢
4
4
二、題組,每題2分,共26
() 附圖為臺灣史前文化的時間與空間架構圖。請問:
( )38、圖中「甲」文化最有可能是何者?
()長濱文化 ()卑南文化 ()十三行文化
()大坌坑文化。
( )39、關於圖中「乙」文化生活的報告,下列哪一項內容
不可以出現在報告中? ()製作陶器儲水 ()出現
農業種植 ()使用磨製石器 ()發現青銅刀柄。
( )40、臺灣約距今多少年前始進入到新石器時代?
()兩萬多年前 ()七千多年前 ()兩千多年前
()四百多年前。
( )41、具有煉鐵技術與能力的是圖中哪一個史前文化?
() () () ()丁。
() 17世紀前期,日本德川幕府因見識到西方火槍的威力,認為西方武器將會破壞日本穩固的社會
階級,再加上天主教傳教士屢屢在日本製造事端,因此德川幕府頒布政策禁止其人民到海外貿
易,只准荷蘭與中國商人進行貿易。請問
( )42、文中日本德川幕府頒布的政策為何?
()海禁政策 ()開港通商 ()鎖國政策 ()南進政策。
( )43、當時日本只開放何地進行貿易? ()長崎 ()東京 ()神戶 ()名古屋。
( )44、文中受到日本這項政策衝擊最大的西方勢力為下列何者?
() 荷蘭人 ()英國人 () 葡萄牙人 () 西班牙人。
() 課堂上同學們正在討論臺灣某三處史前文化遺址。
請根據附圖中的討論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 )45、甲同學所說的遺址應該是下列何者?
()大坌坑文化 ()卑南文化 ()圓山文化
()十三行文化。
( )46、乙同學說的遺址應屬於下列哪一時期?
()舊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 ()鐵器時代 ()銅器時代。
( )47、三位同學們所討論的主題應該是下列何者?
()臺灣新石器遺址的發展 ()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 () 臺灣青銅文明的進步
() 臺灣史前遺址的特色。
() 附圖為《漫畫臺灣歷史》中的一幅漫畫圖中的人實際上是由廈門來臺的漢人軍隊他們採
自耕自食的方式生活,目前臺灣仍保有許多和此拓墾方式相關的地名。請問:
( )48、圖中的拓墾方式,出現在下列哪一時期的臺灣?
()17世紀後期 ()18世紀前期 ()19世紀後期 ()20世紀中期。
( )49、這些進行拓墾的漢人軍隊,是跟隨下列何人來臺的?
()鄭芝龍 ()鄭成功 ()鄭經 ()鄭克塽。
( )50、目前臺灣仍保有許多和此拓墾方式相關的地名,這些地名主要位於
下列哪一地區?()宜蘭 ()桃園 ()南投 ()臺南。
4
5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