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興國中110學年度第二學期第一次段考 歷史科 一年級 班 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4分
( ) 1.今日的「台灣菸酒公司」前身是台灣省菸酒公賣局,請問「菸酒公賣局」的前身應是下列何者?
(A)東印度公司專賣局 (B)台灣府衙專賣局 (C)台灣總督府專賣局 (D)台灣省政府專賣局。
( ) 2.2016年開放參觀的台南司法博物館,原為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地方法院,是全台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大
型司法建築。此建築物見證了台灣的司法歷史,如日治時期發生的西來庵事件便是在此地進行審理
的。請問下列哪一位人物曾在上述地點接受審判?
(A)唐景崧 (B)丘逢甲 (C)羅福星 (D)余清芳。
( ) 3.即將歡度95歲大壽的武雄回憶道:「 我其實是屬兔,但身分證上登記的出生年卻是龍年;因為出生
時家人工作忙碌,遲報戶口,當時台灣戶口管理嚴格,逾期申報會受懲罰,為規避處罰所以晚報出
生日期。」請問這與日治時期的哪一項政策有關?
(A)疫情調查 (B)人口普查 (C)土地調查 (D)林野調查。
( ) 4.韻婷是生活在1940年代的嘉義人,下列何者最不可能出現在她的生活經驗中?
(A)與妹妹搭火車到台南找外婆 (B)到郵局寄信給住在宜蘭的表哥 (C)爸爸在高雄港從事港務
工作 (D)媽媽在核能發電廠販賣便當。
( ) 5.火旺在他的舊日記中寫到:「 在日治時期的台灣,嘉義州梅山坑發生大地震,許多房子都被震垮,
也造成不少民眾傷亡。我們壯丁團成員在總督大人的指揮下,前往災區救災。經過一天的行程,我
們終於抵達災區,展開賑災工作……。」請問在上述畫線處,共有幾處是火旺忙碌中導致記錄錯誤
? (A)4 (B)3 (C)2 (D)1。
( ) 6.勝雄是日治時期的台南蔗農,他應該會有下列何種生活經驗?
(A)使用中央銀行發行的百元鈔票買菜 (B)將甘蔗賣給台灣人的糖廠以賺取更多的利潤
(C)引用日月潭的水源來灌溉農田 (D)聽聞總督府將水尾改成「瑞穗」。
( ) 7.山本太郎是一位日治時期任職於台灣的警察,平日認真負責。下列各項工作中,哪一項並非他的職
責? (A)注意來往行人盤查可疑人物 (B)宣導右側通行的交通安全規定 (C)教授原住民農牧
生產技術 (D)調查戶口及預防傳染病。
( ) 8.伊玲在研究日治時期的原住民政策時,發現日本人對於台灣的原住民政策基本上都是以掠奪山林
資源為優先考量。請問:當時日人所覬覦的山林資源是下列何者?
(A)樟腦 (B)小米 (C)茶葉 (D)山羌。
( ) 9.關於日治時期台灣的交通建設,下列哪位同學的說法正確?
(A)子恩:設立最早的郵局,方便台日兩地聯絡 (B) 子明:興建基隆到高雄的縱貫線鐵路
(C)子涵:整建基隆淡水兩個港口成為台灣重要的門戶 (D)子芸:架設了台灣最早的電報線。
( )10.日本在台灣推動工業化後,下列何項建設是當時台灣新興工業發展的重要指標?
(A)日月潭發電所完工 (B)西部縱貫鐵路通車 (C)嘉南大圳的修築 (D)新式糖廠的設立。
( )11.台灣在日治時期,歷經三種不同的殖民政策,以提供日本政府所需。下列哪一項屬於「內地延長
主義」時期的政策?
(A)說日語 (B)標榜日台合一 (C)參拜日本神社 (D)尊重台灣風俗習慣。
( ) 12.關於「臺灣民主國」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共推丘逢甲為總統,領導抗日 (B)以獨立為訴求,堪稱為臺灣獨立開端
(C)其成立的主要目的為抵抗日本接收 (D)成立後即刻落實民主,建立共和體制。
( )13.西來庵事件對漢人的抗日運動有何影響? (A)漢人的武裝運動從此變本加厲,日人防不勝防
(B)漢人武裝運動大致停止,改以政治社會運動的方式爭取臺人的權益 (C)因臺人死傷慘重,從
此完全臣服於日人,不再反抗 (D)抗日運動化暗為明,並且加入許多原住民分子。
( )14.下列關於日治時期「保甲制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規定十戶為一保,十保為一甲 (B)是日治時期首創的制度
(C)須輔助軍隊管理國防事務 (D)實施連坐法,保甲成員連帶受處分。
( )15.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因為受到何種風潮的影響,使得日本的殖民政策緩和下來?
(A)民主科學 (B)民主自決 (C)民族自決 (D)民生自理。
( )16.日治初期,總督府確立「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基本經濟政策,農業偏重哪兩種農產的生產?
(A)稻米和蔗糖 (B)茶和樟腦 (C)茶和蔗糖 (D)稻米和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