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頁,共 4 頁
14. 南部區域成為全臺熱帶水果的主要產地,與以下哪個因素關係最密切?
(A)氣候暖熱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雨量充足
15. 嘉南平原是臺灣重要稻米產地,但在水庫興建以前,本區的水稻種植面積以及產量,皆不如中部區域,
這種現象最主要受到下列哪項因素的影響? (A)勞力短缺 (B)水源不足 (C)地層下陷 (D)平原較小
16. 臺灣有座橋梁是亞洲唯一、世界唯二建築在板塊接觸帶上的橋梁,中央研究院在橋的兩端架設監測儀
器,做為蒐集板塊運動的資料。請問述的監測儀器最可能設置在哪一座橋梁上?
(A)花蓮玉里大橋 (B)高雄六龜大橋 (C)臺中新桃花源 (D)屏東鵬灣跨海大橋
17. 台灣各地有一些氣候特徵,都與冬天的『東北季風』息息相關,請問下列哪一種『風』並不是受東北
季風影響? (A) 竹『風』蘭雨 (B)『風』獅爺 (C)台東大武焚『風』 (D)『風』大雨少的澎湖
18. 右圖是某地區都市擴張的三階段,比較 C階段和 A階段,該地
區產生了下列哪兩種變化? (甲)農村範圍擴大 (乙)都市間的交
通系統更密集 (丙)城市範圍縮小 (丁)居民通勤距離拉長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19. 由於過多的人口造成都市地區環境問題惡化,加上交通的建
設、網路科技的發展,開始減少工作和居住地同在一處的必要性,因此,都市居民逐漸向外遷往鄰近郊
區。上述現象稱為下列何者? (A)都市化 (B)郊區化 (C)工業化 (D)都會化
20. 睽違 31 年,臺北松山機場和東京羽田機場重新開航,每天將有 8個航班往返松山跟羽田,臺灣跟日本
的「一日生活圈」也正式成形。請問,上述「臺灣和日本一日生活圈正式成形」,是因為搭乘飛機具有
下列哪一種交通特性? (A)機動性高 (B)速度最快 (C)運費低廉 (D)載客量大
21. 近日新聞報導中提到:「位於臺東縣的某條公路,其標誌外觀為一藍色盾牌狀(倒三角形),中央標示的
編號為 26,是環島公路最後一段還未連接的路段,位於路段上的阿塱壹古道,其海岸線美不勝收,但隨
其開發案通過,卻可能面臨生態的破壞……。」請問:根據上述內容,可知此段公路是屬於何種公路編
制? (A)國道 (B)省道 (C)縣道 (D)鄉道。
22. 在北宜高速公路尚未通車之前,臺北與宜蘭之間的交通,受地形阻隔,需藉由「九彎十八拐」的北宜
公路往來,較為不便。請問:昔日臺北與宜蘭間往來的「天然屏障」,是指下列哪座山脈?
(A)中央山脈 (B)海岸山脈 (C)雪山山脈 (D)阿里山山脈
23. 花東縱谷以池上米、關山米等良質稻米著稱,這些稻米與臺灣西部平原生產的稻米比較,最主要的優
勢為何? (A)種植技術 (B)勞力充足 (C)生長環境 (D)政府補助
24. 「曾有人以山脈為界,將臺灣分為『前山』、『後山』,而『後山』泛指東部區域。」上文中所提山脈應
為下列何者? (A)中央山脈 (B)海岸山脈 (C)阿里山山脈 (D)玉山山脈
25. 臺灣政府近年來積極推動一鄉一特色,並舉辦節慶活動,如大雅小麥季、苗栗杭菊節等。請問:這些
政策將會對鄉村造成哪些影響? (甲)增加當地農民收入(乙)都市化程度明顯提升 (丙)外來遊客人數大量
增加 (丁)提昇當地產業知名度 (戊)促進都市與都市間的聯繫
(A)甲乙丙 (B)甲丙丁 (C)乙丁戊 (D)丙丁戊
26. 為了讓區域均衡發展,達到人口及產業的合理分布,下列哪一項建設的目的最能符合此一目標?
(A)台北的捷運環狀線工程 (B)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擴建 (C)雲林設立中科虎尾園區
(D)高雄市興建世運主場館
27. 根據西元 2017 的調查,臺北市的家庭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收入為 176.7 萬元,而宜蘭縣為 113.6 萬元。
以上數據反映了下列哪一個現象? (A)不同區域間的所得落差 (B)臺北市的交通較便利 (C)宜蘭縣的
生活空間較寬廣 (D)區域內部存在的城鄉差異
28. 右圖為臺灣某離島之簡圖,請根據其經緯度判斷,下列選項中,何者是有關這
座島嶼的正確敘述?(A)以
石老石古
石砌築石牆擋風的澎湖菜宅 (B)以花崗岩做為建
材的馬祖芹壁聚落 (C)因應多雨多颱風而建的蘭嶼地下屋 (D)鎮壓東北季風與
避邪的金門風獅爺
29. 臺灣的運輸補給船在金門外海故障,軍方從基隆派出救援船隻,請問救援船隻
的行駛路方向為何? (A)東南方 (B)東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