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七年級 109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852.05 KB
頁數
5
作者
爸媽專用~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1-03-02,离现在 4 239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5
1
北興國中108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 歷史科 一年級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2
( ) 1. 怡蓁要考查某村莊最早移民是潮州或漳州人。請問:她最有可能引用哪一項資料作為判斷
依據?
()戶籍上登記的出生地 ()文獻記載最早的廟宇 ()當地居民主要從事的產業
()當地居民目前使用的方言。
2. 柏翰到淡水河口眺望夕陽美景,想像著台灣開港通商後貨物進出口的盛況。下列哪一項商
品最不可能出現在開港通商後的淡水港?
()鴉片 ()茶葉 ()樟腦 ()蔗糖。
3. 下列哪一事件後,清廷為證明能在番地行使主權,並開發山區產業,進而推行「開山撫番
」的工作? ()林爽文事件 ()加禮宛事件 ()牡丹社事件 ()大甲西社事件。
4.「逛九份老街吃芋圓」「到七股鹽田吃鹹冰棒」。請問:「九份」「七股」地名的由來,反映
清帝國時期的何種現象?
()軍屯制度下的自耕自食 ()漢人以武裝暴力搶奪原住民土地
()漢人採合股經營方式拓墾土地 ()無需申請墾照,也能合法開墾
( ) 5.清領前期,因為「渡臺禁令」造成社會上男女人口比例懸殊。請問:下列哪句臺灣諺語反映
出當時的狀況? ()六死三留一回頭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輸人不輸陣,輸陣歹
看面 ()仙拚仙,拚死猴齊天。
( ) 6.清領前期的分類械鬥主要以「閩、粵械鬥」與「漳、泉械鬥」較多。請問:這兩種械鬥的性
質屬於哪一類? ()性別 ()職業 ()祖籍 ()定居地點。
( )7.周杰倫執導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是在淡水地區「理學堂大書院」取景拍攝的,理學堂大
書院又名「牛津學堂」是晚清時期由傳教士所創建根據地緣關係判斷這所學校的創辦人
應是下列何者? ()沈光文 ()馬偕 ()馬雅各 ()利瑪竇。
( )8.瑋仁是清帝國時期從大陸來台的漢人,若他想在今日台南地區進行拓墾,需要先通過下列哪
依程序,才能進行開墾? ()經過原住民長老的同意 ()必須先成為郊商的成員
()加入官方設立的開墾團體 ()向官府申請開墾許可執。
( )9.北興微電影社要拍攝「1700年:一日清朝人」的體驗節目。請問:社團同學應該準備怎樣的
體驗活動,才符合史實? ()跟原住民簽訂番仔契 ()擔任台灣省巡撫
()開洋行當老闆 ()從廈門搭輪船到打貓港口。
( )10.清領時期,臺灣社會逐漸由祭祀「唐山祖」轉為祭祀「開臺祖」。請問:此一轉變的意義為
何? ()祖籍意識超越地方信仰 ()不同祖籍的移民,供奉不同的神明
()來臺移民日久,子孫眾多,逐漸認同這塊土地 ()開臺祖的重要性大於唐山祖。
( ) 11.清領時期,臺灣民間械鬥層出不窮,其產生的原因下列何者正確?
()移民為了爭奪田地或商業利益 ()以不同信仰所導致的衝突最頻繁
()原住民與漢人,好勇鬥狠,聚眾滋事 ()文教事業停滯,文化水準不高。
( ) 12.「少年若無一次憨,路邊哪有有應公」,這句臺灣俗諺反映出清領前期臺灣的何種現象?
()顯示出男多女少的社會狀態 ()反映當時好巫信鬼的迷信風氣
()當時台灣社會生存艱辛、械鬥頻繁 ()臺灣社會較為平等開放。
( ) 13.「林來生於雍正晚年至彰化二水一帶拓墾,死後留下公產5甲地,由他的兒子們輪流耕種,
每一年由輪到耕種公田的人負責當年的祭祀費用。每年清明節前後,林家後代都會擇日掃墳
,祭祀林來生。」請問:關於文中所述的林氏宗族,其祭祀組織模式應為下列何者?
()開臺祖 ()唐山祖 ()阿立祖 ()鄉土神。
( ) 14.歷史課堂上,同學們正在發表對於「一府二鹿三艋舺」這句諺語的看法。甲:這能反映出
台灣發展方向是由西向東 乙:一府是指府城,二鹿是指鹿耳門 丙:這些港口主要貿易對象
是中國大陸沿海港口 丁:這些城市的興起之因,是當時開放的對渡港口使得商業展迅速。
請問:正確的有? ()甲乙丙丁 ()甲乙丁 ()乙丙丁 ()丙丁。
5
2
( )15.某一地方志記載:「此人」在富戶的支援下,聚眾二百餘人,進入番地。1798年在烏石港築
成頭城,作為拓墾的基地,其後閩、粵移民陸續加入,逐漸拓墾,終將宜蘭平原全境開拓。
文中的「此人」是何者? ()吳沙 ()施琅 ()張達京 ()陳福謙。
( )16.漢原關係一直是統治臺灣的政權所面臨的難題下列為各政權對此所採行的措施請按照時
間先後順序排列? ()甲乙丙 ()乙甲丙 ()乙丙甲 ()丙乙甲。
甲:在漢人巧取豪奪下,下令禁止漢人承租、買賣平埔族群土地。
乙:歸順的部落長老、頭目參與地方會議,以協助政令推行。
丙:為解決糧食不足而實施軍屯,不斷開墾而使原漢關係緊張
( )17.家駿是生活在清帝國早期的臺南商人,並加入了「布郊」的組織請問:關於家駿的敘述何
者正確? ()當時主要的貿易對象為日本 ()家駿從事的是有關紡織品的工作
()家駿的貨品必須從艋舺運出 ()布郊是指當時同鄉移民所組成的血緣團體。
( )18.臺南市有一座廟宇,是雍正 7 年由潮州籍官員率粵東商民捐建,為臺灣現存最完整的廣東
式建築,它有可能為下列何者? ()奉祀清水祖師的清水寺 ()供奉開漳聖王的惠濟宮
()供奉媽祖的朝天宮 ()供奉三山國王的三山國王廟。
( )19.歷史課上,同學們在討論清帝國時臺灣的郊商,請問哪一位同學的說法正確?
()庭禎:隨著臺灣人口增加,海外貿易日漸擴大,而興起從事海外貿易的商人
()昀昕:此為一種商業組織,在當時的重要市鎮中郊商林立
()昕霈:由貿易地相同的商人所組成的有糖郊、布郊等
()奕婕:由從事特定商品買賣的商人組成的有泉郊、廈郊等。
( )20.下列那一間醫院的前身是西方傳教士在臺灣所建立的第一間西醫醫館?
()嘉義基督教醫院 ()門諾醫院 ()新樓醫院 ()馬偕醫院。
( )21.臺灣客家人因為渡臺時間較晚大多分布在近山丘陵地帶不利農業直到某事件後臺灣
出口產品轉變為茶、樟腦,居住在主要產區的客家人從而獲利,提升社會地位。請問:上述
的「某事件」是指下列何者?
()台灣設省 ()開港通商 ()牡丹社事件 ()台灣推動自強運動。
( )22.清乾隆年間的《重修臺灣縣志》提及當時來臺者常會遭到不肖掮客罔顧性命而出現人丟
棄沙洲的「放生」、深陷泥淖的「種芋」、海上漂流的「餌魚」等說法,顯現當時臺灣的哪一
種社會現象? ()鬥與民變頻繁發生 ()民間偷渡來臺者眾多 ()西方列強常攻打臺灣
()文教事業須仰賴中國。
( )23.有關臺灣早期移民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移居臺灣的漢人主要是來自福建廣東兩省 ()現在臺灣的閩南人大多來自漳州泉州等
()移民者的原鄉大多因人口過多謀生不易所以只好向海外移民 ()客家移民來臺後
大多選擇居住在北部平原一帶。
( )24.文史工作者指出:「早期鹿港約有60個隘門,現僅存的一座隘門在後車巷,上方寫著『門迎
後車』建於1830,今為縣定古蹟請問:早期鹿港隘門的遺蹟,見證了下列何項史實?
()漢原衝突 ()械鬥頻繁 ()外患頻傳 ()倭寇出沒。
( )25.附圖為清帝國時期臺灣舉人、進士人數統計表,
從圖中人數的改變可知臺灣文風的轉變。
請問:造成這種改變的主要原因包括下列何者?
()鄭用錫建議各地興建孔廟
()荷蘭傳教士來臺成立學校
()人民的經濟狀況逐漸好轉
()沈光文來臺從事文教活動。
( )26.阿嬌是一位清帝國晚期住在淡水的年輕女性從你所學歷史知識來看她的生活應該不會
現下列哪一遭遇? ()遇到來淡水經商的外國人 ()服用西方傳教士開的西藥
()因幫忙家計成為採茶女工 ()看到大批的糖由淡水港進口到臺灣。
5
3
( )27.上歷史課時,同學們在討論臺灣開港通商後所造成的社會風貌。
近平:「這是基督教首度來到臺灣傳教。」
晟緯:「臺灣社會依舊封閉,鮮少見到外國人的足跡。」
志凱:「外商紛紛來臺設立商行,以從事貿易謀利。」
明儒:「傳教士除了傳播福音外,也成立西式學校,對臺灣的教育發展具有正面貢獻。」
請問:上述哪幾位同學的說法正確?
()近平、晟緯 ()近平、志凱 ()志凱、明儒 ()近平、志凱、明儒。
( )28.清帝國時期來臺的漢人為了互相照應常聚居在一起但彼此之間也常為了某些理由拳腳相向
,發生械鬥。請問:下列何者不是械鬥的主因?
()語言隔閡產生爭執 ()爭奪商業利益發生糾紛
()不同祖籍的人因生活習慣不同發生紛爭 ()對清政府統治不滿。
( )29.巴力克是個生長在18世紀後期的凱達格蘭族人:
()他小時候跟著父執輩一起在平原上打獵游耕。
()壯年時,他被官府要求剃髮改為漢姓。
()中年時,因為不堪官府奴役,遂反抗政府遭到斬首。
()他的子孫都閱讀用族語記載的巴力克故事。
配合臺灣歷史的發展來看上述巴力克的遭遇,其中哪一項與史實不符而需要修改?
() () () ()丁。
( )30.附圖<30>描繪的是清帝國時期平埔族的風情圖中受教育的皆平埔族的孩童並穿著漢人服
飾。請問:由圖可判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30>
()該場所為官方設立的書院 ()平埔族逐漸受到漢人文化影響 ()圖中的場所主要位於
東部深山 ()男童與教師交談皆用平埔族語。
( )31.附圖<31>描繪的是清代臺灣原住民協助官員渡溪的情景協助渡溪推筏為政府指派給原住民
的勞役項目之一,除此之外,原住民還要負責開路、運糧等事務。有某社的原住民最後不堪
負荷,憤而聯合中部地區的平埔族群各社反抗。請問:上述是為下列哪一件事件?
<31>
()大甲西社事件 ()郭懷一事件 ()大肚王反叛事件 ()麻豆社之役
5
4
二、題組:每題2分,共38
()、右圖是 1860 年代後,重要輸出商品總值比較表,請參考此圖,回答下列問題。
32.右圖出現的時代背景,與下列哪一戰役最密切相關?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清法戰爭 (D)甲午戰爭
33. X 曲線代表的是?(A)鹿皮 (B)稻米 (C)蔗糖 (D)茶葉。
34.當時負責買賣 Y的商業組織稱為,稱為?
(A)行郊 (B)行會 (C)公行 (D)洋行。
35. Z 外銷產量的增加,主要原因為何?
(A)一杯下肚解口中的膩心中的憂是普羅大眾的日常
(B)口感風味佳,深受歐洲人喜愛 (C)為解決貿易逆差,使台灣從出超轉為入超
(D)配合西方列強發展化學工業所需。
36. X Z 的增產與外銷,反映出下列何項史事?
(A )見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歷史風華 (B )造就中北部沿海城鎮的崛起
(C )使台灣的政經中心逐漸轉移到東部 (D )促成桃園大溪、新竹關西的興起。
()、國際貿易的興盛,是台灣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請問:
37. 從荷治時期,歷經鄭氏治台、清領前後期,台灣持續輸出的商品是?
(A)蔗糖 (B)鹿皮 (C)稻米 (D)茶葉
38. 台灣在哪個時期,以進口軍用物資為主?
(A)荷治時期 (B)鄭氏時期 (C)清領初期 (D)開港通商後的台灣
39. 19 世紀,台灣開港通商後,何者的產量曾達到世界第一?
(A)鴉片 (B)樟腦 (C)茶葉 (D)蔗糖
40. 台灣各時期,國際貿易興盛,下列敘述,何者是錯誤的?
(A)農產品除部分提供自給外,其餘幾乎用於出口貿易
(B)台灣農民有重商趨利的現象
(C)由於重農抑商的政策,台灣長期存在著米糖相剋的問題
(D)台灣呈現出農商關係緊密的經濟特質。
()、臺灣大學校園內的醉月湖舊稱「牛湳池」過去是臺北地區重要水圳儲水的湖泊,這條水圳灌
溉今日新店、景美、古亭、六張犁等臺北地區地勢較高的地方。該水圳歷經父子兩代才終於
完工,完全以私人自籌經費的方式進行,但卻因維修不易,被板橋林家收購,最後由官方統
一管理。請問:
41.上文中的「牛湳池」最可能是哪一水圳的儲水湖泊?
()瑠公圳 ()貓霧捒圳 ()八堡圳 ()曹公圳。
42.這條水圳的水源應來自下列哪一河川?
()淡水河 ()新店溪 ()大甲溪 ()濁水溪。
( ) 43.關於此水利設施的敘述:
甲、由曹謹父子興修完成
乙、是清代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丙、是漢原通力合作的典範
丁、是官方主導興建而成
戊、水圳完工後,使稻米甘蔗產量大增,不但可以自給自足,也能輸往大陸。
請問:正確者共計幾項?
()1 ()2 ()3 ()4
5
5
()、李春生經營事業有成;他因為臺灣茶葉與煤油致富,除了成功製銷標牌Formosa Ooloong Tea
」的烏龍茶到歐美市場而譽為「臺灣茶葉之父」外,也因熟悉洋務與具備外語長才深獲中國與
外國官方重視,在民間有「番勢李仔春」的稱號。請問:
44.李春生的崛起和下列哪一事件有密切的關係?
()開港通商 ()牡丹社事件 ()清法戰爭 ()甲午戰爭。
45.像李春生這類熟悉對外貿易的人,往往具備下列哪一身分?
()買辦 ()進士 ()長老 ()郊商。
46.根據上文,李春生應在台灣的哪個地方最具有影響力?
()萬華 ()基隆 ()大稻埕 ()鹿耳門。
()1878(光緒4)618日,居住在今花蓮地區的加禮宛人攔截清兵請撥糧食的文書,次日分路
圍攻清軍營堡,清廷要求查明起因。當地官員在報告中提出事件是因漢人購買糧食而發生爭
執,加上漢人長期的欺凌,而導致加禮宛人不滿決心反抗。中間雙方雖有調停,卻因清廷加
派武力導致嫌隙增大談判破局,以致清軍再度攻擊加禮宛社斬殺部落百餘人達到殺雞儆猴之
效,最後鄰近部落如撒奇萊雅族及太魯閣族紛紛表示歸順清廷。請問:
47.上述事件與下列何者的時間點最為接近?
()麻豆社之役的爆發 ()台灣棄留爭議的辯論
()台東直隸州的建置 ()「原住民族」一詞的正式出現。
48.該事件之後,受到波及的撒奇萊雅族人散居各地,在日治時期與中華民國早期因與某族混
居,造成社會普遍忽視撒奇萊雅族的存在,直到最近正名成功後才受到關注。
上述的「某族」是指下列何者?
()阿美族 ()鄒族 ()排灣族 ()瑪蘭族。
49.倖存的加禮宛人不會面臨下列何種情況?
()被周遭原住民部落併吞 ()慢慢地喪失原有土地,遷走他鄉
()傳統文化受到漢人文化衝擊 ()事件結束後變得更加團結,成為東部最大的部落。
50.若要替上文下個標題,最適當的應是?
()平埔族的社會文化變遷 ()劃界封山政策的成效
()清代規模最大的原住民抗官事件 ()從開山撫番到剿番的悲歌。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