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 (A)甲丙丁 (B)乙丁戊 (C)丙丁戊 (D)甲乙戊。
39. ( )臺灣地區在□□以後,開放了四個通商口岸,使得貨物的進出口貿易更加繁盛,呈現出洋商、洋行
在通商口岸林立的景象。請問:□□指的是什麼? (A)鴉片戰爭 (B)清法戰爭 (C)牡丹社事件
(D)英法聯軍。
40. ( )康有為曾上奏:「觀大地諸國,皆以變法而強,守舊而亡。……以皇上之明,觀萬國之勢,能變則
全,不變則亡,全變則強,小變仍亡。」請問:康有為所謂的「變」,是指在哪一方面的變革?
(A)船堅炮利 (B)宗教信仰 (C)政教制度 (D)思想文化。
41. ( )約翰是一位英國的商人,於道光 25 年來到中國經商,但與人發生衝突殺了一位中國人,按當時規
定,他不需要被押送到中國衙門接受審判,請問:這是根據當時哪一項特權? (A)協定關稅 (B)
駐外人員免責權 (C)片面最惠國待遇 (D)領事裁判權。
42. ( )純琪經常聽到古裝劇中對女性提出「三從四德(德顏容功)」的規範。對於這樣的觀念,下列的說明
何者為正確? (A) 三從四德主要是古代欲建立女子順從溫婉的形象 (C)三從四德的概念一直到清
末都不曾被撼動 (D)三「從」之一指的是要遵循家中母親的指示 (B)婦功指的是女子生育的功
能。
43. ( )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廷在哪一個條約中,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 (A)《天津條約》 (B)
《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和約》。
44. ( )小恩某日閱讀一段歷史文章:「乾隆年間,英國派遣使臣來華,希望改善與中國的貿易關係,但最
後任務卻失敗了。」請問:最後任務未達成的原因為何? (A)朝貢物品不符中國需求 (B)跪拜禮
儀的爭議 (C)中國不願開放海禁政策 (D)中國需要西方的商品。
45. ( )清末以來,雜誌報紙成為中國境內流通廣泛且具有極重要意義的資訊來源。其所涉及的議題涵括中
外,也針對不同族群不同主張建立彼此共享發聲的平臺。關於報紙在清末的發展,下列何者有誤?
(A)傳教士曾透過報紙傳教和傳遞西方知識 (B)知識分子透過報紙抒發立場,策動輿論 (C)官方透
過《新民叢報》宣揚立憲運動,影響民意 (D)報章流通海內外,戊戌政變後仍協助中國維新觀念傳
播。
46. ( )清末以來的數次改革的結果雖然失敗,但卻代表著中國在外力欺凌下現代化的過程。若比較清末的
自強運動與百日維新,兩者失敗的共同原因為何? (A)政令不斷更改 (B)保守人士的反對
(C)外國勢力的干涉 (D)推動者剛愎自用。
47. ( )歷史老師以因果關係說明清末中國面臨戰爭後而加以應變的過程(如附表)。請問:如果以這樣的
因果關係詮釋,下列何者正確? (A)甲 (B)乙 (C)丙 (D)丁。
48. ( )清末明初許多新思想傳入,提倡中國女子要接受教育以喚起婦女的自主意識,帶來了女權意識的抬
頭,改變了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請問:下列何者不符合中國在新思想下對女性的論述? (A)認為
國家積弱的根本,是因為中國婦女多半不受教育 (B) 女性應有參政及工作機會 (C)國之興亡,匹
婦亦應責無旁貸。不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是人皆有責! (D)男子有男子的天職,女子有女子
的天職,各職其職,各天其天,不相違反,是曰自由平等。
49. ( )八國聯軍時,中國東南各省免於戰禍的原因是什麼? (A)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B)日俄戰爭爆
發 (C)督撫和各國商議東南互保辦法 (D)列強在東南劃分勢力範圍。
50. ( ) 清末時出現一批受過新式教育的女子,她們自詡為新時代新女性。下列敘述何者不可能是她們的生
活情況? (A)替女兒纏足,以尋求未來嫁入好人家 (B)和朋友上西式餐館吃西餐 (C)到公立
女學堂上課 (D)抗拒媒妁之言,選擇自由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