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八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959.98 KB
頁數
5
作者
SuperXP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3-01-04,离现在 2 296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頁,共 5
北興國中 111 學年度第 1學期 第三次段考 年級 歷史科試題卷
一、單選題(60%
1.「清帝國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它
之所以在過去一百五十年中沒有沉沒,僅僅是
由於一班非常幸運的、能幹而機警的軍官們的
支持,而它勝過其鄰船的地方,只在它的體積
和外表…」這位來中國向乾隆皇帝祝壽,無功
而返卻看清楚中國實力的是何人? (A)利瑪竇
(B)明治天皇 (C)馬加爾尼 (D)馬可波羅。
2.2022全球瘋世足,卡達卯足全力舉辦本屆世界
盃足球賽,其中的競爭最激烈的死亡之組E組,
(分別是西班牙、哥斯大黎加、德國、日本)
更是全球矚目焦點所在,請問這E組四個國家,
曾參與過八國聯軍的有幾個? (A)4 (B)3
(C) 2 (D)1
3.如圖是西元19世紀前期某國與中國的三角貿易
關係,箭頭所示代表輸出的商品,圖中的甲國
應是? ()法國 ()英國 ()荷蘭 ()西班
牙。
4. 清末受西方思想觀念影響,掙脫傳統婚姻束縛
致力於革命救國運動的是下列何人? (A)秋瑾
(B)嚴復 (C)梁啟超 (D)李鴻章。
5.繁華的香港於 1997 年回歸中國,但你可知道
香港原是一個破舊的漁村,曾被清廷因哪場戰
役失敗而割讓給英國? ()英法聯軍 ()
清法戰爭 ()甲午戰爭 ()鴉片戰爭。
6.自強運動以戰爭開始,也以戰爭終止,其「
始」「終」各為哪一場戰爭? ()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鴉片戰爭、甲午戰爭 ()英法
聯軍、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八國聯軍。
7.中國因嚴格的防疫清零政策引發人民反感,11
24 日新疆烏魯木齊一場大火也因防疫而延誤
救災導致傷亡,中國各大都市結合全球各地華
人串聯抗議習政權的「白紙革命」運動,如星
火燎原般地展開,學術重鎮的北京大學學生群
起響應,導致中國政府下令大學提前放寒假…
。請問北京大學的成立可追溯到哪個歷史事件
(A)戊戌變法 (B)庚子後新政 (C)戊戌政變
(D)立憲運動。
8.清末戰爭中,首都北京曾兩次被列強攻陷,除
了中國珍寶慘遭掠奪,更重創了民族自信心,
請問這兩次戰爭分別是? (A)鴉片戰爭、英
聯軍 (B)英法聯軍、日俄戰爭 (C)甲午戰爭、
八國聯軍 (D)英法聯軍、八國聯軍。
9.民間版的故宮三寶是庶民文化之「酸菜白肉鍋
,酸菜是指最受歡迎的人氣國寶「翠玉白
菜」,專家考證是清宮瑾妃嫁妝,而瑾妃的皇
上命運坎坷,企圖變法改革卻遭軟禁阻擾有志
難伸,請問這位皇帝是? (A)道光皇帝 (B)
同治皇帝 (C)光緒皇帝 (D)嘉慶皇帝。
10.一位清帝國的外交官員在 1880 年代到某國考
察後將心得寫成報告在他的報告中提到「這
個國家全力翻轉體制,進行西化。以他國長處
為師並派員出國學習新知⋯⋯槍炮霹靂軍容
壯盛。」請問:這位清帝國外交官員考察的國
家,最有可能是下列何者? (A)美國 (B)日本
2頁,共 5
(C)英國 (D)朝鮮。
11.歷史老師上課時說道:「中國簽訂了這個條約
內容以後若將來有其他國家與中國簽訂不平
等條約,英國都能因此援例同享了。喪失權利
給一個國家便等於喪失給所有簽訂此條款
國家,對中國的危害不小呢!」請問:這是指
外國取得什麼權利? (A)片面最惠國待遇 (B)
協定關稅 (C)領事裁判權 (D)租界使用權。
12.清末,某篇社論報導:「長期以來都是白種人
打敗黃種人,而這次戰爭將使人認識到國家
之分,不是由於種而是由於制。明確提出,
家強弱的關鍵在於制度,而不在其他。」上述
所指的戰爭應為何? (A)八國聯軍 (B)日俄戰
(C)清法戰爭 (D)英法聯軍。
13.清末的哪一場改革運動廢除了中國實施了一
千多年的科舉制度? (A)戊戊變法 (B)立憲運
(C)庚子後新政 (D)明治維新。
14.清末民初有一群人推動了中國的政治改革及
思想改造運動。他們創辦報刊,本來是為了自
己的事業卻無意中扮演了傳播新知及批判社
會的角色。這群人是下列何者? (A)西方傳教
(B)傳統士紳 (C)工廠女工 (D)守舊派官員
15.清代中期以後清帝國在對外戰爭中屢嘗敗績
,也因為戰爭的失利,造成不同的影響。請問
:八國聯軍的進攻對清帝國造成何種影響?
(A)簽訂南京條約,開放通商口岸 (B)放棄天
朝體制,設立中國第一個現代化外交機構 (C)
喪失關稅自主權,外國商品在全國傾銷 (D)
簽訂辛丑和約,付出鉅額賠款。
16.附表為外國在華設廠數量和資本額情況表
問:1894-1913 年間,數字大幅成長的原因為
何? (A)自強運動招商成果豐碩 (B)清朝採
出口導向發展輕工業 (C)馬關條約允許日
本和列強在通商口岸設廠 (D)辛丑和約對外
採開放政策。
17.下列哪一種身分的清末人士最可能反對「不
纏足運動」? (A)守舊派仕紳 (B)政府官員
(C)新知識分子 (D)新觀念的婦女。
18.歷史老師在上課時掛了一張戰爭路徑圖(如
下圖)。請問:這一堂課的主題是什麼? (A
鴉片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 英法聯軍 (D)
甲午戰爭。
19.一位外國旅行者來華時曾提到:「讀到本地報
章報導,中國第一間女學堂終於正式開學。令
人意外的是,儘管招生廣告已經在幾天前發出
出,但開學這一天卻是乏人問津。」請判斷這
位旅行者,最有可能記錄的年代是? (A)17
紀後期 (B)18 世紀後期 (C)19 世紀後期 (D)
20 世紀後期。
20.小明對 20 世紀初兩個國家的行徑感到十分不
解,他們才剛打完戰爭,看似敵對。但是瓜分
中國東北的野心卻是「有志一同」請問:這兩
個國家應該是下列何者? ()日本與法國
()美國與俄國 ()德國與義大利 ()日本
與俄國。
21.港星成龍主演的「十二生肖」,是以搶救圓明
園報時噴泉的銅製獸首為劇情題材。這些國
寶淪為外國古董商人之手請問與下列哪一次
戰爭有關? ()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
()八國聯軍 ()甲午戰爭。
22.傳統中國崇尚「三寸金蓮」的陋習在這個時
3頁,共 5
期受到西式審美觀的影響逐漸有了放足的呼
從此婦女的身體自主權更進一步受到了保
障。請問:上文描述的情況最早會發生在下列
哪個時間點? ()明代末期 ()清代初期
()清代中期 ()清代末期。
23.清末改革運動曾讓改革派人士寄與厚望期盼
清朝亦能走向君主立憲制不但能穩定中國政
權又能實行民主制度這樣的期待之所以幻滅
,起問與哪件事有關? (A)戊戌政變 (B)皇族
內閣 (C)庚子後新政不如預期 (D)明治維新的
失敗。
24.清末所設立的總理衙門它的功能類似現在哪
一個政府單位? (A)內政部 (B)交通部 (C)
外交部 (D)衛服部。
25.康有為梁啟超等舉人上書皇帝要救國唯有
徹底改革變法,經過審慎評估策畫,終於展開
哪一項改革? (A)百日維新 (B)戊戌政變
(C)自強運動 (D)明治維新。
26.清末以來近代西方思潮傳入中國後知識分
子開始省思傳統社會的男女地位。下列何者逐
漸成為清末民初社會主要現象? (A)政府與民
間堅守男尊女卑 (B)男女平等觀念逐漸傳布
(C)女性就業人數逐漸減少 (D)女性成為工廠
作業員。
27. 19 世紀隨著中西文化交流愈益密切,部分中
國人對西方列國的文明產生興趣,但是窮苦老
百姓無力負擔龐大的留學費用所幸_________
之後,清政府首次開辦赴美留洋的機會,讓很
多優秀的學子可以利用官辦留學的機會一圓留
學夢想請問上述缺空處應該填入下列何者?
(A)閉關鎖國 (B)明治維新 (C)鴉片戰爭 (D)
強運動。
28 向來以天朝自居的清朝請問在哪個戰爭後,
竟淪為列強爭相欺凌、強租港灣,甚至指定勢
力範圍幾近亡國邊緣? (A)八國聯軍 (B)日俄
戰爭 (C)甲午戰爭 (D)英法聯軍。
29.有位中國官員對外國商人說:「中國並不稀罕
西人的奇巧之器,外國人在廣州的生意,每年
有幾千萬銀兩的利益,這些都是中國對外國人
的恩賜。」請問:這位官員的說法,反映了當
時的哪一種思想? (A)兼容並蓄 (B)天朝心態
(C)變法維新 (D)反對改革。
30.文學大師胡適提出了新三從四德如下:「太太
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
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打
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捨得。」該論點受到
婦女們的青睞。請問:當時新潮的婦女們可能
還有下列哪種行為? ()替女兒纏足以尋求
未來嫁入好人家 ()進入女子學堂學習新知
()一生為家庭奉獻,以丈夫為尊 ()萬般忍
讓丈夫花心的行為,不敢吭聲。
二、題組(40%
(一)〈蘋果亂報〉駐北京記者席大大採訪報導:
「…民眾日漸升高的排外情緒中各地都有燒教
堂、殺洋人、到處毀壞鐵路及電線桿等洋物現象
,北京城籠罩在恐怖的殺戮氛圍中……」同時也
出現一張射豬斬羊圖此外又有宣傳單上面寫道
:「 ...萬箭射豬身,看妖精再敢叫不。一刀斬羊
頸,問畜牲還想來麼?」
31.請問圖片中的「豬」「羊」指的是? (A)
使用瘦肉精飼養豬牛羊的不肖商人 (B)假借
豬八戒附身的義和團團員 (C)清朝撲殺感染
口蹄疫的豬和羊 (D)在中國境內的外國商人
傳教士。
32.圖中的行刑者是以哪一個訴求,深獲朝廷及
民間人士的認同與賞識,並且進一步成為清
朝政府用來對付外患的利器? (A)「師夷之
長技以制夷」 (B)「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C)「反清復明」 (D)「扶清滅洋」
33.政府濫用「民氣」,激進的民族主義終釀成國
家災難請問這個災難是? (A)英法聯軍 (B)
4頁,共 5
八國聯軍 (C)甲午戰爭 (D)鴉片戰爭。
34.請問歷經了這次的災難,使中國開始進行哪一
項改革行動? (A)立憲運動 (B)維新運動
(C)庚子後新政 (D)戊戌變法。
35.這次的改革行動最主要的推動者為? (A)
禧太后 (B)恭親王奕訢 (C)明治天皇 (D)
緒皇帝。
(二)清朝晚期積弱不振,也牽動影響臺灣政
治局勢的發展,試回答以下問題:
36.清朝因哪一件事失敗,被迫簽約允許臺灣開
港通商,使外國勢力進入雞籠淡水、安平
打狗等地? (A)牡丹社事件 (B)英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清法戰爭。
37.清朝統治台灣初期態度消極直到台灣受到外
力入侵後態度轉趨積極例如沈葆楨開山撫番
廢除渡台禁令…等,請問上述的外力是指?
(A)法國 (B)日本 (C)英國 (D)荷蘭。
38.下列哪一項的發生,使清朝深感臺灣地位重
要,決定將臺灣設為行省? (A)甲午戰爭(B)
英法聯軍 (C)牡丹社事件 (D)清法戰爭。
39.承上題,首任巡撫大人劉銘傳將臺灣建設為
當時全中國最現代化的一省,此舉可視為下
列何事之一環? (A)自強運動 (B)戊戌變
(C)清末新政 (D)立憲運動。
40.清朝的藩屬與領土在十九世紀後半葉不斷被
列強侵略而喪失,其喪失順序應為(A)越南→
琉球→朝鮮 (B)台灣→朝鮮→越南 (C)琉球
→越南→台灣 (D)朝鮮→越南→臺灣。
(三)屈臣氏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藥房之一
早可以追溯到 1820 年皮爾森及李文斯頓在澳門
開設的「澳門藥房」1828 年,皮爾森與李文斯
頓於中國廣州沙面開設「廣東大藥房」1841 年,
廣東大藥房又於上環開設「香港大藥房」,不久
後把在廣州的汽水工廠搬到香港。
1855 托馬斯·屈臣加入香港大藥房三年
後其侄子亞歷山大·斯柯文·屈臣(Alexander
Skirving Watson)獲聘為藥劑師,小屈臣從 1860
年起接手經營藥房。1871 年,公司正式註冊為
A.S. Watson & Company 並開始以此名進行貿易,
成為正式的商業品牌。1886 年屈臣氏公司上市,
成為公眾性股份有限公司。
19 世紀中後期,屈臣氏成功在中國各地
開辦多家分號,成爲成功的連鎖企業同時發展
汽水、飲料生産以及酒類進出口生意。至 19
紀末在大陸有超過 30 家屈臣氏大藥房,在香港
也有超過 30 家屈臣氏藥房。到 20 世紀初,屈臣
氏成爲遠東最大的藥房其中又以上海分號的營
業額最大。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屈臣氏集團〉
請以上述資料回答以下問題:
41.屈臣氏最早發跡地點澳門請問當初是哪一國
家治理該地? (A)英國 (B)葡萄牙 (C)荷蘭
(D)西班牙。
42.資料中提到 1841 年藥房由廣州擴展到香港地
區,此時中國正值多事之秋,屈臣氏集團將危
機當作是轉機,積極拓展事業版圖。請問此時
清朝正遭遇到哪件事? (A)瓜分危機 (B)
法聯軍 (C)甲午戰爭 (D)鴉片戰爭。
43.屈臣氏集團除了藥房本業外更積極發展汽水
飲料酒類等民生輕工業19 世紀後期能迅
速在通商口岸設廠製造的原因是? (A)領事裁
判權的簽訂 (B)馬關條約的簽訂 (C)自強運
動的推廣 (D)英法聯軍洋人勢力深入內地
44..洋鬼子的魔水〃荷蘭水〃(如下一頁圖片)
經是清朝後期新奇的玩意這種外來的碳酸氣
泡飲料從極度排斥到普及受歡迎,其中代表
的意涵是? (A)洋鬼子帶來的鬼東西,損及身
心健康 (B)洋人進貢新奇飲食作為貢品 (C)
從仇外到媚洋的情緒轉變 (D)洋鬼子利用魔水
迷惑國人,腐蝕人心。
5頁,共 5
45.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將近半個世紀之間
屈臣氏大藥房能在中國各地開辦多家分號的
原因,可能的原因是? (A)官方大力扶持洋商
(B)中國經濟成長起飛 (C)西方飲食文化的普
(D)公行制度的保護。
()19 世紀中期的中國與日本,分別從天朝與
鎖國的封閉姿態被迫對外開放,走向國際社
會,兩國的發展歷程也成為歷史學者探討改
革路線利弊得失的實例,請回答下列問題:
46.中國與日本在十九世紀中期都遭逢前所未有
的挑戰,迫使兩國開港通商對外開放,請問中
日兩國分別受到哪個國家的強力叩關挑戰?
(A)英國法國 (B)英國俄國 (C)日本荷蘭
(D)英國美國。
47.日本明治維新運動的展開和清朝哪個改革運
動時間相當? (A)自強運動 (B)庚子後新政
(C)戊戌變法 (D)立憲運動。
48.中日兩國同時進行西化運動請問哪一個戰爭
可視為雙方改革成效的總體檢? (A)日俄戰爭
(B)牡丹社事件 (C)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
()素養訓練,閱讀理解題:
請閱讀以下資料後,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這份美國傳教士創辦的報紙原先以宗
教內容為主而後逐漸演變跳脫宗教內
轉而以國內外時事新聞中外史地
與西方思潮為主要內容。
資料二清末民初時新科技的應用對於資訊的
傳遞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以往需要數週
路程才能得知的消息如今只需要透過
機器傳送與人為轉譯就可在數小時內
將訊息傳遞到遠方。
49.根據資料一內容此報刊最可能為? (A)《臺
灣民報》 (B)《申報》 (C)《萬國公報》 (D)
《北興青年》。
50.對於資料二的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電報系統對新聞的影響 (B)鐵路興建有助
訊息傳遞 (C)設置驛站與文化的交流 (D)
腦及網路時代來臨。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