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二公民,共四面
造成當事人心理壓力,實屬不妥。
此外,報導中詳盡敘述被害人、案件偵辦進度,也有違反《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第 30-1條之虞。該
條規定媒體於報導犯罪案件或製作相關節目時,應注意被害人或其遺屬之名譽及隱私。被害人或其遺屬如
認為媒體之報導有錯誤時,得於該報導播送或刊登之日起15日內要求更正。被害人或其遺屬因媒體報導受
到損害,媒體與其負責人及有關人員應依相關法律規定負刑事及行政等責任。
25. 文中有關《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相關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該法所稱的「兒童」年齡和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所指的兒童年齡相同
(B)媒體若違反該法第 69條時可向該事業主管機關處以罰金並命其限期改正
(C)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兒少姓名及足以辨識身分的資訊屬於對兒少的保護措施
(D)《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對媒體無相關罰則只有《刑法》明文規定。
26.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定,媒體不得報導或記載兒少姓名,此為兒少法對兒少的「保護措
施」,請問:下列何者也是屬於對兒少的「保護措施」?
(A)提供婦幼優先的車位 (B)提供兒少的家庭諮詢
(C)提供兒少的醫療照顧 (D)宣導網路內容應分級。
27. 以下有關保護兒童與少年權益的法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勞動基準法》規範童工一日工作超過八小時須給增額加班費
(B)《家庭暴力防治法》將目睹家暴的兒少也納入核發保護令範圍
(C)聯合國所頒布的《兒童權利公約》中的兒童指的是 12 歲以下
(D)禁止販賣菸酒給兒少為《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規範的福利措施。
28. 根據上圖判斷,主要在講述以下哪部法規?
(A)《兒童權利公約》 (B)《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C)《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D)《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
29. 根據上圖判斷,以下敘述何者錯誤?
(A)隨著網路科技的進步,侵犯兒少身體權益的手法日新月異
(B)出於當事人自願的利益交換,不屬於兒少性剝削規範範疇
(C)就算不存在對兒少性交或猥褻的行為,也能以性剝削界定
(D)傳播或單純觀看兒少私密照,皆會助長性剝削案件的發生
30. 若「一般民眾」發現上圖中的觸法事件,可透過以下何種方式保護受害者?
(A)撥打113 專線通報
(B)直接向法院提起上訴
(C)裁定轉介中途學校
(D)暫時緊急收容安置在家中。
三、 是非題,第 31~35題,一題 2 分,共 10分。
以下敘述正確的請選A,錯誤的請選B。
31. ( )行政處分是一種政府對人民違反行政法規範所做出的處罰。
32. ( )行政救濟程序中,訴願的管轄機關原則上是原處分機關的上級機關。
33. ( )提起訴願的目的是希望上級機關能懲處原處分機關。
34. ( )當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侵害人民權益時,可自行選擇透過訴願或訴訟尋求救濟。
35. ( )行政救濟程序中,訴願僅能提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