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 )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從刑兩類,下列何者屬於「主刑」? (A)沒收 (B)拋棄 (C)死刑
(D)褫奪公權。
21. ( )剛滿
18
歲的阿哲,為了送一支手機給小他
3
歲的女朋友阿美,兩人到手機店趁店員不注意時偷
走手機。請問:如果他們兩個被捕,將會受到什麼制裁? (A)阿哲可減輕處罰,阿美不用處罰
(B)阿哲要接受《刑法》制裁,阿美可以減輕處罰 (C)阿哲要接受《刑法》制裁,阿美不用處
罰 (D)兩個人都可以減輕處罰。
22. ( )附圖為年齡與刑事責任關係示意圖,圖中哪兩個年齡範圍的行為人,若有犯罪行為,得減輕處
罰?
(A)乙丙 (B)乙丁 (C)甲丁 (D)甲丙。
二、 題組(每題 2分,共 28 分)
1. 高中生年紀尚輕,判斷能力有限,因此詐騙集團經常在社群媒體上打著「薪水高、無經驗可」、「工
作輕鬆、短期致富」的口號,吸收未成年的學生,因為被抓到後法律責任較輕,有許多想在暑假打工
的孩子因此誤入歧途,成為詐騙集團的車手,從事不法行為,受害人也可能因此對孩子提起損害賠償
的訴訟。請問:
( )(23)根據上文,這階段的學生,依《刑法》負擔刑罰能力的規定應屬於下列何者? (A)無行為
能力人 (B)無責任能力人 (C)完全責任能力人 (D)限制責任能力人。
( )(24)由上文敘述判斷,學生若成為詐騙集團車手,其產生的法律責任,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家長應負完全的刑事責任 (B)學校應負完全的民事責任 (C)行為出於過失,學生沒
有刑事責任 (D)家長須負擔民事上的連帶賠償責任。
2. 以下為一部小說的內容摘要:
月暈效應,是一個心理學名詞,指人們會根據第一印象,推論他人的整體特質。如果初步印象是好的
,那麼這個人通常會被正面的光環圍繞,所做的一切都會被賦予正面評價。反之亦然。人是不理性的
,偏見讓我們可以很容易恨一個人,或者很容易不恨一個人。在死刑,那就是生與死的差別。
─
唐福睿《八尺門的辯護人》
因此,為避免冤枉無辜,未審先判,犯罪嫌疑人即使因嫌疑重大,遭警察逮捕或檢察官起訴,也不代表
有罪,須經過嚴謹的訴訟程序才能認定犯罪事實。請問:
( )(25)上文畫雙底線處,負責判決是法庭中何人的職權?(A)法官(B)律師(C)檢察官(D)警察。
( )(26)由上文內容判斷,審判須依據下列何者來判決? (A)警察的第一印象 (B)檢察官的主觀
看法 (C)案件的相關證據 (D)法官的第六感。
( )(27)上文提及的內容與下列哪一原則最相關? (A)契約自由原則 (B)無罪推定原則 (C)誠
實信用原則 (D)權利禁止濫用原則。
3. 一名婦人到拖吊場領車,因不滿被取締,和拖吊人員發生口角,拖吊人員作勢要毆打婦人,一旁機車
騎士出面阻止,卻反遭拖吊人員壓倒在地。請問:
( )(28)上述事件中,若婦人與機車騎士都受到傷害,可以向檢察官提出下列何者? (A)告訴 (
B)自首 (C)公訴 (D)自訴。
( )(29)上述事件中,若檢察官受理案件,展開偵查後,認定被告有犯罪嫌疑時,可向法院提出下列
何者? (A)告訴 (B)告發 (C)公訴 (D)自訴。
4. 我國對酒駕有嚴格的規範和刑罰處罰,但吸毒者駕車導致對方傷亡的重大情形與酒駕相當,都已構成
公共危險,卻未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可以認定入罪,肇事者無法受到應有的處罰,對社會秩序安全形成
嚴重危害。對於頻頻發生的毒駕肇事事件,政府著手修訂《刑法》第
185
條之
3,希望明文列定犯罪
要件,以遏止毒駕事件,並將觸犯者加以嚴懲。請問:
( )(30)根據上文,毒駕者不算犯罪的原因為何? (A)並未對社會法益造成侵害 (B)肇事程度不
如酒駕般嚴重 (C)已經有其他法律規定罰則 (D)《刑法》中缺乏明文規範。
( )(31)政府修法的行為最符合哪一項原則的概念? (A)契約自由原則 (B)罪刑法定原則 (C)
誠實信用原則 (D)權利禁止濫用原則。
第3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