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北興國中 111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公民科二年級試題 二年 班 座號: 姓名:
第3頁,共 4頁
24. ( )公平與正義兩人皆為大法官,從大學同學變成同
事,不僅上班時會討論公事,私下也會常常分享彼此的
看法。下列他們討論的議題,何者屬於其職權範疇?
(A)高鐵虧損是否要求官員解釋
(B)領身分證要按指紋是否違憲
(C)國家年度總預算如何擬定
(D)是否要彈劾教育部部長。
25. ( )在法律制定的過程中,可能因為部分利益團體向民
意代表施壓,使立法機關所制定的法律忽略多數民意。
下列何項權利的行使,有助於補救上述的缺失?
(A)受益權 (B)訴願權 (C)複決權 (D)服公職
權。
26. ( )透過民意代表代替人民行使權力的制度,有時可能
無法完全反應人民的意志,所以許多國家會採取某些措
施以補救該項缺失,進而直接達成「主權在民」的目
標。下列哪一項措施最能達成上述目標?
(A)組織人民團體 (B)開放報禁黨禁
(C)落實言論自由 (D)舉行公民投票。
27. ( )羅賓高中畢業後參加公務人員考試,後來她通過考
試,在政府機關擔任行政人員。上述羅賓的行為,是行
使下列哪一類型的人民基本權利?
(A)平等權 (B)自由權 (C)受益權 (D)參政權。
28. ( )在現代民主政治的運作原則中,政府政策的制定,
必須參考人民的需求,並且獲得代表民意的機關同意後
才能執行。根據上述說法,政府必須依法執行下列何
者?
(A)立委候選人的政見 (B)行政院官員的看法
(C)在野黨領袖的建議 (D)立法院通過的議案。
29. ( )政府透過許多管道推動社會福利相關政策,例如︰
以公益彩券回饋金,協助經濟弱勢民眾繳納部分健保相
關費用;放寬低收入戶審查門檻,協助經濟弱勢家庭獲
得社會救助等。上述政府的作法,最主要是為了達成下
列何項目的?
(A)確保民眾財產權利 (B)縮短城鄉發展差距
(C)保障人民生存權利 (D)推廣志工服務活動。
30. (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
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此規
定強調的是人民的何種權利?
(A)參政權 (B)自由權 (C)受益權 (D)平等權。
31. ( )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為了避免濫用私人與杜絕國會專
制的缺陷,將考試權與監察權特別獨立出來。請問:這
是採用何人提出的什麼理論?
(A)孫中山先生;五權分立 (B)艾克頓爵士;權力分
立 (C)孟德斯鳩;三權分立 (D)孫中山先生;權能
區分。
32. ( )在西方民主國家,中央政府的分權方式大多採取
「三權分立」原則。請問:上述所說的三權為何?
(A)選舉、罷免和複決權 (B)請願、訴願和訴訟權
(C)行政、立法和司法權 (D)考試、監察和司法權。
33. ( ) 許宗力先生的職位是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
由總統任命。請問:許先生的職位最可能為下列何者?
(A)內政部部長 (B)行政院院長
(C)立法院院長 (D)司法院院長。
34. ( )志宏先生通過國家考試,他即將要去的機關是負責
主管公務人員的銓敘、撫卹、退休及其任免等事項。請
問:周先生考上的機關應該是下列何者?
(A)監察院 (B)考試院 (C)立法院 (D)行政院。
題組:閱讀短文回答 35~36 問題
因應國情與社會變遷,朝野各黨認為《憲法》部分條文應
進行適切的修訂,除了選舉年齡下修為 18 歲之外,我國中央
政府體制是否要廢除考試、監察兩權也成為各政黨討論的重
點。部分民眾接受民意調查時表示,倘若廢除上述兩權,應
具備完善的配套措施,以免讓人民產生疑慮,例如:政府體
制是否能做到公正選才,防止發生濫用私人的弊端,以及政
府部門施政是否有足夠的監督力量可以制衡,這些都是必須
思考的問題。請問:
35. ( )文中畫雙底線處所指的權力,在孫中山先生的理論
中是從下列哪一權中獨立出來?
(A)司法權 (B)立法權 (C)行政權 (D)參政權。
36. ( )根據上文,人民的疑慮應是指下列何者?
(A)政府濫用權力侵害人民權利
(B)各政黨為政治利益相互攻擊
(C)司法權行使職權時失去中立
(D)國家權力相互牽制過於分散。
題組:閱讀短文回答 37~38 問題
吳先生是一名時事評論家,在自己架設的網站上發表研
究專題文稿,他耗費半年時間蒐集資料並親自撰寫,內容在
探討全球貿易與我國扮演的角色,日後準備交予出版社集結
成書上架販售,但甲媒體卻在未經過允許下,將網站內文章
擅自下載、廣為流傳。吳先生認為甲媒體已對他的權益造成
侵害,使他原本可因賣書獲得的金錢利益大為減少,因此決
定依《著作權法》規定,向法院提告。請問:
37. ( )吳先生的發表行為,屬於我國《憲法》保障人民的
何項基本權利?
(A)祕密通訊自由 (B)著作及言論出版自由
(C)居住及遷徙自由 (D)集會及結社自由。
38. ( )根據上文,吳先生與甲媒體之間的糾紛,下列何項
理解最為正確?
(A)政府制定文中提及的法律是為了保障甲媒體的權利
(B)吳先生可透過訴願要求政府以公權力維護他的權益
(C)人民的財產權不屬於公共事務,不受《憲法》保障
(D)吳先生採取的法律行動屬於《憲法》保障的受益
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