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八年級 111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二次段考 期中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641.05 KB
頁數
4
作者
my book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11-30,离现在 2 33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頁,共 4
北興國中 111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 歷史科二年級 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每題2分)
1. 永漢和朋友聊到現在的生活情況,很無奈地抱怨說:「那些政府官員都被韃子把持,財政都是那些眼
睛奇怪顏色的外國人,我們這些生在珠江流域的漢人簡直比豬狗還不如。」請問:永漢生活的時代大
約是何時?(A)聯金滅遼後(B)燕雲十六州成為遼國領土後(C)忽必烈滅南宋
(D)聯蒙古滅金後。
2. 右圖是中國歷史上某一史事的相關內容,請根據內容判斷,該史事最可能
下列何者?(A)明代提倡佛教(B)清代下令禁教(C)元代實施種族政策(D)漢代
設立太學。
3. 小揚在《中國歷史故事》看到一則「陳橋兵變」的故事如下:「西元 960 年,
北漢與遼國軍隊聯合南下入侵後周,後周某禁軍統帥□□□率兵北上抵禦。傍晚時行軍至陳橋驛(今開
封東北) 眾將領與士兵以黃袍加在□□身上,擁立他為皇帝。之後□□□率兵回京,逼後周皇帝讓位
改國號為宋。根據史實判斷,「陳橋兵變」的典故,出自於何人篡奪政權成功?(A)忽必烈(B)鐵木真
(C)趙匡胤(D)朱元璋。
4. 「在此人一蒙古各部落之前,蒙古草原上諸部並立,各部落間征戰不休,一直到此人才統一各部落
之後,此人和其繼任者對外展開多次軍事行動,橫掃歐亞大陸。」請根據史實分析,關於上述資料的
說明,何者正確?(A)此人為鐵木真,建立元朝,被稱為「成吉思汗」(B)「展開多次軍事行動」最遠
曾達北歐(C)滅南宋後,完成中國的統一,定都於大興城(D)蒙古是第一個統治整個中國的草原民族。
5. 下列關於宋代的思想變革的敘述何者最為恰當?(A)儒學再度興盛,佛家思想因此沒落(B)思想上的
變革,儒、佛思想逐漸(C)由於佛教思想盛行,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儒家思想(D)於佛教思想盛行,
儒家呈現衰微不振的現象。
6. 「女真,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早期名稱眾多。遼國強盛時,女真有生、熟兩部,以是否編入戶籍為大
略區別。生女真在北宋初年,完顏阿骨打統一生女真故部,叛遼建金國;之後滅遼,屢屢南侵,發動
靖難之變虜走欽、徽二帝,北宋滅亡。面對金國南侵勢烈南宋與之簽訂「紹興和議」,之後與後來
崛起的契丹聯手,覆滅金國。至明初分化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部,後又因為地域而更
為分化,建州女真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再度崛起建國。西元 1636 年皇太極稱帝,建號大清,並改族
名為滿洲。」請問以上資料,以方框圈選之處錯誤的有幾個?(A)2(B)3(C)4(D)5
7. 小珍在歷史博物館展櫃中看到「活字印刷術」的介紹(如右
圖),請問:這項技術傳入歐洲與何者最相關?(A)蒙古西征
(B)怛羅斯之役(C)阿拉伯商人(D)西方傳教士。
8. 阿旺閱讀「中國歷代皇帝列傳」,其中有一段提到:「此皇帝
出身民間,是中國第二位平民皇帝。他擊敗群雄,並將蒙古勢力趕出長城以北,與蒙古形成長期對峙
的局面。」請問:阿旺所讀到的是哪一位皇帝的傳記(A)秦始皇(B)漢高祖(C)宋太祖(D)明太祖。
9.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
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上述這首《滿江紅》是岳飛留下的詞。
請問:在岳飛去世前,朝廷對於詞中所提及的敵人所採取的策略是下列何者?(A)簽訂和平條約,維持
一百多年的和平(B)聯合其他遊牧民族,以對抗該部族(C)皇室南遷,形成雙方對峙的局面(D)朝野凝聚
共識,傾全國之力與之對抗。
10. 《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一書的作者在該書一開始就建議讀者,想穿越的人最好穿越到宋代,不但
食物比較好吃,娛樂也比以前多很多。請問:下列何不可能是該書描寫的內容?(A)在人口聚集的住
宅區開店,清晨就開業,直到深夜才打烊(B)到街上看說書人說書(C)筵席上會出現占城品種的白米飯
(D)麻布仍是一般庶民服飾穿著唯一選擇。
11. 大軒和家人利用暑假期間,到中國旅行,順便參觀歷史課本上所提及的古蹟,實踐「讀萬卷書,不如
行萬里路」之說。他們來到「天下第一關」山海關,領隊先生介紹明代有位將領曾經「衝冠一怒為紅
顏」,開山海關引清兵入關。請問:此將領為下列何者?(A)李自成(B)施琅(C)吳三桂(D)鄭芝龍
2頁,共 4
12. 對於「朝貢貿易」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A)政策的實施促進了明清時期東亞貿易更蓬勃發展(B)
代與清初時,民間的海外貿易幾乎停頓,只剩下藩屬鄰邦對中國的進貢(C)這種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
對付蒙古(D)外國必須接受中國的冊封,才能藉進貢的名義與中國進行貿易
13. 市舶司始設於唐,負責管理商船、檢查入港的貨物,以及徵稅等事宜,其功能類似今日的海關。請問,
宋代在何處設置市舶司?(A)汴京、廣州(B)廣州、泉州(C)大都、泉州(D)汴京、上海。
14. 理學之所以能在元代之後繼續流傳,是因為元代政府實施了下列哪一項政策的助益?(A)推崇以經學
傳家的世家大族(B)以《四書集注》作為科舉考試的標準(C)積極展開漢化運(D)實行公平公正的科舉
制度。
15. 右圖為某博物館舉辦展覽的宣傳海報,展覽主題是慶祝該歷史事件 600 周年。展覽手
冊中的介紹,提到了以下內容:()爪哇有「三寶壠」、「三寶洞」的地名()南海
海底發現不少中國瓷器的碎片()今非洲東岸肯亞地區的部落,發現可能有中國人
後裔。請問:從以上的資料,我們可推論此展覽主題的歷史人物為下列何人?(A)鄭和
(B)魏忠賢(C)李自成(D)吳三桂。
16. 明朝有同鄉組成的商幫,清帝國時期的臺灣有郊商,為何會發展出類似的商業組織?
(A)結盟進行國際貿易(B)出售相同商品(C)彼此能削價競爭(D)避免同業惡性競爭。
17. 宋代國勢積弱不振,對邊疆民族的侵擾通常以「歲幣」來換取屈辱的和平,首開此種惡例的是哪一位
帝王?(A)宋真宗(B)宋神宗(C)宋高宗(D)宋太祖。
18. 13 世紀義大利某教堂的神父告訴信徒,虔誠向上帝禱告並懺悔,便可躲過帶著火炮(火藥),來自東
方的「黃禍」。下列哪一項是神父所指的「黃禍」?(A)張騫出使西域(B)怛羅斯之役(C)鄭和出使西洋
(D)蒙古西征。
19. 「天下窯器(瓷器)所集,其民繁富,甲於一省。……萬杵之聲殷地,火光燭天,夜令人不能寢」故
有『四時雷電鎮』之稱」。請問:有關上述資料時代背景的解釋,何者正確?(A)宋元時期手工業分工
日益細密,專業市鎮紛紛興起(B)當時因商業蓬勃發展,形成地域性的商人集團,以山東商人與徽州商
人最著名(C)有許多歐洲商人以產於美洲的白銀來購買中國的絲綢、瓷器(D)因海禁政策之故,只有官
方主導的貿易,完全看不到民間的海上貿易活動。
20. 隨著大航海時代來臨,西方傳教士也積極到東亞尋求傳教的機會,其中以利瑪竇的影響最大。關於利
瑪竇在中國的作為,下列何者敘述錯誤(A)為長老教會的傳教士(B)允許祭祖、祭孔(C)穿戴儒生服飾
(D)繪製《坤輿萬國全圖》。
21. 明代曾經實施「海禁」政策,其目的為何?(A)防禦蒙古(B)防禦女真(C)防禦倭寇(D)打擊鄭氏。
22. 阿榮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看到一幅地圖(右圖),請問:
圖中的路線代表什麼意義?(A)阿拉伯人的貿易路線(B)鄭和出使
西洋的路線(C)蒙古西征路線(D)西班牙、葡萄牙人的新航路。
23. 書明是個虔誠的穆斯林,他對於伊斯蘭教在宋元時期的發展充
滿好奇,請幫書明判斷,下列哪些資料有誤 (A)宋代的天文學
家依據伊斯蘭曆法,重新制定中國曆法(B)宋代因穆斯林商人東
來貿易者眾多,伊斯蘭教也隨之廣泛流傳(C)元代時,中國的穆斯林統稱為回回(D)中國現存最早具有
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清真寺是位於泉州的清淨寺。
24. 中國有一句俗諺:「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從歷史發展而言,這句話可能源自於哪一個朝代的
政策所使然?(A)元朝:漢人民族意識強烈,不願與異族政權合作(B)宋朝:偏重文人政治、優禮士大
夫,一般家庭多不願子弟從軍(C)唐朝:社會經濟繁榮,一般寧可棄文武而從商賈(D)魏晉南北朝:世
族子弟皆養尊處優,軍士多由寒門充任。
25. 宋代隨著社會經濟的恢復,農業和手工業逐漸發展,尤其是因為下列何者的發生,使糧食得以充足,
出現了「蘇常熟,天下足」的說法(A)自美洲傳入新作物(B)國家經濟重心此時才開始移至南方(C)
城早熟稻的引進(D)棉花種植漸廣。
26. 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的繁盛,商人逐漸形成地域性的商幫組織,商業經營方式亦漸趨專業化。請問:當
時以何地的商人所組成的商幫組織最著名?(A)山西(B)山東(C)廣東(D)湖南。
27. 17 世紀時西方商人來東亞地區貿易,他們買走了南洋群島的香料和中國的生絲、瓷器,同時,一種貴
重金屬則湧入中國,對中國貨幣經濟造成了重大的影響。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此貴重金屬為
黃金(B)此貴重金屬來自美洲(C)此貴重金屬取代了紙幣,形成了與銅錢並用的制度(D)此貴重金屬為白
銀。
3頁,共 4
28. 右圖為元世祖《出獵圖》的一部分,圖中身穿白衣者的男女為元世祖
和他的皇后,身邊的侍衛膚色深淺不一,代表元代種族多元的情況。
請問:元代為了有效率管理人民而實行的政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蒙古人和其他人的地位並無分別(B)綠眼珠的中亞人掌管政府財政
(C)在黃河流域的契丹人被分派到重要的政府職(D)在長江流域的漢
人透過科舉成為政府高官。
29. 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為求傳教順利,經常與中國士大夫結為好友,向中國士大夫介紹西洋的天文、
曆法、數學、地理學等。請問:以下何者最能代表西方傳教士和中國士大夫的合作(A)《四書集注》
(B)《回回藥方》(C)《清明上河圖》(D)《幾何原本》。
30. 承上題,上述與西方傳教士合作的中國士大夫是哪一位?(A)周敦頤(B)張擇端(C)朱熹(D)徐光啟。
31. 小欣在博物館看到《清明上河圖》,畫中有繁華熱鬧的街景,街上有正店(酒樓)、聽說書、客棧、
當鋪、行腳僧、官差出巡等。請問:上述畫作所描繪的應該何時?哪一城市?(A)代、長安(B)北宋、
汴京(C)南宋、臨安(D)清代、北京。
32. 楊振寧是美籍華裔的第一位諾貝爾獎得主(物理學),他曾來臺演講,指出:「西元 1600 年到 1900
年,中國抗拒引入西方科學。」、「西元 1607 年《幾何原本》在中國只譯出前六卷,到西元 1857
才譯出後九卷,前後相隔 250 年之間,歐洲不但誕生了近代科學,也徹底改變了生產方式。」請問:
造成中國與西方的文化交流中斷,是因哪位皇帝驅逐傳教士離華所造成?(A)清康熙皇帝(B)清雍正皇
(C)清乾隆皇帝(D)明永樂皇帝。
33. 承上題,這位皇帝為何下令驅逐傳教士?(A)因傳教士涉及宮廷政爭(B)因傳教士不願跪拜皇(C)
傳教士大量介紹西方學術威脅中國傳統文化(D)因傳教士竊取製作絲綢的技術。
34. 阿輝是明代的船工,受雇於國際貿易船隊。請問:下列何者不是他的生活中會發生或聽聞之事?
(A)玉米、番薯等作物經由絲路傳入中國(B)從中國出口的商品以瓷器、絲綢為主(C)他的老闆和外國商
人貿易都使用白銀貨幣(D)當時的中國已出現許多專業市鎮
35. 右圖為某一朝代發行的寶鈔,雖然具備攜帶方便的特性,但當時的政府並沒有通
貨膨脹的概念,因此濫印紙鈔,最後導致嚴重的通膨,進而使人民心生不滿,加速
國家覆滅。這個朝代為何?(A)南宋(B)北宋(C)(D)唐。
36. 15 世紀()歐洲人發現通往亞洲的新航路,()他們帶著美洲發現的白銀,透過
亞洲殖民據點的轉運,()大量購買中國的獸皮、香料等物品,白銀也因此大量輸
入中國,()形成銀銅雙本位制度。請問:上述畫線部分何者錯誤 (A)(B)
(C)(D)甲。
滿清以少數民族的身分入主中原,為了以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制訂許多手段來統治臣民。請
據下列資料回答 3738 題:
資料一1726 年雍正年間發生「查嗣庭試題案」。禮部侍郎查嗣庭到江南某省主持科考,試題中先
有「正」,後有「止」字,後又有人查出查嗣庭的文集《維止錄》,有許多「狂妄悖逆」之
語,有人說標題「維止」,是「雍正」兩字,少掉上端,意思是要斬首雍正皇帝,雍正大
怒,令嗣庭斬首,後嗣庭病死獄中
資料二:康 17 年。編修巨集,用以網羅人才,尊崇儒學,一面推動尊君之心。並續辦科舉,安定
士人民心。
37. 資料一指的是哪一種手段?(A)薙髮留辮(B)舉行科舉(C)禮遇遺臣(D)摘取文字羅織罪名。
38. 清朝統治採取的手段除了文中所述以外,還包括下列何者?(A)以宗教手段籠絡漢民族(B)設立海禁防
範倭寇(C)薙髮留辮(D)收復臺灣。
右圖為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出使團路線,根據記載,
出使團船隻滿載要給各國的禮物,也裝備武器,如遇
到抵抗則攻擊。請回答 3940 題:
39. 這支出使團是由哪一皇帝所派遣?(A)明太祖(B)明成祖(C)清世祖(D)清聖祖
40. 這支出使團獲得的真正實質成就為下列何者? (A)明帝國與歐洲國家建立外交關係(B)倭寇遭到打擊
(C)藩屬國家數量大減(D)沿海居民紛紛移至東南亞發展。
4頁,共 4
16331854 日本實施鎖國,由於當時□□在出島有常駐醫生,一些日本政府高官往往在當地
乏醫生時,向出島常駐醫生求助。有時候日本醫生無法解決的疾病,也會尋求出島上的醫生一起思
考有無解決之道。請回答 4143 題:
41. 請問,當時日本下令鎖國的原因是下列何者?(A)沿海倭寇猖獗,嚴重影響國防(B)天主教傳至日本,
與當地文化產生衝突,引起社會不(C)為反制中國在貿易上的壓(D)歐美各國以武力侵略
42. 文中□□應該是何國?(A)西班牙(B)荷蘭(C)美國(D)英國
43. 出島應該靠近日本的哪座城市?(A)長崎(B)京都(C)廣島(D)大阪。
一千多年前,一個游牧部落在中國東北方建國,是為「甲國」。「甲國」人完顏阿達里是一個
有理想、有抱負的有為青年,他打算過了這個冬季之後,前往南方的邊境以獲取「乙國」的稻米、
棉布、瓷器等用品
後來,「甲國」對「乙國」發動戰爭,完顏阿達里也從軍征戰,報效國家。在這場戰爭中,他
目睹族人攻陷「乙國」的首都,並擄走了「乙國」的皇帝。完顏阿達里原本以為,此後能至南方享
用當地的物產,但最後因局勢演變,完顏阿達里的願望終未能實現。
(參考資料:林俊雄,草原王權的誕生:斯基泰與匈奴,早期游牧國家的文明。)
44. 文中提及的「甲國」是由哪一草原民族建立?(A)女真(B)契丹(C)匈奴(D)党項。
45. 文中出現的「甲國」與「乙國」,分別指地圖中的哪些國家?(A)A,B(B)A,D(C)C,B(D)C,D
46. 文中提及的戰事,最後的結果為何(A)「甲國」滅「乙國」,成為第一個統治整個中國的草原民族
(B)「甲」、「乙」兩國簽訂盟約,是中國首度與周邊國家建立對等關係(C)「乙國」救回皇帝,並反
敗為勝,打敗了「甲國」(D)「乙國」政權南遷,與「甲國」形成南北對峙
16 世紀時,一位西班牙商人安東尼奧
深信「誰擁有海洋,誰就擁有全世
界」,於是籌措資金,準備前往亞洲採
購商品,再將這些商品賣往歐洲賺取下
一趟航行的經費。
47. 安東尼奧想購買中國的商品,但為何不能直接進入中國的港口購買?(A)因海商勢力強大,須繳交過
路費(B)須先加入中國的商人集團「商幫」,才能拿到貿易許可(C)因當時中國政府為防備倭寇,實施
管制措施(D)須透過西方傳教士引介,否則西方商人無法直接與中國貿易。
48. 請判斷航路圖中的 AB兩處港口管理機構,請問,何處會同意讓安東尼奧的商船停靠與貿易?為什
麼?(A)A處;此地離中國很近,可透過當地商人的協(B)B處;可透過此地西方傳教士引介,而進入
中國貿易(C)B處;此地為西班牙殖民(D)A處;此地為西班牙殖民地。
49. 安東尼奧順利來到中國後,在採購瓷器時,曾聽聞:「某地是有名的瓷都,瓷器製作分工細密,每一
道手續皆有專人處理。」請問:某地有可能是下列何處(A)盛澤鎮(B)景德鎮(C)泉州港(D)汴京城。
50. 安東尼奧等歐洲商人在大航海時代下的貿易中,帶至亞洲販售的農產品中,下列何者原產地不是洲?
(A)稻米(B)玉米(C)番薯(D)馬鈴薯。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