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頁,共 4頁
12. 對於「朝貢貿易」的解釋,下列何者正確?(A)政策的實施促進了明清時期東亞貿易更蓬勃發展(B)明
代與清初時,民間的海外貿易幾乎停頓,只剩下藩屬鄰邦對中國的進貢(C)這種政策的目的主要是為了
對付蒙古(D)外國必須接受中國的冊封,才能藉進貢的名義與中國進行貿易。
13. 市舶司始設於唐,負責管理商船、檢查入港的貨物,以及徵稅等事宜,其功能類似今日的海關。請問,
宋代在何處設置市舶司?(A)汴京、廣州(B)廣州、泉州(C)大都、泉州(D)汴京、上海。
14. 理學之所以能在元代之後繼續流傳,是因為元代政府實施了下列哪一項政策的助益?(A)推崇以經學
傳家的世家大族(B)以《四書集注》作為科舉考試的標準(C)積極展開漢化運動(D)實行公平公正的科舉
制度。
15. 右圖為某博物館舉辦展覽的宣傳海報,展覽主題是慶祝該歷史事件 600 周年。展覽手
冊中的介紹,提到了以下內容:(1)爪哇有「三寶壠」、「三寶洞」的地名(2)南海
海底發現不少中國瓷器的碎片(3)今非洲東岸肯亞地區的部落,發現可能有中國人的
後裔。請問:從以上的資料,我們可推論此展覽主題的歷史人物為下列何人?(A)鄭和
(B)魏忠賢(C)李自成(D)吳三桂。
16. 明朝有同鄉組成的商幫,清帝國時期的臺灣有郊商,為何會發展出類似的商業組織?
(A)結盟進行國際貿易(B)出售相同商品(C)彼此能削價競爭(D)避免同業惡性競爭。
17. 宋代國勢積弱不振,對邊疆民族的侵擾通常以「歲幣」來換取屈辱的和平,首開此種惡例的是哪一位
帝王?(A)宋真宗(B)宋神宗(C)宋高宗(D)宋太祖。
18. 13 世紀義大利某教堂的神父告訴信徒,虔誠向上帝禱告並懺悔,便可躲過帶著火炮(火藥),來自東
方的「黃禍」。下列哪一項是神父所指的「黃禍」?(A)張騫出使西域(B)怛羅斯之役(C)鄭和出使西洋
(D)蒙古西征。
19. 「天下窯器(瓷器)所集,其民繁富,甲於一省。……萬杵之聲殷地,火光燭天,夜令人不能寢」故
有『四時雷電鎮』之稱」。請問:有關上述資料時代背景的解釋,何者正確?(A)宋元時期手工業分工
日益細密,專業市鎮紛紛興起(B)當時因商業蓬勃發展,形成地域性的商人集團,以山東商人與徽州商
人最著名(C)有許多歐洲商人以產於美洲的白銀來購買中國的絲綢、瓷器(D)因海禁政策之故,只有官
方主導的貿易,完全看不到民間的海上貿易活動。
20. 隨著大航海時代來臨,西方傳教士也積極到東亞尋求傳教的機會,其中以利瑪竇的影響最大。關於利
瑪竇在中國的作為,下列何者敘述錯誤?(A)為長老教會的傳教士(B)允許祭祖、祭孔(C)穿戴儒生服飾
(D)繪製《坤輿萬國全圖》。
21. 明代曾經實施「海禁」政策,其目的為何?(A)防禦蒙古(B)防禦女真(C)防禦倭寇(D)打擊鄭氏。
22. 阿榮在《中國歷史地圖集》中看到一幅地圖(右圖),請問:
圖中的路線代表什麼意義?(A)阿拉伯人的貿易路線(B)鄭和出使
西洋的路線(C)蒙古西征路線(D)西班牙、葡萄牙人的新航路。
23. 書明是個虔誠的穆斯林,他對於伊斯蘭教在宋元時期的發展充
滿好奇,請幫書明判斷,下列哪些資料有誤? (A)宋代的天文學
家依據伊斯蘭曆法,重新制定中國曆法(B)宋代因穆斯林商人東
來貿易者眾多,伊斯蘭教也隨之廣泛流傳(C)元代時,中國的穆斯林統稱為回回(D)中國現存最早具有
阿拉伯建築風格的清真寺是位於泉州的清淨寺。
24. 中國有一句俗諺:「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從歷史發展而言,這句話可能源自於哪一個朝代的
政策所使然?(A)元朝:漢人民族意識強烈,不願與異族政權合作(B)宋朝:偏重文人政治、優禮士大
夫,一般家庭多不願子弟從軍(C)唐朝:社會經濟繁榮,一般寧可棄文武而從商賈(D)魏晉南北朝:世
族子弟皆養尊處優,軍士多由寒門充任。
25. 宋代隨著社會經濟的恢復,農業和手工業逐漸發展,尤其是因為下列何者的發生,使糧食得以充足,
出現了「蘇常熟,天下足」的說法?(A)自美洲傳入新作物(B)國家經濟重心此時才開始移至南方(C)占
城早熟稻的引進(D)棉花種植漸廣。
26. 明清時期隨著商業的繁盛,商人逐漸形成地域性的商幫組織,商業經營方式亦漸趨專業化。請問:當
時以何地的商人所組成的商幫組織最著名?(A)山西(B)山東(C)廣東(D)湖南。
27. 17 世紀時西方商人來東亞地區貿易,他們買走了南洋群島的香料和中國的生絲、瓷器,同時,一種貴
重金屬則湧入中國,對中國貨幣經濟造成了重大的影響。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此貴重金屬為
黃金(B)此貴重金屬來自美洲(C)此貴重金屬取代了紙幣,形成了與銅錢並用的制度(D)此貴重金屬為白
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