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立北興國中 七年級 110 上學期 社會領域 歷史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翰林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393.32 KB
頁數
4
作者
蔡慧君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2-02-07,离现在 3 262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1頁,共 4
北興國中 110 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三次段考 歷史科一年級 座號: 姓名:
一、單一選擇題:(60%)
1. 小華對古代地圖非常有興趣,有一天他在書上看到一幅臺灣清帝國時期的
圖(如右圖),發現地圖上有兩種不一樣的界線,哥哥跟他解釋,兩種線代
表的意義一樣,但實線是後來界線改變後新畫的。請問:兩種線界線的改變,
與下列何者有關?(A)平埔族獵場逐漸擴大(B)漢人土地開墾範圍擴大(C)茶農
開始大規模種植高山茶(D)高山族生存空間逐漸擴大。
2. 某一地方志記載:「嘉慶二年(1797 年),宜蘭原住民流行天花,病死甚眾。此人諳漢方,乃主動醫
治原住民,終得原住民信任,入蘭開墾,此人率眾人乘機入侵宜蘭頭城地區,文武兼用,以漳州移民
為主力,配上泉州人和客家族群,以十數人為一結、集合數十結人群為一圍等形式,陸續開發頭圍、
二圍、三圍地區,最終佔領宜蘭。」請問,文中所提及的「此人」是誰?(A)張達京(B)施世榜(C)吳沙
(D)施琅。
3. 清帝國早期,中國大陸商人若要來臺進行合法的貿易,最初只能經由哪一個通商口岸?(A)鹿港(B)鹿
耳門(C)八里坌(D)艋舺。
4. 小明參加彰化鹿港古蹟一日遊,看到一處古蹟說明(如右圖),
根據內容可了解,此隘門的興建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象,請問,
此社會現象與下列哪一句臺灣諺語所描述的情況類似(A)唐山過
臺灣,心肝結歸丸(B)六死三留一回(C)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
(D)番兒至老無妻。
5. 研究臺灣歷史,可發現到區域的發展有由南而北的情形,但清帝
國時代後期北部的發展已有超越南部的傾向;請問,這種情勢的轉變,主要與哪一項作物的增產及其
外銷有關?(A)稻米(B)蔗糖(C)鹿皮(D)茶葉。
6. 新竹北埔的「金廣福」是清代一個合資開發公司的名稱,「金」是當時常見的公司名號、「廣」代表
廣東、「福」則是代表福建。「金廣福」公館,是清代墾戶的辦事處,公館旁邊是姜家祠堂天水堂。
道光年間,政府鼓勵金廣福成立民間的防禦拓墾組織金廣福大隘,此隘是由數十個隘所組成的防禦
工事,專門抵禦外來的侵略,保護武裝拓殖「番地」的據點。文中提及的「金廣福」公館,可能會經
手哪些事務?(A)發行墾照給渡臺的漢人進行拓(B)負責與臺北府洽談茶葉出口事宜(C)處理招收開墾
佃農及收隘租事宜(D)仲裁漢人與外國商人的貿易糾紛。
7. 以下史料是連橫的《臺灣通史》所記錄清帝國時期,中國大陸的百姓橫渡黑水溝的艱辛與危險:「客
頭串同習水積匪,用溼漏小船,收載數百人擠入艙中,將艙蓋封釘,不使上下,乘黑夜出洋。……比
到岸,恐人知覺,遇有沙汕,輒騙趕離船,名曰『放生』。」請問,有關上文描述的內容,下列何者
合乎史實? (A)文中提及的中國大陸百姓,大多來自於福建、廣西(B)黑水溝指的是巴士海(C)文中
所述反映出當時臺灣經常發生械鬥與民 (D)顯示出當時民間偷渡來臺者眾多。
8. 1737 年(雍正 15 年)福建分巡臺灣道劉良璧作〈沙轆行〉:「皇恩許遷善,生者還其鄉;番婦半寡
居,番童少雁行。嗟乎沙轆番,盛衰物之常。祇今防廳廨,荒煙蔓道旁。」該詩在描述當時爆發的抗
官事件之後,中部原住民部落元氣大傷,大肚王國榮景不再。請問:上述詩作所描述的是下列哪一事
件後的原住民部落(A)大甲西社事件(B)麻豆社之役(C)林爽文事(D)牡丹社事件。
9. 清道光年間的一張契約文件上面,寫著「十個人共同承租一塊土地耕種」。請問:這份契約反映怎樣
的歷史意義? (A)當時為凝聚血緣,皆採宗族合作開墾(B)因土地開墾相當辛苦,所以合資經營的方式
相當普遍(C)代表此時可自由來臺開墾,不必申(D)官方不准個人承租,只能合作經營。
10. 清帝國早期,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此一說法的出現,與下列何者有關?(A)此三大都市的
繁榮是因為外國洋行聚集的緣故(B)臺灣農業興盛,因此產生三大農業都市(C)此三大都市是以由北而
南的地理位置排列而來(D)此三大都市屬於港口型城市,說明當時商業興盛的情況。
11. 清帝國時期,先民經常藉由祭祀活動的「宗族組織」來凝聚族群力量。有關「唐山祖」和「開臺祖」
宗族組織,下列敘述何者有誤(A)唐山祖祭祀的對象為來臺的第一代祖(B)組成這兩種宗族組織的
成員一定同姓(C)祭拜開臺祖的宗族成員彼此一定有血緣關係(D)祭拜唐山祖的宗族成員彼此不一定有
血緣關係。
2頁,共 4
12. 在清帝國時期,早期的移民因忙於拓墾,文教事業並不發達,為何後來臺灣的文風得已日益興盛?
()人民經濟生活改善()宗族組織普遍設立()間與官方教育機構的增設()臺灣建省()通過
科舉考試的人數逐漸增多。(A)甲乙丙戊(B)甲丙戊(C)乙丙丁戊(D)丙戊。
13. 「近日番女,多與漢人牽手,婚約禮文,略如漢制。」、「內地無賴多竄入番社為婿,所生兒為土生
仔,常誘生番醉夜出,頗為民害。」、「琅橋一社,喜與漢人為婚,以青布四匹,小鐵鐺一口,米珠
斤許為聘。」以上三段史料記載了清帝國時期的漢番關係。請問:上述史料所記載的內容,與下列哪
一句臺灣諺語所反映的社會現象相似?(A)六死三留一回頭(B)有唐山公,無唐山媽(C)輸人不輸陣,輸
陣歹看面(D)過番剩一半,過台灣無底看。
14. 承上題,根據上文的史料內容,下列解釋何者最符合史實?(A)漢人與原住民的關係十分融洽(B)渡海
來臺艱辛不易(C)渡臺禁令造成的影(D)臺灣吏治不佳。
15. 清帝國時期,淡水河沿岸為一個商業繁盛的地帶,靠著水運,帆船從上游的大嵙崁經新莊、艋舺、大
稻埕等城鎮抵達港口,而將豐富物產出口至海外。今日在這些聚落,仍可見到當初商業鼎盛、萬商雲
集的歷史陳跡。請問:根據上文所述,港口中利用帆船所運載的物產最不可能包括下列何者(A)蔗糖
(B)山產(C)樟腦(D)茶葉。
16. 小強今年夏天在臺南姑姑家度過愉快的暑期,每天都有美味的臺南小吃可品嘗;在姑姑家附近的孔廟
是有名的歷史古蹟,小強特別上網查閱資料,想更了解臺南孔廟的歷史,但是網路上的資料有時會有
錯誤,請幫他找出下列資料何者有誤(A)初建於鄭氏時期(B)清帝國時期改建為臺灣府學 (C)孔廟內
的「文開書院」是為了紀念明末來臺的文人沈光文(D)有「全臺首學」之稱
17. 清帝國早期,臺灣重要的城鎮有「一府二鹿三艋舺」。請問:下列哪個地區不包括在這諺語中?
(A)鹿港(B)新莊(C)臺南(D)萬華。
18. 新莊萬應堂所祭拜的萬應公就是有應公,其實就是無人祭祀的孤魂,一般人認為死去的靈魂若無神主,
無後代祭祀,不但會變成孤魂野鬼無法超生,而且會作祟危害世間,即臺灣民間的「有應公信仰」。
請問,此一信仰反映清帝國時期哪種社會現象?(A)官府對宗教信仰的寬(B)移民生活安定(C)分類
械鬥頻繁(D)文教不發達的迷信風氣
19. 清帝國時期,因種種條件的限制,漢人移居臺灣風險很大,而且不一定每個人都能夠在臺灣安居樂業。
請問,為何仍有許多漢人願意冒險來臺?(A)希望來臺建立民主自由的社會(B)不滿清廷對宗教信仰
取限制政策(C)清廷的種族歧視政策使漢人心生不滿(D)原鄉人口過多,謀生不易。
20. 歷史課堂上,老師要同學們分組討論清帝國時臺灣的郊商並上台報告;請問下列哪一位同學上台報告
的內容正確?(A)小真:因臺灣與歐美地區貿易日漸興盛而成立的商業組織(B)小文:具有重要的政治
功能(C)小花:由貿易地相同的商人所組成的有糖郊、布郊等(D)小美:可穩定商品價格與避免同業削
價惡性競爭。
21. 清帝國時期,臺灣漢人發展宗族組織的目的為何?(A)傳宗接代,延續家族香火(B)求神拜佛,追求心
靈寄託(C)約束族人,獲取政府好感(D)互助團結,凝聚族群力量。
22. 根據歷史記載:「1869 年艋舺是北臺灣最大的商業中心,但到了 1898 年淡水海關報告中登記
稻埕人口 31,533 人,艋舺 23,767 人。」請問:此時大稻埕人口快速增加的原因與下者何者關係最為
密切?(A)艋舺地區樟腦產量減少,人口外移至大稻埕(B)淡水河改道後的人口遷移(C)大稻埕成為茶的
最大加工及集散地(D)戰敗後被迫開放大稻埕對外通商。
23. 清帝國時期,臺灣開港通商後對臺灣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帶來許多的影響,請問,下列敘述哪有誤
甲:「臺灣開港後,基督教的傳教士第一次來到臺灣傳教。」乙:「臺灣社會依舊封閉,鮮少見到外
國人在社會活動。」丙:「外商紛紛來臺設立洋行,以從事貿易謀利。」丁:「傳教士來臺後,除了
建造教堂、傳播福音外,也成立西式學校,對臺灣的教育發展具有正面貢獻。」 (A)甲乙(B)乙丙
(C)丙丁(D)甲丙。
24. 清帝國後期,許多外國傳教士來臺傳教,除了在宗教上的影響外,對臺灣的社會發展亦帶來不小的貢
獻,也留下不少遺跡。請問:下列哪一座建築物就是其中之一?(A)淡水理學堂大書院(B)彰化泉郊會
(C)鹿港文開書院(D)芝山岩同歸所。
25. 阿宏是清帝國統治後期的臺灣茶農,根據史實判斷,下列哪段敘不可能是他的生活經歷(A)在北
部丘陵地種茶(B)他的茶葉要運往淡水港外銷(C)他的茶葉主要銷往美國(D)他的茶葉以大嵙崁為加工及
集散地。
26. 小玉周末時和家人出遊,發現在某個菜市場裡的小廟「水仙宮」,竟然曾是清帝國時期當地糖郊的總
部。一旁的神農老街、接官亭等史蹟,都見證了這座城市是臺灣在清帝國初期唯一合法港口所在。請
問:小玉出遊的地點位於下列哪一縣市?(A)臺南市(B)彰化縣(C)新北市(D)高雄市。
3頁,共 4
27. 下列附表是清帝國時期臺灣開港通商後,部分洋行在臺的營運狀況。為節省交通運費成本,依當時商
品產區與出口地加以考量,這些洋行最可能皆設置於附圖中何處(A)(B)(C)(D)丁。
名稱
主要出口商品
寶順洋行
美利士洋行
樟腦
公泰洋行
樟腦
費爾.哈士迪斯洋行
樟腦、煤
28. 小靜前往新竹旅行,參觀了右圖中的古蹟「進士第」,這間閩式建築是「開
臺進士」的祖宅,建築木雕精美,極具地方特色,但部分建築曾在第二次世
界大戰時遭遇美軍轟炸焚毀,至今僅存的部分被新竹市列為二級古蹟。問:
圖中的這棟「進士第」是下列是何人的宅邸?(A)沈光文(B)陳永華(C)用錫
(D)郭錫瑠。
29. 阿榮與阿杉是清帝國時期的臺灣商人,分別屬於「泉郊」和「廈郊」。請問:這種區分的方式,是以
何者為標準?(A)居住的地區(B)開臺祖的原居地(C)貿易商(D)貿易區域。
30. 清帝國時期,臺灣的貿易從何時開始不再局限於兩岸,貿易範圍擴展至世界各國?(A)臺灣納入清帝
國版圖(B)牡丹社事件後,積極治臺(C)英法聯軍之役後,開港通商(D)清法戰爭後,積極發展貿易。
二、題組(40%)
(一)小凱陪著阿嬤整理照片,發現阿嬤去過很多寺廟拜拜,阿嬤跟小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
是信奉什麼宗教,拜什麼神明,最重要的是要心懷良善,不做虧心事。」以下是小凱的阿嬤去過
的寺廟:()嘉義市廣寧宮三山國王廟()嘉義縣新港奉天宮(媽祖)()臺北市碧山巖開漳聖
王廟()嘉義市北安宮(土地公)()屏東縣東港東隆宮(王爺)()新北市三峽清水祖師廟
請問:
31. 哪些是清帝國時期,漢人移民共同信奉的神明?(A)甲乙丁(B)乙丁戊(C)乙丁(D)甲乙丁戊。
32. 何者為泉州移民的原鄉信仰?(A)(B)(C)(D)己。
33. 何者為潮州移民的原鄉信仰?(A)(B)(C)(D)己。
(二)小惠看到一則有關臺灣外籍人士的報導:「瑪喜樂(英語Joyce Meredith McMillan1914 9
29 日-2007 426 日),人稱美國媽祖,美國華盛頓州格蘭特郡人,基督教傳教士、喜樂
保育院創辦人,第五屆醫療奉獻獎得主,在臺灣彰化縣二林鎮照顧身心障礙兒童多年。」在臺灣
歷史上,也有不少外籍傳教士來臺傳教之餘,也對臺灣的醫學和教育有很大的貢獻。請問:
34. 清帝國時期,傳教士可到臺灣進行傳教,主要是因為下列哪一事件的發生?(A)渡臺禁令的廢除(B)
丹社事件(C)英法聯軍之役(D)清法戰爭。
35. 承上題,當時來臺的西方傳教士以哪一教派最為重要(A)天主教耶穌會(B)基督教長老教會(C)基督
教路德會(D)羅馬公教。
36. 1872 46日,□在淡水獨自展開布道工作。他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語言。清末北臺灣的傳教發展,
當以□為代表人物;有一天□在山上看見一群小孩在放牛,於是便以掛錶吸引他們,每天用 56個小
時與他們一起玩、聊天,並把新的字句都記下。5個月後,□用福佬話完成第一次證道,之後更出了
一本《西臺辭典》。」他的座右銘:「寧願燒盡,不願鏽壞」,其堅忍毅力,終能完成以往傳教士所
未能完成之志業。請問:□應是下列何人?(A)巴克禮(B)馬雅各(C)馬偕(D)甘為霖。
37. 臺南新樓醫院成立已經一百多年,這家由「臺灣醫療宣教之父」所創立的西醫院,為臺灣帶來西方先
進的醫療技術。新樓醫院在慶祝生日的同時,也會特別追念當年這位貢獻良多的醫師。請問:上文中
的醫師是指下列何者?(A)巴克禮(B)馬雅各(C)馬偕(D)甘為霖。
4頁,共 4
(三)阿成在整理東西時發現,嘉慶年間祖先蔡埔和來臺後才認識的結拜兄弟蔡新、蔡投的往來書信,
內容提到蔡埔是來自福建的泉州人,蔡新是來自福建的漳州人,蔡投是來自廣東的潮州人。他們
在媽祖廟祭拜時相遇,因緣際會下結拜為兄弟,並共同供奉閩粵地區有名的蔡禮等為共同祖先。
請問:
38. 這三位結拜兄弟除了共同的媽祖信仰,還可能有其他什麼信仰?(A)都祭拜「土地公」(B)蔡埔信仰
三山國王(C)蔡新信仰清水祖師(D)蔡投信仰開漳聖王。
39. 上文中三人供奉共同祖先,以宗族組織來分,是屬於何者?(A)唐山祖(B)開臺祖(C)有應公(D)王爺。
40. 上文提到的阿成祖先一家,當時定居在鹿港做生意,下列哪種情況是當時阿成祖先一家可能會遇到的?
(A)前往臺北與外國商人進行茶葉買(B)曾就近於鹿港當地知名的文開書院就讀(C)在傳教士馬偕成立
的牛津學堂學習西(D)透過電報與福建家鄉的家人聯絡
(四)李春生是清代臺灣著名的富商,他家貧自幼失學,但因緣際會受洗為基督徒後,就開始學習漢文
英文,遂成為與外國商人貿易的溝通橋梁。在李春生還是買辦時,他負責幫忙洋行接洽茶葉業務,
後來自行創業,而成為當時臺灣三大富豪之一。請問
41. 李春生得以藉由貿易致富,受益於下列哪一個事件?(A)郊商的興(B)廢除劃界封山(C)臺灣開港通
(D)清法戰爭。
42. 依據上文,李春生擔任買辦時,主要活動的地點為何 (A)臺北(B)臺中(C)臺南(D)高雄。
43. 當時臺灣最主要的出口商品,與茶並稱為臺灣三寶的是下列何者(A)稻米、糖(B)稻米、樟腦(C)鹿
皮、糖(D)樟腦、糖。
(五)右方地圖為清帝國時期,臺灣重要水利設施分布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44. 為了灌溉農田,郭錫瑠在某地區運用木梘來運送水源,此一山坡地的灌溉系統,比起中國流行的方法
還要高明,充分展現了移民的智慧。請問:郭錫瑠可能會在右方地圖中何處使用此
種灌溉技術?(A)(B)(C)(D)丁。
45. 興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由於當時此地發生嚴重的旱災,百姓苦不堪言,當地知縣親
自至田野間巡視,進而開鑿水圳讓農民有水灌溉,使當地的旱田從此變成適合耕作
的水田。請問,此水圳位於右方地圖中何處?(A)(B)(C)(D)丁。
46. 此水圳是清代灌溉規模最大的水圳,開鑿初期,引水入圳屢遭失敗;相傳後來有一
位老翁傳授施工技術,利用藤竹做成圓錐體「壩籠」,(又稱「圓筍」或「倒筍」)
安置在河中引溪水入水圳;圳成之後,老翁拒絕受酬,並不示姓名,只自稱「林先
生」;後人仰其恩德,在當地興建林先生廟以資紀念。請問,此水圳位於右方地圖
中何處?(A)(B)(C)(D)丁。
47. 右圖是在某本歷史書中,有關清帝國時期水圳建設的一張圖,由圖中漢人
與原住民的對話可知,這條水圳應位於右方地圖中何處?(A)(B)(C)
(D)丁。
48. 關於清帝國時期水圳的興建,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為了解決當時臺灣
地區缺水問題,故興建水圳供民眾取水飲用(B)水圳多由官府集資興建而成
(C)水圳的完工使稻米、茶葉產量大增(D)清帝國早期,臺灣西部各地陸續興建水圳。
(六)在板橋林家花園旁,有間建於 1873 年(同治 12 年),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的書大觀義學。
義學的成立,起因 1859 年(咸豐 9年)的漳泉械鬥。林本源家族族長林維讓為了化解漳泉間的
仇視,將妹妹許配給泉州籍的舉人莊正。隨後共創「大觀書社」,期待能化解漳泉間的成見。
1873 年,書社更名為「大觀義學」,此後板橋地區文風漸盛。
49. 從上文可知,板橋大觀義學成立的方式為何者?(A)官方主辦(B)民間自辦(C)官民合辦(D)大陸引進。
50. 上文中提到「林本源家族族長林維讓為了化解漳泉間的仇視」,可知清帝國時期來臺的漢人為了互相
照應經常聚居一起,但彼此之間也常為了某些理由拳腳相向,發生械鬥。請問:下列何者不是械鬥的
主因?(A)爭奪土地,漢原衝突頻傳(B)不同祖籍的人因生活習慣不同發生紛(C)爭奪商業利益發生糾
(D)語言隔閡產生爭執。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