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班會中,大家正在檢討一週來的秩序與整潔表現時,裕安突然發言說要改討論校慶表演的事情。
請問:此時其他同學可以向主席提出下列何者? (A)公平問題 (B)權宜問題 (C)秩序問題
(D)臨時動議。
22. ( )義信是原住民,他發現族裡的年輕人對部落傳統文化一知半解,他應採取下列何種具體行動,達
成改善的效果? (A)在風景區販售部落農產製品 (B)在部落開設母語或祭典文化教學班 (
C)替部落年輕人介紹至外地工作 (D)建議領袖將部落遷徙到都市。
23. ( )翰林國中課表上有「班會」課程,有關「班會」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可以培養學生學
習民主議事的程序 (B)校園中所有事情都可在班會中透過表決決定 (C)班會只是一個例行程
序,各項班級事務仍由導師決定 (D)班會由司儀主持,要發言須先取得司儀同意。
24. ( )在校園生活中,要維護自己的權利,也應尊重他人的權利。下列關於「權利」的情境敘述,何者
正確? (A)胖虎上課時大力搖晃椅子,違反同學的身體自主權 (B)小夫未經大雄同意,借走
用具,違反大雄的受教育權 (C)小杉衝突時用言語辱罵靜香,違反靜香的學習權利 (D)小新
依據吉永老師的課程安排,學習知識,屬於受教育權。
25. ( )下列敘述,何者屬於「網路霸凌」的行為? (A)封鎖不認識的網路帳號 (B)發送聊天室邀請
給同學 (C)公開分享並討論同學不雅照片 (D)提供遊戲帳號給同學玩。
26. ( )下列敘述,何者屬於校園公共事務的參與? (A)票選國內十大傑出優秀青年 (B)參加外國留
學交換學生 (C)投入總統政治選舉活動 (D)討論班級義賣活動內容。
27. ( )報紙專欄刊出一篇社論如下,針對社論提出的問題,下列何人的回應較為適當?
社論專欄
再度有原住民族因使用槍枝狩獵保育類動物而遭到判刑。雖然法律是具有強制力的規範,但若與原住
民族傳統狩獵文化發生衝突時,究竟孰輕孰重,兩者間的矛盾應如何解決?
(A)蓁蓁:法律不能剝奪人權,應允許原住民族無限制進行狩獵 (B)郁郁:原住民族應與政府協調溝
通,尋求法律與傳統之間的平衡 (C)靖靖:原住民族應發動抗爭廢除法律,爭取特權以維護傳統狩獵
文化」 (D)楠楠: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政府不應允許原住民族持有任何槍枝。
28. ( )為因應社會變遷,許多年輕的原住民離開部落到都會區,而下列何人的作法顯示其對自身文化有
認同感? (A)小姵:為讓孩子適應環境,家裡禁止說族語 (B)小斌:在外為避免衝突,我會
隱藏原住民身分 (C)小筱:主動參與祭典節慶,以傳承部落精神 (D)小戚:狩獵活動太過殘
忍,部落應廢除此類傳統。
二、題組(每題 2分,共 20 分)
1. 請閱讀以下文章,並回答問題:
位於新店溪,以阿美族族人為主要成員的溪洲部落,是新北都會區都市邊緣的原住民族部落。
1981
年族人開始自力造屋建造家園,逐漸形成聚落。1995
年,在地方政府的輔導下,部分住戶遷入
新店區的中正國宅。然而,因部落的生活型態與國宅空間差異極大,許多居民不願遷村,因此組成自
救會,展開反迫遷的抗爭道路。
2007
年,政府開始積極拆遷數個位於新店溪畔的都市原住民族部落,並且認定部落為違建,自救
會激烈抗爭,並成立溪洲阿美文化永續暨社區發展協會。社會各界聲援協助,歷經
10
年抗爭,政府
的態度從拆遷到緩拆,到願意在部落旁畫設原住民族生活區。由族人向銀行貸款及自籌、企業捐款與
新北市政府補助三方共助下,終於在
2017
年正式舉行家園新建工程的開工儀式。
新北市政府人員表示,新家園的位置離原本的部落大約
100
公尺,地勢較高,位於堤頂,以後不
會在颱風季節受到淹水的威脅。家屋的型式及結構皆由部落族人依自己的住居需求及意願設計規畫,
並由族人實際一起參與營造工作,親手自力建造家園。
( )(29)文中提到許多居民不願遷村,是因為下列何種原因? (A)遷村的補償金額太少 (B)遷村
會使原住民族失去自治權 (C)遷村會改變部落原有的生活模式 (D)反對遷村是為了反對
當時的執政黨。
( )(30)下列何者是族人願意搬遷到新家園,且能傳承溪洲部落傳統文化的作法? (A)阿美族族人
集中遷入國宅中 (B)部落旁畫設原住民族生活區 (C)接受各方補助興建家園工程 (D)
組成自救會展開反迫遷行動。
( )(31)溪洲部落的族人從反迫遷抗爭,到親自參與新家園的規畫、營造工作,可以用下列何者說明
? (A)透過公民參與爭取部落權益 (B)政府成功以迫遷促使族人離開危險之地 (C)因
社會變遷已使族人改變原本生活模式 (D)政府的公權力無法影響原住民族的生活。
第3頁,共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