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中山國中 109學年度第二學期國文科七年級第二次定期考查 範圍:第四~六課
科目代碼:01 年 班 號 姓名:
壹、文字部分:30%(以黑色原子筆,在答案卷上作答,
其他顏色的筆不予計分)
一、國字注音(每題 1分,共 10 分)
1. 山黃「梔」:
2. 「薊」州:
3. 「遒」健嚴謹:
4. 「芎」林:
5. 「蕈」菇:
6. 「ㄕㄨˋ」忽即逝:
7. 厚「ㄐㄧㄢˇ」:
8. 氣派「ㄧㄢˇ」然:
9. 「ㄍㄨㄥˇ」固:
10. 戰「ㄐㄧㄢˋ」:
二、注釋(1~6 題每題 1分,7~13 題每題 2分,共 20 分)
1. 拂:
2. 澗:
3. 此生「拚」與世相違:
4. 「蔚」為壯觀:
5. 甫:
6. 「歷歷」如繪:
7. 野人獻曝:
8. 漫卷:
9. 莽莽:
10. 戰戰兢兢:
11. 曼妙:
12. 熱鐵烙膚:
13. 過眼雲煙:
貳、非文字部分:(在電腦卡上作答。代號 01)
三、選擇題:50%(每題 2分,共 50 分)
1. 下列「」中的國字,何者兩兩相同? (A)引人「ㄒㄧㄚˊ」
思╱名聞「ㄒㄧㄚˊ」邇 (B)「ㄅㄧˋ」肩齊步╱包「 ㄅㄧˋ」
走私 (C)共「ㄒㄧㄤ」盛舉╱「ㄒㄧㄤ」邊裝飾 (D)龍
「ㄊㄢˊ」虎穴╱醋「ㄊㄢˊ」子。
2. 下列「」中的注音,何者兩兩相同? (A)「贈」與他人╱
面目可「憎」 (B)安內「攘」外╱天「壤」之別 (C)賄「賂」
官員╱攏「絡」人心 (D)酒會「筵」席╱「延」年益壽。
3. 下列「」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軍事戰「略」╱
「略」有所聞 (B)便「下」襄陽向洛陽╱煙花三月「下」
揚州 (C)「卻」看妻子╱望之「卻」步 (D)綾羅「綢」緞
╱未雨「綢」繆。
4. 請問下列「」中的字,何者替換後意思改變了? (A)漫「卷」
詩書:蜷 (B)一「暴」十寒:曝 (C)熱鐵「烙」膚:燙
(D)送孟浩然「之」廣陵:去。
5. 判斷下列的句子,何者沒有錯別字? (A)漂泊異鄉、備嘗
堅辛的小樂,再度踏上國土後不禁喜及而泣 (B)來到六十
石山山崖邊欣賞橙黃色花海,迷人的景致令人淘醉 (C)幼
時在泥濘水田抓泥鰍的回憶歷歷在目,那無憂無慮的生
活讓人倦戀 (D)復興北路名店裡的烤鴨香味四溢,常令人
垂涎欲滴。
6. 「有那麼一刹那,我認為自己已丟棄了軀殼,正輕鬆自在
又滿足地走上通往更高境界的地方。」根據這段文字,主
要是因為作者具備下列何種心境? (A)萬物靜觀皆自得
(B)船到江心補漏遲 (C)山雨欲來風滿樓 (D)知其不可而
為之。
7. 「新的落花立刻修補了我踩過的地方。」這句話的意思為
何? (A)暗指落花有意想不到的魔力 (B)強調作者珍愛
自然山林的心 (C)呼應臺灣低海拔森林的優美 (D)象徵
著大自然的生命力旺盛。
8. 下列何者呈現的季節與〈森林最優美的一天〉文章中提到
油桐花的季節相同? (A)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
眠 (B)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C)黃梅時節家
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D)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
還鄉。
9. 關於〈森林最優美的一天〉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用靜態描寫呈現油桐花飄落的生動意象 (B)運
用嗅覺、視覺等摹寫手法,呈現出森林的清幽與美妙
(C)「五月山花香」一段結合童年的記憶,強調臺灣生態
已遭破壞殆盡 (D)文中大量運用誇飾、排比等技巧,來描
寫落花紛飛的特殊景致。
10. 下列哪一句話最能詮釋〈紙船印象〉一文中:「這種美麗
的情感要到年事稍長後才能體會出來。」這句話? (A)父
母恩情深似海 (B)深情而不滯於情 (C)養兒方知父母恩
(D)子欲養而親不待。
11. 「而有一些事,卻像夏日的小河、冬天的落葉,像春花,
也像秋草」這段話的涵意為何? (A)比喻事情消逝很快
(B)比喻事情印象深刻 (C)比喻事情漸去漸遠,逐漸淡忘
(D)比喻事情雖平常,卻具有一定的意義。
12. 「只盼望自己能以母親的心情,為子女摺出一艘艘未必
漂亮但卻堅強的、禁得住風雨的船。」由這段文字,可看
出作者傳承了母親的什麼特點? (A)巧思與巧手 (B)輸
人不輸陣 (C)守護子女的愛心 (D)對家庭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