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11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段考 三年級國文科試卷 三年 班 號姓名:
一、 選擇題(1~30 題,每題 3 分;31~35 題,每題 2 分,共 100 分)(一共四面)
1. 下列「 」中的字,何組意思相同? (A) 「負」勢競上/一決勝「負」 (B)天下獨「絕」/實在奇「絕」(C)「經
」綸世務/閱金「經」 (D)橫柯上「蔽」/一言以「蔽」之。
2. 下列「 」中的字,何組字形相同? (A) 振「ㄌㄨㄥˊ」發聵/「ㄌㄨㄥˇ」斷市場 (B) 「ㄌ一ㄥˊ」俐乖巧/孤
苦「ㄌ一ㄥˊ」仃 (C) 「ㄠˊ」夜念書/獨佔「ㄠˊ」頭 (D) 徬「ㄏㄨㄤˊ」失措/不「ㄏㄨㄤˊ」多讓。
3. 下列各組詞語「 」中的字,哪一組音義皆異? (A)降大任於「是」人也/廷尉當「是」也 (B)百里奚舉於「市」/
東「市」買駿馬 (C)「入」則無法家拂士/草色「入」簾青 (D)「空」乏其身/簞瓢屢「空」。
4. 下列文句摘自孟子一文,何者文意說明最正確? (A)「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一個人心性平穩就會擁有高
成就 (B)「生於憂患」――是指杞人憂天,患得患失,深思熟慮 (C) 「入則無法家拂士」――國內無賢臣輔佐或進
諫,則易小人當道,政治腐敗 (D) 「人恆過,然後能改」――先了解自己的苦處,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
5. 「上天要成就誰,全在窮困抑鬱的磨難中檢驗一個人,天要對待你厚,成就你大,沒有不把你磨得又久又苦的。」這段話
的含意與下列何者最不相干? (A)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B)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
,也唯有這種痛苦能把深度給予我們(C)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恆存乎疢疾(D)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6. 從一家手語餐廳的誕生文中得知,多倫多手語餐廳開業後,最令老闆感到欣慰的是什麼? (A)別開風氣,一炮而紅。
(B)廣受歡迎,門庭若市 (C)初衷得報,善念得償 (D)聽障者安,視障者喜。
7. 一家手語餐廳的誕生文中,作者引用海倫.凱勒的名言:「我常想,如果每一個人在其成年的早期,有幾天時間能成為瞎
子與聾子,應不失為一件幸事。黑暗將使他更珍惜視力,寂靜將教他領略聲音的美妙。」其用意不包含下列何者?
(A)認為有視力和聽力並不是理所當然 (B)強調人往往在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 (C)期盼人們能夠設身處地,將心比心
(D)凸顯瞎子與聾子感官能力勝於常人。
8.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文中六位歷史人物的事例,用什麼俗諺、佳句來形容最貼切? (A)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B)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C)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D)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9. 〈與宋元思書〉以動態的方式描寫水流的湍急,下列何者同樣運用動態的方式描寫景色? (A)蘇州多臨水而居的房舍
,一幢幢倒影清晰的反映在水面上 (B)山巔狂風肆虐,轉瞬間暴雨驟至,勁拔的蒼松禁不住隨之搖手擺頭 (C)康
河悄悄躺在青青草地之間,岸邊的小舟伴著夕照,等待夜晚到來 (D)整條路在層層樹葉的庇蔭下,綠意盎然,好像加
了一張巨大的綠色傘蓋。
10. 對於「駢文」的介紹,下列何者錯誤? (A)「駢」有並列之意,故句式整齊 (B)講究平仄,且多用典故 (C)詞藻質
樸,平鋪直敘 (D)多四字和六字句,又稱「四六文」。
11. 下列何句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所使用的修辭法相同? (A)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
灘頭(白樸) (B)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岳飛) (C)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 (D)蠟
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杜牧)。
12. 「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此句表露作者悠閒的心境,下列何者與此心境相同? (A)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B)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C)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D)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13. 「寄跡林泉並不代表人格高潔,追求名位也並非就是齷齪,其實,一個人想發揮長才,運籌帷幄,是一種自我實現的本能
。」上文在告訴我們何種道理?(A)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有雄心並非壞處,除非它與道德能力不相稱
(C)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D)只求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14. 「痴」字可代表「對某種人事物的迷戀」,可以對景痴、對人痴、對事物痴。下列含有「痴」字的文句,何者的「痴」是
對自然景致而言? (A)楊玄感,司徒素之子也。體貌雄偉,美鬚髯。少時晚成,人多謂之痴 (B)人至中年,自然
虛衰,或為功名失志,心血大耗,痴而不治,漸至體衰 (C)前山幾曲翠重重,最好雲巒第二峰。學畫幽人凝眼望,日
中痴立到昏鐘 (D)索笑千金未許求,婷婷背立採蓮舟。明知馬上痴郎望,偏要違心不轉頭。
15. 依據下文,推斷「 」中最適合填入的敘述是:
《積存時間的生活》記錄建築師津端修一與妻子津端英子的晚年。津端夫婦的生活彷彿一首田園詩歌,從耕土、播
種、培育、收成,耐心等候泥土肥沃、讓蔬果豐收、使之生生不息,而從調理到食用,乃至家居所需全是手作,慢慢打造
與自然共存的和諧日常。領悟生命的智慧,兩人建立跟大自然的情感關係,回歸生活美學的初衷,點點滴滴建立充滿文化
底蘊的日子,深刻傳達「 」的生命哲學。(《積存時間的生活》紀錄片簡介〉)
(A)努力、堅持追求卓越,讓成功和名氣自然找上你 (B)總要坦然面對人生挫折,讓時間康復曾受的傷痛 (C)好生活
不是用錢可以買的,是用時間積存下來的 (D)分享是一種美好的信念,讓我們生活充滿了意義。
16. 往歲士人多尚對偶為文,穆修、張景輩始為平文,當時謂之古文。穆、張嘗同造朝,適見有奔馬踐死一犬,二人各記其事
,以較工拙。穆修曰:「馬逸,有黃犬遇蹄而斃。」張景曰:「有犬死奔馬之下。」時文體新變,二人之語皆拙澀,當時已
謂之工,傳之至今。根據這段文字,關於穆脩、張景針對奔馬踐死一犬的記事,下列敘述何者最恰當? (A)穆脩記事只
著眼於犬 (B)張景記事只著眼於馬 (C)二人用語崇尚句式對偶 (D)二人用語皆為時人稱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