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 下列論語原文,何者最能表達出「判斷力」? 
 (A)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B)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C)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D)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3.(   )在心囚一文中,作者體會到:「人生究竟是充滿希
望,或者是失望頹喪,結果是取決於下列何者?」 
(A)財  (B)心  (C)健康  (D)權勢 
14.(   ) 「人只言人心難料,不知自心更難料;人只言人心 
 不平,不知自心更不平。識得自心,方可說人心 
 。」以上這段敘述的意旨與下列何者相近? 
      (A) 不患人之不己知 (B)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C) 知人知面不知心 (D) 知人不易,知己尤難 
15.(   )朱自清背影一文中,「背影」象徵的是?   
 (A)自省 (B)孝心 (C)希望 (D)父愛   
16.(   )「與其當個滔滔不絕的演說家,不如當個默默無語 
 的傾聽者」這句話涵義近於?   
 (A)表達貴於口才 (B)傾聽重於表達 
 (C)溝通貴於說理 (D)表達是傾聽的基礎 
17.(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 
 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 
 政。」關於這段政治現況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惡者行政,亂臣逆子群起 
 (B)平民起義,揭竿抗暴之時 
 (C)人才輩出,河清海晏之治 
 (D)群賢畢至,扶顛持危之際 
18.(   )吾日三省吾身一文的主旨為下列何者?   
        (A)無徵不信      (B)隨機應變 
        (C)閉門造車      (D)反求諸己 
19.(   ) 下列各「 」中的字義,何組相同?   
        (A) 「斗」室/「斗」膽 
        (B) 為名利「左右」/七歲「左右」 
        (C) 三「省」吾身/值得「省」思 
        (D) 「鬱鬱」寡歡/「鬱鬱」蒼蒼 
20.(   )下列關於「心」的詞語運用,下列何者錯誤? 
        (A)柾國的美妙歌聲觸動了我的「心機」 
        (B)智旻一直是她「心儀」的對象 
        (C)南俊是個沒有「心眼」,單純的孩子 
        (D)泰亨想對暗戀許久的女孩,表明「心跡」 
21.(   )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意思近於?  
        (A)及時行孝,恭敬有禮(B)忠誠勇敢,永不退縮 
        (C)走馬看花,無暇學習(D)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22.(   )下列詞語,何者有「死亡」的意思? 
   (A)奄奄一息 (B)撒手人寰 (C)日薄西山 (D)童顏鶴髮 
23.(   )下列關於論語的敘述,何者錯誤? 
        (A) 由孔子與其弟子編輯而成 
     (B) 內容為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應答的語錄 
     (C) 取首章開頭二、三字為篇名,與內容無關 
     (D) 是儒家的重要經典 
24.(   ) 拿破崙:「受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氣。」涵義為何? 
        (A)要有面對苦難的勇氣  (B)要努力克制情緒 
        (C)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D)死亡是最大的痛苦 
25.(   )「4月23日是英國 莎士比亞與西班牙 塞凡提斯兩大 
 文豪逝世的日子,也是多位著名作家的誕辰,因此 
 這天被訂為『版權日』,以示對作家及其著作的尊 
 重。此外,西班牙也流傳一個浪漫的傳說:勇士在 
         4月23日當天屠龍拯教公主,並將龍血化成的玫瑰 
 送給她,作為愛的禮物,公主也回贈象徵知識和力 
 量的書籍,遂使這天成為一個互贈玫瑰與書籍的日 
 子,即『聖喬治屠龍紀念日』。1995年,聯合國教 
 科文組織正式於巴黎大會上宣布每年的4月23日為 
 『世界讀書及版權日』,希望全世界在慶祝此節日 
 時,能更關注閱讀、出版及智慧權益的發展。」關 
 於這段文字的內容,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4月23日是莎士比亞和塞凡提斯的誕辰紀念日 
 (B)西班牙政府將4月23日訂為「世界讀書及版權日」 
 (C)「聖喬治屠龍紀念日」有互贈政瑰與書籍的傳統 
 (D)巴黎在每一年的4月23日都會舉辦精彩的閱讀活動 
五、閱讀測驗(每題 2分,共 10 分) 
(一) 佟中丞鳳彩巡撫河南,年已老,每日五鼓,燃燭治文
書,或坐倦假寐,少頃,輒矍然(1) 起,自呼其名曰:「佟
某,汝為朝廷大臣,封疆之重,皆汝肩之,奈何不任事若
此!」輒以手批頰數四。侍者為之悚慄。中丞在豫,恩澤
普及,豫人感其德,猶繪像祀之。――改寫自葛虛存《清
代名人軼事》 
注(1)矍然:驚視貌。矍,音ㄐㄩㄝˊ 
(二)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
,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
之,苛政猛於虎也。」――擷取自《禮記·檀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