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文,每一樣禮物皆有希望提醒
的訊息,其中一項禮物——面紙,含有怎樣的提醒? 
(A)擦乾別人眼淚,同理 (B)抹去別人過錯,寬容 
(C)糊弄他人批評,狡猾 (D)共享有限資源,大方 
13.(  )抽象的觀念與情感,不直接指明,而透過某種具體形
象作媒介,間接加以陳述,稱為「象徵」,以下象徵
何者為錯誤? 
(A)風箏高放,象徵「高遠的志向」 
(B)竹子有節,象徵「小人容易記住人的過節」 
(C)橋連接被地形隔開的兩地,象徵「溝通」 
(D)他的健康亮起紅燈,象徵「危機」 
14.(  )想要找出有關以社會寫實為題材的唐詩,輸入哪組詞
語可以最快找到相關作品? 
 (A)大漠、單于  (B)戰爭、暴政 
  (C)宮廷、樓臺  (D)農家、佛經 
15.(  )「義類檢索」是將屬性相近的成語編在一起,請問若
想使用它查詢「閉月羞花、傾國傾城、蛾眉螓首」,
該輸入下列那一組詞? 
(A)英雄(B)寶劍(C)美人(D)月光 
16.(  )「俄頃、霎時、轉瞬、亙古、須臾、彈指、剎那、經
年、累月」,上列詞語可表「時間短暫」者有幾個? 
(A)3 個(B)4 個 (C)5 個 (D)6 個 
17.(  )下列「」內字形相異的字,何者前後意思不同? 
(A)垂「涎」/口「沫」 (B)「端」著/舌「尖」 
(C)「舔」食/「舐」犢 (D)「白」費/「乾」/瞪眼 
18.(  )下列詞語,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嘻笑怒罵 (B)寒喧幾句(C) 噤若寒蟬(D)精致點心 
19.(  )老師的十二項見面禮中使用了大量的臺語詞彙,以下
何者不是臺語? 
(A)霧煞煞 (B)击落去 (C)便當 (D)雞婆 
20.(  )下列狀聲詞,何者皆可狀「人」所發出的聲音? 
(A)「嘖嘖」/「窸窣」(B)「琅琅」/「喃喃」 
        (C)「蕭蕭」/「關關」(D)「淙淙」/「丁丁」 
21.(  )「生命可以期待,不只因為它經常是『必然』的,有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更因為它經常也是『偶
然』的,不意出現的機會,使我們的人生能『柳暗
花明又一村』。」下列何者最符合這段文字所要表達
的意念? 
(A)「必然」與「偶然」像命運的雙手,為人生引
來希望 
(B)生命中「必然」的收穫總因「偶然」的變化而
失去 
(C)生命中「偶然」的奇蹟往往肇端於「必然」的
人性 
(D)人生的變數,來自於「必然」與「偶然」的互
相衝突 
22.(   )「橡皮擦,提醒你每個人都會犯錯」,此句意義同於
以下何者? 
(A)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B)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C)持之以恆,樂在其中 (D)見賢思齊,反躬自省 
23.(   )瑞穗的靜夜一文中,作者時時品嚐沈靜的美味,從
中成全了許多事,恰可印證哪句成語? 
(A)處變不驚 (B)恬淡自適 (C)清心寡慾 (D)寧靜致遠 
24.(   )以下何者並未運用轉化修辭? 
(A)鄉愁隨著現代化的冰淇淋一一嚥下 
(B)冰涼暢快的感覺將太陽融化 
(C)難敵童年那份甜美的記憶 
(D)冰屑像雪花般飛入盤中,俄頃堆積成一座小冰
山 
25.(   )像一隻隻新添華美羽毛的小公雞,四處呱呱叫,四
處去招搖,其中「招搖」不可用下列哪個詞語替換? 
        (A)賣弄 (B)張揚 (C)炫耀  (D)逍遙 
五、閱讀測驗(每題 2分,共 10 分)  答案請填入答案格 
「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
右撞,一旦有一隻領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
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
草,這便是『羊群效應』;『羊群效應』就是比喻人都有一
種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陷入騙局或遭
到失敗。」 
1.(  )讀完上文,判斷下列何者不屬於「羊群效應」? 
  (A)骰子牛在夜市熱賣,許多商人複製展店,熱潮後市
場供需失衡,大部分的店都乏人問津 
(B)新聞傳出衛生紙即將漲價的訊息,於是民眾大量搶
購衛生紙,造成全臺衛生紙嚴重缺貨 
  (C)同學多數報名大型補習班,庭瑜覺得大班教學不適
合自己,因此選擇人數少的小型家教班 
  (D)孟君突然在大街上奔跑,結果街上的人也跟著跑,
除了孟君,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 
2.( )依照文意判斷,若要替此篇文章下一標題,最適合
以下何者? 
  (A)別當出頭的那一位 (B)做自己,好自在 
(C)你所不知道的羊   (D)學會判斷,不要盲從 
一、關於大量閱讀的盲點:大量多元的閱讀,未必能養成理解
所需統整訊息以建構推論的能力,以致面對理解型的提問時,
依然無法建構出對應提問的答案。 
二、關於養成閱讀習慣的盲點:有運動習慣的人,不必然能成
為運動健將。透過老師帶領的練習與引導,才可能精進學生的
「閱讀理解」能力。 
三、關於形成「語感」的盲點:文學作家或詩人應該有敏銳的
「語感」,但眾人因生活閱歷、知識背景的不同而會產生不同的
感受,因此無法作為客觀評量「是否理解」的依據。 
四、關於戒除  3C  產品的盲點:別把使用工具的規範問題,解
讀為工具本身帶有危險性的問題。孩子該學會的是正確使用工
具的態度和善用數位閱讀環境的能力,而不是戒除不用。 
改寫自黃國珍〈多讀,你就會了嗎?〉 
3.( )下列選項,何者符合本文的文意? 
(A)戒除 3C 才能培養閱讀能力 
(B)閱讀能力來自不斷累積 
(C)語感指文章閱讀後的共感 
(D)練習引導能提昇閱讀理解力 
4.( )小胖喜歡閱讀小說,遭到媽媽制止時反駁「老師要   
我們多看課外書啊!」請問他有了哪種盲點? 
(A)提昇閱讀量 (B)養成閱讀習慣 
(C)形成語感   (D)戒除3C產品 
5.( )根據上文,以下何者為非? 
(A)閱讀了大量的題材,不一定能夠消化吸收 
(B)建立了閱讀習慣就能擁有閱讀理解能力 
(C)有敏銳的語感不一定能夠理解文章內容 
(D)解決3C沈迷問題的方式並非戒除,而是使其
有正確使用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