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下列哪一組成語彼此間的關係與其他三組不同?(A)夜
郎自大/目空一切 (B)破釜沉舟/瞻前顧後(C)濫竽充數
/魚目混珠 (D)渾然天成/鬼斧神工。
11、「所謂危機,就是在危險中包含著無窮的機會。」這句
話展現何種人生觀?(A)寬宏大量(B)自怨自艾(C)積極樂
觀 (D)小心謹慎。
12、洪醒夫
紙船印象:「有一些事,卻像夏日的小河、冬天
的落葉……似無所見,又非視而不見」,下列何者屬於這
類往事?(A) 漸去漸遠,逐漸淡忘的事(B)消逝快速,
不留痕跡的事(C)刻骨銘心,永生難忘的事(D)不起眼卻
易勾起回憶的事。
13、森林最優美的一天:「有那麼一剎那,我認為自己已丟棄
了軀殼,正輕鬆自在又滿足地走上通往更高境界的地方
。」作者的心境用下列哪一句話形容最貼切?(A)陶然
忘我(B) 迷惘惆悵(C)興奮期待(D)失魂落魄。
14、「遊赤壁的東坡還未回來,少陵的歸帆猶掛在三峽之上。
菊花已開過幾度了?阿陶你的酒錢呢?為什麼痴痴地望著
南山?」(羊令野
秋興)這首詩「並未提及」哪一位詩人
? (A) 杜甫 (B)蘇軾 (C) 陶潛 (D)李白
15、以下哪些歌詞皆運用轉化修辭法?(甲)認真用棒球魂
,揮汗去體會青春,用心聽著,那台灣的心跳聲(蔡依林)
(乙)失去你的風景,像座廢墟,像失落文明(八三夭)
(丙)那鞦韆孤獨地搖啊!曾經是誰的快樂,在上面擺盪
(五月天) (丁) 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周杰倫)
(戊) 面對浩瀚的星海,我們微小的像塵埃(鄧紫棋)
(己) 肩上沉重的行囊,盛滿了惆悵 (黃明志)
(A)丙丁戊(B)甲丙己 (C)乙戊己(D)甲乙丙。
16、紙船印象一文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B)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
成灰淚始乾(C)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D)欲窮千里
目,更上一層樓。
17、「他是盛唐詩人,一生憂國憂民,詩作反映現實,描述
民間疾苦,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根
據上文敘述,所指的應該是哪位詩人?(A)杜甫(B)蘇軾
(C)李白(D)王維。
18、下列敘述,何者最接近出獄歸家一詩的主旨?(A)利用
倒反法凸顯對抗強權的決心(B)抒寫出獄時急欲返家的歡
樂情緒(C)藉由出獄所見所感,傳達反殖民意識(D)抒發獄
中所受之人情冷暖,不勝唏噓。
19、下列對中國文字的敘述,何者正確? (A)甲骨文筆畫寬
粗,顯得渾厚古樸 (B)篆書改變了古文字的面貌,擺脫圖
畫性,而成為純粹的符號 (C)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草書傑
作 (D)顏真卿的楷書雄強渾厚,沉穩嚴謹,被稱為
「顏體」。
20、「人要能像皮球一樣,打擊越大,跳得越高。」這段話
的涵義,與下列何者最接近?(A)勝敗乃兵家常事(B)靜海
造不出好選手(C)英雄不怕出身低(D)人生處處有轉機。
21、「迎面拂來的微涼山風,飽含著各種野花的甜美香氣,
還帶著一股五月的陽光味道。」(森林最優美的一天)這
段話運用了哪兩種摹寫修辭?(A)聽覺、嗅覺(B)觸覺、嗅
覺(C)視覺、觸覺(D)視覺、聽覺。
22、證嚴法師:「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
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下列何者最可以代表這段話表
達的涵義?(A)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B)若要人不知,除
非己莫為(C)靈魂找不到目標,就會迷失(D)欲速則不達。
23、「觀眾器者為良將;觀眾病者為良醫。」下列何者為這
段文字的涵義?(A)氣度是個人成就的要件(B)掌握時機才
能締造不朽(C)經驗是成功的重要關鍵(D)人才需要慧眼者
的賞識。
24、紙船印象一文中,作者認為「紙船」都是有感情的,主
要是因為什麼緣故?(A)紙船可以禁得住風雨的吹襲(B
)紙船大都是出自母親的巧思與雙手(C) 紙船摺得特別
堅固漂亮,令人眷戀不已 (D)紙船可以帶領我們進入想
像的空間。
25、下列書法作品,依甲乙丙的順序,應為什麼字體?
(A)金文、行書、楷書(B)篆書、行書、楷書(C)篆書
、行書、隸書(D)甲骨文、楷書、行書。
26、「小小諸葛亮,獨坐軍中帳,擺成八卦陣,專捉飛來將。
」這首童詩所描述的動物,可以填入下列哪個成語的□
中?
(A)□語花香(B)畫□添足(C)□絲馬跡(D)為□作倀
27、這則故事中的子罕具有何種形象?(A)廉明自守的君子
(B)忠君愛國的志士(C)公正無私的忠臣(D)體恤民困
的賢臣。
28、詩中以中國哪位美人作為譬喻的媒介?(A)楊貴妃(B)
貂蟬(C)王昭君(D)西施
29、詩中「瀲灩」一詞,根據上下文意應解為何?(A)浪濤
拍擊,聲響不絕於耳(B)水波相連,水光盈溢閃動 (C)
霧氣接天,天地一片迷濛(D)色彩紛呈,顏色變幻不定。
30、詩中的「淡妝濃抹」,依上下文意,指的是下列何者?
(A)晴雨景致的不同(B)冬夏氣候的不同(C)美人不同的
妝扮(D)喜怒不定的情緒。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軾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獻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
人請曰:「 此野人之寶也,願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
子罕曰:「 子以玉為寶,我以不受為寶。」宋國之長者
曰:「 子罕非無寶也,所寶者異也。」
(呂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