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立溪湖國中 111 學年度第1學期第 3次段考三年級國文科試卷 三年 班 號 姓名:
第三頁
30.在寄弟墨書一文中,作者認為當時讀書人受尊重的程度不
如從前,其主要原因應為下列何者?
(A)讀書的方法不同
(B)讀書的勤惰不同
(C)讀書的目的不同
(D)讀書的內容不同
31.「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根據本詩,作者主要想表達何種精神?
(A)堅苦卓絕,百折不撓
(B)虛懷若谷,有容乃大
(C)自命清高,孤芳自賞
(D)篳路藍縷,創業維艱
32.「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
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是鄭燮「難得
糊塗」的題詞,其內容主要在表達何種理念?
(A)時時保持頭腦清醒
(B)犯錯之後記取教訓
(C)處世不要太過計較
(D)為人不妨得過且過
33.下列「」中的成語,何者使用不恰當?
(A)為政者將人民「視如草芥」,人民苦不堪言
(B)看見被錄取的榜單,小明「如坐針氈」喜出望外
(C)這家餐館口味獨特,客人「絡繹不絕」
(D)這兩人品行欠佳,且往來頻繁,真是「沆瀣一氣」
34.鄭板橋認為讀書人有其應盡的本分,下列何者符合鄭夑的
期待?
(A)制器利用,搬有運無
(B)高中狀元,出將入相
(C)入孝出悌,守先待後
(D)苦身勤力,種田養民
35.「天外魚書絕,征人豈念家?可憐小兒女,夜夜看燈花。」
此詩中「魚書」所指之意,與下列何者相異?
(A)「尺牘」必珍
(B)「雁書」猶未返
(C)大丈夫仗「鴻鵠」之志.,據英傑之才
(D)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二、題組(36-40每題3分)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①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
非靜無以成學。慆慢②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
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
復何及! (節錄自諸葛亮誡子書)
注:①澹泊:恬靜而不慕名利。也作「淡泊」。②慆慢:怠慢。
慆,音ㄊ幺。
36.誡子書融匯了諸葛亮的心血與智慧,全文僅僅八十餘字,
却成為了中華文化最著名的家訓之一,下列何者是文中沒
有提到的?
(A)節省樸實
(B)恬靜寡欲
(C)志向高遠
(D)勇猛果敢
37.「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
將復何及!」這段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D)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乙)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①,問曰:「學何所至
矣?」孟子曰:「自若也②。」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
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
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
之,是不免於廝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而
食,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
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
孟子懼,旦夕勤勞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
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節錄自劉向列女傳母儀鄒孟軻母)
注:①績:將麻或其他纖維搓成細線,引申為紡織的意思。②
自若也:和以前一樣。
38.孟母生氣地把布割斷,是為了什麼原因?
(A)停止紡織,教導孟子課業
(B)工作告一段落,暫時休息
(C)紡織品品質不佳,剪斷重織
(D)藉此來告誡孟子不可怠惰廢學
39.下列何者不是孟母所認為學習的好處?
(A)增長知識
(B)言笑自若
(C)平安穩定
(D)避免禍害
40.劉向寫作本文的主要目的為下列何者?
(A)譴責孟子求學半途而廢
(B)強調學習溫故知新的重要
(C)讚揚孟母重視教育,教子有方
(D)闡述無論男女都應勤勞工作、不偷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