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立溪湖國中 九年級 111 上學期 語文領域 國文 第三次段考 期末考 南一 試卷

格式
pdf
大小
485.78 KB
收藏 ⬇️ 下載檔案
提示: 文件格式为 pdf,轉換可能會出現排版或格式的些許差異,請以實際檔案為準。
此檔案建立於 2025-10-25,离现在 0 1 天,建議確認內容是否仍然適用。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 111 學年度1學期第 3次段考三年級國文科試卷 三年 姓名:
第一頁
一、選擇題(1-20題每題2分,21-35每題3)
01.下列各句「」中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的字形前後相同?
(A)欲深「ㄒㄧ」壑/事有「ㄒㄧ」蹺
(B)身穿「ㄐㄧㄤˋ」袍/「ㄐㄧㄤˋ」災妖魔
(C)新「ㄅㄢˇ」設計/「ㄅㄢˇ」築工人
(D)「ㄑㄩㄢˇ」畝之中/聲色「ㄑㄩㄢˇ」馬。
02.下列「」中的字,何者字義前後相同?
(A)入則無法家拂「士」/「士」農工商
(B)百里奚舉於「市」/願為「市」鞍馬
(C)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是」日也,天朗氣清
(D)徵於「色」/貨「色」齊全。
0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詞語關係,同於下列何者?
(A)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B)有備無患/臨渴掘井
(C)一鼓作氣/打鐵趁熱
(D)孤掌難鳴/獨木難支。
04.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上句
中的主語分別為何?
(A)他人/他人/自己
(B)他人/自己/他人
(C)自己/他人/他人
(D)自己/他人/自己
05.下列何句與「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
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的意涵相去
最遠?
(A)不幸,是最好的一所大學
(B)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C)不敢下決定的人,命運總是掌握在別人手裡
(D)平靜的海面造就不出優秀的水手。
06.波斯格言:「蚊子如果一起衝鋒,大象也會被征服。」此
句格言的意思與下列何者最相近?
(A)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B)與其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
(C)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D)蛇無頭而不行,鳥無翅而不飛。
07.「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這段
話使用了假設語氣。下列何者的語氣與此相同?
(A)唯陛下察之
(B)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C)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D)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08.「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這句話的意思為何?
(A)一般人昧於自知,要有人提醒
(B)通達事理的人,善於察言觀色
(C)耽溺於聲色的人,難以通曉事理
(D)在聲色誘惑下,才能有一番作為
09.有關孟子與論語二書的比較,下列何者說明正確?
(A)論語與孟子同為語錄體,皆為儒家重要經典
(B)論語篇幅較長,言詞犀利;孟子篇幅短小,言簡意賅
(C)論語由孔子與其弟子合著;孟子則為孟子獨立編著
(D)論語與孟子中的篇名,皆是取自篇首幾個字,篇名多與內
容有關。
10.「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這段話意思為何?
(A)遭遇到困難,才會思考如何去解決
(B)處於逆境中,才更能看清自我的本質
(C)遭遇苦難時,最終發現困境是自己造成的
(D)看見別人處於困苦中,然後思考有所作為。
11.「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間,膠鬲舉於魚鹽之
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這
段話說明什麼道理?
(A)左右逢源
(B)殷憂啟聖
(C)塞翁失馬
(D)多難興邦
12.「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孟子
認為國家要長治久安,必須要有何種關鍵?
(A)以德服人
(B)安不忘危
(C)堅定不移
(D)強大武力
13.在錯誤中學習說明成功是由多次錯誤經驗的累積而得。下
列何者並非正面的例證?
(A)項羽到死皆言「天之亡我,非戰之罪」
(B)古諺曰:「巧者不過習者之門」
(C)古語:「學書紙費,學醫人費」
(D)潛虛名言:「高祖日敗而王。」
14.在錯誤中學習一文說明「在錯誤中學習」的重要,下列哪
句名言無法佐證?
(A)王守仁:「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過。」
(B)孟子:「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C)明朝人沈君烈提出「誤亦為學地」的見解
(D)左傳:「人非聖賢,熟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第二頁
15.孟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以德服人者,
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子公孫丑上)
可見孟子主張統治者應如何治理國家?
(A)治民以德則民安
(B)厚積國本以制外
(C)無為而治則民樂
(D)敬畏天地則國安。
16.「成功的金磚就是從淘洗錯誤的沙礫中誕生的」下列選項,
何者所使用的修辭與之相同?
(A)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B)閃電與霹靂左右夾擊,前後合攻
(C)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D)寧可有光明的失敗,絕不要不榮譽的成功。
17.在錯誤中學習一文,「高祖日敗而王」的原因為何?
(A)滴水穿石,堅持不懈所以成功
(B)勤能補拙,以彌補天資的不足
(C)失敗之後,有許多貴人出手相救
(D)在失敗中,獲得學習改進的機會。
18.在錯誤中學習中,項羽日勝而亡的原因為下列何者?
(A)左右臣子掌權、干政
(B)不諳軍法兵事而敗仗
(C)缺少學習改進的機會
(D)欠缺知人善任的能力
19.下列何者最能與作者「在錯誤中學習」的論點相呼應?
(A)天地大而容萬物,心胸寬可納百福
(B)沒有鋸不倒的樹,沒有敲不響的鐘
(C)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
(D)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
20.「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試之學,而驟出之於政,其費人
豈特醫者之比乎?今張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稱其才,優
遊終歲,無所役其心智,則以書自娛。然以余觀之,君豈
久閑者,蓄極而通,必將大發之於政。」根據上述,作者
認為張君未來能成為何者?
(A)博古通今的學者
(B)位居高位,一展長才的政治家
(C)仁心仁術的醫生
(D)悠閒自在,隱居山間的隱逸者。
21.「高祖日敗而王」的「王」為名詞轉作動詞的轉品修辭,
下列何者詞性轉變亦相同?
(A)曲肱而「枕」之
(B)春風又「綠」江南岸
(C)機車「蛇」行造成交通困擾
(D)天上懸掛著「火」紅的太陽
22.下列「歇後語」的配對,何者正確?
(A)韓信點兵——四面楚歌
(B)項羽設宴請劉邦——不安好心
(C)楚霸王困垓下——勢不兩立
(D)楚漢相爭——多多益善
23.下列「」中的字音,何者前後相同?
(A)「堪」為農夫/多方「斟」酌
(B)「攫」取金錢/精神「矍」鑠
(C)「抗」懷千古/引「吭」高歌
(D)「捱」人笑罵/懸「崖」勒馬
24.下列各句「」中的通同字,何者配對錯誤?
(A)「抗」懷千古:亢
(B)修身「見」於世:獻
(C)貪求無「厭」:饜
(D)入則孝,出則「弟」:悌
25.寄弟墨書一文中,作者以「愚兄」來謙稱自己。下列文句
「」中的詞語,何者不是自謙之詞?
(A)「閣下」必須事先準備,屆時才不會手腳慌亂
(B)承蒙各位看得起「在下」的文章,不勝感激
(C)「下官」每次讀起書來,總會廢寢忘食
(D)以上是「後生」的見解,請大家多多指教
26.「農夫上者種地百畝其次七八十畝其次五六十畝
使用了層遞修辭,下列何者亦同?
(A)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衝而南斗平
(B)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
(C)草木為之含悲,風雲因而變色
(D)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7.寄弟墨書是一封家書,其內文一定需有哪些項目?
(A)稱謂與署名
(B)提稱語與啟事敬詞
(C)申悃語與結尾應酬語
(D)祝福語與開頭應酬語
28.「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請問這段話
的意思近於下列何者?
(A)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B)憂勞可以興國,逸豫足以亡身
(C)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D)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
29.下列何者的句型與「士為四民之末」相同?
(A)菊,花之隱逸者也
(B)此地無銀三百兩
(C)有情人終成眷屬
(D)天下無田無業者多矣
彰化縣立溪湖國中 111 學年度1學期第 3次段考三年級國文科試卷 三年 姓名:
第三頁
30.在寄弟墨書一文中,作者認為當時讀書人受尊重的程度不
如從前,其主要原因應為下列何者?
(A)讀書的方法不同
(B)讀書的勤惰不同
(C)讀書的目的不同
(D)讀書的內容不同
31.「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根據本詩作者主要想表達何種精神?
(A)堅苦卓絕,百折不撓
(B)虛懷若谷,有容乃大
(C)自命清高,孤芳自賞
(D)篳路藍縷,創業維艱
32.「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
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是鄭燮「難得
糊塗」的題詞,其內容主要在表達何種理念?
(A)時時保持頭腦清醒
(B)犯錯之後記取教訓
(C)處世不要太過計較
(D)為人不妨得過且過
33.下列「」中的成語,何者使用不恰當?
(A)為政者將人民「視如草芥」,人民苦不堪言
(B)看見被錄取的榜單,小明「如坐針氈」喜出望外
(C)這家餐館口味獨特,客人「絡繹不絕」
(D)這兩人品行欠佳,且往來頻繁,真是「沆瀣一氣」
34.鄭板橋認為讀書人有其應盡的本分,下列何者符合鄭夑的
期待?
(A)制器利用,搬有運無
(B)高中狀元,出將入相
(C)入孝出悌,守先待後
(D)苦身勤力,種田養民
35.「天外魚書絕,征人豈念家?可憐小兒女夜夜看燈花
此詩中「魚書」所指之意,與下列何者相異?
(A)「尺牘」必珍
(B)「雁書」猶未返
(C)大丈夫仗「鴻鵠」之志.,據英傑之才
(D)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二、題組(36-40每題3)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欲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
非靜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
復何及! (節錄自諸葛亮誡子書)
注:澹泊恬靜而不慕名利也作「淡泊怠慢。
慆,音ㄊ幺。
36.誡子書融匯了諸葛亮的心血與智慧,全文僅僅八十餘字,
却成為了中華文化最著名的家訓之一,下列何者是文中沒
有提到的?
(A)節省樸實
(B)恬靜寡欲
(C)志向高遠
(D)勇猛果敢
37.「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
將復何及!」這段話的涵義與下列何者相同?
(A)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
(D)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
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
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夫君子
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今而廢
是不免於廝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何以異於織績而
中道廢而不為寧能衣其夫子而長不乏糧食哉?女
則廢其所食,男則墮於修德,不為竊盜,則為虜役矣!」
孟子懼,旦夕勤勞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節錄自劉向列女傳母儀鄒孟軻母)
注:將麻或其他纖維搓成細線,引申為紡織的意思
自若也:和以前一樣。
38.孟母生氣地把布割斷,是為了什麼原因?
(A)停止紡織,教導孟子課業
(B)工作告一段落,暫時休息
(C)紡織品品質不佳,剪斷重織
(D)藉此來告誡孟子不可怠惰廢學
39.下列何者不是孟母所認為學習的好處?
(A)增長知識
(B)言笑自若
(C)平安穩定
(D)避免禍害
40.劉向寫作本文的主要目的為下列何者?
(A)譴責孟子求學半途而廢
(B)強調學習溫故知新的重要
(C)讚揚孟母重視教育,教子有方
(D)闡述無論男女都應勤勞工作、不偷懶
版權說明: 檔案資源由用戶上傳,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尊重著作權。 若您認為內容涉及侵權,請點擊「侵權舉報」提交相關資料,我們將儘快核實並處理。